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過程

2020-12-16 中公教師網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思維過程這部分內容一直作為考試的次重點出現,一般考試中主要的題型是客觀題為主,一是單選題,主要考察對於思維過程的理解,往往以定義性單選、例子型單選以及地位型單選等形式出現;二是判斷題,考試經常會將思維過程各種概念進行混淆,考察對於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三是多選題,主要圍繞思維過程的內容展開提問。考察考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不僅要明確知識的含義,同時也要了解各個知識點的區分點。

思維過程包括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系統化、具體化等。其中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也是思維過程的基本環節,其他過程都是由此派生出來的。

1、分析與綜合

(1)分析:是將頭腦中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方面或個別特徵的思維過程。

(2)綜合:是在頭腦裡把事物各個部分,方面、各種特徵結合起來進行考慮的思維過程。

分析與綜合是思維過程的基本環節,一切思維活動,從簡單到複雜,從概念形成到創造性思維,都離不開頭腦的分析與綜合。分析與綜合在人的認識過程中有不同作用。通過分析,人可以進一步認識事物的基本結構、屬性和特徵;可以分出事物的表面特性和本質特性,使認識深化;可以分出問題的情境、條件、任務,便於解決思維問題。例: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會把文章分解成段、句、字詞分別加以研究學習。通過綜合,人可以完整、地認識事物,認識事物間的聯繫和規律;整體地把握問題的情境、條件與任務的關係,提高解題的技巧。例: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在理解課文字詞、段落大意的基礎上,歸納出課文的中心思想。分析與綜合是同一思維過程中彼此相反而有緊密聯繫的過程,是相互依賴、互為條件的。分析是以事物綜合體為前提的,沒有事物綜合體,就無從分析。綜合是以對事物的分析為基礎的,分析越細緻,綜合越;分析越準確,綜合越完善。對事物只有分析而沒有綜合,只能形成片面的、支離破碎的認識;只有綜合沒有分析,只能形成表面的認識。分析與綜合是辯證統一的,只有把分析與綜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發現事物的聯繫和關係,才能更好地認識事物。

在單選題中首先考生要將分析與綜合的概念做到掌握與理解,作為概念型單選題以及例子型單選備考。其次在判斷題當中,要求考生區分開分析與綜合的概念的含義。同時多選題中考生注意要知曉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過程,而且是基本過程。

2、比較和分類

(1)比較就是把各種事物和現象加以對比以確定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及其相互關係的過程。

(2)分類就是在頭腦中根據事物的共同點和差異點,把他們區分為不同種類的思維過程。

比較是在頭腦中把各種事物或現象加以對比,確定它們之間的異同點的思維過程。人們認識事物,把握事物的屬性、特徵和相互關係,都是通過比較來進行的。只有經過比較,區分事物間的異同點,才能更好地識別事物。在教學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清楚地了解某個對象,就把這個對象與它十分相似的各種對象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不同點;又把這個對象與它差異很大的對象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這樣,學生就較容易地明確這個對象的本質特徵。例: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共同點全文描寫類桂林的美麗風景,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差異點在於,第二自然段描寫桂林的山;第三點描寫桂林的水。分類是在比較的基礎上,將有共同點的事物劃為一類,再根據更小的差異將它們劃分為同一類中不同的屬,以揭示事物的一定從屬關係和等級系統。例: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文章總寫桂林的山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描寫桂林的山;一部分描寫桂林的水。

在單選題中首先考生要將比較與分類的概念做到掌握與理解,作為概念型單選題以及例子型單選備考。其次在判斷題當中,要求考生區分開比較與分類的概念的含義。同時多選題要求考生要知曉比較與分類是思維的過程。

3、抽象與概括

(1)抽象是將同類事物或現象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抽取出來,並捨棄個別的、非本質特徵的思維過程。

(2)概括是在頭腦中把抽象出來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綜合起來並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維過程。

抽象是將同類事物或現象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抽取出來,並捨棄個別的、非本質特徵的思維過程。例:我們對桂林山的學習,桂林的山有非常多的特點,如有的高大、有的矮小、有的險峻、有的秀麗、有的雄偉、有的奇異等等。通過分析、比較,抽取出共同的、本質的特點:奇、秀、險;捨棄高大、矮小、雄偉等其他非本質的特點。概括是在頭腦中把抽象出來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綜合起來並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維過程。例:桂林山的共同特點:奇、秀、險,推廣到周圍桂林所有山,凡是桂林的山具有「奇、秀、險」的特徵。抽象與概括的關係十分密切。如果不能抽出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就無法對這類事物進行概括。而如果沒有概括性的思維,就抽不出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抽象與概括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抽象是高級的分析,概括是高級的綜合。抽象、概括都是建立在比較基礎上的。任何概念、原理和理論都是抽象與概括的結果。

在單選題中首先考生要將抽象與概括的概念做到掌握與理解,作為概念型單選題以及例子型單選備考。其次在判斷題當中,要求考生區分開比較與概括的概念的含義。同時多選題要求考生要知曉比較與概括是思維的過程。

4、具體化與系統化

(1)系統化:把學到的知識分門別類的按照一定的程序組成層次分明的整體系統的過程。

(2)具體化:用一般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用理論指導實踐活動的過程。

具體化是指在頭腦裡把抽象、概括出來的一般概念、原理與理論同具體事物聯繫起來的思維過程。具體化是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把一般與個別結合起來,把抽象與具體結合起來,可以使人更好地理解知識、檢驗知識,使認識不斷深化。例:在學完《桂林山水》這篇課文之後,作為一名旅遊愛好者,當我在遊覽桂林的時候,有意識的運用所學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遊玩。系統化是在分析、綜合、比較和分類的基礎上實現的。系統化的知識便於在大腦皮層上形成廣泛的神經聯繫,使知識易於記憶。也只有掌握了系統的知識結構,才能真正理解知識,才能在不同條件下靈活運用知識。例:學完桂林山水之後,把本篇課文的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的分門歸類。桂林山水甲天下包括桂林的山(奇、秀、險)和桂林的水(清、靜、綠)。

在單選題中首先考生要將具體化與系統化的概念做到掌握與理解,作為概念型單選題以及例子型單選備考。其次在判斷題當中,要求考生區分開具體化與系統化的概念的含義。同時多選題要求考生要知曉具體化系統化是思維的過程。

【試題練習】概括文章的中心大意的是( )。

A.分析 B.綜合

C.抽象 D.概括

【參考答案】B。解析:概括中心大意是部分綜合成整體,所以是綜合。

【試題練習】用所學公式、定理去解題,體現了思維的( )

A.具體化 B.系統化

C.抽象 D.概括

【參考答案】B。解析:題目體現了對知識的歸納整理,所以是系統化。

【試題練習】把小數、分數、整數概括為有理數,體現了思維的( )

A.比較 B.系統化

C.具體化 D.抽象

【參考答案】C。解析:題目體現了是具體化的內涵,原理到實踐。

中公教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心學邏輯:致良知過程就是邏輯判斷的思維過程
    之前寫了良知的構成,就是用分析的方法,按個體的來源分一是與生俱來的部分,一是後天學習到的,與生俱來的是本能,是人具有理性的思維以及控制思維的能力,而後天學習的就是掌握這些能力的程度,學習得多,實踐得多,那麼掌握能力的程度就大,但在這個過程中,自我意識思維也同時在成長著,伴隨著理性的能力成長
  • 簡述學生從算數思維過渡到代數思維的過程
    簡述學生從算數思維過渡到代數思維的過程。(8分) 2. 如何指導高年級學生學習這一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 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本節課主要教學環節並說明理由。
  • 人的「高端思維」過程是什麼樣的?
    這就是你在找的——戰略思維、創新思維的原理、方法、訓練、應用人的「高端思維」過程是什麼樣的?是在「意識空間」中感知「意識影像」的過程。這也正是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意識影像」存在於「重疊結構人體」的「隱性人體」中。
  • 手繪思維導圖的過程
    確定中心圖,確定分支,根據文章的需要來繪圖,例如圖一,文章一共分為三個部分,遇見桃花林,訪問桃花林,再尋桃花林的過程,我們運用關鍵字的原則,提取三個字在一級分支:逢、訪、尋。我們開始上顏色,顏色具有記憶和區分功能,三條分支,用三個顏色來區別,一條分支一種顏色,具有引導思維的作用。思維導圖是思維工具,圖文結合,相得益彰。最後,添加意境。如果我們想要導圖更加美觀,可以再燻化一下,圖一點綠色的草地,可以畫一點流水落花,畢竟是落英繽紛,芳草鮮美嘛。
  • 設計思維過程的第五階段:測試
    測試是計思維過程中的第五階段:測試通常與原型開發同時進行,執行得好的話,它可以提供許多學習機會來幫助您更多地了解用戶,以及改進原型甚至問題陳述的機會。在設計思維項目中,有許多測試方法可供設計人員使用。其中有許多源於人機互動(HCI)和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UCD)測試中使用的方法。
  • 譯文|設計思維過程的5個階段
    一、共情(作者/版權所有者:Teo Yu Siang和互動設計基金會)設計思維過程的第一個階段是對你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個同理心的理解。同理心對於以人為中心的設計過程(如設計思維)是至關重要的,同理心允許設計思考者拋開自己對世界的假設,以便洞察用戶及其需求。由於時間的限制,在這個階段會收集大量的信息,以便在下一個階段中使用,並儘可能地深入了解用戶、他們的需求以及開發該特定產品所面臨的問題。
  • 設計思維過程的第三階段:構思
    當以一種成功的方式促進時,構思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過程。目標是產生大量的想法,這些想法可能會激發更新、更好的想法,然後團隊可以將這些想法精簡為最好、最實用和創新的想法。構思是設計過程中的一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你將精力集中在構思的產生上。
  • 產品思維:產品從需求到上線過程中的思維方式與原則方法
    我理解的產品思維不是某一種思維方式,而是向著某個目標前行過程中,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採用的一組思維方法的組合,這些方法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階段性統籌——在目標實現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內,進行全局分析,找準現階段在整個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定位以及現階段的工作重點;銜接明確——各個階段的實現都有明確起點和終點,定性或定量的計劃實現過程中
  • 製作【PDCA管理循環】思維導圖的過程
    PDCA管理循環圖但我們有時候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就是看到一個新知識點,一個新系統的時候,總是感覺很有道理,但真正實踐起來又不知道如何開始,下面我通過【PDCA管理循環】思維導圖的製作過程希望可以給你一些小小的啟發
  • 孩子發散思維訓練,用科學思維探索思維導圖發明過程、作用和畫法
    孩子的思維就像被壓抑的火山,只要一根引線,一點就爆。昨天去一個小學作思維導圖講座,期間用了幾個案例來激發孩子的發散思維,結果孩子的很多答案非常有創意。講座我主要講了四個內容。1. 訓練發散性思維;2.思維導圖的使用情況和作用;3. 用科學思維講解思維導圖發明過程;4.四步法畫思維導圖。
  • 讓學生經歷思維的辯證過程
    三角形分類的過程是藉助「個別」獲得「一般性」結論的歸納過程。正如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史寧中所言:「歸納推理是一個基於類的推理,歸納推理也適用於類形成的過程。」本節課藉助超腦麥斯學具「千變萬化」(簡稱「扣條」)完成了歸納教學的展開過程。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5(認識過程-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是多種思維活動的綜合體現。能夠產生新的思維成果,因此它要求既有聚合思維與發散思維的結合,也要有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結合。三、思維過程思維活動表現為人腦對客觀事物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系統化,具體化等的具體過程。其中,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它貫穿於整個思維活動過程中。
  • 司法過程中的社會科學思維:以人類學為中心
    作為社會科學的人類學,其田野調查、參與觀察、理解他者、使用當地語言等特點,都會影響甚至改變法律人對司法裁判過程的認知。人類學思維會注重拓展事實認定的邊界;在進行後果考量時,會強調情理和風俗習慣因素;而人類學者也越來越多地作為專家證人進入司法裁判過程。法律人不僅需要法律思維,也需要藉助人類學思維深刻理解糾紛背後的文化衝突,從而更好地解決糾紛。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7(認識過程-思維3)
    從而幹擾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功能固著對個體解決問題時的思維過程具有幹擾作用。(5)動機和情緒狀態。一個人的動機狀態對解決問題其實不同,影響作用就動機性質而言。動機越積極,越具有社會價值,它對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的推動力就越大。為解決問題進行的探索,越積極主動,效率越高。
  • <溫蒂小課堂>思維導圖1:人腦的思考過程
    為了方便群裡的學友,以及更多的朋友略微了解這個思維工具,我將分享的內容進行了整理和修正,並在自己的公眾號裡連載呈現。首先,思維導圖並不是一個萬能的工具,也不是唯一的思維工具,但是它確實是一個能夠激發大腦思考的,進行全腦式思維的一種高效的思維方式。啃書,可能大家沒有時間,所以,我嘗試就自己的理解給大家做一些簡單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不妥的地方,也歡迎大家在文末評論和指正。
  • 被網課忽略的數學思維過程
    所以現實是,很多情況下我們培養出了優秀的答題選手,但本應該起到更大作用的理科思維卻沒有什麼作為。今天,老張就跟大家聊聊這些被忽略的數學思維。首先,我們先聊一聊關於數學學習的實際情況。但是非常遺憾,我們的學生很少具有主動的探索精神,絕大多數習慣了被老師的思維支配,很少有學生將學習內容理解透徹,即便是願意探究的學生,憑一己之力也很難走出太遠,獲得的知識模糊不透徹。所以,數學的學習特別需要老師的引導與激勵。
  • 「譯文」設計思維過程的第三階段:構思
    當以一種成功的方式促進時,構思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過程。目標是產生大量的想法,這些想法可能會激發更新、更好的想法,然後團隊可以將這些想法精簡為最好、最實用和創新的想法。構思是設計過程中的一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你將精力集中在構思的產生上。在心理上,它代表了在概念和結果方面走的更遠的過程。
  • 學習是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形成一種思維的方式
    學習是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一個知識點,有時候簡單的時候,只需要學習一次就能知道。而有些比較複雜的知識點,則需要複習很多次,並且通過大量的練習進行知識學習。所以學習知識總得來說還是需要一個反覆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反覆的複習強化,讓大家都能夠明白自己所學的知識點,及時發現一些知識點上的偏差,及時進行更正,因為如果在複習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會發現一些不同的想法,同時給人以啟迪。反覆的複習並不是簡單的機械化強化,是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所學過的內容,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新的知識當中去,結合新的知識進行深入和強化。
  • 5~6歲兒童繪畫創作中藝術思維的過程與特點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5~6歲兒童繪畫創作中藝術思維的過程與特點   導讀:兒童喜歡一次性完成繪畫創作,並在創作中幾乎不作太多考慮,直接作畫,下筆流暢,
  • 一個優秀的人,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的,就是這種思維模式
    還是拿孩子來說,孩子自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力也會不斷成長,慢慢能夠應付各種挑戰,充滿自信。就可以自己給自己安全感,從而激發他們進一步去探索世界,發展新能力。發展成長型心智模式有以下3種方法。01目標導向的創造性思維創造的思維認為人生是一個主動創造的過程,不是單純解決問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