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今天帶大家暢遊歷史的海洋,探索過往的事件奧妙噢!《明史》中有傳可查的進士共有1325人,初授國家六部、六科等中央官職者有868人,佔65.5%;初授州、縣等重要地方官職者有457人,佔34.5%在授職前,中第的進士(除一甲三名外)都要到中央各機關去見習一段時期,這是朱元璋對科舉制度的一個改革,即實行觀政進士制度。洪武。「十八年廷試…使進士觀政於諸司,其在翰林、承敕監等衙門者,曰庶吉士。進士之為庶吉士,亦自此始也。其在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者仍稱進士,觀政進士之名亦自此始也」。
觀政進士制度是朱元璋「但求實效,不尚虛文」主張在科舉選官制度中的體現,是他於洪武五年(1372)提出並實施的「歷事監生」制度的繼續。觀政進士制度自洪武年間創立後,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到明中葉已成為一種完善的制度,在觀政期限、觀政衙門、觀政內容、觀政考核、觀政權力、觀政待遇等方面都有一個定式,使觀政進士制度規範化、制度化。應該說,這是中國科舉制度產生後最完備的官員崗前培訓制度,它對培養和選取既有書本知識、又有一定的實踐經驗的官員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進士還可以參加庶吉士的選拔,這在洪武年間就已開始。到了永樂二年(1404),庶吉士就專屬於翰林院了,所以選拔庶吉士又稱為「館選」。中選的人由一名教習負責培養,教習由職高資深的翰林院或詹事府官員擔任。三年學成後,成績優秀者留在翰林院做編修、檢討次一等的派出去當給事、御史之類的官,稱為「散館」。庶吉士散館後,便成為翰林。
明代庶吉士出身的人升遷得非常快,到了明英宗天順二年(458)以後,朝廷已形成了「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局面,甚至「南(南京)、北(北京)禮部尚書、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所以「庶吉士始進之時,已群目為儲相」,即一旦由進士經過館選而成為庶吉士時,就被人們看做未來的宰相育與種了。據統計,明代宰相170餘人,由翰林出身的達到十分之九。可見,庶吉士雖然要多學習三年,但其前途和地位卻比一般進士要高得多。
明代科舉考試中應用一種特殊的文體,即「八股文」。八股文,又稱時文、制文、制義(或制藝)、八比文。考試時專生員所學的「四書」「五經」命題,以指定的程朱一派註疏為依據,「文略仿宋經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制義」。生員應試要寫八股文,就題命意,依注作解,並代聖人立意,用古人語氣行文。明代建立科目考試的八股制度,目的是統一考試的標準,保證所選拔官員的質量,是朱元璋對科舉制度的又一個改革。
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文體的出現,雖然是在明代,但它的形成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階段。學者多數認為,它起源於北宋科舉的經義考試。經過宋、元和明初對八股文體的不斷完善,到了明代中葉,八股文基本成型。其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領題(或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破題」即用兩句話說破題目要義,重在扼題之旨,肖題之神,不侵上,不犯下,不將本題的意思遺漏,也不將本題的字眼全部寫出。可以明破,也可以暗破、順破、分破、對破,題目不同,破題的方法亦不同。
破題之後為「承題」,即承接破題的意義而闡明之。因為破題的文字簡練含蓄,所以要將破題中的緊要字眼承接下來,進一步闡明。正破則反承,反破則正承,順破則逆承,逆破則順承,餘可類推,總之要語言明快,意義連貫。破題於聖賢諸人須用代字,如堯、舜稱帝,孔子稱聖人。承題則直稱堯、舜、孔子,不再避諱。破題和承題的文字雖然不多,卻非常重要。承題之後吸口氣,準備「起講」了。
起講是議論的開始,因為八股文要「代聖人立言」,所以起講通常用「意謂」「若曰」「以為」「且夫」「思」等字開頭。明代的八股文起講比較簡短,僅三四句而已。起講的方法很多,有的用起、承、轉、合,有的用反、正、開、合,有的反起正收,有的正起反收,有的單行中仍用排句,有的則全系散行,不用對偶。而總括全題,籠罩全局,則是對起講的基本要求。起講後,用一二句或三四句話引入本題,稱為「領題」(亦稱「入手」,即起講後入手之處)。領題之後就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了。
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四個段落,為全文的正式議論階段。在這四段中,每段均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叫「八股文」。「起股」又稱「起比」,「比即對偶的意思,每股或四句或八句,總是題前著筆,提起全篇之勢,所以又稱「題比」。起股之後用一二句或三四句話將全題點出,稱為「出題」。
出題之後為「中股」,也稱「中比」,是全篇的重心,長短不拘,著重要從正反兩面發揮題義。「後股」是題的最後位置,亦稱「後比」,長短並無一定,可針對題旨的立意,作最後的暢發「束股」的作用是前六股意猶未盡,再用兩股加以收束。束股的文字宜短不宜長,有的文章甚至不用束股,全篇只有六股。
八股文在明代初期對考核士子的基本文法與文史知識曾起到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到了後來,所有的文章一律採用這種刻板的格式,無疑是對文化的一種摧殘。它束縛了人們的創造性思維,把天下讀書人引入一個越走越窄的死胡同,許多真才實學之士也因此而名落孫山。另外,八股文專從「四書」「五經」中命題,並且要求考生必須遵照指定的注釋本去回答,這就引導考生將精力全都用在死記硬背「四書」「五經」上,儒家的其他經典也就束之不觀了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各位看官大大,都看到這了,麻煩給小編點個大大的讚唄!!您的關注和點讚,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嗯~,360度各種姿勢來求贊求關注!! \(^o^)/動動您發財滴小手,舉手之勞└(^o^)┘感謝各位看官們!! 祝各位看官們生意發發發,學業事業成成成,身體康康康!!! 感謝大家的支持!!小編在這裡感謝各位看官們了! \(^o^)/ 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歡迎各位看官們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評論(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雷同純屬巧合,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