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上青天,全靠我砸錢」62歲母親的一句話,道盡了育兒辛酸

2020-11-03 神逗奶爸


「生得起,養不起」一直是現在年輕爸媽不願生二胎的原因,育兒成本有多高?高得讓人望而生畏。

先不說別的,單單是育兒所需要的教育財力,已經讓很多家庭不堪負重。

據一項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人均教育支出約30萬人民幣,越富裕的家庭所付出的教育成本越高。

而且,中國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支出佔了家庭年支出的40%,是M國家庭的四倍。

對於現代的父母們來說,成功地養育出一個成才的孩子,可以說是「用錢砸出來的」,孩子之間的競爭可以說是父母之間財力的比拼。

「你能上青天,全靠我砸錢」62歲母親的一句話,道盡了育兒辛酸

我家兩歲多的兒子在小區裡有一個一直在一起玩的「好朋友」,平時都是孩子的外婆再帶,這次卻換了一個人,她是孩子的奶奶,姓劉,從上海過來。

劉阿姨看起來很富態,相比小區裡其他的同齡阿姨來說要顯得年輕很多,她跟我自然是沒什麼共同話題的,跟其他兩位奶奶倒是很快聊到一塊兒。

起初的時候,幾個人聊自己的兒子,劉阿姨的臉上掩不住的自豪,他的兒子38歲,現在已經是理工大的一名教授,因為工作關係沒有選擇在上海成家,媳婦是武漢本地人,家庭條件還算不錯,自從大女兒出生以後就沒有去工作,現在二胎生了兒子之後可能是感受到壓力了才開始上班。

有個阿姨很羨慕,問道:「你兒子這麼優秀,肯定沒少花錢吧?」

「那還用說,我跟我先生這一輩子掙的錢基本都花在了培養兒子上,多的不說,七八十萬是跑不了的,這還是他聰明好學省了不少錢。濃不曉得,我妹妹家花了幾百萬都不止,她女兒搞藝術的。」

旁邊的阿姨無不嘖嘖稱是。

她們聊著聊著,就有聊到了兒媳婦這一塊兒了,事實上我在帶娃的時候遇到的婆婆沒幾個不抱怨自己兒媳婦的,有時候真為那些寶媽們難過。

說起兒媳婦,劉阿姨有些惺惺然。

「我是沒幫你帶幾天娃,你有意見我可以理解,你不搭理我就算了,我兒子對我好一點,就說我兒子愚孝,不讓我兒子搭理我怎麼也說不過去吧?我辛辛苦苦培養出這麼一個兒子,砸了多少精力、多少錢在裡面,到最後還不是跑這麼遠跟你成了家?我有沒指望你們以後給我養老,就是想過一下自己的日子有錯嗎?」

在我的理解上,劉阿姨的言語中多少是有一些偏見的,也是有著難以言喻的優越感的,她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能上青天,全靠我砸錢,憑什麼對我不理不睬?」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有偏見,卻也道出了很多父母的無奈和辛酸。

為何說成功的育兒是「用錢砸出來的」?

既然前面提到上海,這裡就拿上海的育兒成本做例子,網上流傳的中國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顯示,上海市生育成本排在全國第二位。具體核算如下圖:

這還僅僅是經濟成本,要想孩子長大真有出息,家庭的人力付出和精力付出更為巨大。

對於普通的工薪家庭來說,夫妻二人如果完全靠自己來撫養孩子的話,一般是沒辦法應付的,要麼讓本可以頤養天年的父母來幫忙帶孩子,要麼就得犧牲掉一個人的事業。

前者不僅給老人們加重了負擔,也引發了很普遍的婆媳矛盾和家庭紛爭,後者又明顯不划算,這種兩難的局面困擾著太多家庭。

之前有人曾把孩子們成年後的差異歸結到家庭教育的差別上來,我不否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我相信絕大多數家長都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只是力不從心是多數。

工作的競爭已經消耗掉了每天的大部分精力,身心俱疲地回到家,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孩子,父母們很難保持足夠的理性和耐心。

家長們可以傾其所有給孩子賺取教育費用,面對一山還比一山高的教育支出,他們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衝,他們擔心孩子過早地被分化。

在高等教育的師資尚且不太理想的當下,高職、中專、大專院校如何能讓家長們放心把孩子送進去?

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在,良好的教育都是用錢砸出來的,古代有錢的家庭可以請名師造就「高徒」,現在消費水平高的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支出也絕對不低。

學前教育負擔不輕,中小學後校外教育的支出家長們也不含糊,有資料顯示,中國93%的父母都會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其中以培養學科興趣為主的校外教育支出佔教育支出的30%以上。

你以為孩子大學畢業了就完事了?也沒那麼輕鬆!

為了讓孩子在巨大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有條件的家庭也會不惜重金讓孩子去海外「鍍金」,甚至有很多父母會給孩子準備一定的創業基金供孩子「瞎折騰」,用以鍛鍊孩子的實操本領。

注重家庭教育是唯一的彌補方式

為兒女付出,父母們心甘情願,即便遇到類似劉阿姨這樣的尷尬也多不會真正在意,她也不過跟外人抱怨抱怨,以解心中鬱氣。

父母的辛酸也凸顯了父母的偉大,儘管當下的育兒成本過高,但沒有一個父母會放任孩子不管,為了孩子的未來,他們也都認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即便孩子最終沒能如意,也都不會後悔。

馬太效應下,貧富的差距不僅僅是財富和地位,還有人的思維和智慧。同理,下一代的成長環境取決於父母的財富、能力和教育觀。

財富可以積累,能力可以磨練,可教育觀這東西當你有了孩子就需要很成熟,當前很高的教育成本追根究底還是因為家長們的不甘心和急功近利所致。

曾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幾代人的努力積累,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

是啊,哪有什麼偉大的成就是一蹴而就的!

雖然說家庭教育的優勢很難讓孩子實現階級跨越,但優質的家庭教育卻是唯一能彌補經濟基礎不足不能給孩子優質校園教育遺憾的方式。

養兒育女,不要盲目跟風,不要操之過急。愛之,則為之計長遠!

——END——

【文/神逗奶爸原創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專注早期教育,分享育兒心得,我是神逗奶爸!期待您的關注,一起努力,做智慧父母!

相關焦點

  • 中產育兒,砸錢進名校,出國長見識,3歲能英語完整表達
    導讀:中產育兒,砸錢進名校,出國長見識,3歲能英語完整表達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產育兒,砸錢進名校,出國長見識,3歲能英語完整表達!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豪門育兒實錄:真正的富養,不靠錢砸
    大家好,我是圓小編這是「e家育樂園」的第 13 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探討教育語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式的寄生和遺傳,而是比拼父母所能創造的資源環境、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優秀的孩子,贏在家庭的起跑線上上年和武亦姝同一時段「霸屏」的,還有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
  • 林志穎育兒「潛規則」曝光,真正的富養不靠錢砸,央視聽了都點讚
    晦澀難讀的古詩將這個5歲的小萌娃難到放聲大哭。這一場面在全網引發了網友的同情,留言道:「這背詩的樣子,像極了我家寶寶。這個19歲的00女孩,憑藉著自己經年累月的古詩詞的學習,在古典知識貧瘠的土地上,開出來一朵尤為燦爛的花朵。甚至一度被譽為「當代才女」。武亦姝仿佛就是綜藝節目中的一股清流,無論站在什麼位置,都有一種「百花皆盛開,清風我自來」的優雅氣質。
  • 62歲母親的姻緣,37歲那年被兒拆散,25年後再續前緣,全場落淚
    母親孔召平0162歲的山東女人孔召平,是個苦命的女人。母子幾個的艱難他都看在眼裡,隔三差五去家裡幫著幹體力活,時常接濟,相差一歲的兩個人有說有笑,情投意合,你未婚我未嫁,你有心我有意,日久生情是必然的結果。交往了一年,也幫著幹了一年的活,過意不去的母親,請喇叭張來家吃第一頓飯,卻被年僅八歲的小兒子洋洋給攆走了:「叔,你走吧,別在我家吃飯,我不喜歡你。」
  • 俞敏洪母親:我能助力兒子上北大,就能砸了新東方的牌子
    從小聽著母親對自己期許,俞敏洪暗下決心,在讀書上下了硬功夫。 奈何,沒有上高中指標的俞敏洪,初中畢業後只好回家種田,教書先生這個崇高職業夢,就此破滅。 60年代出生的那輩人,相比較是幸運的。因為很快在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這一年俞敏洪才15歲。
  • 「月薪6000,卻讓孩子讀學費5萬的幼兒園」:真正的富養不靠錢砸
    知乎上,曾有網友發帖稱,夫妻兩人一個月總收入8000元,每個月還3000的房貸,拿2000元來養車,一個月下來生活費不到3000。因為自己給孩子買了一雙1299的鞋,老公就和自己吵了起來。網友委屈地問:「我覺得再窮不能窮孩子,要買就要買最好的,我錯了嗎?」其實,愛孩子,儘自己所能,想要給孩子更好的,本身沒有錯。
  • 我和我的母親 | 我對您的愛是歲歲年年
    張邦興濰北監獄教育改造科三級警長 我正在單位一線與戰友們封閉值班並肩抗「疫」。母親突然病倒住院了!妻子邊工作邊照顧她,我多想能照顧一下母親。電話打過去,媽媽卻說「別耽誤工作」,這也是平日裡對我「嘮叨」最多的一句話。又說:「英子在醫院裡照顧我很好,你放心。」
  • 中年媽媽養娃實錄:你我本無緣,全靠我砸錢
    我再也不想周末跟著孩子四處乘風破浪了,我只想靜靜地躺在自家的床上。上上個周末,全家去動物園玩,出來後我很口渴,可水都喝完了。我脫口而出:「回家吃泡麵!今天又給你花了這麼多錢!」,也練了琴,你看我畫的畫好看嗎?」
  • 中年媽媽養娃實錄:你我本無緣,全靠我砸錢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安語時來源 :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這兩天陳奕迅的採訪上了熱搜。他說自己今年已經很久沒有工作了,全在「吃老底」,還得了挺嚴重的病——「荷包肝硬化」和「急性發錢寒」。哈哈哈,看完真是笑癱!
  • 日本皇后一句話道盡悽慘一生
    一、錢  從美智子嫁給明仁那刻開始,她就不在需要花錢了,因為國家把你所有需要的東西都準備好了。  二、愛好  幾乎每一位女性都有這些共同愛好,美貌、購物。如果女性再也穿不了自己喜歡的衣服、提自己中意的包包、吃自己想吃的食物等等那會是什麼感覺?在日本皇室一切都有專人安排,管理。
  • 你憑什麼讓我兒子休育兒假?一句話,「好婆婆」親手揭掉了偽裝
    王元對母親的心思非常清楚,他有些不放心妻女,索性在家跟母親一起搭把手,讓石寧坐好月子。婆婆心裡不滿,但奈何兒子一家高興,她雖嘴上抱怨幾句,到底還是沒有刻薄兒媳。可就在孫女半歲的時候,她拎著東西上門,發現只有兒子和孫女在家,就笑著問道:「怎麼不見阿寧呢?」
  • 中產育兒:砸錢進名校,出國長見識,3歲能英語完整表達
    群裡媽媽的孩子基本都是學前兒童,從1歲到5、6歲的都有,但是似乎3、4歲的居多。平時除了看看她們在給娃看什麼繪本,玩什麼玩具,我幾乎是插不上話的。這些媽媽們分布在全球各地,但是大部分還是在國內,據我的觀察,以中產為主,這些媽媽們都非常優秀,孩子也非常優秀。
  • 中年媽媽的養娃真實記錄:你我本無緣,全靠我砸錢
    我再也不想周末跟著孩子四處乘風破浪了,我只想靜靜地躺在自家的床上。我以前挺有自信,覺得完全能駕馭家裡的花錢漩渦。結果,卻被各種「意外式花錢」砸得傷不起。我脫口而出:「回家吃泡麵!今天又給你花了這麼多錢!」一分鐘後,全家鑽進必勝客,又造進去200多。
  • 階段反思之一 | 英語學習該砸錢還是得砸錢
    純靠自雞,6歲前實現初章書的自主閱讀,雖然不能跟現在的雞血小娃比,在當時也比較能打了。然而,由於意識不到位,又嫌累怕遠的,上了小學以後遲遲沒有選擇一個英語班來上上,盲目迷信自己家搞,不知不覺,就落後於社會了。三年級考完KET發現,同屆很多一年級才開始啟蒙的雞血娃,三年級已經PET甚至FCE了;很多比我們小好幾歲的,都考KET了。
  • 母親臨終前給我個枕頭,說能睡出健康,拆下來洗時我淚流滿面!
    我媽十八歲的時候就嫁給了我爸,那時候結婚早生活水平也不高,兩人東奔西走為了生活,結婚兩年後才有了我,因為家裡困難,我媽帶著我也不方便就把我送到外婆家了,直到我一歲的時候才來接我。當初我爸媽來外婆家接我的時候,我都不認識他們,不跟他們說話,就因為我不認識他們,我爸媽都哭了,哭自己在外面的辛酸,哭自己的孩子不認識自己的父母,這些都是我媽給我說的。
  • 為何在孩子的教育上拼命砸錢,娃卻從沒起色?做錯了一件事
    公司的一個女經理今年35歲,有一個9歲的兒子,也算是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經理很想把孩子培養成精英,就是孩子的成績一直不是很好,報了很多補習班給兒子在上。孩子從2歲時上早教,幼兒園開始後又報了各種培訓班,一直沒怎麼斷過,家裡提供的學習條件這麼優越,正常來說孩子的成績應該挺好的呀,為什麼成績卻總提不上去呢?
  • 道盡古代女子的辛酸
    道盡古代女子的辛酸我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文化源遠流長。雖然在現代社會我們都會說:"女兒好,女兒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但是在古代,女子毫無地位可言。就連她們的生身父母都認為女兒是累贅,有的成為家族聯姻的工具;有的家庭則為了生計將她們賣入青樓。
  • 「你我本無緣,全靠我充錢」,女主播與土豪奔現,網友:太真實了
    但當代年輕人嘴上高聲呼喊著我想談戀愛,等到真的有人前來靠近,跑得比誰都快。浮躁壓力大的社會,年輕人要考慮的事情太多,談個戀愛都得瞻前顧後的。但有著這麼一類人,談戀愛無所畏懼,凡事只講究一個錢字。隨著社交直播平臺的興起,各類網紅女主播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
  • 緩解0~3歲嬰幼兒母親育兒壓力的措施與建議
    緩解母親育兒壓力的措施與建議。(一)母親應補充足夠的育兒知識,形成積極的育兒態度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工作時間和育兒時間衝突」和「缺乏科學有效的育兒方法」是0~3歲嬰幼兒母親育兒壓力的重要內容。解決這兩個問題需要母親自身的努力。首先,母親可以尋求祖輩、優質的託幼機構的幫助。對於全職工作的母親而言,可以將重心放到「提高育兒質量」上,在有限的時間內提供滿足孩子發展需求的高質量的陪伴;其次,母親們要有意識地「自我充電」,根據自身實際選擇適宜的方式學習0~3歲嬰幼兒保教常識,如通過一些權威的網絡課程學習的方式,並且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自己孩子為本逐漸積累專屬「育兒經」。
  • 道盡了普通人的辛酸!
    道盡了普通人的辛酸!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老祖宗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親戚不共財,共財斷來往」「姐走門檻斷,哥死侄不親」「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