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好友布達先生撰寫了這篇長文評論大乘佛教,文章並非完美無瑕,但是探索真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所以無刪減全部刊出。特別最近學誠大師出事以後,我們看到這類臺前活躍的大師,老師們,他們的內在是撕裂的,這類沒有活在真相中的偶像和外求的信仰的崩塌是遲早的事。望大家求同存異,深刻思考,獨立分析,我也堅信佛陀是上天派來給人類的一位偉大的聖人,可是我們是否真的弄清楚了,佛陀到底教了人類什麼?願所有人慢慢從宗教式洗腦中走出來。自古以來,全世界所有的修法就只有一種,回歸自己的內心,修自己的心。
無他。
大乘佛教非佛說(八)
大乘佛經中不同類型的錯誤
大乘佛教經典都是在世尊涅槃幾百年後編撰,因不全了解原始佛教的一些事跡,沒真正達到所謂的菩薩境界,以及有的是中國人站在中國文化的基礎上行文,在大乘經典中出現很多錯誤,更加證明其偽造性質。
一、時空錯亂
《華嚴經》據說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說的經典,那時還沒有阿難、舍利弗等聲聞弟子,但在這部經典中出現了這些人。就說明編寫經典的人不在場,是自己杜撰的經文。還是這部經典,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從一個地方次第南行,卻屢屢走到了身後北方的城市,不是說明編撰經典人不懂地理知識,而根本就沒有善財這麼回事。還有,把尼泊爾的一個城市說成中印度的一個國家的城市等。《阿彌陀經》說出席法會的有阿羅漢阿難尊者,當時阿難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真有這麼個法會,不會這麼整理佛經。
二、建立在人類社會基礎上想像
在大乘經典中,成佛是宇宙最高級生命,是修行最高成就。如果真的成佛,就同化了宇宙源頭,可以隨心所欲顯現各種形象。人體形象顯示成什麼樣,根本就是瞬間根據想像可以完成。而大乘佛經說,成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好,是多少多少億億萬萬年修行換來的果報,這就暴露編寫人不理解高級生命真正神通,站在人的角度想佛的事情。
在《法華經》中,說無數無量無邊無際菩薩從地下發來,地都震裂了。從這個描述看,編經人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以為是無邊無際的。那麼多的菩薩怎麼可能住在地球內部?好比說桌球裡生活著多少億隻大象。而且,現在外星人來無影去無蹤走時空隧道,菩薩的神通更強多少倍,怎麼有必要還把大地給震裂了?
《般若經》說,天帝乘坐馬車,那是人間皇帝坐的車,給天帝坐是不是寒磣了點?
三、散發中國文化色彩
《楞嚴經》抄襲道家《太玄真一本際經》,文風韻致流露出中國文化色彩。這部經找不到梵語原文。為房融編撰。《地藏經》裡有羌胡夷狄的表述,這是中原文化對邊疆少數民族帶有歧視性的稱呼,如果是從印度來的經典,不應該出現帶有中華文明成分的用語,這一個詞就露出了偽造的破綻。這部經還有一句話「但能於佛教中乃至善事」,佛教是中國人對佛的教化的稱呼,在當時印度整理佛經時,還沒有這個叫提法。
四、大乘佛教經典之間矛盾重重
1、成佛方法矛盾,般若系列經文說,只有以般若為指導思想修行,才能最後成佛。但《華嚴經中》主張,菩薩要修萬行才能成佛。到底是修般若還是萬行?好比一個螞蟻要成為恐龍,一個說法是什麼都別執著,另一個說法是什麼都得幹。這個螞蟻怎麼辦?
2、空的理念和很多其他理念矛盾。如果一切都空,有沒有因果?做的事是空的,怎麼會形成因果?如果一切都空,有沒有六道輪迴?既然沒有感受主體,沒有被感受對象,那是誰在六道輪迴?如果一切都空,有沒有極樂世界?創建極樂世界有什麼意義?又怎麼創建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有什麼意義?如果一切有為法夢幻泡影,如露如電,那念經拜佛、布施持戒怎麼又有無量功德?
3、菩薩修法和處境矛盾。《華嚴經》說,菩薩在第一層天主要修布施,在第二層天主要修持戒,在第三層天主要修忍辱。第一層天人已經福報很好,物質不缺乏。那麼他布施什麼呢?向誰布施呢?第二層天的菩薩已經有很強的覺悟,他要持什麼戒?第三層天菩薩是天主,誰敢辱他?誰有必要辱他?這些說法根本不成立。
以上歸納的錯誤類型,也許不全。每一種類型的錯誤,列舉的也是九牛一毛。也許有多少偽造佛經,就有多少錯誤。但沒有必要去弄清到底多少類型多少錯誤。好比一個人被槍斃,誰沒必要去看他長了多少根毛,腸子裡有多少大便。因為已經沒有意義了。
大乘佛教非佛說(九)
大乘佛教是局限的偏理
大乘佛教人最誇耀的就是大乘佛教的教理。他們認為,大乘佛教思想具有辯證色彩,而且很深刻。但是,如果能實踐不同的理念和修行方法,卻會發現大乘佛教的法理是局限的偏理。最能代表大乘教理的就是般若。根據《大般若經》和《金剛經》,般若大意是,一切事物因為由別的因素構成的而只是有這個表象,並非真有這個事物。如果把構成它的因素撤掉或歸還,這個事物就沒有了。汽車拆掉輪子、金屬外殼、發動機,就不存在汽車。一切事物都可以歸還它的構成要素,因此一切皆空。只要明白一切都是空的,就會不執著它,就會深刻地正確修行。般若被說是菩薩修行中徹始徹終貫徹的因素,離開般若就不能正確修行,不能最終成佛。
但是,如果在實踐中有更多感悟,會發現般若並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
一、般若只是偏理,只有破,沒有立
般若只是讓人不拘泥於事物的表象,看透事物的虛幻性。這是認識宇宙人生的初級道理,只是破幻相,沒有立真。它沒有解釋心靈的真相高,沒有解釋宇宙法則的道理高,沒有講述想像力創造力的道理高。雖然按它說一切空,但是事物除了現象還是現象,般若並不能幫助人解決現實問題,不能教人創造天國淨土,不能教人修行法身、報身、應身、化身。對宇宙紛雜現象如何應對,般若提不出建議,沒有任何可操作價值。
二、六度法其實不成立
大乘菩薩修六度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其實,這個法並不成立。一是它不具備普遍性。菩薩是宇宙的菩薩,修行法應該遍宇宙適用。地球人貧窮思想境界低,可以修六度。如果在一個富裕文明的世界,就沒必要修布施,持戒,忍辱。二是沒有驗證性。地球這麼多窮人,為什麼沒有菩薩來布施,因為根本就不存在這個修行要素。三是靠這六度不可能修出最大成就。因為六度中的六個要素多是處理與他人關係的要求,比如布施、忍辱、般若等,而真要達到更高的境界,需要一些向內心挖掘、增強力量的更深做法。比如,專注,想像力,超能力等。還要培養有愛心、維護宇宙公正品質等。這些因素或品質在人修行中和提升後更為重要。所以,大乘佛教所說的六度法並不成立,不能起到實際效果。
三、般若障礙修行人靈性提升
人最有效的幫助眾生的方法,是幫助眾生提升靈性的層次。如果不提升靈性,眾生就會永遠在六道中輪迴。而修行人自己不提高靈性水平,也無法幫助眾生提高靈性水平。他自己尚且被三界的力量左右,他只能按自己所知道的無效方法指導他人。有利於修行人提高靈性層次的方法才是正確的,不利於提高靈性的方法就是障礙。原始佛教讓人專注觀心,致力於靈性成長。而般若讓人不著相,破了釋迦牟尼佛「置心一處,何事不辦」的說法。大乘修行人不專注修定,認為不定就是定,神通是著相。忙忙碌碌於儀式化、形式化的行為中,結果混了幾十年越來越沒信心。在貌似的修行行為中虛度了人生,對成萬上億的信眾造成了極大損害。
大乘佛教非佛說(十)
對大乘佛教及所有宗教的態度
一、學習大乘佛教經歷
1990年開始學修佛法,曾抄寫《法華經》兩遍,抄寫《金剛經》、《楞嚴經》、《圓覺經》、《阿彌陀經》、《華嚴經》部分品。背會《法華經》一萬字偈語。修學過程中,總覺得大乘佛教有點什麼問題。不是由於自己獲取進步不大,應該是由於大乘佛教理念沉入到人格中後,在行為上和心理有一些深層矛盾無法化解,無形中覺得大乘佛教有問題,但一直看不清楚弄不明白。
近些年學習了外星人的通靈傳訊,以及西方新時代運動的一些著作,感覺其對宇宙人生的看法和對宇宙法則的概括,比大乘佛教的說法更直接明快,真實可行。有些道理比大乘佛教認識得深刻。在實踐中運用,感覺能得到印證。逐漸感到在大乘佛教中修行收穫不大,可能因為其理念衝突,不強調向心內修行導致。因此,近兩年感覺到大乘佛教不是佛說的。
二、對大乘佛教否評的邏輯推論
大乘佛教的宗旨、法味、文風、心態都和南傳佛教迥然相異。南傳佛教經典像智慧長者諄諄教導,大乘佛教經典像演講家誇誇其談。南傳佛教經典從修證人心中流出,大乘佛教經典是頭腦幻想的產物。南傳佛教主張人向內修心自己解脫,大乘佛教讓人向外求佛,求菩薩,念經布施求功德。
既然大乘經典是在佛涅槃幾百年後出現的,前兩次集結都沒有這些經典;既然大乘經典修行主張和原始佛教是兩回事;既然大乘經典存在眾多時空錯亂、人物關係不對和中華文化色彩,就證明大乘經典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如果是聖人或別的佛說的,會直接用那個佛的名義,也不會有那麼多問題。既然大乘佛教不是釋迦牟尼和其他佛說的,就沒有必要去維護它。那麼,把這種質疑和分析公開,就是給釋迦牟尼佛正名,也是對成萬上億的佛門中人的愛護。
三、對所有宗教的看法
其實地球上所有宗教都有問題。一是宗教中形式化的內容大於有益的教導,有的經文中讓生命進化和強大自己的內容被刪改。二是讓人把力量交給外在的神。這樣就讓眾生保持在綿羊的狀態,永遠被控制在三維空間內。我們從人類社會幾千年歷史觀察到,並沒有神或上帝管人類。如果有,人類社會不會有這麼多邪惡和痛苦。這並不是否定上帝、神、佛的存在。但是,人存在這個世界上,體驗生命和提升靈性是其使命。人應該覺醒為何而存在,實現自己生命的成長。而不是把屬於自己的力量交給他人,永遠做個聽命他人,匍匐他人腳下的渺小生命。
人類應該拋棄所有的宗教形式,只吸收其有道理、有價值的養分。把對外在神的崇拜祈禱轉移到自身靈性的開發挖掘上。感受覺察自己的內心,呵護涵養自己的性靈,多進行靜坐、冥想等修行。在人際關係相處上,想讓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就怎麼對待別人,不想讓別人怎麼對待自己的也不那樣對待別人。如果全社會都能做到這段文字所說,這個世界會變得比任何宗教能促成的都更加美好。人間會成為美麗的天堂。
大乘佛教非佛說(十一)
大乘佛教的罪過
不明真相的人對大乘造出的佛像頂禮膜拜,對大乘經典感恩涕零。但若看出大乘佛教非佛說,則會認為大乘佛教有若干罪過。
一、假法之罪----虛構佛果
大乘佛典虛構佛果,十號具足,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具有十力、四無礙、三身、四智等能力。並許諾眾生如果相信這些經典,受持這些經典,對佛禮拜恭敬,就會像佛一樣,成就佛的無上智慧。但是,大乘經典所說的修行方法,都不可能使人達到這個結果。般若主張不著相。有目的算不算著相?有手段算不算著相?沒有目的和手段,人怎麼開展修行?什麼行為都沒有怎麼成佛?《法華經》說說念經和拜佛,並不能提高心靈的振動和力量,不可能達到成佛的效果。《華嚴經》所說的菩薩萬行,多是局限在人類空間的行為。按這部經說的菩薩經歷五十三個階段才能成佛,需要不斷升華到更高的空間,自然提出更高的適合那個生存場所的要求。而《華嚴經》所講,不但局限在人類空間層次,而且在這個層次上也沒提出更深刻的修行因素。這幾部重要的經典的方法都是虛構,其他經典就無需去論了。
二、亂法之罪----把內修替換為外求
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主要是觀心向內修的法門。在世尊教化期間,最少有五百人修成阿羅漢果位。大乘佛教在經典中用極其誇張和文學比喻的言辭,強烈推崇向外求的方法,讀經,抄經,拜佛,供養僧人,念佛,頌咒,放生,做法事,似乎這些簡單行為就可以成佛。真正的修行,必須是向內觀照內心,了解心的結構和功能,增強心的力量,把握念頭和專注力,才能獲得修行成就。向外求的種種作為,都不能產生深刻的效果。大乘佛教把釋迦牟尼的內修方法替換成外求法,實質只能說是亂法。
三、盜法之罪----利用佛名,盜取人心
如果大乘佛教自己採用實名制也就罷了,但它故意用釋迦牟尼佛的名義偽造佛經,利用眾生對佛的虔誠來表達自己的理念,達到自己的目的。它不但盜用佛名,還盜用了原始佛教中三學、四諦、十二因緣緣等用語,在此基礎上闡述自己的理念。由於眾生深信這些經典是佛所說,又盜取了眾生的信仰。等於是上盜佛名,中盜佛法,下盜人心,盜法之罪有不及而無過之。
四、亂教害生之罪
由於大乘佛教降低了原始佛教的威望和信仰,誘導人轉向大乘,導致兩千年來大乘修行人採用不科學的方法修行,佛教界不重實修,崇尚虛談和儀式,僧人實證稀少,不能以正確的方法教化僧俗,滋生了寺院風氣不正現象,妨礙了佛教的發展。對於廣大芸芸眾生來說,耳濡目染不正確佛教,降低了其對佛教信心,用不正確方法修行,也延緩了靈性成長和證果的過程,傷害了眾生求正道獲得解脫的利益。
大乘佛教非佛說(十二)
大乘佛教人為何不能識別大乘之偽
大乘佛教經典是他人打著釋迦牟尼佛的名義編造的,為什麼兩千年來沒有人能識別?
一、虔誠錯給
大乘佛經盜用佛的名義而編,一句開篇的如是我聞,就把人的警覺弄得蕩然全消。放光動地的殊勝場景,漫天飛舞的摩訶曼陀羅花,非色非空的玄談奧理,受持經典的無量功德,徵服了兩千年中國的智愚信眾。從內心深處契合了人對宇宙本源的回歸願望,加上大乘經典信誓旦旦的佛果承諾,人就把可貴的虔誠交付給了偽造的大乘經典,來不及思考反問評估。
二、智商不夠
中學生識別假高中生很難,高中生識別假大學生很難,大學生識別假研究生很難,研究生識別假博士生很難。人的邏輯思辨能力不能不承認有差異,思辨能力差的人不容易識別超出他思辨能力人的說法。愛因斯坦的理論,一般人根本沒有辨別對錯高低的能力。因為他們對宇宙現象的觀察,遠遠達不到能判斷這個理論是非的程度。編造大乘經典的人,如果超出了眾多讀經人,這些人很難辨別是非。
三、修為不夠
大乘佛教經典編撰者,其實修為並不高。大乘經典的很多觀點,很多理念,不是從有高深修證者心中流出來的。而是從人頭腦的思維和幻想生發出來的。它和原始佛教經典氣質、味道根本兩回事,因為原始佛教是從修者內心流出來的。修行人沒有一定修為,不會感到大乘經典的虛假。好比現在很多文化不高的騙子把姑娘騙得又被睡又損失錢財,因為他會吹牛。對於一個有閱歷的人來說,這些吹牛就不起作用。
四、不夠強大
人在宇宙面前,在大自然面前,和在社會洪流面前,太渺小了。修行之路漫漫,生活艱難無常。要修行出六道輪迴,成為宇宙中偉大的佛菩薩,相當不容易。人對自己靈性了解不夠,對修行的信心不夠,覺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找到組織,就有人管了,將來就出離輪迴,成就菩薩和佛果。不信佛就是皈依外道,將來結局是很慘的。在這種心態下,即便人懷疑大乘佛教有問題,也會認為是自己認識的問題而迴避,還是繼續相信偽造的大乘。所以,不能識別大乘之偽。
(未完待續)
布達:大乘佛教非佛說 第一部分
布達:大乘佛教非佛說 第二部分
布達:大乘佛教非佛說 第三部分
布達:大乘佛教非佛說 第四部分
布達:大乘佛教非佛說 第五部分
布達:大乘佛教非佛說 第六部分
梧桐山覺醒交流中心
深圳市羅湖區梧桐山藝術小鎮茂仔村36號
有機食品 書籍翻譯 靈性用品 自然療法
覺醒課程 生態村孵化
在暗夜中點一盞覺醒的燈
如果您讚賞我們分享的文字,您可以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我們的微店選購產品和課程支持我們,願上天回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