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成功將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出生殖細胞

2020-12-19 央視網

臺大醫院成功將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出生殖細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9日 21:00 來源:

  中新網3月9日電 臺大醫院團隊成功將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出近似卵子的卵泡,此一領先全球的研究登上知名醫學期刊封面。研究人員認為將可解決卵子來源不足的問題,影響性不僅限於人工生殖領域,更有深度的醫學意義。

  據「中央社」報導,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信孚指出,2003年時,國際上就有將鼠胚胎幹細胞成功培育為鼠卵;但在臺大醫院之前,還沒有將人類胚胎幹細胞變成卵泡的報告,這個實驗極為困難,做一百次,僅能成功兩三次。

  臺大研究團隊使用臺大一號(NTU1)、臺大二(NTU2)胚胎幹細胞株大量複製,做為培育卵泡的材料,接著在無血清、無餵養細胞,亦即不易受汙染的培養基中,加入特殊營養因子,「啟發」胚胎幹細胞分化為卵泡。

  不知為何,目前能分化為卵子的一號、二號幹細胞 均為XX女性染色體,號稱「夏娃」;不過,陳信孚相信,擁有男性染色體XY的臺大三號(NTU3),雖然是「亞當」,應該也可以製造出卵子。

  在女性體內,卵泡發育成熟,才會變成具有生殖能力的卵子。臺大醫院所培育出的卵泡是近似卵子的生殖細胞,具有生殖細胞的基因表現,但不清楚是否有正常完整的生育功能,而且研究團隊還要努力提高實驗的成功率。

  臺大研究結果顯示,科學家可望利用胚胎幹細胞製造卵子,甚至也有可能製造精子,解決生殖細胞來源不足的問題,但是一旦人類能在人體外製造生殖細胞,男性與女性再不是主要來源,將引發更深層的哲學與神學的討論。

責編:彭偉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從人卵細胞培養出胚胎幹細胞
    10月6日出版的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刊登報告說,美國研究人員用人類卵細胞培養出了胚胎幹細胞,雖然這項成果還存在一些缺陷,但已是「黃禹錫造假事件」後最接近培養出正常人類胚胎幹細胞的成果
  • Cell:科學家首次培養出人類精子和卵子細胞!
    以色列和英國科學家培養人類的卵子和精子,材料來自一個人的皮膚細胞。這一研究的成功將給不育症的治療前進了一步,當然會面臨巨大的爭議和安全性審查。儘管他的細胞不能繼續發育,但是Saito發現如果將這些細胞移植到小鼠睪丸內,這種細胞能分化成熟並產生有功能的精子,如果將這種細胞移植到小鼠卵巢內,這種細胞能分化成熟並產生有功能的卵子,這種精子和卵子能在體受精。在人類細胞的同樣嘗試也取得部分成功,也能體外培養出生殖原細胞,但是成功率非常低,難以進行更多研究。
  • 體細胞核移植從成人卵母細胞中獲得複製人類胚胎成功
    哈佛大學的幹細胞專家Douglas Melton評論這一成果道,「很難評價這一成果」,他也引用了之前兩個曾經利用SCNT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產生人類胚胎的例子。很早之前,科學家就希望能利用各種疾病患者的體細胞,克隆出早期人類胚胎,從而在實驗室中對這些疾病進行研究,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 新型小鼠與人胚胎嵌合體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
    馮教授稱,在小鼠胚胎中成功培育人類細胞可能有一天將幫助科學家了解人體的生長和衰老過程,或者探索新冠肺炎病(COVID-19)這樣的疾病如何損傷細胞,這些嵌合體胚胎最終甚至可以作為培養可供移植器官的支架。
  • 人造生殖細胞重大進展:體外「複製」精子發育關鍵步驟成功!
    該團隊首次在體外真正意義上複製了人類精子發育形成的關鍵生化步驟,這意味著未來科學家們很可能可以通過幹細胞甚至是體細胞誘導分化出生殖細胞,進而孕育嬰兒,未來父母的身份將不受身體條件、年齡甚至性別的限制,這一進展可謂是實驗室培育人工生殖細胞的裡程碑式事件。
  • 人工生殖醫學大突破 臺大成功打造"救人寶寶"
    記者盧振升/攝影  亞洲首例訂製的「救人寶寶(Rescue baby)」上月底在臺大醫院誕生。一對帶有乙型地中海貧血基因的夫妻,為搶救患有重度地中海貧血的兩歲長子,決定藉助醫學科技再度生育,在胚胎著床前先接受基因診斷,成功懷孕並產下健康女嬰,未來將取用新生妹妹的臍帶血救治哥哥。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
    (新華社發/索爾克生物研究所供圖)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彭茜)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研究論文已於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
  • Nature | 胚胎幹細胞懸浮培養首次構建體外類囊胚
    人工培育胚胎作為胚胎研究的類器官一直受到科學家的廣泛關注:2016年,研究人員成功分離和培養了攜帶正常單倍染色體組型的人類胚胎幹細胞系,為功能基因的篩選提供了平臺【1】;隨後,人類胚胎的體外培養突破了9天的記錄,達到13天,這一成果有助於揭示人類胚胎發育過程中從未見過的特性【2】;2017年,
  • 探秘人造精子卵子:當皮膚細胞能變成生殖細胞
    聚焦AI,讀懂下一個大時代!到目前為止,促使幹細胞發展為具有健全功能的卵子或精子的確切生物化學公式仍然沒有被破解。尚未有成功將人體皮膚細胞轉化為生殖細胞的成功先例。但許多科學家認為,這只是時間問題,也許只要一兩年的時間他們就能找到正確的方式。最近的進展「非常明確,且令人震驚」,George Daley說,他是一名幹細胞生物學家,最近剛成為哈佛醫學院的院長。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4期)
    由於內細胞群可以發育成完整的個體,因而這些細胞被認為具有全能性。當內細胞群在培養皿中培養時,我們稱之為胚胎幹細胞。通常人胚胎幹細胞的來源有四種:選擇性流產的人類胚胎組織;治療不孕症夫婦不需要的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捐獻者專門為研究所捐獻的配子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將人體細胞核移植入人或動物的卵泡內產生人類胚胎或嵌合體胚胎。
  • 美首次成功複製人類胚胎 聲稱是為了治療疾病(多圖)
    美首次成功複製人類胚胎  先進細胞技術公司聲稱不是為複製人,而是為製造幹細胞治療疾病  本報綜合報導 美國先進細胞技術公司總裁兼執行長威斯特前日宣布,他們首次成功克隆了人類胚胎。但他同時聲稱,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複製人,而是為了製造胚胎幹細胞供治療多種疾病之用。
  • 中信湘雅β地貧+HLA配型試管嬰兒幹細胞移植成功
    她的大兒子此刻咚咚(化名)躺在封閉的移植倉中,體內的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正逐漸恢復正常。大約10天後,他將徹底擺脫「重型β地中海貧血」帶來的恐懼與威脅。而拯救他的,則是剛剛出生1個月的妹妹。因為接受了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和湖南光琇醫院聯合進行的PGD-HLA配型出生妹妹的臍帶血幹細胞治療,這個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兒即將迎來新生。
  • 揭開人類胚胎成功著床發育的奧秘
    但對人類胚胎著床過程的研究一直受到技術限制,制約了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 囊胚開始在子宮內膜著床。來源:Stocktrek Images/Getty2019年8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1]利用高精度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試圖重構人類胚胎著床過程,幫助我們揭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之謎。
  • 用類囊胚繁殖人類?用於人類還需等很長時間
    來源:科技日報科學家距離在不使用精子和卵子的情況下製造出人工生命又邁出了一大步。近日,來自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等的研究人員將兩種完全不同的小鼠幹細胞放在一個培養皿裡,結果它們長成初期的胚胎形態。研究人員將其稱為「類囊胚」(blastoid)。
  • 中國修改人類胚胎DNA引熱議:嬰兒可被設計
    修改「地貧」基因 科研成果引爭議近日,國際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的網站稱,中山大學生物科學院的黃軍就副教授及其團隊完成了全球第一次在人類胚胎進行的基因修改實驗,他們從醫院獲得了86個無法發育成嬰兒的問題胚胎,並對當中與地中海貧血症有關的基因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實驗,利用一種叫做CRISPR/Cas9的工具成功修改了28個胚胎的基因
  • 用皮膚細胞製造出精子卵子來生娃?英國科學家正在認真討論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世紀壇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周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皮膚細胞不是生殖細胞,目前不能直接用於生育。」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弋進一步解釋,體細胞雖然攜帶了遺傳基因,但無法像生殖細胞那樣在成為受精卵時將染色體分開並配對。為什麼大家懷疑是克隆呢?
  • 未來5年,胚胎幹細胞將會為人類醫學領域引來一場顛覆性革命
    幹細胞像是生命的種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具有修復各種組織功能和再生器官的能力,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在這個領域,幹細胞不僅僅是科學,也是全人類克服疾病的終極想像,其中包括無數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與對幹細胞研究「執迷不悔」的臨床醫學科學家。「未來5至10年,幹細胞技術在醫學上的應用會出現顛覆性革命。」
  • 同濟大學專家論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奧秘
    原標題:同濟大學專家論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奧秘  國際學術期刊《Nature》近日在線發表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幹細胞臨床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孫毅教授團隊成員薛志剛博士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的研究論文。
  • 臺灣人工生殖醫學獲突破 成功打造「救命寶寶」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人工生殖醫學取得重大突破。臺大醫院利用「全基因體放大術」,篩選出基因正常且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吻合的受精卵,植回母體後成功受孕,日前生出一名健康女嬰。據稱創下人類胚胎著床之前成功診斷基因缺陷的世界紀錄。
  • 人體多能幹細胞有新用途,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過程
    科技日報北京9月11日電《自然》雜誌11日發表了一項幹細胞領域研究成果:一種可以成功模擬人類胚胎著床後關鍵過程的系統問世,有助於增強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也不涉及與人類胚胎研究相關的生物倫理問題,因為該系統是在一種嚴格受控的環境下,使用的是人體多能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