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獻計殺害韓信後,仰天長嘆13個字,字字戳心,但非常的現實

2020-12-11 阿米搞笑部落

漢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之一,漢高祖劉邦在秦末亂世中摸爬滾打,一步一步的壯大自己的勢力,最後將他最強大的對手項羽擊敗,建立了強大的漢朝,但是劉邦出身草莽,沒讀過書,如果沒有手下的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恐怕沒有這麼容易和擁兵數十萬又勇猛無比的項羽抗衡,而這漢初三傑中的韓信蕭何的故事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但是隨著韓信叛國被殺,蕭何病故,這兩人的故事便戛然而止,頗有一絲世事無常的味道,但世人不知道的是,蕭何在殺韓信之前,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吾今日殺韓信,為的是天下蒼生。透露出來的是他的虛偽掩飾還是無奈呢?

蕭何月下追韓信

首先,讓我們先理清一點,那就是韓信與蕭何的關係

韓信是戰國時期韓國貴族的庶孫,也就是非長子長孫,為了避免和同名的戰國韓王信相混,中國史學界多將韓信稱為韓王韓信,而韓信年幼時在韓國被滅後,就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後來項梁在韓國故地起兵,韓信曾投靠了項梁,而項梁是則與項羽同族,在兩人會師後,韓信理所應當的就成為了項羽的士兵,而項羽在看到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後便給了韓信一個小軍官當一當,但是才不配位,韓信幾次向項羽獻計納策,項羽都沒有採納,最終寒了韓信的心,使得韓信投向了劉邦

蕭何早年間曾是秦朝的沛縣縣令,而劉邦則是沛縣的亭長,蕭何在與劉邦相識後,在秦末輔佐劉邦進行起義,幫助劉邦平定天下後,又幫助劉邦治理國政,重新制定了漢朝的律法制度,又幫助劉邦消滅了韓信等異姓諸侯王,在劉邦死後,他又輔佐漢惠帝,可以說是漢朝開國的元老功臣

蕭何在發現韓信的卓越軍事才能後,便向劉邦建議重用韓信,一向信任蕭何的劉邦卻一反常態的沒有重用韓信,等劉邦的軍隊到達南方的鄭國故地時,由於軍官們思鄉心切,好多軍官都私下裡逃跑回到了家鄉,導致劉邦手下的軍官越來越少,而韓信見蕭何屢次向劉邦舉薦自己,而自己都沒有受到重用,故而也逃跑了,蕭何知道以後,急得如熱鍋螞蟻一般,來不及向劉邦稟報便去追回韓信,劉邦在得到手下人的報告稱蕭何也逃跑的時候,頓時像失了魂一般,六神無主的癱坐在座位上,等到,蕭何回來時,劉邦又高興又氣憤,她責問蕭何為何出走,而蕭何則表示,他並不是為了逃跑,而是為了逃跑的韓信,因此,劉邦才真正重視起來韓信,採納了蕭何的建議,給予韓信極高的軍事統領地位,就這樣,韓信在將軍的位置上一展,他的軍事才能,幫助劉邦打下了大片的漢朝江山,後又被劉邦封為韓王。可以說蕭何對韓信有著極大的恩情。

韓信為何被殺?

原因有二

第一:韓信卓越的軍事能力,漢朝建立以後,劉邦便以各種藉口誅殺武將,就是因為這些武將在跟隨劉邦平定天下的過程中,無一不是立過大功,而且在漢軍中有著極高的威望,如果他們身懷異心,對剛剛成立的漢王朝將是極大的威脅,尤其是韓信。

韓信在後世被稱為兵仙,在劉邦去世的時候,如果韓信還活著則則剛剛好是三十五歲,而三十五歲正值壯年,以劉邦的多疑性格,會在子孫後代身邊留下這麼大的威脅嗎?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這時候有人該問了,為什麼張良蕭何沒有得到劉邦的猜忌?因為張良是謀士,幫助劉邦平定天下已經實現了他的人生報復,並沒有起兵謀反的理由,而蕭何主要是分管行政和後勤,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卻並不高,因此這兩個人對劉邦都沒有實質威脅,而韓信卻對劉邦有了實質的威脅,這就是劉邦必殺韓信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韓信的政治能力過於低下,在漢朝建立以後,張良就進入了半歸隱的狀態,對國家朝政撒手不管,而是將精力用在了道法自然求仙長生的方面,張良用行動向劉邦證明了他沒有政治野心,而蕭何雖然已經當上了宰相,但是在朝廷上仍然小心謹慎,為人做事都如履薄冰,可就算這樣,劉邦仍不時的敲打蕭何,而蕭何也恭恭敬敬地聽著,一心為朝廷做事,而當時被封為韓王的韓信,卻在自己的封地內私自收留劉邦通緝的項羽舊部而從韓王被貶為淮陰侯,韓信的封地未改動之前,名號為齊王,可就算這個齊王的名號也是楚漢之爭時,劉邦陷入苦戰,韓信在這時向他索要來的封賞,因此導致劉邦十分猜忌韓信,由此可見,韓信的政治能力過於低下,完全不會對付朝廷官場。這也是韓信被殺的第二條原因。

蕭何究竟說了什麼?

由於,韓信封地由於靠近匈奴,匈奴經常襲擾韓信,但是韓信非但沒有如以前一般起兵攻打匈奴,反而處處與匈奴求和,讓劉邦覺得顏面盡失,再一次朝堂停會以後,劉邦終於忍不住了,他當著眾大臣的面狠狠地斥責了韓信,而加上韓信私藏項羽舊部鍾離昧,使得韓信在劉邦心裡本來就不高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而被貶為淮陰侯的韓信悶悶不樂,最終在漢朝將領陳摶起兵謀反時起了異心,暗中協助陳摶準備謀反,但是被呂后和蕭何的眼線所發現,於是呂后和蕭何便假裝劉邦平叛歸來,叛將陳徵已經被俘虜並處死,讓列侯和群臣都來祝賀,等到韓信到來時,蕭何就命令武士把韓信捆了起來,在長樂宮的鍾室裡將韓信給斬首了。

在得到韓信已被斬首的消息後,蕭何回到家中便痛哭不已,他回憶著昔日和韓信的高談闊論,說出了這樣一句發自肺腑的話:吾今日殺韓信,為的是天下蒼生。韓信作為蕭何多年來的知己學生,可以說深得蕭何的心意,但是在天下蒼生面前,蕭何毅然決然的命令手下人斬殺了韓信來換取天下蒼生的和平與安定,可見其魄力非比尋常,而同樣他說的這一句話至今仍讓人難以釋懷。

相關焦點

  • 蕭何用計謀處死韓信之後,哭著喊出12個字,字字戳心很是一個無奈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除了蕭何,這句話涉及到的另一個主人公就是三國名將韓信。韓信因蕭何而迎來人生的機遇,最後也因蕭何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蕭何月下追韓信,這不僅僅是一個千古美談,更重要的是,這側面證明了蕭何是一個賞識人才的伯樂。
  • 蕭何獻計將韓信殺死後,哭著說了12個字,字字戳心
    韓信,出身於貧寒家庭,後藉由秦末的農民起義開始了從軍之路,最初投奔於項羽,但未受到項羽的重用。就在這個時候,韓信從項羽的軍營帳中跑出來,遇見了蕭何,蕭何第一次見到韓信,就看出了這個人身上有將領之才,於是將韓信推薦給了劉邦。之後,在韓信等人的支持下,劉邦完成了統一大業,而韓信的命運,就是從這裡開始變化的。
  • 蕭何為何獻計殺掉一手推薦的韓信?不是韓信死就是他死
    多年後,又是這位蕭何,獻計於呂后,又利用韓信對自己的信任,騙他進宮,最終使得韓信被呂后預伏的刀斧手殺死。這就是著名的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來源。韓信出身低微,本是淮陰(今淮安市淮陰區)一名無業人士。陳勝、吳廣起義後,全國群雄並起。韓信最初投靠項梁;項梁死後,成為了項羽的部下。項羽不識寶,對身邊這位軍事指揮才能不輸於自己的下級軍官不聞不問。
  • 蕭何設計誘殺韓信後,望著他遺體,失聲痛哭說出心裡話,字字泣血
    蕭何設計陷害韓信後,看著他的屍體,淚流滿面地說出了心裡話,字字滴血。秦末,韓信的存在,為亭長出身的漢王劉邦最後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前206年,在丞相蕭何的推薦下,韓信被漢王劉邦追封為統率所有漢軍的將軍。
  • 誘殺韓信後,蕭何看著他的遺體冷冷說了四個字,被人詬病至今
    韓信是江蘇淮安人,早年時期非常落魄,連自己都養活不了,經常在別人家蹭飯吃,許多人都因此嘲笑他。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韓信看到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就投奔了項梁,希望通過軍功來出人頭地。不久後項梁戰死,韓信又跟隨了他的侄子項羽。
  • 劉邦殺韓信,斬英布,為何獨獨放過了蕭何呢?
    漢朝建立之後,劉邦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殺了許多有功於朝廷的將領,比如韓信、英布等。這些人中,有些的確起了反心,殺之有利於漢朝的穩定,有些卻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莫名奇妙就被砍了。從長遠來看,劉邦的一輪輪清洗,消除了可能存在的隱患,保障了初生的漢朝能傳承下去,不至於像秦朝二世而亡。但具體到被殺的將領們,那可就滿腹悲憤了。
  • 蕭何除掉韓信後,哭著說出12個字,流傳至今,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
    韓信本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輩,後來一度功高蓋主,成了天下皆知的名人,但是最後卻又晚節不保,以慘死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縱觀韓信的一生,無論是大起還是大落,都與一個人息息相關,他就是韓信的伯樂——蕭何。早年間,出身貧寒的韓信參加了秦末的農民起義,曾經追隨於項羽,但是卻並未受到重用。後來,韓信偶然間遇到了蕭何,慧眼識人的蕭何初一見面,就看出了韓信身上特有的將帥之才,於是把韓信推薦給了劉邦。
  • 由此看韓信憋屈的一生
    當時的淮陰屠戶中有一個年輕人羞辱韓信,要韓信從他的胯下鑽過去,韓信打量了一番之後就從他的胯下鑽了過去,於是年輕人們哈哈大笑,都說韓信沒骨氣不成才,這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在那之後陳勝吳廣起義,韓信歸屬項梁部隊,隨後被分配到項羽部隊,在部隊中做郎中,在做官的時候多次向項羽獻計,但是均沒有得到採用。劉邦入漢之後,韓信就跟隨劉邦做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
  • 韓信被殺之後,蕭何卻流淚說了這句話,君子還是小人,一目了然
    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上,充滿了做作,明明非常討厭一個人,不惜不信任或殺害對方,但還要再表演一次。表現出來的溫靜脈沒辦法。比如康熙崇拜明孝陵,一方面不信任明朝和朱元璋。這些虛假都可以在行為和語言的對比中找到答案。
  • 為何蕭何能夠全身而退,而韓信卻被株連三族?政治學分天差地別!
    於是蕭何擁立劉邦,號召沛縣的鄉親父老殺害原本的縣令,起兵響應陳勝,所以劉邦又被稱為沛公,因為沛縣就是他創業的起點。而蕭何就是在他身後推動這一切的關鍵人物。我們現在會說劉邦是蕭何跟韓信的老闆,其實蕭何原本的官位在劉邦之上,而且當時蕭何是沛縣官吏中公務人員考績第一名。
  • 蕭何把韓信推薦給劉邦,韓信是如何向劉邦證明可以擔任大將軍的?
    一蕭何月下追韓信回來,就去給韓信求官職去了。劉邦說道:「好,看在你蕭何的面子上,就封他一個將軍。」劉邦還是十分信任蕭何的,這麼重要的一個大將軍之位。蕭何推薦誰,劉邦也不實際考察一下。問問韓信,看看他是否能擔當此任。就真的要封韓信為大將軍了。劉邦開始按照和蕭何商議的來做了。
  • 蕭何有伯樂之慧眼,辨認出韓信天縱之才,月下追韓信成一出佳話
    等到劉邦需要須服役的時候,沛縣的官員贈200錢給劉邦,蕭何一人拿500錢給他。蕭何曾經幫助秦朝的御史處理公務,工作能力優秀,蕭何拒絕了御史的招攬,劉邦有反抗之心後,蕭何成了劉邦的助手,協助劉邦處理公務。由此事可見,蕭何有一雙慧眼,否則怎麼會在一開始就交好劉邦,並且拒絕秦朝御史接受劉邦的招攬。
  • 韓信中計被害,呂雉用了3字解釋,蕭丞相聽完想回老家!
    韓信中計被害,呂雉用了3字解釋,蕭丞相聽完想回老家!韓信家裡十分貧困,當年曾經吃不起飯,就在他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有一位好心的老婆婆給了他一碗飯,這才讓他繼續撐了下去,韓信因這一碗飯而保住了性命,銘記於心,最終報答了這位善良的老婆婆。
  • 蕭何封侯拜相,群臣紛紛前來祝賀,一位瓜農卻說:我來給丞相弔喪
    劉邦奪取天下沒幾年,韓信桀驁不馴、密謀造反,蕭何與呂后密謀誆騙韓信,在長樂宮將韓信處死,蕭何因獻計有功,劉邦拜蕭何為丞相、賜5000戶封邑,蕭何頓時飄飄然,一位農夫卻到蕭府弔喪說:丞相,你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
  • 哈文轉述李詠生前最後一句話,8個字字字戳心,妻子聽後淚崩
    哈文轉述李詠生前最後一句話,8個字字字戳心,妻子聽後淚崩! 最近娛樂圈不平靜,有喜有悲,幾家歡喜幾家愁。其中李詠去世的消息已經蓋過了唐嫣結婚的風頭,很多人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多希望他還在!
  • 劉邦登基後,對韓信英布等一眾功臣下了殺手,為何唯獨放過蕭何?
    韓信也因為在漢王劉邦的軍營中,無法得到重用,因此選擇了逃走,蕭何在聽說韓信逃跑的消息後,因為事發突然,蕭何並沒有來得及向漢王劉邦稟報情況,就去追韓信了。直到劉邦派的人趕到後,在蕭何和劉邦所派之人的努力下,韓信終於被勸回,也正是經過這一番事情之後,韓信得到重用,被劉邦拜為大將軍,劉邦也正是因為重用韓信之後,加上蕭何的謀略,使得劉邦在後來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成功的奪取天下。
  • 推薦信寫作指導:劉邦、蕭何和韓信哪一個更稱得上學生榜樣?
    許多將士趁夜離開,韓信因為得不到重用,也選擇離開。蕭何聽聞韓信離去,來不及稟告漢王,便趁著月色去追韓信。未幾,劉邦聽說心腹蕭何也走了,大怒。不久,蕭何返回營帳,劉邦見此心情大好。蕭何來不及解釋,就勸說劉邦接受自己追回來的「逃兵」韓信。劉邦準備給韓信一個小職位,蕭何又勸:「橫掃天下,非韓信不可。欲用韓信,非大將不可。」劉邦準備召喚韓信,封以大將。蕭何第三次勸說:「呼上將如小兒,邀人才而禮傲慢。
  • 7個字道明人性,字字戳心
    7個字道明人性,字字戳心中華上下五千年,泱泱大國,留下了無數的文化,在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出現文化斷層的國家,就是中國!中國到底有哪些奇妙之處呢?,在電視劇之中,大家經常聽到民間俗語,包括「女為悅己者容」、「人有三不親,姨父姑父和舅媽」,這些富有民間智慧的俗語你還知道幾個呢?
  • 劉邦上位後,殺張良滅韓信,為什麼獨獨放過了蕭何
    草根皇帝劉邦,上位後,跟著他打天下的功臣,比如張良,韓信,都沒落得一個好下場。唯獨一個蕭何得以善終,那麼蕭何是誰。蕭何本來是劉邦的家鄉沛縣的一個小縣吏,為人呢,比較務實,頭腦好使,性格又比較好,結交了很多好朋友。
  • 蕭何也知道趙括的「紙上談兵」,為何就那麼肯定韓信是真材實料?
    如果此二人僅僅作為軍事評論家,大可高談闊論,而且還能論述得非常精彩,但是作為執行者,就不可不切實際,一定要懂得腳踏實地。圖片:馬謖聽諸葛亮講軍事理論劇照再來說說韓信,他的出身非常低下,且生活艱苦,雖然他二十五歲就已經當上名將,但是二十多年的苦日子讓他嘗盡了人生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