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禪風-佛弟子的寺院生活

2020-12-25 藍色幽蘭

寺院的生活在許多人心目中,一定是非常自在而悠閒的,晨鐘暮鼓,青燈黃卷,令多少世人羨慕不已。其實,真正的寺院生活也很緊張,同時也十分有規律和節奏。出家人聞鍾而起,聞鼓而眠,聞板上殿,聞梆過堂,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依舊。

僧問趙州,學人乍入叢林,企師指示。州云:吃粥也未?僧云:吃粥了也。州云:洗缽盂去。

在生活中如何修行呢?簡單地說可以有一個標準,就是以佛心作佛事,或者說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淨慧長老語

★早晚課誦

早晚課誦是僧眾日常最基本的修行,念誦的經咒都是大乘佛法的精華。明代雲棲祩宏所著《諸經日誦集要》是現代朝暮課誦的原型。自雲棲祩宏之後,各寺的日常課誦逐漸統一,成為定規。

出家人通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念誦,逐漸地淨化無始以來強大的煩惱和習氣。

★過堂

過堂,是寺院吃飯的別稱。出家人原則上過午不食,只吃早餐與午餐,因此『過堂』又稱『二時臨齋』。雖是吃飯,但佛教認為,過堂是一堂法事。飯前要供佛、施食,飯後要結齋回向,用餐時不許有聲音,更不許講話,整個過程莊嚴而肅靜。出家人用餐時應起五種觀想,故齋堂又稱為『五觀堂』。

★誦經

誦經又稱為讀經、轉經、諷經等。於讀誦經典的過程中,眼看、口讀、耳聽、心惟,讀誦其文,思惟其義,隨文入觀。誦經的人數,或一人,或多人,乃至百千人不等,內容也有通篇讀誦或選擇部分內容讀誦的,誦經的姿勢或跪、或坐、或立。

★出坡

出坡,也稱為『普請』,是禪林普請大眾從事作務勞役的制度。唐代百丈懷海禪師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規定寺院僧眾,無論職務高低,都要參加生產勞動,以求生活自給。懷海之後,農禪之風盛行禪林,至今不輟。

禪宗認為,穿衣吃飯、日常勞作,都是佛法。實行農禪,可使得心境融為一體,世法、出世法不二。

在禪宗的公案中,有些師徒正是在採茶、種田之間應對酬答,實現接引的。

★行腳

禪門佛子,自古就有行腳的修持傳統。《祖庭事苑》云:『行腳者,謂遠離鄉曲,腳行天下,脫情捐累,尋訪師友,求法證悟也。』《村寺清規》云:『從上出家參學之士,未有不發足超萬,千裡求師者。』禪門的行腳僧,也稱『雲水』。如行雲流水,一任自在,上求下化。趙州和尚,更是留下了『趙州八十猶行腳』的佳話。

★禮佛

禮佛即是禮敬、禮拜諸佛。禮佛的方法有多種,通常是雙膝跪地,頭至上,翻轉雙手,手心向上,即行禮者伸兩手掌承接佛雙足之意,成為頭面接足禮。

經云:『若身若心。不低不昂。正直而住。不動不搖。其心寂靜。行寂靜行。是名禮佛』〔《大方廣寶篋經》〕所以,禮佛之心,乃是恭順虔誠,懺悔前愆,隨順清淨之心。

★誦戒

僧眾每半月集會一處,請精熟律法的比丘說波羅提木叉戒本,以反省過去半月內的行為是否合乎戒律;如果有犯戒者,應該在大眾前懺悔,使比丘都長住於境戒中,長養善法,增長功德。

誦戒的時間,大多每半月舉行一回,一般在每月農曆的十四或十五與二十九或三十日。

★坐禪

坐禪是禪宗叢林重要的修持活動,早晚課誦之外,出家人每日都要坐禪。通過坐禪和心對話,培養專注與智慧。坐禪的姿勢有全跏跌坐(俗稱雙盤)、半跏跌坐(俗稱單盤)。每座以一炷香為限,時間大約45分鐘,又稱坐香。坐禪用功的方法有數息、念佛、觀心、參話頭等。

★聽經

聽經聞法,就是聽聞佛教之經,聽法是佛子契入佛法的重要途徑,更是出家人日常修學的重要內容。聽聞佛法主要通過兩種途徑:或從高僧聞法,或從經典聞法。由聞法所得之智慧,稱作聞慧,系三慧(聞、思、修)之一。

★佛事

所謂佛事,通常指經懺佛事。誦經有種種功德,禮懺能消除諸多罪業,出家人以經懺之事帶領信眾共修,把種種功德回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回向個人身心安康,延年益壽、超薦亡者等,這些法事活動統稱為佛事。漢傳佛教最隆重的佛事活動為水陸法會。

★講經

講經是指公開宣講、演說佛典之義理、內涵。講『經』當然並不僅限定於『經律論』三藏中之經典,而是泛指三藏佛典及古今佛門大德之著述。講經說法是出家人落實弘法利生的重要途徑。據《釋氏要覽》所舉,講經有三種利益,即聞時益,修行時宜,轉生時宜,講說者有五種福報,即當生長壽,得大富、得端莊、得名譽、得聰明。

★普茶

叢林寺院每逢春節或中秋,住持和尚都會抽出一個時間,跟全寺大眾交流,稱之為『普茶』。普茶在叢林中興起,最早起源於禪門。禪宗認為茶有三德:一是坐禪通夜不眠,提神驅倦;二是滿腹時能幫助消化,生津化膩;三是能抑制情慾,平心靜氣。

相關焦點

  • 寺院十二時辰
    我們做夢時,大腦裡面信息的門都是打開的,寺廟的鐘敲起來,經咒誦起來,就像清潔工一早起來把馬路打掃乾淨一樣,寺院也在大家醒來之前把這個世界的精神垃圾清理乾淨了。禪堂,這是佛弟子閱經後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地方。打坐,這是諸佛菩薩和祖師大德攝受弟子的一種途徑。 坐下來,用一支香的時間,安靜地思維佛陀的教義,深刻地反省眾生的迷亂,也可以將覺受總括到你思悟的範圍,觀想坐在這裡,就像躺在一片無邊的光明裡。
  • 生活禪鑰 | 《心經》與生活禪(下)
    1.禪在生活中《心經》與生活禪這個題目,乍一看好像拉不上關係,其實,《心經》的全文沒有一個字非禪,也沒有一個字不是要我們淨化生命、淨化生活的法寶。禪的使命就在於淨化生命、淨化生活。《心經》不但與生活禪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而且《心經》就是生活禪的綱領;生活禪的宗旨「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就是要落實《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智悲雙運的精神。我將《心經》作為修學生活禪「教典所依」的第一部經典。早在生活禪修行理念開始形成之際,我就將生活禪的理念牢牢地建立在大乘佛法悲智具足的思想基礎之上,提出了「發菩提心,樹般若見,修息道觀,入生活禪」的法門綱宗。
  • 《心經》與生活禪
    千佛出世而不易,歷諸古今而不變。1、禪在生活中《心經》與生活禪這個題目,乍一看好像拉不上關係。其實,《心經》的全文沒有一個字非禪,也沒有一個字不是要我們淨化生命、淨化生活的法寶。禪的使命就在於淨化生命、淨化生活。
  • 在家拜佛和在寺院拜佛有區別嗎?作為一個佛弟子該如何選擇?
    文:佛經微刊阿彌陀佛,各位善知識六時吉祥,每到逢年過節,初一、十五,很多人都會到寺廟裡燒香禮佛,為家人朋友祈福,為自己求願,希望生活能夠幸福平安,財源廣進……今天末學就說拜佛的那些事。2.在家拜佛和在寺院拜佛有區別嗎?既然法無高低,佛佛平等,在家禮佛拜佛供養佛陀,和在寺院去供養禮拜的功德是一樣的,但是這是有前提的,恭敬心為上。
  • 餘裕:生活禪吸引知識精英追尋人生深層意義
    他們的生活似乎只存在於歷史書中。27歲的苗姐在參加生活禪夏令營之初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因為同樣想法的人很多。她在一位居士的介紹下,「插班」參加了一期生活禪夏令營。結果一發不可收。是什麼感動了理性的知識分子?
  • 《心經》與生活禪什麼是生活
    權威的辭書上說:生活就是人的各種活動,或者說生活就是生存,就是活著。這裡所說的生活相當於佛學所說的善業、惡業的業。從佛法上說,生活就是十法界的生命持續不斷互動交流的過程。這一過程前前無始,後後無終,這就是生活。這一過程是將生存和死亡、快樂和痛苦、染汙和淨化、系縛和解脫、生死和涅槃等等相對的生活內容,作為一個彼此相依、連續不斷的過程來加以思考的。
  • 揭秘寺院裡的「素齋美食」,原來長期吃素有這麼多驚人秘密……
    在大家心目中,寺院應該是清修之地,出家之人清心寡欲,素齋清淡,與美食扯不上多少關係。然而,你卻不知道許多美味卻都出自寺院的素食。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漢地就已存有素食之風,《黃帝內經》等醫書中記載了古人「養、助、益、充」的飲食觀念,提倡「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並將素食視為一種美德。
  • 禪風深處,處處禪,新中式風格的禪雅之韻
    伴禪風,邀禪意,如此淡然淡泊的禪意空間,可能正是現代人的生活所求。本案業主,是一對極為幽默的中年夫婦,夫婦兩皆對傳統中式的優雅和樸實抱有推崇。工作之餘,喜好收藏文玩古玩。所以,在裝修伊始,就將整套設計,定位為新中式禪意之風。禪風古樸,恰好契合業主所好。
  • 五一「精勤」之旅 文殊院第二十五期寺院生活體驗營開營!
    文殊院第二十五期寺院生活體驗營開營式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文殊院第二十五期寺院生活體驗營開營式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2019年5月1日晚上7時,成都文殊院第二十五期寺院生活體驗營開營式拉開帷幕,來自五湖四海約三百名營員踏著《四季歌》《智慧禪曲》的旋律有序走進文殊閣
  • 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劉墉寫給大家的生活禪
    今天,我們可能會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而心煩;明天,可能會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發愁,後天,又可能因為朋友間的交際而憂慮……成年人的生活,又豈能是一個「難」字能概括的?王小波曾在《沉默的大多數》一書中,說:「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我想,若是所有人都以這樣的願望為目標,那麼人生其實也挺簡單的。
  • 風起禪鈴,健康生活 | 南京牛首山第三屆風鈴嘉年華精彩將啟!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橫行、席捲全球,人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和嚮往。本屆風鈴節以「風起禪鈴,健康生活」為主題,借風鈴聆聽禪意,開啟健康與智慧生活的新篇章。   在「聆聽禪音、風鈴祈福」活動中,遊客可在線上選擇姻緣、學業、事業、福氣等多款風鈴樣式,編寫心願祈福,每周將抽出50名幸運參與者,贈送景點門票,並將定製風鈴和許願籤懸掛在牛首山,祈願美夢成真。針對牛首山五周年慶,圍繞獻禮五周年、最美四季情、牛首山故事等多個主題展開線上攝影徵集大賽,遊客將拍攝到的牛首山各個時期的精美圖片發送到投票平臺,積累點讚就有機會贏取精美禮品。
  • 新品速遞:《六味禪》手工琉璃禪皂即將上市
    《六味禪》皇家佛禮品牌創始人、總設計師陳燕妮和她的心作《六味禪》純天然植物精油手工琉璃禪皂系列產品,將於近期在北京故宮和雍和宮上市。「福壽齊天」手工精油琉璃禪皂禮盒裝;「天賜鴻福」玫瑰精油手工琉璃禪皂;「天子賀壽」沉香精油手工琉璃禪皂;「吉祥如意」甘露精油手工琉璃禪皂系列。一款款一件件色彩繽紛、晶瑩剔透,用心極致、令人愛不釋手的精美皇家佛禮元素作品與至心美好的祝福,便是出自北京晟蓮升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六味禪》品牌創始人,一名虔誠的佛弟子陳燕妮之又一『祈福』琉璃系列心作。
  • 生活禪,現代人安頓身心的一味「心藥」
    禪,並非高屋建瓴的抽象智慧,讓人高不可攀,不食人間煙火;禪,是如此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它就在我們的行住坐臥,起心動念之間,就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內觀己心,外察世界:心病還須心藥醫禪,與其說是宗教,不如說是一種思想,一種生活的智慧。
  • 唐後期禪僧行腳錄:行腳與禪風的關係
    在修行方式、教育思想和禪風的轉變上皆有體現。修行方式先說修行方式。行腳作為動態的修行方式與佛教傳統的靜態修行方式相得益彰,共同推動了禪學的興盛。佛教傳統的修行方式或為閱讀經典或為修持戒律或為念誦佛號等等,多安居於寺院之中,修持經、律、論,於寂靜的山林中獨處,出世色彩較重。
  • 美國人的禪生活1:菲爾·傑克遜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一股來自東方的禪風席捲美國
  • 佛弟子在家如何正確誦經?
    信佛、研習佛法,讀經、誦經是作為一名佛弟子的基本功課。那麼作為一名皈依佛門的在家弟子應該如何正確誦經呢?誦經時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首先,誦經時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
  • 春節去寺院燒香拜佛的步驟以及祈願
    我們去寺院拜佛,用單純的心去,至誠心禮佛拜佛,有任何事情都可以與佛菩薩講。我小時候跟媽媽去寺院,是會去燒香。後來讀了佛經,知道燒香是燒六根的香,即存好意,說好聽的話(講柔軟語),做好事,幫忙弱小,在生活中燒身口意的香,這種燒香是佛施設的一種方便,所以之後去寺院,就沒有去點那個香了。
  • 依空法師主講「禪與現代人的生活」探究禪的核心價值以及功能
    佛教在線臺灣訊 「念不起為『坐』,見本性不亂為『禪』。」全國教師佛學營,7月14日禮請國際佛光會依空法師主講「禪與現代人的生活」。法師幽默風趣的敘述禪宗公案,探究禪的核心價值以及功能,指導學員呵五欲、行五法,培養修習禪定的基本功法。禪是什麼?依空法師開門見山指出,《大智度論》云:「譬如燃燈,燈雖能燃,在大風中,不能為用,若置之密室,其用乃全。若無禪定靜室,雖有智慧,其用不全,得禪定則實智慧生。」
  • DIY打造禪風小花園
    禪風花園雅致清幽,看著看著,心情也跟著放鬆寧靜下來。在家中複製一個充滿禪味的角落並不難,只要選對植物和裝飾物,並掌握幾個擺設重點,就可以打造出禪味十足的小花園。禪風花園帶給人寧靜感。《禪風小花園step by step》以竹簾作背景。Step01界定角落範圍選定角落後,以竹簾搭起背景,定出造景範圍。擺入植物。
  • 這才是最美禪風設計,處處皆禪,137㎡裡的雲水禪心
    本案設計,以禪風為主,融入許昌當地風土人文,在現代追尋歷史人文的足跡,將歲月「拓印」在生活之中。大千世界,日新月異,我們在追求摩登現代的同時,亦不可忘記文化的傳承和展現,本案設計師基於當代美學,推敲和重構漢魏之風,講究以禪式之美,來凸顯人文情懷。在歷史文脈和現代美學之間,尋找一絲平衡點,是件看似簡單又顯得極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