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大哲學家康德的思想,今天我分享康德哲學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先驗。
康德哲學也被稱之為「先驗哲學」,他的三大批判之一的《純粹理性批判》,被譽為是哲學界的天生,其中包括兩個部分:先驗要素論和先驗方法論。都是以「先驗」開頭的,什麼是先驗?這個詞可以說是理解康德認知論哲學思想的入口和鑰匙。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聊。今天的內容概念很多,邏輯性強,還相當抽象,請大家認真看完。
在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這本書中,康德試圖回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先天綜合判斷如何成為可能?
這是這本書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先天綜合判斷」這幾個字就已經把絕大部分人拒之於門外了。我來給一個最簡單的結論,康德問:「先天綜合判斷如何成為可能」,這句話其實康德試圖在問,是否有普遍的,必然的知識存在呢?更進一步,我們簡單理解,康德想要搞清楚的是:
真理是否存在?
「先天」對應的是後天,表示在邏輯上先於經驗的,表示邏輯的必然性,比如時間和空間就是先天的直觀,也就是我們感性認識的一切表象,都必然是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去思考的,它們是先於經驗而存在的。
而「先驗」對應的是經驗,先驗就表示在經驗之前,或者說不需要藉助於經驗,先驗知識就是在經驗之前的知識,先驗的肯定是先天的,先天的概念更大;經驗的肯定是後天的。這是先天、後天、先驗和經驗的基本關係。
但理解到這裡,還遠遠不夠。
康德說:先驗是先於經驗,但是又是使經驗成為可能的東西。先驗是經驗存在的前提條件,先驗知識是不摻雜任何經驗性的知識,或者說先驗知識,就是產生經驗知識的前提,更準確的說是:
產生知識的知識。
先驗知識,其實探討的是「產生知識的知識」,再回過頭看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兩個部分「先驗要素論」和「先驗方法論」,其實就是探討:構成先驗知識的要素,以及研究先驗知識的方法。所以,康德的哲學,我們通常稱之為「先驗哲學」,其實其背後的含義是,康德哲學探討的是:產出知識的知識的,而不是直接探討知識的。
搞清楚先驗的本質非常重要,先驗是先於經驗,但是又是經驗知識的前提。
接下來,我們來打一個不那麼恰當的比方。先天就像一個空間,而先驗就像一臺電腦的硬體和軟體,而經驗就是我們運行這臺電腦的軟體,經驗知識就是運行這個軟體獲得的結論或者知識。
我們所有的經驗知識都是運行電腦裡面的各種軟體然後獲得的,但是要獲得這些經驗知識的前提,就得有先驗的電腦和軟體,這就好比我們說的「先驗」,它是經驗知識的前提,沒有硬體軟體,我們也沒辦法在上面運行軟體。而這臺電腦要存在,就得先在一個地方吧,這個存放電腦的地方,也就是先天的,它就是時間和空間,而我們所以這些都需要概念,否則我們連表達都無法表達。這個比喻不那麼恰當,但是可以讓我比較直觀理解這幾個概念之間的關係。
那康德的「先天綜合判斷」,要研究的,就不僅僅是我們如何從軟體運行中獲得結論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研究這臺電腦的硬體和軟體是如何運行的,以及這臺電腦的存在,需要哪些前提條件。
研究產生知識的知識,這是康德哲學的一個使命,那知識是如何而來的呢?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的「導論」中,開篇第一句話就直接說:
我們的一切知識都從經驗開始,這是不可置疑的。但是他又說:是否有這種不依靠經驗,乃至不依靠任何感官印象的知識,這至少是需要更慎密地去審查的一個問題,而且是不能立即輕率答覆的問題。
知識開始於經驗,但是又不依靠經驗。這句話看起來就有點矛盾,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下一篇文章接著聊,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知識,是如何產生的?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你的朋友,我們下一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