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思維過程這部分內容一直作為考試的次重點出現,一般考試中主要的題型是客觀題為主,一是單選題,主要考察對於思維過程的理解,往往以定義性單選、例子型單選以及地位型單選等形式出現;二是判斷題,考試經常會將思維過程各種概念進行混淆,考察對於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三是多選題,主要圍繞思維過程的內容展開提問。考察考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不僅要明確知識的含義,同時也要了解各個知識點的區分點。
思維過程包括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系統化、具體化等。其中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也是思維過程的基本環節,其他過程都是由此派生出來的。
1、分析與綜合
(1)分析:是將頭腦中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方面或個別特徵的思維過程。
(2)綜合:是在頭腦裡把事物各個部分,方面、各種特徵結合起來進行考慮的思維過程。
分析與綜合是思維過程的基本環節,一切思維活動,從簡單到複雜,從概念形成到創造性思維,都離不開頭腦的分析與綜合。分析與綜合在人的認識過程中有不同作用。通過分析,人可以進一步認識事物的基本結構、屬性和特徵;可以分出事物的表面特性和本質特性,使認識深化;可以分出問題的情境、條件、任務,便於解決思維問題。例: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會把文章分解成段、句、字詞分別加以研究學習。通過綜合,人可以完整、地認識事物,認識事物間的聯繫和規律;整體地把握問題的情境、條件與任務的關係,提高解題的技巧。例: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在理解課文字詞、段落大意的基礎上,歸納出課文的中心思想。分析與綜合是同一思維過程中彼此相反而有緊密聯繫的過程,是相互依賴、互為條件的。分析是以事物綜合體為前提的,沒有事物綜合體,就無從分析。綜合是以對事物的分析為基礎的,分析越細緻,綜合越;分析越準確,綜合越完善。對事物只有分析而沒有綜合,只能形成片面的、支離破碎的認識;只有綜合沒有分析,只能形成表面的認識。分析與綜合是辯證統一的,只有把分析與綜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發現事物的聯繫和關係,才能更好地認識事物。
在單選題中首先考生要將分析與綜合的概念做到掌握與理解,作為概念型單選題以及例子型單選備考。其次在判斷題當中,要求考生區分開分析與綜合的概念的含義。同時多選題中考生注意要知曉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過程,而且是基本過程。
2、比較和分類
(1)比較就是把各種事物和現象加以對比以確定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及其相互關係的過程。
(2)分類就是在頭腦中根據事物的共同點和差異點,把他們區分為不同種類的思維過程。
比較是在頭腦中把各種事物或現象加以對比,確定它們之間的異同點的思維過程。人們認識事物,把握事物的屬性、特徵和相互關係,都是通過比較來進行的。只有經過比較,區分事物間的異同點,才能更好地識別事物。在教學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清楚地了解某個對象,就把這個對象與它十分相似的各種對象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不同點;又把這個對象與它差異很大的對象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這樣,學生就較容易地明確這個對象的本質特徵。例: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共同點全文描寫類桂林的美麗風景,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差異點在於,第二自然段描寫桂林的山;第三點描寫桂林的水。分類是在比較的基礎上,將有共同點的事物劃為一類,再根據更小的差異將它們劃分為同一類中不同的屬,以揭示事物的一定從屬關係和等級系統。例: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文章總寫桂林的山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描寫桂林的山;一部分描寫桂林的水。
在單選題中首先考生要將比較與分類的概念做到掌握與理解,作為概念型單選題以及例子型單選備考。其次在判斷題當中,要求考生區分開比較與分類的概念的含義。同時多選題要求考生要知曉比較與分類是思維的過程。
3、抽象與概括
(1)抽象是將同類事物或現象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抽取出來,並捨棄個別的、非本質特徵的思維過程。
(2)概括是在頭腦中把抽象出來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綜合起來並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維過程。
抽象是將同類事物或現象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抽取出來,並捨棄個別的、非本質特徵的思維過程。例:我們對桂林山的學習,桂林的山有非常多的特點,如有的高大、有的矮小、有的險峻、有的秀麗、有的雄偉、有的奇異等等。通過分析、比較,抽取出共同的、本質的特點:奇、秀、險;捨棄高大、矮小、雄偉等其他非本質的特點。概括是在頭腦中把抽象出來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綜合起來並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維過程。例:桂林山的共同特點:奇、秀、險,推廣到周圍桂林所有山,凡是桂林的山具有「奇、秀、險」的特徵。抽象與概括的關係十分密切。如果不能抽出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就無法對這類事物進行概括。而如果沒有概括性的思維,就抽不出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抽象與概括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抽象是高級的分析,概括是高級的綜合。抽象、概括都是建立在比較基礎上的。任何概念、原理和理論都是抽象與概括的結果。
在單選題中首先考生要將抽象與概括的概念做到掌握與理解,作為概念型單選題以及例子型單選備考。其次在判斷題當中,要求考生區分開比較與概括的概念的含義。同時多選題要求考生要知曉比較與概括是思維的過程。
4、具體化與系統化
(1)系統化:把學到的知識分門別類的按照一定的程序組成層次分明的整體系統的過程。
(2)具體化:用一般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用理論指導實踐活動的過程。
具體化是指在頭腦裡把抽象、概括出來的一般概念、原理與理論同具體事物聯繫起來的思維過程。具體化是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把一般與個別結合起來,把抽象與具體結合起來,可以使人更好地理解知識、檢驗知識,使認識不斷深化。例:在學完《桂林山水》這篇課文之後,作為一名旅遊愛好者,當我在遊覽桂林的時候,有意識的運用所學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遊玩。系統化是在分析、綜合、比較和分類的基礎上實現的。系統化的知識便於在大腦皮層上形成廣泛的神經聯繫,使知識易於記憶。也只有掌握了系統的知識結構,才能真正理解知識,才能在不同條件下靈活運用知識。例:學完桂林山水之後,把本篇課文的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的分門歸類。桂林山水甲天下包括桂林的山(奇、秀、險)和桂林的水(清、靜、綠)。
在單選題中首先考生要將具體化與系統化的概念做到掌握與理解,作為概念型單選題以及例子型單選備考。其次在判斷題當中,要求考生區分開具體化與系統化的概念的含義。同時多選題要求考生要知曉具體化系統化是思維的過程。
【試題練習】概括文章的中心大意的是( )。
A.分析 B.綜合
C.抽象 D.概括
【參考答案】B。解析:概括中心大意是部分綜合成整體,所以是綜合。
【試題練習】用所學公式、定理去解題,體現了思維的( )
A.具體化 B.系統化
C.抽象 D.概括
【參考答案】B。解析:題目體現了對知識的歸納整理,所以是系統化。
【試題練習】把小數、分數、整數概括為有理數,體現了思維的( )
A.比較 B.系統化
C.具體化 D.抽象
【參考答案】C。解析:題目體現了是具體化的內涵,原理到實踐。
中公教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