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留學的中國人願意回歸祖國,是因為曾經被人們唾棄的孔孟之道給他們的骨子裡種下了愛國的種子,所謂「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傳統的才是流行的,中國的才是世界的;而我們現在對於傳統教育的強化不夠,學生在骨子裡缺少家國情懷。真正讓我們深刻領悟愛國情懷的是孔孟儒學之道,光靠政治課本是不夠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是我們的文化基因。
私塾不腐
中國近代兩次標誌性的留學—赴美幼童和赴法勤工儉學,這兩批學生均接受過系統的私塾教育,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這才能保證無輪國外多麼發達,無論中國多麼落後,學成必歸來,如果沒有這個根據,留學就變成了逃離,而不是回歸。
1872年,出國前夕梁如浩(左)與唐紹儀(右)的合影。圖中的英文意思是:啟程去美國前學生的衣著。
100年前的留學更多是為了救國救民,而現在的留學更多是為了個人前程,因為在多數人看來,國外有著更好的教育、醫療、環境等等,仿佛哪都好,我從事英語教育10年,遇到很多留學生,不乏在歐美頂級學府學習的留學生,多數都不想回國,理由很簡單,就是更喜歡國外。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也無可厚非,但是我們應該多一些濟世情懷,家國情懷,不是哪好去哪,而是哪需要我也可以去哪,耶魯大學畢業生,最牛村官秦玥飛就是很好的榜樣,就像他說的一樣:田野裡的中國才是真正的中國,我希望我能更了解我的祖國,和她一起成長。
秦玥飛獲2016年度感動中國
100年前,中華民族生死存亡,就像在國歌中唱的那樣: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在那樣一個時代呼籲這樣一群能擔負起中華民族脊梁,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的人。
而我們現在生活在太平盛世,很難體會到國家之不易,民族之艱難。
北京大學,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是志願者之一
無論100年前還是100年後的今天,留學都需要比較好的家庭物質條件的支撐,晚清官派赴美留學幼童來自比較富裕開化的農民和與洋務有關的家庭,赴法勤工儉學的成員雖然可以在國外勤工儉學「勤於作工,儉以求學」,但這些成員也都是來自於家庭條件比較富裕同時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國內教育的學生,因為在破舊的中國,窮人是上不了學的。
同事家孩子,今年剛剛畢業於加拿大Trafalgar Castle Shool女校
晚清留美幼童
100多年前的中國積貧積弱,國已不國,喪權辱國,1872年,當時的清政府決定開眼看世界,派幼童到美國國留學,如同曾國藩和李鴻章上奏朝廷時所說:中華創始之舉,古今未有之事。
於是他們力排眾議,選擇一批平均年齡只有12歲的幼童,立下生死狀,一別十年歸,從上海出發,漂洋過海,到達了百姓口口相傳的吃人的蠻夷之地—美國,但是他們肩負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使命,驅除韃虜,復我中華之決心。
劉步蟾,後來的北洋海軍將領,他們在去英國留學的船頭上說: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學,赴七萬裡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憤然無悔。
好一個憤然無悔,仿佛今天他們的慷慨激昂之辭依然不絕於耳,響徹天際。 這些精挑細選的學生很快脫穎而出,他們是絕對的學霸之才,我們通過數據展現一下學霸們的實力: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進入美國的大學學習,其中22名進入耶魯大學,8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3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1名進入哈佛大學。
他們以驚人的速度跨過了語言障礙,並成為各校outstanding的學生,剪掉長辨,談笑風聲,青春洋溢,和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比鄰而居,受到美國總統格蘭特的親切接見,然而,雖然洋裝依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這些學生皆忍辱負重,盼望著學成歸國,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之中,雖然腐朽的清政府並沒有重用這些人才,但是他們最終成為了國之棟梁,比如中國著名工程師詹天佑,清華大學校長唐國安,民初國務總理唐紹儀等。
詹天佑
油畫:赴法勤工儉學
100年前,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這些當年的熱血青年,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為內憂外患的中華民族探索富國強民、救亡圖存的新道路,參加勤工儉學的先輩,本著「勤以工作、儉以求學」的精神,積極把先進的思想和科學技術傳回國內,他們中的很多人日後成為中國眾多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我們再看一組數據,1919-1920年間,先後20批1600多人赴法勤工儉學,赴法留學生中產生了:
革命領袖周恩來、鄧小平
周恩來與鄧小平
開國元帥陳毅、聶榮臻
陳毅與聶榮臻
科學家錢三強、嚴濟慈
錢三強
藝術家冼星海、徐悲鴻
徐悲鴻
文學家錢鍾書、巴金
錢鍾書與楊絳
可謂星光閃耀、群英薈萃。
那是一代充滿家國情懷的人,始終堅守留學報國的追求和使命,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聯繫起來,從而在民族發展的歷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大批有志青年特別是寒門子弟走出國門認識世界,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才幹,成就了國家,更成就了自己,正如《道德經》所言: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西南聯大在戰火中堅持上課,在生死存亡之際,在國家危亡之時,他們堅持立德立言,無問西東,他們堅持真理,不畏強權,他們無懼艱難,堅持理想,縱使日本人的飛機從頭頂飛過,依然在平靜地上課,「不是華北之大容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而是整個國家都危亡了,我們要去當兵」。
無問西東劇照:王力宏飾演沈光耀「奔赴一場國難,卻像去赴一場盛宴」
《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火炬已經傳遞給新一代美國人》,其中有兩句經典的話: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
美國歷史迄今唯一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和唯一獲得普立茲獎的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