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啖鹽說蜜,今天來說說菜頭粿。
菜頭粿在福建和廣東的地位很高,過年過節都需要一碟菜頭粿,取「好彩頭」之意,吃個吉利。
菜頭粿又名白蘿蔔糕,顧名思義,就是用白蘿蔔做的糕粿。
菜頭粿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大抵都在配料上不同,潮汕地區的加上臘腸丁、香菇、蝦米等;福州地區的加上紫菜和蝦皮。都是用山珍海味和粘米粉摻在一起蒸熟,然後煎香,配茶配酒,當主食或零食都不錯。
唯有閩南地區,最是喜歡素淨的菜頭粿,不加肉不加海鮮,純粹的大白蘿蔔和米漿。閩南菜粿有別於其他地方的不只在配料上,主料用的是米漿而不是粉!烹煮的方式也不同,不用煎用油炸!炸得外酥裡嫩,菜香濃鬱。而閩南菜頭粿當中名氣最為響亮的就是泉州安海菜粿。
安海菜粿配料簡單,但用料講究,製作繁複,耗時長。成品外表金黃,內陷軟綿,入口即化,堪稱美食界一絕。
安海菜粿號稱要經過「三熟」才能上桌,我們來說說這「三熟」。
一熟:
1、「再來米」,也就是陳年米,浸泡過夜,白蘿蔔去皮後與浸泡過的米一起用機器碾成漿;
2、蘿蔔米漿加入適量的鹽,用水蒸氣蒸至稀稠狀。
此為「一熟」。
二熟:倒進模具中,上蒸鍋蒸熟成菜粿粗胚,據說要蒸8小時。
成型的粗胚為「二熟」。
三熟:粗胚切四方小塊,用油炸,炸至金黃,稻米香和白蘿蔔味四下溢散,香飄百裡,方成為盤中餐,此為「三熟」。
美食之所以能名揚四海,離不開工匠精神,安海菜粿之所以會好吃,離不開安海人「三熟」的精工細作。
但安海菜粿有一個軟肋,就是不好運輸,因為粗胚軟嫩,長途跋涉容易破壞定型。所以吃真正的安海菜粿,最好在泉州晉江的安海鎮或周邊城市。
現代人都是快餐式的生活節奏,果真讓你在家做一頓「三熟」成品的安海菜粿,不急死你才怪。這個冬天,想吃純粹大白蘿蔔蒸炸的菜頭粿,過年就討個好彩頭,怎麼辦?
我來教你做一道簡易的閩南菜頭粿,一樣外表金黃,內陷潔白,蘿蔔味飄香。
準備材料:大白蘿蔔500g,粘米粉200g,鹽5g。(就是這麼簡單)
操作步驟:
1、白蘿蔔擦細絲,越細越好。
2、加入200g的粘米粉,喜歡Q一點的,也可以兌換50g的澄面,澄面能使成品更白更透更Q,但也少了幾分軟綿的口感。
3、加入5g鹽和蘿蔔細絲、粘米粉一起攪拌均勻。
4、模具抹油,把食材倒進模具中。
5、上鍋大火蒸50分鐘。
6、出鍋晾涼成粗胚。
7、切塊,用油炸,炸至金黃焦香即成。
閩南的菜頭粿,可以有工匠精神的安海菜粿,也可以有我介紹的快餐式製作方式,這就跟我們的生活一樣,偶爾可以閒下來享受精細,偶爾按下快捷鍵快步向前。
希望這道閩南的菜頭粿能抓住年的尾巴,給你一年的好彩頭,新的一年大家加油!
這裡是草草啖鹽說蜜,文章和圖片均為天心草(寸草天心)原創,歡迎轉發,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