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北京、上海、珠海等地,各種類型的蒙氏班遍地開花。不少幼兒園把蒙氏班當成提升教學水平的救星、招攬生源的法寶。但是,在一些家長們對蒙氏班趨之若鶩時,另一些家長卻怨聲載道。
北京東城區教委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評價:「蒙氏班,在教育理論界被稱為蒙氏教育法,在老百姓中被稱為蒙氏班,在業界則被稱為『矇事』班。」
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家李莉老師介紹,蒙氏教育之所以出現這麼多問題,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沒有全面理解蒙氏教育。
崇文三幼的範老師對此深有體會。崇文三幼可以稱為「蒙氏幼兒園」,所有的教室都是按照蒙氏的標準配備的,北京的不少蒙氏教育老師都曾經在這裡接受過正規的培訓。
範老師介紹,在培訓過程中,很多老師認為有了蒙氏教具就是蒙氏教育了。其實,蒙氏教育的精髓是「尊重兒童」和「認識兒童」,這與我們現在的教育理念完全一致。正因為這種理解不到位,造成很多幼兒園盲目地照搬和模仿,使它無法適應現代社會,也無法適合我國兒童的現實情況。
李莉老師介紹,造成蒙氏教育出現問題的第二個原因是,教師的素質參差不齊。
範老師介紹,在蒙氏教育中,老師看似只起到輔助作用,其實,他們要在孩子動手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孩子,了解每個人的特殊需求,給每個孩子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有些人覺得蒙氏班的老師基本上是擺設,誰都能幹,其實這種教學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老師們非常需要正規的培訓。」範老師說。
據了解,在美國正規的蒙氏培訓通常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在國內,範老師通常只能用業餘的時間,為找上門來的老師儘可能地提供幫助,培訓時間只有一兩天,多的也不過一個星期,培訓的效果可想而知。
一位專家介紹,幼兒時期的教育非常關鍵,成年人遇到的發展障礙很多是幼兒時的教育不當造成的。如果把一個人的一生比做一座大廈的話,幼兒時期的教育就是地基,地基階段的任何一點問題,都將影響到整個大廈的穩固。
李莉老師說:「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問題,蒙氏班的問題解決了,還會有其他『矇事』班出現。」
中國青年報記者 樊未晨
新聞資料
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興起於20世紀初。最初是幫助智力殘障兒童的一種教育,後來,經該理論的創始者———蒙特梭利進行改進,開始面向正常兒童。目前這種教學法在國外仍然很流行,美國還有專門的蒙氏幼兒園。一位學前教育專家介紹,「蒙氏數學」是蒙氏教育的經典之一,它通過設計巧妙的教具,幫助孩子理解枯燥的數學概念。但是這些訓練都應符合孩子的發展規律,單純訓練孩子單一技能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