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00年前留學的人願意回歸:家國情懷是留學本來的樣子

2020-08-22 伊熙偉MrE

四書五經,之乎者也,造就家國情懷

100年前留學的中國人願意回歸祖國,是因為曾經被人們唾棄的孔孟之道給他們的骨子裡種下了愛國的種子,所謂「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傳統的才是流行的,中國的才是世界的;而我們現在對於傳統教育的強化不夠,學生在骨子裡缺少家國情懷。真正讓我們深刻領悟愛國情懷的是孔孟儒學之道,光靠政治課本是不夠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是我們的文化基因。

私塾不腐

中國近代兩次標誌性的留學—赴美幼童和赴法勤工儉學,這兩批學生均接受過系統的私塾教育,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這才能保證無輪國外多麼發達,無論中國多麼落後,學成必歸來,如果沒有這個根據,留學就變成了逃離,而不是回歸。

1872年,出國前夕梁如浩(左)與唐紹儀(右)的合影。圖中的英文意思是:啟程去美國前學生的衣著。

留學目的不同,格局不同,前者更多為公,後者更多為私

100年前的留學更多是為了救國救民,而現在的留學更多是為了個人前程,因為在多數人看來,國外有著更好的教育、醫療、環境等等,仿佛哪都好,我從事英語教育10年,遇到很多留學生,不乏在歐美頂級學府學習的留學生,多數都不想回國,理由很簡單,就是更喜歡國外。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也無可厚非,但是我們應該多一些濟世情懷,家國情懷,不是哪好去哪,而是哪需要我也可以去哪,耶魯大學畢業生,最牛村官秦玥飛就是很好的榜樣,就像他說的一樣:田野裡的中國才是真正的中國,我希望我能更了解我的祖國,和她一起成長。

秦玥飛獲2016年度感動中國

時代背景不同:亂世造英雄,盛世為自己

100年前,中華民族生死存亡,就像在國歌中唱的那樣: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在那樣一個時代呼籲這樣一群能擔負起中華民族脊梁,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的人。

而我們現在生活在太平盛世,很難體會到國家之不易,民族之艱難。

北京大學,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是志願者之一

100年前的留學和100年後的留學有一共同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無論100年前還是100年後的今天,留學都需要比較好的家庭物質條件的支撐,晚清官派赴美留學幼童來自比較富裕開化的農民和與洋務有關的家庭,赴法勤工儉學的成員雖然可以在國外勤工儉學「勤於作工,儉以求學」,但這些成員也都是來自於家庭條件比較富裕同時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國內教育的學生,因為在破舊的中國,窮人是上不了學的。

同事家孩子,今年剛剛畢業於加拿大Trafalgar Castle Shool女校

一起了解那兩次心潮澎湃的留學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清朝留美幼童

晚清留美幼童

100多年前的中國積貧積弱,國已不國,喪權辱國,1872年,當時的清政府決定開眼看世界,派幼童到美國國留學,如同曾國藩和李鴻章上奏朝廷時所說:中華創始之舉,古今未有之事。

於是他們力排眾議,選擇一批平均年齡只有12歲的幼童,立下生死狀,一別十年歸,從上海出發,漂洋過海,到達了百姓口口相傳的吃人的蠻夷之地—美國,但是他們肩負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使命,驅除韃虜,復我中華之決心。

劉步蟾,後來的北洋海軍將領,他們在去英國留學的船頭上說: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學,赴七萬裡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憤然無悔。

好一個憤然無悔,仿佛今天他們的慷慨激昂之辭依然不絕於耳,響徹天際。 這些精挑細選的學生很快脫穎而出,他們是絕對的學霸之才,我們通過數據展現一下學霸們的實力: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進入美國的大學學習,其中22名進入耶魯大學,8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3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1名進入哈佛大學。

他們以驚人的速度跨過了語言障礙,並成為各校outstanding的學生,剪掉長辨,談笑風聲,青春洋溢,和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比鄰而居,受到美國總統格蘭特的親切接見,然而,雖然洋裝依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這些學生皆忍辱負重,盼望著學成歸國,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之中,雖然腐朽的清政府並沒有重用這些人才,但是他們最終成為了國之棟梁,比如中國著名工程師詹天佑,清華大學校長唐國安,民初國務總理唐紹儀等。

詹天佑

新文化運動的初步實踐——留法勤工儉學

油畫:赴法勤工儉學

100年前,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這些當年的熱血青年,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為內憂外患的中華民族探索富國強民、救亡圖存的新道路,參加勤工儉學的先輩,本著「勤以工作、儉以求學」的精神,積極把先進的思想和科學技術傳回國內,他們中的很多人日後成為中國眾多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我們再看一組數據,1919-1920年間,先後20批1600多人赴法勤工儉學,赴法留學生中產生了:

革命領袖周恩來、鄧小平

周恩來與鄧小平

開國元帥陳毅、聶榮臻

陳毅與聶榮臻

科學家錢三強、嚴濟慈

錢三強

藝術家冼星海、徐悲鴻

徐悲鴻

文學家錢鍾書、巴金

錢鍾書與楊絳

可謂星光閃耀、群英薈萃。

那是一代充滿家國情懷的人,始終堅守留學報國的追求和使命,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聯繫起來,從而在民族發展的歷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大批有志青年特別是寒門子弟走出國門認識世界,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才幹,成就了國家,更成就了自己,正如《道德經》所言: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和一篇演講

電影《無問西東》

西南聯大在戰火中堅持上課,在生死存亡之際,在國家危亡之時,他們堅持立德立言,無問西東,他們堅持真理,不畏強權,他們無懼艱難,堅持理想,縱使日本人的飛機從頭頂飛過,依然在平靜地上課,「不是華北之大容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而是整個國家都危亡了,我們要去當兵」。

無問西東劇照:王力宏飾演沈光耀「奔赴一場國難,卻像去赴一場盛宴」

演講來自於美國總統約翰F.甘迺迪

《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火炬已經傳遞給新一代美國人》,其中有兩句經典的話: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

美國歷史迄今唯一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和唯一獲得普立茲獎的總統。

相關焦點

  • 身為國之嬌子,必須具備家國情懷
    身為清華北大等高校國之驕子,需要具備家國情懷,學成歸來報效自己的祖國嗎?針對目前國內科技領先的華為公司6000名以上員工進行採樣分析得出的數據。員工主要來源於國內的哪些高校,其中既有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985工科名校,也有專科的職業技術學院。
  • 出國留學 培養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建設人才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有27美元,人均壽命不到35歲,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到1年,約90%是文盲;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又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抗擊了以美軍為首的17國現代化聯軍並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
  • 100年前的留學生活是啥樣的?
    在今天的國人看來,出國留學或遊玩,已經不再是罕見之事,但100年前的世界,國際上的民間往來幾乎沒有,對於大部分亞洲國家的國民而言,留學更常常背負家國重任。去往政治經濟都更優越的國家,學習了解他國的文化,本意是以先進知識拯救祖國,但強烈的文化衝擊,一方面使部分留學生沉浸流連其中,另一方面也激發部分留學生對國民命運的反思。
  •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有那種與生俱來的家國情懷?
    譬如衛青、霍去病、嶽飛、文天祥、于謙等等,這些人身上仿佛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家國情懷,他們不畏懼困難,不害怕危險,甚至於明知必死無疑還要前赴後繼地投身於國家和民族的大事當中去。文天祥是另外一個家國情懷的代表人物。作為一個文官,文天祥後來大部分時間都是花時間在組織軍事力量抵抗蒙古鐵騎上面。而且,他是真正的屢敗屢戰,每次被敵人打敗打散之後又再一次鼓動民心振作起來再戰。
  • 【校報特稿】 「人才培養目標」篇——「家國情懷」「家國情懷...
    「人才培養目標」篇——「家國情懷」「家國情懷」——「天大人」的文化基因□ 田達仁2014年經教育部核准實施的《天津大學章程》明確:「學校按照『形上形下、達材成德』的理念,致力於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儒釋道與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
    《日講禮記解義》 資料圖片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種家國情懷的形成,中國傳統文化諸流派都有其歷史作用。儒學強烈的家國情懷,歷來為世人所公認;而道家和佛家的家國情懷尚未被世人充分認識。例如清代思想家唐甄在其所著《潛書·性功》篇中,就曾提出「老養生,釋明死,儒治世」。
  • 「領帶大王」曾憲梓的家國情懷
    新華社香港9月25日電題:「領帶大王」曾憲梓的家國情懷新華社記者劉明洋金利來集團創始人、香港著名愛國企業家曾憲梓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日與世長辭,享年85歲。這位創立享譽商界「金利來」品牌的「領帶大王」,一生心繫祖國、情牽香港,對己,克勤克儉;為國,慷慨解囊。
  • 360教育發布東國大學DIY留學申請流程
    東國大學憑藉優質的教育水平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東國大學,東國大學也是360教育集團官方推薦的重要大學之一。在有意向留學東國大學的學生中,2016年DIY申請也逐漸受到大家的關注。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的自助申請留學東國大學,360教育集團提供了如下指導內容。
  • 對出國留學才子們說句心裡話
    出國留學深造本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因為做好了,利國、利民、利己。如果做不好,往往事與願違,近些年有很多出國的留學生,學業有成後,沒有選擇回國報效祖國,而選擇了留在他國工作,這給國家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讓人痛心!為什麼會這樣呢?
  • 「教書育人,報效祖國」——一位教育人的家國情懷
    讀史使人明智,我們要深刻理解中國歷史。晨曦菁英堂董事長任緒超強調說教書育人、報效祖國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有家國情懷,老師們自己愛自己的國家,才能更好和正確的培養教育學生。   任緒超先生隨後詳細介紹了當時的盛況:《開國大典》部分,我們挖掘出了為什麼開國大典的具體時間要在1949年10月1號上午10時才宣布是下午3點?為什麼11架飛機要飛2遍?為什麼其中的4飛機還要掛實彈?
  • 培養青少年的家國情懷
    從內容元素維度,拓展外延,出臺激勵性政策,鼓勵學者就戰「疫」過程中「中國之治」的經驗啟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新時代北鬥精神等開展專項研究,有效延伸與補充愛國情懷思政話語體系;從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維度,針對青少年心理喜好與文化訴求,以課程體系、平臺體系、活動體系,推動家國情懷教育由虛向實、由散到聚;從實施路徑維度,精準施策,挖掘不同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育人元素,重視開學「第一課」,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
  • 「聆聽與成就」 -- 順順留學讓留學服務回歸教育本質
    北京2018年11月7日電 /美通社/ -- 從2018年9月啟動至今,順順留學第二屆金口碑大賽圓滿落幕,相較於第一屆,本屆無論是賽制還是輻射範圍都做了全面升級。 本屆金口碑大賽本著「駐足聆聽,彼此成就」的理念,旨在將一直倡導的留學申請「全程透明」落在實處,以知乎、微博、大眾點評三大平臺為媒介,邀請廣大家長及學生對順順留學的服務進行真實反饋和客觀評價。截至今日,已收穫上千條寶貴留言。 通過評價收集,順順留學感受到了來自每一位學生的誠摯建議和美好祝福。
  • 人間正道是滄桑與家國情懷
    與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國共兩黨歷史恩怨的電視劇相比,《人間正道是滄桑》裡從來沒有說誰對誰錯,也沒有黑與白,有的只是中國人五千年傳承的生命自覺和家教傳承 ——「家國情懷」。正如電視劇第二十一集,楊立仁對英國人克拉克說:中國的家庭,和你們英國人不太一樣,尤其是本世紀初以來,中國人屢屢內亂、革命,各種各樣的思潮,薰陶著一個個傳統的中國家庭。於是,傳統瓦解了、破裂了,生出了勢如洪水的家庭成員。讀四書五經長大的楊立仁,看重家庭和傳統,也擁有著最傳統的家國情懷。
  • 澤邸評論 關於低齡留學的爭論從100年前就開始了
  • 可曾想:公費都沒人願意出國留學
    遙想當年沒人願意出國留學 1871年,為湊足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名額,容閎在上海設立預科學校招生。當時以為這事兒很容易:「學生年齡,定為12歲以上,15歲以下,須身家清白,有殷實保證,體質經醫生檢驗,方為合格。」同時制定了考試規則,應考及格,才能進入預科,再學一年,「方可派赴美國留學」。
  • 馬來西亞留學:留學20問答,是否對你有啟發!
    馬來西亞留學關於馬來西亞留學的20問答?1、為什麼選擇在馬來西亞學習? (1)馬來西亞留學環境好:經濟發達,政治穩定,消費水平低,很適合工薪階層的孩子。(3)文憑含金量高:聯辦大學3+0的文憑很多得到世界的普遍認可(中國也認可)所有的留學花費只是歐美留學費用的1/4 到 1/3 ,而公立大學的研究生花費幾乎和國內大學消費相當。是工薪階層最理想的選擇。 (4)申請手續簡單:到馬升學,免雅思、免託福,無需經濟擔保,籤證成功率幾乎為 100% 。2、馬來西亞留學對高考成績有要求麼? 馬來西亞留學條件之高考成績非必要。
  • 英國留學申請激增!美國留學市場受損
    因為上半年的疫情形勢,英國已然成為留學新寵,日本、韓國、新加坡,甚至比利時和瑞士等國在近半年成為留學熱門選擇。受挫最大的無疑是美國,要知道美國每年吸引超過100萬國際生,是世界上外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央視和路透社在採訪英萃國際教育集團的海外招生高級主管亞歷山大·林頓-莫瑞斯時了解到,已經有很多學生和父母甚至有拿到(美國)學校錄取通知書的,本來計劃下一學年去美國讀書
  • 辦理留學16年,講述別人家孩子留學故事
    簡單點說就是孩子在要留學前一年在我們學校封閉進行為期一年的語言和通識課程的培訓。 個人認為這個項目對大多數中國孩子是適合的。原因有三, 一.99%的學生在出國前需要單獨學習語言。而現在系統的學語言的大機構是真不多。要麼一對一,要麼網課,要麼就是社會業餘培訓班。能做到和國外語學院合併教材授課的並不多。
  •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這次疫情,除了前方一線醫護人員與軍民共同戰疫情之外,舉國一致,許多人宅在家裡。有的練習繪畫,有的撰寫文章,有的研究學問,有的讀書悟道,等等。其中大家都想到了家國情懷這個詞。家國情懷詞典是這麼解釋的,所說的「家國情懷」,其概念是多層次的:家國情懷起源於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識分子階級優越性的自我標榜,具有狹隘性。同時,家國情懷在形成過程中,與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宗族倫理、個體意識是密不可分的,是經歷了戰爭失敗、骨肉分離、國破家亡之後傷痛思維的沉澱。
  • 為什麼很多非洲留學生願意來中國留學,而歐美留學生卻很少?
    最近幾年來中國的留學生越來越多,但我們發現來中國留學的人大多是非洲學生,而歐美學生比較少。 為什麼來中國留學的非洲學生越來越多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試著分析一下。 一、我們國家的留學費用比歐美要便宜許多。 我們都知道,歐美的留學費用是很高的。少則一年十幾萬,多則幾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