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到2015年籤訂的氣候變化領域最重要的協定之一《巴黎協定》時,許多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氣候變化界人士都認為,這是他們職業生涯一個無法逾越的頂點。
三年一晃而過,《巴黎協定》的前景如何?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即宣布單方面退出《巴黎協定》後,美方近日又在重要的國際會議場合重申了這一決定。
美方的決定並非完全沒有在國際上產生溢出效應。比如,在美國做出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後,許多國家渴望歐盟展現領導力,但歐盟內部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態度並不統一:一方面歐盟成員國對長期氣候目標爭執不斷,另一方面由於英國忙於脫歐,歐盟更失去了一個傳統的氣候問題領域的領跑者,而放眼全球,右翼民粹主義對於全球化的質疑也蔓延到氣候變化領域。
2018年波蘭卡託維茲氣候大會(COP24)註定是自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在本屆會議(3日~14日)上,全球約200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將在未來兩周內商討如何落實《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初步形成規則手冊,為順利實施《巴黎協定》和評估氣候進展提供一整套清晰指南。
各國貢獻仍不足
從今年夏天蔓延北半球的極端高溫到剛剛撲滅的加州大火,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活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11月27日,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2018年《排放差距報告》再次表示,當前各國的自主決定貢獻(NDC)不足以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2030年氣候目標。報告測算,各國NDC需要較現有水平提升3倍才能實現將全球溫度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若想實現1.5攝氏度目標,各國的NDC則需要提升5倍。
此次,COP24將會通過「塔拉諾阿對話」為各國政府評估《巴黎協定》的進展提供平臺。
「塔拉諾阿對話」旨在為增強2020年前的氣候行動目標提供參考。其中,高級別部長級會議將在12月11~12日展開。按照目前聯合國方面給出的日程,高級別會議結束時各方將發表聯合宣言,為未來行動指明方向。
與此同時,如前文所述,COP24要初步完成《巴黎協定》規則手冊。規則手冊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的核心所在,透明度和問責制則是規則手冊中的核心議題,為確保《巴黎協定》順利實施,各方必須確立在報告周期、氣候計劃的制定頻率及衡量標準等方面的指導原則。
據第一財經記者在採訪中了解,目前談判的一個關鍵難點是,美國希望看到新興發展中經濟體可以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遵守相同的規則,而發展中國家則希望規則擁有更強的靈活度。分析人士則認為,談判代表有能力解決這一難點,但首先要讓新興經濟體有更多的迴旋空間。
如果說科學研究是聯合國氣候談判的基礎,那麼資金支持就是確保氣候行動順利開展的引擎。《巴黎協定》要求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向發展中國家給予至少1000億美元的支持。在COP24,發達國家應釋放出積極信號,表明其願意維持(甚至增加)給予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支持。
在此方面,世界銀行(下稱「世行」)等率先做出反應。12月3日,世行宣布2021~2025年新的重要氣候目標,將目前5年投資額增加一倍至2000億美元,以支持各國採取積極的氣候行動。新計劃顯著加大了對氣候適應與韌性的支持力度,承認氣候變化對生活生計日益增大的影響,在世界最貧困國家尤甚。世行並藉此向國際社會發出一個重要信號,要求它們也這樣做。
世行行長金墉說:「氣候變化是世界最貧困和最脆弱群體面臨的一個實際存在的威脅。這些新目標顯示出我們對這個問題是認真的,在未來5年投入和調動2000億美元抗擊氣候變化。我們迫使自己在氣候問題上做得更多,走得更快,我們呼籲國際社會也這樣做。這關乎到讓國家和社區負責構建一個更安全、更具有氣候韌性的未來。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為增強對各國的全系統影響,世行將支持把氣候考慮納入政策計劃、投資計劃等,進行實施和評估,還將支持至少20個國家實施和更新NDC,在設計和實施具有變革性影響的低碳政策方面增加與這些國家財政部的接觸。
在本屆COP24上,其他爭論問題還包括,國家氣候計劃的制定頻率、計劃中要求包含的信息種類、如何記錄氣候融資的捐款金額、何時納入損失和損害等爭議性問題、如何開展2023全球盤點等。所有這些問題的核心是,哪些規則普遍適用於各國,哪些規則需要按照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做區分。
美退出《巴黎協定》餘波猶在
趕在COP24之前,歐盟委員會在11月28日通過了2050年長期氣候行動戰略,並明確指出「歐盟可以通過技術進步、公民行動、統籌工業、金融、科研等多領域的行動以在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
應歐洲理事會2018年3月提出的要求,歐盟委員會對氣候中性未來的願景幾乎涵蓋了所有歐盟層面的政策,也和巴黎協定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繼續努力爭取把升幅限定在1.5攝氏度內的目標保持一致。
不過,歐盟方面也指出,這項長期戰略的目的並非設定具體目標,而是創建一個願景,指明方向,為之規劃,激發並賦能各利益相關方、研究人員、企業家和公民等,以開發新的創新性的工業、商業和相關就業機會。
當下的歐盟有些自顧不暇,因為英國脫歐等內耗問題,讓歐盟政策制定者暫時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底氣無法太強。
而自川普宣布決定退出《巴黎協定》後,美國的氣候變化談判團隊就在談判中退居二線。在COP24召開前夕,美國公布了《第四次國家氣候評估報告》,其中明確指出,氣候變化導致風暴危害性增強、熱浪致死人數上升、森林火災日益頻繁,這已經造成嚴重損失,且讓每位生活在美國的居民的都面臨著健康風險。
不過據美國媒體報導,川普表示,氣候變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不會是毀滅性的。在前述報告發布當天,白宮發言人沃爾特斯也回應說,這份報告「不準確」。
除了美歐之外,澳大利亞、日本和巴西等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也不積極。目前澳大利亞的氣候政策群龍無首,日本近年來對氣候變化問題並不感興趣,而巴西當選總統博爾索納羅乾脆下令撤回對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承辦申請。博爾索納羅解釋道,他認為舉辦這場會議「開銷大」,環境議題有礙巴西經濟發展,他還再次提及巴西可能退出《巴黎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