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竹伸介新作,了解孩子的物權意識

2020-12-22 是秀逗呀

佳佳媽媽跟我抱怨最近因為佳佳的一些行為很是頭疼,我問她怎麼來,原來是因為很好脾氣性格的佳佳開始不分享東西,還總是拿著自己的東西不放,有時候是在大街上隨便撿來的一個小東西,也能讓她當成寶貝一樣供著,玩具即使不玩,也不給別的小朋友。

佳佳在小區裡一直是非常棒的寶寶,其他父母還總拿佳佳當榜樣,不護東西,樂於分享,佳佳媽也一直以佳佳自豪,誰知道突然有一天就變了個樣。

我讓佳佳媽別著急,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在孩子2歲多開始產生自我意識之後,接著就會有物權意識,在這之前孩子樂於分享,不是出自自願,是孩子無意識的,可能是他不玩了,或者這個玩具不感興趣,他順手就「分享」給了別人,父母因此誇了孩子,孩子下次就會覺得這樣很好玩,但是他對這個玩具並沒有「我的」的意識。

但是當孩子出現「我的」「你的」這些劃分界限的詞時,說明孩子的物權意識出現了。這個時候父母並不是焦慮,而是應該開心,因為這是孩子自我意識又一次飛躍成長,也是孩子終生追逐內心充盈的起點。

《我的橡皮筋不給你》這本繪本,剛好符合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把孩子這個時期的反應刻畫得非常準確,父母看了這本書,也可以更加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

這本書是日本作家吉竹伸介的又一作品,中信出版社出版。吉竹伸介擅長從任何家庭都會發生的平凡小事中尋找樂趣,收集我們常常會忽略的小確幸,帶給孩子幽默樂觀積極的力量。

有趣好玩的故事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

女孩在垃圾桶旁邊看到了一個橡皮筋,非常的開心,媽媽說可以把它送給我。太好了!這就是我的橡皮筋了,只屬於我的橡皮筋。既不是哥哥用剩下的,也不需要和其他人分享,也不是從別人那借過來的,它是任何人用任何東西都不能換走的我的寶貝。我要和橡皮筋形影不離,還要用它做很多我想做的事,去我想去的地方。

兩三歲的孩子開始自我意識萌芽,認為什麼都是自己的,說什麼也不愛分享,其實也個時候就是孩子物權意識的萌動,孩子這個時候會在地上撿一些「垃圾」或者小零件,當寶貝一樣護著,作為父母的我們不需要大驚小怪,也不用阻止孩子。正確對待孩子的行為,理解孩子的行為。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讓孩子可以有自己做主的物品,這也是培養孩子積極獨立的開始。

書中有一句話:「哥哥肯定會取笑我的橡皮筋,不過沒關係,哥哥現在還不懂,算了,反正哥哥的寶貝好在哪裡,我也完全弄不懂。但我是個善良的孩子,才不會取笑哥哥的寶貝呢。」

這也是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儘管這個東西在別人那裡看起來沒價值,沒有用處,但是對於喜歡它的那個人來說,就是無價之寶,而做到不嘲笑他人,是最基本的教養。

在書的背面,媽媽收到了一盒糕點,明明應該貪吃的女孩眼裡卻只有一條絲帶,細節滿分。

先學會自私,才能去無私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性格好,為人處事好的孩子,但是這樣的孩子並不是天生的。我記得孩子小時候還他去朋友家,朋友家的孩子和兒子差不多大,兒子去了很喜歡對方的玩具,朋友直接就把玩具給我兒子玩,他兒子不開心了哭起來,朋友卻說:你要分享你的玩具,不然以後別人都不跟你玩了。

我待了一會趕緊帶孩子走了。這哪裡分享,很明顯孩子不喜歡把玩具給別人玩,他已經有了物權意識,卻迫於媽媽的壓力,要把玩具拿出來,這樣對孩子的身心都有影響。在以後和朋友交往中,孩子內心就會把分享和這種痛苦聯繫起來,其結果就是更不會分享友愛了。

繪本中在寫到女孩擁有橡皮筋開心得說到:「這既不是哥哥用剩下的,也不需要和其他人分享,也不是從別人那借過來的,它是任何人用任何東西都不能換走的我的寶貝。」

當孩子的物權意識平穩度過之後,他知道有些東西是屬於自己的,是屬於分享的東西,就會學著去分享。分享是內心的自願行為,而不是滿足父母面子的被強迫行為。

孩子不喜歡分享,有時候是因為這個東西只有一個,所以不想分享,當孩子內心足夠滿足的時候,他就會自發地去分享,去友愛他人。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份只屬於自己的東西,不管大人還是孩子。

結語

在故事的最後,女孩的橡皮筋丟了,她很難過,但是情緒過後他很快找到了新的所有物,孩子的心思就是如此簡單。

吉竹伸介的新作果然沒有讓人失望,一樣的生動有趣,總是把大哲學用生動易懂的故事讓孩子們明白,讓孩子自發地去感受去學習。孩子讀這本書,在書中找到自己,家長讀這本書,內心理解孩子的行為。如果你的孩子也正處於物權敏感期,那麼這本《我的橡皮筋不給你》繪本一定不能錯過。

相關焦點

  • 疫情下依然最受歡迎的國際頂流繪本作家吉竹伸介最新物權教育繪本
    聽完書音老師的分享沒多久,正好看到一本圖畫書,日本超人氣繪本作家吉竹伸介的《我的橡皮筋,不給你》,看完後才更深刻的理解了那位畫《孔融讓梨》的小朋友的心情,也第一次認真的理解了一個詞——物權。說來我們國內的教育,從小就很少被教育要有自己的物權意識,大人們常常都是要求孩子要善於分享,甚至更多時候是強行大方,尤其是有了二胎的家庭,也不管孩子到底有多不願意,硬生生把自己孩子的東西轉手就給了別的小朋友或更小的弟弟妹妹,還覺得自己是為孩子好,殊不知強迫分享會讓孩子感覺到不被尊重,導致孩子的物權安全感匱乏
  • 吉竹伸介
    在繪本界,蘋果因吉竹伸介而出名!吉竹伸介小時候是個怕生、內向的孩子,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後來因為想當一名製作電影道具或玩偶的手工藝人,學了筑波大學藝術研究科的綜合造型專業。畢業後,他進入一家遊戲公司,為了緩解壓力,常在工作間隙畫插畫,30歲時才出版了自己首本插畫集。在成為兩個孩子的爸爸之後,吉竹伸介40歲時出版了首部繪本作品《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吧》。
  • 孩子不分享玩具,就是自私:錯,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從說不開始
    …………看過吉竹伸介大部分繪本作品後,你會發現,作為一名男性繪本作家,吉竹伸介的感情真的很細膩,他很擅長從家庭生活中的小事著手,以孩子的心理去解讀這個世界,用孩子日常生活的經驗來拉近孩子與繪本的距離,讓孩子明白他們那些在家長看來「不禮貌」的行為能被別的大人理解。而理解則代表認同,被認同感包圍的孩子安全感也會更強。
  • 吉竹伸介:做個對孩子說「沒關係」的人
    近日,吉竹伸介的新作《只能這樣嗎不一定吧》《看得見看不見》新書首發活動舉行,該書的作者吉竹伸介、中文版譯者毛丹青,在日本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與《三聯生活周刊》主筆陳賽、心理專家汪冰及新經典國際童書集團CEO李昕等一同參與了活動。近日,「只能這樣嗎?不一定吧!——吉竹伸介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圖為吉竹伸介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參與了現場活動。
  • 日本當紅繪本作家吉竹伸介帶來腦洞大開新作重新定義「正常」
    出版社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日電 (記者 應妮)作為日本當下最紅的繪本作家,吉竹伸介以腦洞大開聞名。他日前攜新作《只能這樣嗎不一定吧》《看得見看不見》在線上與中國讀者見面,引來數十萬粉絲的預約觀看。吉竹伸介在日本的新書首印量達7萬冊,對於繪本來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在日益冷淡的日本出版界也實屬罕見。
  • 開售 | 讓孩子拓展思維、腦洞大開的寶藏繪本-吉竹伸介新作
    確實是一個有魔力的蘋果啊~這次開團的就是吉竹伸介的最新作品,一共有4本:·《好無聊啊好無聊》——引導孩子了解情緒和編輯聊完,這才知道吉竹伸介是一個半路出家的繪本作家,他小時候是一個非常怕生、內向的孩子。
  • 吉竹伸介的「蘋果」:到底是小行星,還是隔壁阿姨的頭?
    表面上看,吉竹伸介的「蘋果」關乎的是想像力的問題,但更確切地說,是意識構造問題,就是我們到底是怎麼樣「看」一個蘋果的。現象學家胡塞爾對於意識構造的分析曾指出:「意識的充實過程不僅確認了我們的意向,而且會有某些出乎意料之外,也就是位於原意向焦點之外的『盈餘』,這種盈餘就是以偶然性的方式發生的。」
  • 吉竹伸介:做個對孩子說「沒關係」的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近日,吉竹伸介的新作《只能這樣嗎不一定吧》《看得見看不見》新書首發活動舉行,該書的作者吉竹伸介、中文版譯者毛丹青,在日本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與《三聯生活周刊》主筆陳賽、心理專家汪冰及新經典國際童書集團CEO李昕等一同參與了活動。
  • 日本繪本作家吉竹伸介最新萌作《夏美變變變》來華
    《夏美變變變》,[日]吉竹伸介著,特桃譯,雲南美術出版社2018年6月版創作繪本僅五年,橫掃日本乃至亞洲各大獎項吉竹伸介,百萬級銷量繪本作者,已連續三屆獲得日本最具影響力專業繪本獎吉竹伸介出生於1973年,在藝術研究系綜合造型專業畢業後,以插畫家身份活躍於童書插畫、裝飾畫、廣告設計等多個領域。現在他還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 吉竹伸介:告訴孩子世界不是非此即彼
    日本繪本作家吉竹伸介日本繪本作家吉竹伸介的書從2019年開始引入到中國,第一本書《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吧》受到好評,這個故事的導火索僅僅是孩子的一個小疑問——有一天,男孩放學回家看到桌上放著一個蘋果,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也許這不是蘋果呢?」
  • 繪本作家吉竹伸介的魅力在哪裡?
    在活動現場,著名旅日華人作家、吉竹伸介系列作品中文版譯者毛丹青與愛心樹童書繪本主編白佳麗一同為大家介紹,日本繪本作家吉竹伸介的《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吧》《好無聊啊好無聊》《揉一揉啊捏一捏》《脫不下來》四部超人氣作品。
  • 自私才能無私,尊重孩子的物權敏感期
    我讓佳佳媽別著急,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在孩子2歲多開始產生自我意識之後,接著就會有物權意識,在這之前孩子樂於分享,不是出自自願,是孩子無意識的,可能是他不玩了,或者這個玩具不感興趣,他順手就「分享」給了別人,父母因此誇了孩子,孩子下次就會覺得這樣很好玩,但是他對這個玩具並沒有「我的」的意識。
  • 吉竹伸介:不僅有想像力,還有「人」
    哦,還可以是月亮啊,當然,還有吉竹伸介知名的蘋果。還有挖耳勺、小板凳這樣日常的東西,治療小傷疤的創口貼,隨風飄過的塑膠袋,還有偶遇的嬰兒......想到親人就在這些日常中守護著我們,我們就可以對他們,對自己都放心了吧。死後的世界,很開心,是嗎?這小孩也越看越興奮——簡直開始期待去世了(囧,腦洞爆棚)。可是就這樣了嗎?吉竹伸介就只是描述一個可愛的死後世界?
  • 「愛心樹」引進日本繪本作家吉竹伸介代表作
    日前,吉竹伸介系列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愛心樹」童書總編輯李昕與旅日作家、譯者毛丹青及悠貝親子圖書館創始人林丹現場交流了對吉竹伸介作品的看法,分享各自的繪本閱讀體驗和感受。     「愛心樹」吉竹伸介系列新書中的《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吧》於2013年在日本出版,綜合造型專業出身的他從與孩子的相處中得到靈感,以稚拙、生動的繪畫風格將童心、幽默、想像力通過一個小男孩對一個蘋果的觀感、想像充分表達出來,這部繪本作品問世後先後得到「MOE繪本書店大獎」第一名、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美術獎等日本繪本獎項,同時取得良好市場反響
  • 《看得見看不見》吉竹伸介新作兒童繪本
    《看得見看不見》這本書是作者吉竹伸介又一本關於嚴肅話題的探討,顯示了吉竹伸介的終極關懷,再次回應了一個 哲學問題,正常與異常的邊界在哪裡。地球人在外星探險中遇到三眼星人,這個星球上的人有三隻眼睛。所以原本正常的地球人在這樣的環境裡成為了一種異常,也得到了並不想要的同情與關照。當他遇到後眼天生就看不見的外星人,因為相同,又感到了踏實。
  • 這是蘋果嗎、好無聊……日本繪本屆頂流吉竹伸介代表作推出中文版
    ……作為當下日本繪本界的「頂級流量擔當」,吉竹伸介的作品長期霸佔日本各大書店C位。苦於一直沒有中文簡體版,此前有媽媽們去高價購買日本版或英文版。26日的分享會上,愛心樹童書一口氣推出6本吉竹伸介作品的中文簡體版。吉竹伸介於2013年憑藉繪本《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吧》出道,迅速躋身TOP作家行列。
  • 吉竹伸介丨再一次,我被「不可思議」的他治癒了
    吉竹伸介繪本作家、插畫家。1973 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吉竹伸介因為想當一名製作電影道具或玩偶的手工藝人,學了 筑波大學藝術研究科的綜合造型專業。畢業後,他進入一家遊戲公司,為了緩解壓力,常在工作間隙畫插畫,30歲時出版了自己首本插畫集。
  • 書單|孩子長大前必必必必讀的「吉竹伸介」,繪本界頂級流量
    ——吉竹伸介吉竹伸介,被稱為「日本繪本界新生代神級代表」「國際繪本界頂級流量」……獲獎無數:他本人非常擅長「提問」,事實上,孩子就是用提問的方式認識世界的。作 者:【日】吉竹伸介 著出版社: 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推薦指數:★★★★★豆瓣評分:9.7
  • 吉竹伸介兩本新作首發預告!今年我們最愛的日本繪本大叔,沒有之一!
    驚喜的是,吉竹伸介的書,最近兩年每一年都有童書社引進,而且每一本都是大熱。 尤其是今年,簡直是「吉竹伸介」年,愛心樹一口氣引進了6本!12萬小學生票選TOP作者吉竹伸介代表作。 ★一本有趣的自我認知圖解,帶孩子一步步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
  • 書單 | 孩子長大前必必必必讀的「吉竹伸介」,繪本界頂級流量
    ——吉竹伸介吉竹伸介,被稱為「日本繪本界新生代神級代表」「國際繪本界頂級流量」……作 者:【日】吉竹伸介,了解自我,思考生命。作 者:【日】吉竹伸介給孩子以辯解和發表意見的機會,在理解他們的基礎上提出要求,教育才能取得成果。這本繪本裡面吉竹伸介把小朋友作為一個完整的、擁有獨立人格的人來平等的對待,對小朋友提出的理由,有在很認真的思考。包括結尾處,家長也在以這種幽默的方式回應小朋友的提問。他們之間是平等的,是能夠互相理解和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