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可點擊本文標題下「騰訊佛學」,查看微信帳號並加關注,點擊【查看歷史信息】閱讀之前發送內容~
小乘佛教有什麼特點
公元前2世紀,印度大乘佛教建立,為爭奪佛教正統,大乘佛教將以前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貶稱為「小乘」,意謂「小道」或「小業」。在大乘看來,小乘佛教是「在小道行進的車輛」,是佛陀為小根器之人所說的教法。小乘佛教在教義和實踐上較多地保持了早期佛教的特點,在理論上,小乘佛教主張「我空法有」,即否認實有的我體,但不否認客觀物質世界的存在。對佛陀,認為佛陀是歷史性人物,他所達到的解脫境界,是一般世俗之人所不能達到的。並且主張通過自己的修行來得到解脫,重視修行次序和修行效果,強調修習戒、定、慧三學和八正道方法,要求獨善其身,先利己,後利他人等等。據資料記載,南傳佛教認為有18個部派,北傳佛教說有20個部派。
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各有什麼特點? (圖片來源:資料圖)
公元前3世紀,佛教由南印度向南傳播到斯裡蘭卡、緬甸等國,復又傳入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國,形成了南傳佛教系統。這一系統的佛教因基本上沒有受到大乘佛教的影響,至今仍然保留了部派佛教的一些特徵,因之有人稱其為小乘佛教。但是,該派認為自己屬於南傳上座部佛教,不同意小乘的稱呼。現在我們所說的「小乘」,主要是沿用了歷史的固定說法,沒有任何褒貶。不過,為了尊重佛教徒的思想感情,使用「小乘」要慎重,若指南傳佛教,應用「南傳上座部佛教」為宜。小乘佛教也曾傳入過中國。中國最早傳入的是安世高的小乘禪數學,後來流行的小乘說一切有部的學說。與有部對立的小乘空宗成實宗的思想也一度有過重要的影響。小乘佛教的基本經典都在中國譯出,至今仍然保存下來。但是,小乘最終沒有在中國漢、藏兩地佛教裡佔有主流的地位,只有一些小乘的經論曾經在中國佛教裡起到過重要作用,例如《俱舍論》、《成實論》等等。
大乘佛教有什麼特點
公元前2世紀,印度佛教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僧人出現腐化,教義僵化,引起人們的不滿。於是,一些僧人和居士要求修改佛陀的教法,對佛經進行新的解釋,並提出的自己的主張,編造新的經典,大乘佛教便應運而生。「乘」一般解釋為「運載」、「車輛」,梵文原義有「道路」或「事業」的意思。「大乘」就是「偉大的車輛」或「在大道行進的事業」。
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各有什麼特點? (圖片來源:資料圖)
為了爭奪正統,大乘佛教把以前的部派佛教貶低為「小乘」。最早出現的大乘佛教思想是龍樹創立的假有真空,萬法無自性般若空中觀思想,和中觀宗,也稱空宗,主要經典有《般若經》等。繼之再現的是世親等人建立的萬法唯識的唯心主義唯識思想和唯識宗,也稱有宗,主要經典有《瑜伽師地論》等。以後,般若思想和唯識思想又結合一起,出現了中觀唯識派。大乘佛教還把佛陀神化,認為佛有二身、三身以至十身的變化。凡人也可以成就佛位。在修持內容和方法上,主張除三學之外,還要兼修六度或六波羅蜜,並且提倡利他思想,強調要在普度眾生之後,才能得到自己的解脫,才算行施了最好的善業。
大乘佛教建立不久,就開始由印度向外傳播,傳到東南亞等地的一支,因種種原因,未能堅持下來,最後退出。傳到中國漢地和西藏的二支,得到了發展,經中國人消化和理解,最終成為中國傳統宗教和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中國社會的政治、比濟、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以後,又由中國傳到日本、朝鮮、越南、尼泊爾等國,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又傳到世界各地,受到了重視。(文:道堅法師)
歡迎訪問騰訊佛學:http://foxue.qq.com,或者安裝「騰訊新聞」客戶端,添加「騰訊佛學」頻道,隨時隨處了解佛學內容。
特別提示:
新朋友可查找公眾帳號:騰訊佛學,或者搜索微信號:rushidao_qq,關注騰訊佛學官方微信,收聽和轉發每日精彩佛學內容,積福德,開智慧。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