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猶在,沒有美國的氣候變化大會怎麼開?

2020-12-14 第一財經

在談到2015年籤訂的氣候變化領域最重要的協定之一《巴黎協定》時,許多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氣候變化界人士都認為,這是他們職業生涯一個無法逾越的頂點。

三年一晃而過,《巴黎協定》的前景如何?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即宣布單方面退出《巴黎協定》後,美方近日又在重要的國際會議場合重申了這一決定。

美方的決定並非完全沒有在國際上產生溢出效應。比如,在美國做出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後,許多國家渴望歐盟展現領導力,但歐盟內部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態度並不統一:一方面歐盟成員國對長期氣候目標爭執不斷,另一方面由於英國忙於脫歐,歐盟更失去了一個傳統的氣候問題領域的領跑者,而放眼全球,右翼民粹主義對於全球化的質疑也蔓延到氣候變化領域。

2018年波蘭卡託維茲氣候大會(COP24)註定是自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在本屆會議(3日~14日)上,全球約200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將在未來兩周內商討如何落實《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初步形成規則手冊,為順利實施《巴黎協定》和評估氣候進展提供一整套清晰指南。

各國貢獻仍不足

從今年夏天蔓延北半球的極端高溫到剛剛撲滅的加州大火,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活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11月27日,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2018年《排放差距報告》再次表示,當前各國的自主決定貢獻(NDC)不足以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2030年氣候目標。報告測算,各國NDC需要較現有水平提升3倍才能實現將全球溫度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若想實現1.5攝氏度目標,各國的NDC則需要提升5倍。

此次,COP24將會通過「塔拉諾阿對話」為各國政府評估《巴黎協定》的進展提供平臺。

「塔拉諾阿對話」旨在為增強2020年前的氣候行動目標提供參考。其中,高級別部長級會議將在12月11~12日展開。按照目前聯合國方面給出的日程,高級別會議結束時各方將發表聯合宣言,為未來行動指明方向。

與此同時,如前文所述,COP24要初步完成《巴黎協定》規則手冊。規則手冊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的核心所在,透明度和問責制則是規則手冊中的核心議題,為確保《巴黎協定》順利實施,各方必須確立在報告周期、氣候計劃的制定頻率及衡量標準等方面的指導原則。

據第一財經記者在採訪中了解,目前談判的一個關鍵難點是,美國希望看到新興發展中經濟體可以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遵守相同的規則,而發展中國家則希望規則擁有更強的靈活度。分析人士則認為,談判代表有能力解決這一難點,但首先要讓新興經濟體有更多的迴旋空間。

如果說科學研究是聯合國氣候談判的基礎,那麼資金支持就是確保氣候行動順利開展的引擎。《巴黎協定》要求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向發展中國家給予至少1000億美元的支持。在COP24,發達國家應釋放出積極信號,表明其願意維持(甚至增加)給予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支持。

在此方面,世界銀行(下稱「世行」)等率先做出反應。12月3日,世行宣布2021~2025年新的重要氣候目標,將目前5年投資額增加一倍至2000億美元,以支持各國採取積極的氣候行動。新計劃顯著加大了對氣候適應與韌性的支持力度,承認氣候變化對生活生計日益增大的影響,在世界最貧困國家尤甚。世行並藉此向國際社會發出一個重要信號,要求它們也這樣做。

世行行長金墉說:「氣候變化是世界最貧困和最脆弱群體面臨的一個實際存在的威脅。這些新目標顯示出我們對這個問題是認真的,在未來5年投入和調動2000億美元抗擊氣候變化。我們迫使自己在氣候問題上做得更多,走得更快,我們呼籲國際社會也這樣做。這關乎到讓國家和社區負責構建一個更安全、更具有氣候韌性的未來。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為增強對各國的全系統影響,世行將支持把氣候考慮納入政策計劃、投資計劃等,進行實施和評估,還將支持至少20個國家實施和更新NDC,在設計和實施具有變革性影響的低碳政策方面增加與這些國家財政部的接觸。

在本屆COP24上,其他爭論問題還包括,國家氣候計劃的制定頻率、計劃中要求包含的信息種類、如何記錄氣候融資的捐款金額、何時納入損失和損害等爭議性問題、如何開展2023全球盤點等。所有這些問題的核心是,哪些規則普遍適用於各國,哪些規則需要按照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做區分。

美退出《巴黎協定》餘波猶在

趕在COP24之前,歐盟委員會在11月28日通過了2050年長期氣候行動戰略,並明確指出「歐盟可以通過技術進步、公民行動、統籌工業、金融、科研等多領域的行動以在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

應歐洲理事會2018年3月提出的要求,歐盟委員會對氣候中性未來的願景幾乎涵蓋了所有歐盟層面的政策,也和巴黎協定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繼續努力爭取把升幅限定在1.5攝氏度內的目標保持一致。

不過,歐盟方面也指出,這項長期戰略的目的並非設定具體目標,而是創建一個願景,指明方向,為之規劃,激發並賦能各利益相關方、研究人員、企業家和公民等,以開發新的創新性的工業、商業和相關就業機會。

當下的歐盟有些自顧不暇,因為英國脫歐等內耗問題,讓歐盟政策制定者暫時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底氣無法太強。

而自川普宣布決定退出《巴黎協定》後,美國的氣候變化談判團隊就在談判中退居二線。在COP24召開前夕,美國公布了《第四次國家氣候評估報告》,其中明確指出,氣候變化導致風暴危害性增強、熱浪致死人數上升、森林火災日益頻繁,這已經造成嚴重損失,且讓每位生活在美國的居民的都面臨著健康風險。

不過據美國媒體報導,川普表示,氣候變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不會是毀滅性的。在前述報告發布當天,白宮發言人沃爾特斯也回應說,這份報告「不準確」。

除了美歐之外,澳大利亞、日本和巴西等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也不積極。目前澳大利亞的氣候政策群龍無首,日本近年來對氣候變化問題並不感興趣,而巴西當選總統博爾索納羅乾脆下令撤回對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承辦申請。博爾索納羅解釋道,他認為舉辦這場會議「開銷大」,環境議題有礙巴西經濟發展,他還再次提及巴西可能退出《巴黎協定》。

相關焦點

  • 美國的氣候變化「雙標」鬧劇
    美國近來在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對中國攻擊不斷。美領導人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就環保問題抹黑中國,隨後美國務院炮製並公布所謂「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美方在抹黑攻擊中國的同時,誇耀本國在環保領域的所謂「成績」。
  •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波蘭召開
    作為為世界提供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唯一可行性選擇,《巴黎協定》未來如何落實,正是本次會議的焦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締約方大會是公約的主要決策機構,也是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領域中最為重要的國際合作工具。此次卡託維茲大會的任務之一,是要制定和採取一整套決定,確保《巴黎協定》的全面實施。
  • 英國氣候變化特使:巴黎氣候大會不會重蹈覆轍
    英國氣候變化特使:巴黎氣候大會不會重蹈覆轍 2015-11-25 10:24:00 來源:
  • 陳曉晨:氣候變化與霧霾背後深藏的國際政治學
    此時,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正如火如荼。可以想見,談判必然是焦灼的。這個周末究竟能否達成協議、達成什麼樣的協議,都還是未知數。  這讓我想起六年前的這個時候,我赴現場報導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情形。那次是我親歷國際談判的重要經歷,但大會卻最終以失敗告終--不管怎麼粉飾。用一位參會的對手媒體的同行的話講,這個叫「創傷後應激障礙症」。哥本哈根也給我自己留下了不小的心理創傷。
  • 呼籲關注氣候變化的16歲瑞典女孩,為啥讓全球又愛又恨?
    在23日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16歲的瑞典女孩格裡塔·桑伯格這樣「怒斥」在場的各國領導人。這個「咆哮會場」的女孩是近幾年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網紅」,她頻繁亮相世界級會議,呼籲人們關注氣候問題;但她也飽受爭議,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網友,都曾對她發出批評和質疑。格裡塔·桑伯格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發言。
  • 美國因素使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前景暗淡
    美國與中國近日相繼公布本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中期目標,重新激起世人對治理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信心。     但也有不少氣候問題專家認為,美、中兩國的承諾,尚不足以彌合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嚴重分歧。尤其是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仍然裹足不前、實質進展不大,因此不應對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抱過高期待。
  • 美報告:氣候變化 美國還沒有準備好?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上周公布的一個新報告聲稱,美國還沒有準備好應對氣候變化,而且負責將最新的科研結果傳達給決策者的政府機構根本無法勝任這一工作。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部分,是一個政策諮詢中心。
  • 非洲氣候大會將在坦尚尼亞召開
    為應對氣候變化,非洲國家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10月15~18日,2013非洲氣候大會將在坦尚尼亞三蘭港大學召開。  氣候變化早已不是單一的環境問題,在應對過程中需要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協同「作戰」。
  • 國際觀察|美國的氣候變化「雙標」鬧劇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 美國近來在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對中國攻擊不斷。美領導人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就環保問題抹黑中國,隨後美國務院炮製並公布所謂「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美方在抹黑攻擊中國的同時,誇耀本國在環保領域的所謂「成績」。
  • 習近平主席訪美成果為巴黎 氣候變化大會奠定良好基礎
    美著名智庫專家表示:習近平主席訪美成果為巴黎 氣候變化大會奠定良好基礎習近平主席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與歐巴馬總統共同發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雙方承諾攜手與其他國家一道確保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取得成功
  • 全球氣候變化高級會議:求同存異 快速行動(組圖)
    9月24日,聯合國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召開首次專門討論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高級別會議,來自154個國家的代表(包括80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了大會,但美國總統布希缺席。本次會議是迄今最具全球代表性的有關氣候變化的國際會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會上呼籲,各國應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上取得突破。
  • 名記談COP16:坎昆氣候變化大會的五個關鍵詞
    ,並且在哥本哈根COP15上,CCS也並未進入主要議題,但我個人認為,CCS作為一個有潛力的氣候變化減緩措施,將有可能在後《京都議定書》時期發揮相當大的作用。  我的體會是,在切入CCS主題後,會將氣候變化問題作為一個哲學問題來思考,不信的話,可以試試。
  • 聯合國氣候大會會場,中國成焦點,一組數據亮出,美國該臉紅了
    據環球時報12月5日報導,12月2日當天,為期12天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開幕,來自全球196個國家的近3萬名代表齊聚馬德裡,並圍繞當前的環境問題和《巴黎協定》實施細則做了詳細的探討。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此次大會上備受世界關注。為了向世界展示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所做的努力,中國的代表團設立了「中國角」展區,向世界亮出了我們的「成績單」。據悉在12天左右的時間裡,「中國角」展區將將舉辦25場邊會活動,介紹中國在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推動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實踐與經驗。
  • 氣候大會重要議題未達成共識宣告大會失敗
    原本在12月18日結束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一直拖到了12月19日凌晨也沒給世界一個期盼的答案,雖然最終那份有失公平、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為其挽回了一點薄面,但重要議題上無法達成共識還是宣告了失敗的結局  發達國家難辭其咎  分析草案內容,除了確立全球2攝氏度的溫控目標還相對務實外,發達國家的量化減排與資金援助都遠離預期目標。
  • 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今日閉幕 三個關鍵詞解讀大會亮點
    央廣網波恩11月17日消息(記者楊富江 楊春陽 劉志軍)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第23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正在波恩舉行,今天(17日)是大會的最後一天。作為當今社會熱議的話題之一,本次大會商討的氣候與環境話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波恩為何會被選為大會的舉辦城市?
  • 應對氣候變化 個別國家「拖後腿」遭國際批評
    然而,也存在個別碳排放大國,在行動和計劃上對氣候變化應對不力,甚至「退群」。本年度的氣候雄心峰會上,澳大利亞沒有收到邀請在大會上發言。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認為,在過去5年中,澳大利亞在履行巴黎協定承諾方面和其他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2000多萬人口碳排放總量佔全球3.6%。
  •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研究院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加強務實合作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研究院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加強務實合作清華新聞網10月24日電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分別會見了來訪的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創始人、美國能源部前副部長大衛·桑德羅(David Sandalow)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高級顧問、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行動網絡
  • 中美氣候變化合作引領全球
    近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美國訪問時透露,氣候變化問題可能是習近平主席此次訪美的一個重點,也將成為中美兩國合作的一個亮點。「中美兩國元首會進一步就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交換意見,推動年底的巴黎氣候大會取得成功。」解振華表示。
  • 中英德文自薦信 大三學生靠它徵服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何依同學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議廳 圖由受訪者提供  今年4月,「世青創新中心」發出招募令,準備選派中國青年參加在德國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簡稱「第23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 大三女生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寫中英德文自薦信打動了組織方
    今年4月,「世青創新中心」發出招募令,準備選派中國青年參加在德國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簡稱「第23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德語系大三學生何依一直對聯合國興趣濃厚,覺得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