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風險:要灰犀牛還是「魔鬼」?

2021-01-12 全景網

  關於貸款,現在已沒人像十年前那樣用中美老太太在買房上區別的段子來「啟蒙」了。事實上,經過各地房價多年輪番上漲,中國的家庭債務又創出歷史新高,人們對福布斯排行榜的富豪(尤其是新貴們)令人瞠目結舌的槓桿率也習以為常。

  然而,貨幣主義學派宗師弗裡德曼曾講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債務亦然。

  債務給人帶來的恐怕也不僅是滿足和財富。對於那些有確定問題但還不至於火燒眉毛的危機,現在終於有一個新詞可以傳神表達了——「灰犀牛」。

  正所謂熟視無睹,人類面對一些長期性的關鍵問題和風險存在盲區,拜《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所賜,《灰犀牛》一書一炮走紅,正是對人們行為、認知層面上的重大風險提示。

  「灰犀牛」是指相對於「黑天鵝」這種小概率隨機事件,確定性高的大概率事件因為危機形成的時間過於漫長,所以人們往往就漸漸麻木,進而忘卻風險。對此,書中引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的觀點加以說明:人大腦可分為體系1與體系2,體系1是本能的下意識的決定,可以行動迅速果斷;體系2是我們擁有大量的時間情況下做出的,經過審慎推理和嚴密邏輯思考後的決定。顯然,人類大腦裡難能可貴的體系2是應對「灰犀牛」的重要基礎設施。

  2008年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金融危機很可能是我們有生以來經歷的規模最大、影響時間最長的一次「黑天鵝」事件。而在經濟緩慢復甦的大背景下,作為金融危機誘因的債務風險卻越來越突出,這顯然是一隻非常典型的「灰犀牛」。各國政策部門和金融機構都知道債務規模和增速的風險卻似乎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隻「灰犀牛」越來越近。

  在過去50年間,發達國家私人部門槓桿率即信貸/GDP一直在快速增長,從1950年的50%增加到2007年的270%,而且這些債務大部分都是為了開發或者購買房地產。槓桿率上升的原因是信貸增長快於GDP,似乎這是驅動經濟的必要條件。

  這就構成了一個長時段的幾乎無解的問題:既然與債務風險誘發的金融不穩定相比,馬上就能實現經濟繁榮與增長更為直接和重要,那麼這個風險可以推到後面再說。所以,作為金融危機經濟政策決策的親歷者,英國金融服務局前主席阿代爾·特納在《債務和魔鬼——貨幣、信貸和金融體系重建》一書中提出了這個經典的「灰犀牛」問題:對於一個能夠創造信貸、貨幣和購買力的金融體系來說,其內在特徵就是金融不穩定。

  究其思想和理論根源,首先是興盛於二戰後的凱恩斯經濟學打破了政府必須維持財政平衡的傳統理論,給了政府一個擴大債務的天經地義的理由。並且宏觀經濟學模型主要關注總量和投資、利率、財政赤字等政策工具,幾乎不關心金融部門的資產負債表。

  正如原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枝仲指出的:從債務的角度來看,現有的全球經濟系統中,缺乏一種有效的對非金融部門的債務約束機制。如果不儘早建立機制,債務市場也只能通過下一輪更加猛烈的危機來實現自動調整。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公共債務和財政赤字創出新的紀錄的同時——比如美國政府2016年的債務已達20萬億——凱恩斯經濟學裡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卻被無情拋棄。上世紀70年代開始,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被認為並不是有效的穩定工具而讓位於貨幣政策。所以,金融危機之前各發達國家貨幣政策部門主流的做法是,設定一個目標(低而穩定的通貨膨脹率),使用一個政策工具(利率),即所謂單一規則貨幣政策。這導致中央銀行設定的貨幣利率長期低於接近全球增長率的「自然利率」,從而為過度舉債提供了強大的激勵,使槓桿率和債務不斷攀升,最終導致了全球金融危機,甚至許多國家出現了主權債務危機。

  摸準了病情,但阿代爾·特納給出的藥方卻出人意外,就是被人們視為洪水猛獸的開動印鈔機。這種以「直升機撒錢」為代表的公開貨幣融資,無論在主流經濟學的貨幣理論還是大眾的「常識」中,都近乎虎狼之藥。貨幣融資相對於信貸融資,很大程度上是赤字融資和公共債務核銷,以及對銀行注資,這便是《債務和魔鬼》中的「魔鬼」所指。

  書中回顧了金融危機後各國的經濟政策,證明了「魔鬼」在災難中的紓困力量以及對此的誤會。從這次危機的歷史經驗來看,實施貨幣融資可以迅速降低債務密集度,起到近乎拆彈的作用,但由於被認為是「魔鬼」而成為許多國家的政策禁忌。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大部分國家因此而貽誤戰機。究其原因,表面上看是思維定式,但實質上是慣於修修補補的決策者的卸責。回顧上個世紀末,中國政府正是通過一攬子的貨幣融資為主的債務解決方案,成功開啟了新的更加繁榮的經濟周期。

  不妨聽聽《灰犀牛》中的忠告:一個正在靠近的灰犀牛式危機對一些人來說是可怕的災難,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可能就是一次機遇。

相關焦點

  • 房地產泡沫成最大「灰犀牛」,剛需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突出
    可以說,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郭樹清第一次提及這個問題。時代財經梳理注意到,今年8月16日,郭樹清在《求是》雜誌上發表的題為《堅定不移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文章中,也提到了「房地產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這一觀點。
  • 評論:新冠之疫是「黑天鵝」還是「灰犀牛」?
    來源:央視原標題:戰「疫」每日觀察丨新冠之疫是「黑天鵝」還是「灰犀牛」?●二談新冠肺炎疫情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灰犀牛、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它們之間有什麼內在關聯?值得我們深思。
  • 《氣候變化綠皮書》提醒:要特別防範「黑天鵝」「灰犀牛」氣候風險...
    2019:防範氣候風險》日前發布。《氣候變化綠皮書》指出,全球氣候系統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總體弊大於利,加強氣候風險管理勢在必行。《氣候變化綠皮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氣象局的專家聯手國內氣候變化研究學一線學者聯合編撰的年度出版物。
  • 比黑天鵝更可怕的「灰犀牛」到底是啥?
    7月17日,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的首個工作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文中提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 灰犀牛 黑天鵝與多米諾連鎖效應
    最近幾年,大歷史系的書籍,很是流行,最典型的是尤瓦爾的《人類簡史》三部曲,但是大多讀者看書之後,還是無法建立將孤立的事件連在一起看,這種大歷史的思維模式。全球生態系統是人類接觸到的最複雜的幾個系統之一,氣候問題則是當代影響最大的灰犀牛事件。危機向我們一步一步走來,這個時間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長得多,但是它一旦來到我們面前,其發動攻擊的速度遠比我認為的要快很多。
  • 比黑天鵝更可怕 人民日報擔心的「灰犀牛」究竟是什麼?
    最近,人民日報頭版的一篇評論員文章,讓「灰犀牛」這個詞火了。  7月17日,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的首個工作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有效防範金融風險》,首次提到「灰犀牛」概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 安生:凱恩斯主義後遺症帶來中國經濟的「灰犀牛」
    這就是「灰犀牛」,它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人人都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但它一旦向你狂奔而來,爆發性的攻擊力定會讓你猝不及防。 2017年7月,《人民日報》在其頭版的一篇評論員文章首次提到了這個詞:「既防『黑天鵝事件』,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 《灰犀牛》作者米歇爾·渥克:最大的「灰犀牛」是疫情防控決策中的...
    對此,有觀點認為,要謹防「灰犀牛」事件的發生。「灰犀牛」,正是出自米歇爾·渥克所著且被外媒評價為影響中國高層決策的書《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它和「黑天鵝」一樣,成為疫情之中提及頻率頗高的詞彙。「黑天鵝」比喻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而「灰犀牛」則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 申論真題:黑天鵝與灰犀牛
    比喻極其罕見的、出乎人們意料的風險。「黑天鵝」存在於各個領域,無論金融市場、商業、經濟還是個人生活,都逃不過它的控制。2. 「灰犀牛」事件指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很多危機事件,與其說是"黑天鵝",其實更像是"灰犀牛",在爆發前已有跡象顯現,但卻被忽視。
  • 房地產是最大「灰犀牛」!權威定調,什麼信號?
    房地產是最大「灰犀牛」!權威定調,什麼信號?   可以說,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房地產是最大「灰犀牛」,可謂一錘定音,對房地產泡沫發出了最嚴警告。   這不是權威人士第一次發出類似警告了。   有人應該還記得,兩年前,郭樹清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曾發出提醒:   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 一文讀懂|米歇爾·渥克:疫後謹防三大「灰犀牛」
    在此次峰會上,全球暢銷書《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作者、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渥克表示,此次新冠病毒對全球的影響因一系列現有的「灰犀牛」而進一步惡化,儘管全世界都非常清楚這些挑戰,但潛在危機仍未得到解決。全球經濟復甦之路究竟該怎麼走?在米歇爾·渥克看來,中國和其他國家未來所出臺的政策,將決定世界經濟格局是重返原路,抑或是一瘸一拐地向前走,還是更好地重建。
  • 眾籌還是眾騙:債務眾籌還款是天使降臨微笑還是魔鬼伸出的魔爪?
    有朋友諮詢,朋友信用卡欠款逾期難以償還,最近據說做了一個債務眾籌還款的項目,兩個月竟然眾籌到16萬,全部償還了信用卡欠款,這樣的眾籌可信嗎?很多人會說,天使與魔鬼是每個人都有的兩面,內心善良和心腸歹毒嗎?
  • 申論真題:黑天鵝與灰犀牛
    比喻極其罕見的、出乎人們意料的風險。「黑天鵝」存在於各個領域,無論金融市場、商業、經濟還是個人生活,都逃不過它的控制。2. 「灰犀牛」事件指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很多危機事件,與其說是&34;,其實更像是&34;,在爆發前已有跡象顯現,但卻被忽視。
  • 防範黑天鵝、灰犀牛,全面風險管理是未來銀行的「免疫系統」
    來源:一財網2020年驚蟄時分,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轉化成「灰犀牛」,疫情之下,環球同此涼熱,不僅美股、石油和大宗商品應聲而落,各行各業都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風險壓力測試。「灰犀牛」迎面而來,能否抓住那一對珍貴無比的「犀牛角」,考驗的是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敏捷與韌性。
  • 重拾次貸危機|《灰犀牛》作者:中國知道這本書說什麼
    但真正讓「灰犀牛」成為街談巷議的熱詞則是在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文章之後。7月16日,灰犀牛一詞出現在了中國官方權威媒體人民日報的頭版上。那是一篇關於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評論文章,該文在提到防範金融風險的時候,提出「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
  • 聚焦科技、消費比較優勢 警惕「灰犀牛」風險
    明年重點布局科技和消費展望明年A股市場,李曉星認為2021年股市總體風險可控,但系統性投資機會不大,仍以結構性機會為主。據他判斷,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和全球新冠疫情逐步常態化,在不發生新的「黑天鵝」事件的前提下,流動性成為影響A股走向的最大變量。
  • 警惕生活中的那頭「灰犀牛」
    灰犀牛是犀牛群中比較常見的一些動物,它的行動緩慢笨重,當我們看到了也不必太慌。但是主要灰犀牛往我們這裡奔跑過來,那麼我們就無法抵擋了。對此,灰犀牛事件表示在金融、管理方面通常指事件發生前有苗頭、有信號但是沒有充分被重視的風險事件,例如次貸危機和日本九十年代泡沫。
  • 黑天鵝、灰犀牛和自我套牢 - 南風窗網
    渥克說:   「灰犀牛事件是非常明顯的而且很容易想像得到的事件……這些潛在的危險影響都是極其可怕的,不論是在政治領域、經濟領域、環境領域、軍事領域,還是人文領域。   於是,在這個世界上,同時存在著發生黑天鵝事件和灰犀牛事件的風險。
  • 投資必看 | 逃不掉的黑天鵝&灰犀牛
    其次,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的黃金,當發生大規模戰爭這種系統性風險,全球大多數投資品種都將被波及,而唯獨黃金一枝獨秀,這是因為黃金在投資領域具備天然的避險屬性。此次中東事件發生後,黃金就開啟上漲模式。但是黃金的價格成因複雜,不能僅僅為了避險,就持有大量黃金。  灰犀牛  什麼是灰犀牛?
  • 《跨越黑天鵝和灰犀牛的坎》:未雨綢繆或能避免重蹈覆轍
    在該書的後記,作者談到:出版這本《跨越黑天鵝和灰犀牛的坎:壞聽力時代的財智邏輯》,並不是提出防止「黑天鵝」「灰犀牛」的具體策略,而是試圖通過對國內外著名學者的作品或相關人物的深度剖析,進而反思過去眾多類似「黑天鵝」「灰犀牛」等經濟危機事件的應對策略,採取未雨綢繆的行動,或許能使我們避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