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中午12點半,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兒童診療中心任昱主任才結束上午的門診,匆匆吃了幾口,又返回診間。「我們長話短說吧,1點鐘提前開始下午的門診,不然看不完。」他翻看了一下工作手記,向我們示意,「喏,近兩個月來看生長發育的孩子,年紀越來越小。特別是疫情緩解後,因為生長發育問題來就診的,很多都是因為在家期間好吃好喝對付著,又沒有戶外運動,一下子就長開了。」
//4歲女童喊胸口痛一查,乳房發育B2期//
任主任提起了近期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個小患兒。「心心(化名)小朋友才4歲,剛剛要上幼兒園的年紀,突然摸著胸口和媽媽說痛,起先以為是磕磕碰碰,但是第二天還是痛,洗澡的時候媽媽仔細看了下,好像是發育了,馬上就帶到醫院來看。」
心心看上去身高體重都和同齡小朋友差不多,檢查顯示骨齡也正常,但是胸部微微鼓起,可觸及乳房硬塊,並且說碰到就會痛,判斷是乳房發育B2期(女童青春期發育的最早標誌)。
據心心媽媽介紹,心心是長輩們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很疼愛,經常去菜場買整雞回來煎炸烹煮換著法兒地做給心心吃,疫情期間還時不時弄點鴿子湯、甲魚、黃鱔等「補一補」。
聽了心心媽媽的話,任昱主任心中瞭然:這又是一個「補過頭了」的孩子。
「對發育期的孩子來說,吃是比較重要的。家長還得管得精細一點,不是指烹飪精細,而是指攝入的食物,有的能吃,有的要少吃,有的不能吃,都需要家長精細地掌握。」任昱說。
一些有滋補作用的食材,比如黃鱔、甲魚、鴿子、泥鰍、鴿子蛋、鵝,這些東西本身營養太好,很多還是補腎的,而且現在很多肉類在養殖過程中都會使用添加激素的飼料來促進生長,小孩子吃了以後受到激素影響,容易出現「假性發育」的現象,到一定程度會發展為真性發育。
經過一段時間的中藥調理治療後,心心的乳房發育停止,恢復原樣,不再捂著胸口說痛了。心心媽媽聽從任主任的建議,飲食上葷素搭配、多素少葷,還督促心心早睡,多做一些摸高等縱向彈跳的運動。
//性早熟危害大從小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任昱主任表示,孩子性早熟會帶來很多危害,比如影響孩子成年身高,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等,此外,少數性早熟孩子還可能出現卵巢早衰、性腺腫瘤等風險。
「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任昱主任強調。
他建議家長,飲食上要注意葷素搭配得當,限制洋快餐及飲料這樣高糖、高脂肪的食物,限制黃鱔、甲魚、鴿子、泥鰍等過度滋補的食物、限制多吃高蛋白和高纖維素的食品,並且控制飲食總熱量。
運動上,建議孩子每天要有半小時以上的運動,比如跳繩、打球、遊泳等。
【來源:西安日報資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