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基金報11月23日報導,截止11月20日數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今年房地產開發商的破產數量已經高達446家,小菜馬上查詢了人民法院公告網並篩選「房地產」「破產文書」等條件,果然結果顯示,2019年1月1日至11月24日期間,出現452條結果,數據差異是因為11月24日又新增了6家房地產企業的破產公告。
近450家房企關門,但還不到全國房地產商的零頭
對於房地產企業而言,2019年的冬天早已開始。
早在7月份的時候,就爆出274家房地產商破產,4個月過去了,也才增加了一百多家。
在這張長達30頁的房地產破產名單中,多數為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房企,當然,也不乏一些知名度較高甚至躋身百強的知名房企。
不過可以看出破的都是三四線城市的本土房產公司,大浪淘沙,剩下國企央企大鱷還是較快活,所以盼著能買得起房子很多時候都是奢想。
如果對比一下全國現有的房企數量的話,那這幾百家房企或許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九《固定資產投資水平不斷提升對發展的關鍵性作用持續發揮》一文中提及,2018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數量達97938個,比1987年增加95432個,房屋施工面積達822300萬平方米,比1997年增長17.3倍。
每年都有房企誕生或倒閉,有的或是被吞併收購,只是比前些年多了一些而已。如果把由於經營不善被其他大型房企收購了的中小房企算進去,估計這個數量還會更龐大。
過去,房地產行業都被視為最賺錢的行業,因房地產致富的老闆不勝枚舉。
雖然一些人希望房地產倒閉,但是全國的房地產企業大大小小近10萬家,今年倒閉4/500家,連零頭都不到。與全國9萬多家房地產企業相比,才400多家破產,九牛一毛,只能說是正常表現吧。
而且,這幾百家房地產倒,也沒見房價下降,買房的還是那麼多。
重慶北區一剛需樓盤,晚上還是人山人海,不知道是不是小西裝什麼的。
所以說,該破產的破產,該買的還是得買,不衝突!
經營良好的大中型房企頻頻「爆雷」,這才是重點
房地產行業,龍頭效應極其突出。
包括恆大、碧桂園、萬科、融創在內的前十大房企市場佔有率高達30%,百強房企市場佔有率超過60%,剩下的9萬家房企只能瓜分剩餘30%多的市場。
知名房企幾年前就開始喊要活下去,把公司名稱都改得不像房產公司,有的如恆大已經轉型朝向新能源,潘時七也有新聞說房子都賣完了準備跑路,中小房企還不懂風向還在故步自封或者外來的企業還想往房地產投資,可想而知後果。
2019以來,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各大渠道正在關閉,已是殘酷的現實。如果一旦房子銷售不能及時帶來現金流,到期的巨額債務無疑將拉響警報。
從2019半年報透露:2大龍頭房企—萬科、碧桂園,已經非常堅決地促銷售、抓回款、控制拿地、降低周轉速度。
十一「黃金周」期間,以恆大、碧桂園為代表的大型房企集中降價促銷,頻頻刷屏。使得2019年10月,恆大實現銷售903億元,同比大增70.2%,連續2個月創單月銷售歷史最高紀錄。
不過,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雖然部分大型房企通過大範圍的折扣促銷,使得10月銷售業績環比上升,但市場整體並不如頭部房企數據這麼好,項目總體去化率並不佳。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9年10月,TOP50房企中有近60%的企業單月業績環比下降,其中多數房企較9月的業績環比降幅在20%-30%之間。
從目標完成情況來看,截止到10月末,在年內設定了全年銷售目標的企業中,超過30%的房企,目標完成率在70%-80%之間,剩餘少數房企目標完成率不及70%。在未來僅剩的2個月內,或將加大促銷、降價力度,積極推盤去化、衝刺全年目標。
這些大企業都在力爭完成目標,對於有的房地產開發公司來說,能生存下去就不容易了。因此,這些達房地產商的動向才反映出當下的樓市狀況。
400多家房地產破產,有什麼警示?
400多家房地產商倒閉,說是新聞也算是,畢竟以現在的行情,開發商不好賣,消費者買不起,還是或多或少把這幾百家房地產商的倒閉聯繫起來。
地產商的破產潮,對經濟來說未必是壞事情,應該是回歸自然理智,以達到順利發展!
其實對於房產行業,我們老百姓已經是後知後覺了。雖然目前網際網路現在發展迅速,但信息差依然是嚴重存在的,當我們看不清以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的時候,可以看看那些房產大佬在做什麼,畢竟他們掌握的信息資源是我們無法比擬的。
李嘉誠、王健林、潘石屹等,他們都先後減少或退出國內商業地產板塊,馬雲也說未來「房價如蔥」,其實如蔥不如蔥倒不是重點,重點的是大佬們的行為讓我們可以窺探到他們對於房產未來的預期,國家對於房產未來的方向。
房產企業今年破產潮的最直接原因是高周轉、高槓桿、高負債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是房產企業一直存在的,在房價持續高速增長的過程中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房價下跌或者房子不好賣了,房產企業的資金無法迅速回籠,背負著高成本的項目融資的同時卻遲遲無法將項目變現,被拖垮是遲早的事,這也是為什麼目前破產的企業大部分是中小房企,因為他們的實力比較弱,資金鍊更容易斷。
各銀行目前對放貸資金是嚴格管控,防止經營性融資進入房產企業,並且強化了企業涉房業務再融資的審核,對於涉足房產相關的企業融資更是進行嚴格監管和貸後檢查。除了全國排名靠前的房企之外,目前各銀行恐怕很難會給其他房企做房產項目貸款吧。
房產企業的破產潮雖然是現在才爆出,但隱患早已埋下。目前其他房企的生活也都不好過。房產企業要活下去,要麼指望房價再次暴力增長,要麼就是減負債、減槓桿、去庫存,讓自身健康起來。
房地產行業的洗牌局開始,實際上也是行業周期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未來缺乏資金、土地等規模優勢的房企,將逐漸淘汰出去,或者被更多頭部的房地產企業吸納併入,可以預見,房地產行業的馬太效應會越來越強。
房價將來會兩級分化,漲的繼續漲,白菜價的白菜價,不信可以看看。
另外這也再次提醒我們:小開發商的房子儘量不要買。一方面,一旦大環境變化,小開發商跑路風險更高,參考大學城某農場樓盤,簡直是欲哭無淚。
再者,大開發商固然存在質量問題,維權的聲音至少更能得到社會輿論的關注和聲援,小開發商的問題同樣不會少,且維權更難,你想找人都沒地方找。
這些年討論最多的是房子,最揪心最令人激動、最讓人無眠的也是房子,一堆鋼筋混凝土硬是讓全家上下操碎了心!
其實房企倒閉再多,只要大部分中大型的房地產開發商不出什麼問題,房價依然無解,仍然要為還房貸打拼一輩子。除了個別地方,人們因利而來,又為利而散,房價才會遭不住。
其他地方,房價不上漲就慶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