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在網上讀到一篇文章,談的是二本學生。
文章列舉了好幾個人物事例,以此說明二本學生上的學校普通,畢業後只能在社會的谷底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要想出人頭地,就要不停地折騰。
在上個世紀那個大學生還沒有擁抱市場的年代,大學生是「天之驕子」。別說大學生,就是普普通通的中專生,也算得上是「香餑餑」。拿了一張畢業證,就可以順利地分配到工作,輕輕鬆鬆地有了一個飯碗。
後來大學不斷擴招,中專學校也轉軌升級,大學人數暴增。大學生早已從「天之驕子」墮入凡間。如今,我們身邊很多普通勞動者中年齡大一點的可能第一學歷還是中專學歷,但是年輕人都可能擁有一張大學畢業證。
二本生的普通、折騰,是很正常的。
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登上塔尖,而絕大多數人註定永遠就在塔基的位置。
二本學生也不例外。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有3005所高等學府,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人們熟知的「985」「211」只佔100多席。
能夠考入一流大學的,畢竟是少數人,他們處在金字塔的頂尖位置。而數量龐大的二本及以下學生,就是金字塔模糊的底座。這個群體,是中國最為多數的普通大學生的底色,某種程度上,這一群體標註了這個快速進化社會的真實場景。
對很多二本學生而言,自己中學的成績可能很普通,上的學校也可能很普通,畢業後的工作也可能很普通。
我們單位的年輕人,全是些二本院校的畢業生。這些二本院校畢業的學生,考公務員,考事業編。考入體制內的,也大多數處在基層的普通崗位。
考不進體制內的,就自謀職業。有的在公司做職員,有的自主創業。
二本生,和我們這些絕大多數的普通勞動者一樣,就是我們社會這臺機器上的一顆毫不起眼的小齒輪。
過去包分配,大學生如此,中專生也是如此。現在大學畢業自己找工作。
數量龐大的二本學生,儘管無法與出身名校的同齡人相抗衡,但無論如何手中的這張大學文憑,就是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入場券。
考公,考研,進公司,自主創業……
人往高處走。
我的一位同學,師範畢業,之後咬著牙一路考研、考博,再到博士後,現為南方某大學教授。
只不過對我們這些大多數的普通勞動者而言,可能目標沒有人家那樣遠大,人生之路可能走的並沒有人家那樣高遠罷了。
人生就是一場折騰。
即使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他們的人生之路也絕非一帆風順的。有低谷,有磨難,餓其體膚,勞其筋骨,空乏其身。
我們這些普通的勞動者,這一輩子,也是在不停地折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的人生之路,永遠向前,一路向上。
二本生,就是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我們是一顆螺絲釘,但我們並不是冰做的,一打進去就消失了。我們要做一顆好的螺絲釘,只要我們堅守,「不是冰做的,打進只要我們折騰,我們的人生之路,雖然曲折,但最終同樣精彩!請相信,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關注,歡迎評論。
(百家號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