8月21日,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在北京開幕,《良渚玉器線繪》《經典誦讀》馬來文版合作出版籤約儀式及《中馬短篇小說選》譯稿轉交儀式在浙江出版展臺舉行,拉開了本次博覽會浙版圖書系列活動的序幕。
本場活動由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與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聯合舉辦。活動現場,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主席吳恆燦與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壽勤澤籤訂了《良渚玉器線繪》《經典誦讀》馬來文版合作出版項目,吳恆燦向浙江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王曉樂女士轉交了《中馬短篇小說選》的中文版譯稿。
「此次《良渚玉器線繪》《經典誦讀》馬來文版的出版籤約以及《中馬短篇小說選》中文譯稿的轉交,標誌著浙版傳媒與馬來西亞的出版交流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也為浙版傳媒與世界各國出版機構的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鑑。」浙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朱勇良表示,作為「走出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浙版傳媒一直同馬來西亞方面保持著廣泛而深入的合作關係,並積極籌劃打造中馬互譯平臺,推出「中馬互譯工程」,促進中馬兩方文化的友好交流。
《良渚玉器線繪》(增補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方向明先生在2018年原版的基礎上進行增訂,選編了良渚反山、瑤山兩地主要出土玉器的線繪圖,並輔之簡約文字解讀,以期更多讀者能了解良渚的文明及其玉器的精湛工藝和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之美。2019年3月6日,《中國文物報》「文博出版傳媒周刊」全版報導此書為「第一次將考古繪圖作為普及讀物的主角」。在增補版中,還增加了《中國文物報》2014年10月24日就方向明先生「考古專家筆下美到爆的手繪老物件」報導引發的討論專版,另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徐天進教授手書「通神」作為插頁。另外,還對第一版進行了訂誤,更為嚴謹準確。
《經典誦讀》是浙版傳媒所屬浙江古籍出版社為在校中小學生量身打造的一套古詩文普及讀本。內容以國家教委、語委等教育行政部門推薦的古詩文誦讀篇目為核心,適量擴充「三百千」等傳統蒙學經典及適合青少年學生誦讀的經史子集篇目,通過主題歸類,分年段編錄。通過二維碼連結的原創誦讀音頻是該書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凸顯了這套國學經典「基礎」「誦讀本」的特色。該系列讀本以「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精神」為指導,符合當前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和主題出版方向。套書內容系統,編錄嚴謹,審校規範,質量上乘。圖文並茂,聲色兼備,立體化教學,為青少年讀者所喜聞樂見,十分適宜普及推廣。經全省各地學校學生使用,好評如潮,僅小學生版,三年內便累計發行約220萬冊。
《中馬短篇小說選》是中國籍及馬來西亞籍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說合集,收錄了包括中國籍作家汪曾祺的《陳小手》、蘇童的《刺青時代》、李銳的《厚土》、葉兆年的《綠了芭蕉》等10篇短篇小說,以及馬來西亞籍作家S.M. Zakir的《白翼男人》、Anwar Ridhwan的《友人》《變老》等10篇小說。該書的中文譯稿由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翻譯完成,轉交浙版傳媒所屬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Persatuan Kebudayaan Han Malaysia)旨在發揚及推廣傳統優秀中華文化,讓馬來西亞各民族能夠了解、理解並學習優秀漢文化,促進各民族和諧。此次《良渚玉器線繪》《經典誦讀》馬來文版的出版籤約,以及《中馬短篇小說選》中文譯稿轉交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無疑將有利於促進中馬文化的交流,為世界優秀文化遺產的繼承與傳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