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國之嬌子,必須具備家國情懷

2020-08-09 高談闊論998

身為清華北大等高校國之驕子,需要具備家國情懷,學成歸來報效自己的祖國嗎?針對目前國內科技領先的華為公司6000名以上員工進行採樣分析得出的數據。員工主要來源於國內的哪些高校,其中既有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985工科名校,也有專科的職業技術學院。

唯獨沒有令全國學子們從小嚮往的清華和北大,中國最頂尖的高校,無疑就是清華、北大了,這個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從國內高校排名就可以看出,清華和北大長期霸榜前二名。

清華北大也佔用了國家最好的資源。國家給清華北大的經費支持遠遠超過其他大學。比如985工程教育部撥款,清華北大40億,最高的浙大才13.1億。它們的經費投入甚至是其他985大學的四、五倍之多。但是,據權威統計,中國的北鬥、遼寧艦、j20等許多重大科技突破都沒有清華、北大學子的份。



再去看看 「大國重器」 名單上的總設計師等人才,

c919,

龍芯,

蛟龍,

復興號,

港珠澳大橋

悟空探測衛星,

量子通訊,

深海勇士號探測器等項目的總設計師·····他們的畢業學校沒有一人是清華北大的。在當今世界,全球的競爭,經濟、軍事、金融、話語權等一切的競爭都是表面的,核心的競爭就是科學技術的競爭,也就是高科技的競爭,誰掌握了高科技,誰就佔據了主動,佔據了制高點。高科技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很多小朋友就納悶了,清華和北大的人才都去了哪?有數據顯示,在清華大學畢業有70%的人選擇去國外深造,而且在這7成中,美國成了首選地區,佔了接近70%。北京大學2018年赴美留學有687人,願意留在美國為美國效力的高達90%,只有10%可能會回國。根據之前清華大學發布的留學生報告,2018年赴美留學的畢業生,選擇回國就業的只有19%。許多高校學子都覺得出國留學並且留在國外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一些在國外交流過的同學回校之後,會很受尊重。出國留學猶如鍍金一樣!近日格力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在一場直播中表示格力的研發人員中沒有一個外國人,沒有一個海歸。


這是多麼的自信,打破了在一些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崇洋媚外的舊觀念,中國人本來就很優秀!順便告知還沒站起來的部分國人,董姐姐親自攙你起來!如今很多留學生選擇留在國外,標榜科學無國界。科學真的無國界的嗎?從當前美國要求凡是使用了美國產品及技術的公司都不允許和華為有業務往來,以此來打壓扼殺一個全球引領5G通訊的中國企業,

此事告訴我們,科學從來都不是無國界的。鄭強教授提出,科學,當它為誰服務的時候它是有很深的民族烙印的。

近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爾濱工業大學,

設立永瑞基金,旨在聚焦國防電子工程領域,助力學校培養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劉永坦坦言:這份殊榮不單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

800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全部捐出!作為一個科學家,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懷, 一個什麼樣的境界,只有內心充滿對這個國家強大的熱愛,才能有這種大愛的體現。

做科學首先要做好人,對父母,,對祖國,對任何一個對你有過幫助的人你都必須有感恩之心,知恩圖報,才是為人之本,家國情懷是感恩具體情感體現,

當年錢學森想要回國就算是被關了三年,也毅然決然的回來報效祖國,

報效生他養他的地方!選擇為自己的一方熱土而奮鬥!

相關焦點

  • 【校報特稿】 「人才培養目標」篇——「家國情懷」「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之於天津大學是嶄新的,因為在過去近兩個甲子的櫛風沐雨、薪火相傳中,「天大人」未曾用這樣的文字去描述自己代代堅守的精神財富;「家國情懷」之於天津大學又是熟悉的,因為每當這4個字在眼前呈現、耳邊迴響,「天大人」的心中自然而然激蕩起「興學強國」的波瀾豪情。「家國情懷」之於天津大學,是與生俱來的,是應運而生的,是始終不渝的,是與時俱進的。
  •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其中大家都想到了家國情懷這個詞。家國情懷詞典是這麼解釋的,所說的「家國情懷」,其概念是多層次的:家國情懷起源於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識分子階級優越性的自我標榜,具有狹隘性。同時,家國情懷在形成過程中,與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宗族倫理、個體意識是密不可分的,是經歷了戰爭失敗、骨肉分離、國破家亡之後傷痛思維的沉澱。
  • 中鐵諾德的家國情懷
    李梓瑞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那種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的壯懷,那種以百姓之心為心、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就來自那個叫做「家」的地方。    所以家國情懷很壯闊,卻也很具體。
  • 儒釋道與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
    《日講禮記解義》 資料圖片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種家國情懷的形成,中國傳統文化諸流派都有其歷史作用。儒學強烈的家國情懷,歷來為世人所公認;而道家和佛家的家國情懷尚未被世人充分認識。例如清代思想家唐甄在其所著《潛書·性功》篇中,就曾提出「老養生,釋明死,儒治世」。
  • 培養青少年的家國情懷
    引導學生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強化青少年家國情懷教育體驗式學習、創新性學習;引導學生加強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之治」的思想認同,將「中國之治」轉化為適合青少年認知的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法;引導學生加強對「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情感認同,創設以學生親歷為主的愛國情懷教育情境,推進愛國教育生活化,家校協同、部門聯動,積極開展志願服務等活動,培養集體意識。
  • 家國情懷與憂患意識
    與之相應,「家國情懷」是個體對其所生活的家庭、家族以及邦國共同體的認同、維護,表現為情感和理智上熱愛共同體,並自覺承擔共同體責任,其核心也是責任意識。在周初統治者「敬德」「保民」的道德意識中,已經洋溢著濃厚的憂患意識,這也成為統治者家國情懷的重要內容。「始於家邦,終於四海」(《尚書·商書》),即是君王家國情懷的集中表達。
  • 疫情下的家國情懷
    「有國才有家」。正是因為家國情懷的集體「爆發」,才讓千千萬萬個同胞忘記昔日同行們的競爭,放棄行業之間的偏見,也拋開趁機賺一筆的小夢想。一切都只為了打贏這場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企業在疫情面前紛紛解囊相助,積極主動捐款捐物,助力全國抗擊疫情,共渡難關。在疫情面前,人民群眾團結一心,匯聚成疫情防控線上最強大的力量。
  • 讓家國情懷紮根學生心靈
    因此,作為奠基工程的教育事業,必須承擔起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以優質的教育質量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基於對時代、對中國、對教育的全面審視,從基礎教育階段,我們就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結合新的時代目標,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團將育人模式進行了完善,提出要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諧發展的人。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家國情懷的獨特價值
    在應對未知威脅時,需要家國情懷的深沉支撐,家與國層面共同發力。家國情懷能夠助力小家為大家。家國情懷看似是一個宏觀命題,但它卻蘊含於每一個普通家庭。每一個家庭看似是一個個孤立個體,但家庭好壞與否對整個國家有著深遠影響。正如在家國同構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家國在某種意義上是一致的,家庭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家庭情感與愛國情感相互交融,匡世濟民的偉大理想也源自於對家庭的盡責盡心。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裡的「家國情懷」
    【溯源】什麼是「家國情懷」•未有我之先,家國已在焉;沒有我之後,家國仍永存。多少滄桑付流水,常念家國在心懷。•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禮記》•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 2020高考作文高頻考點——「家國情懷」
    高分論點  家國實為一體,愛家方能愛國  愛國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  砥礪家國情懷,激發使命擔當  在文化薰陶中培育家國情懷  在涵養家國情懷中傳承家風  復興傳統文化,提升家國情懷  理性愛國,樹立大國公民風範  愛國
  • 孔子慈孝論:以孝教仁 潤澤國人家國情懷
    作為巴蜀講壇「中華優秀文化」系列講座之「孔子之道」的第五講,四川大學教授王炎平從「孔子慈孝論」要義、「孔子慈孝論」與中國古代社會教化、中國古代孝文化的蛻變這三方面進行細緻地講解。王炎平認為,孔子以父子雙向互動的慈孝論,糾正了子對於父單向孝論的片面性,合於人性人情,是實現家庭關係和諧的理論。同時,孔子主張以孝教仁,把家庭和國家天下聯繫起來,形成了中國古人的家國情懷。
  • 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的意義及路徑探究
    [摘要]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歷經多次磨難而不滅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強化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中指出,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是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 寫作訓練: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
    行文結構:千古鄉愁說到今,「鄉愁」往小處說是鄉土情結,往大處說則是家國情懷。本文作者心思獨運,由一己之情切而至一國之情重,行文有序,入境漸遠,而感慨遂深。開篇引余光中《鄉愁》,順手拈來梁實秋所贊語,既有點題之效,又見其閱讀視野而不著了痕跡。
  • 徐洪剛委員:厚植青少年家國情懷
    樊錦詩是全國「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她因深居大漠,守護敦煌而受到國人的景仰,她的精神偉大而可貴,筆者認為其精神底色正是家國情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至關重要。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家國情懷的獨特價值
    在應對未知威脅時,需要家國情懷的深沉支撐,家與國層面共同發力。家國情懷能夠助力小家為大家。家國情懷看似是一個宏觀命題,但它卻蘊含於每一個普通家庭。每一個家庭看似是一個個孤立個體,但家庭好壞與否對整個國家有著深遠影響。
  • 「家國情懷」主題散文研討會在寧舉行
    繼散文集《一個老兵的鄉愁》出版後,85歲的方祖岐上將又創作了一批以「家國情懷」為主題的散文作品。10月10日,江蘇省作家協會和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在南京共同主辦了「家國情懷」主題散文研討會。20餘位文化界專家、學者圍繞主題進行了深入熱烈地交流。
  • 在涵養家國情懷中傳承家風增強自信
    「家國情懷」主題賽事全國演講比賽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演講選手講述自己和身邊人的奮鬥故事,真情詮釋什麼是家國情懷,激發國人傳承好家風,增強發展自信。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家才有國,有國才有家,國家昌盛,我們才能幸福。
  • 雙節同慶,濃濃家國情懷
    當中秋與國慶相遇,人倫親情與家國大愛相融,激發出濃濃的家國情懷。中秋、國慶,雙節相依。剛剛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大疫,中秋,本是合家團圓的佳節;國慶,則是國家的慶典——家與國,在2020年,以這樣的姿態同日相擁,意味深長……是的,我們和往年一樣,在這個黃金周裡出遊、聚餐、舉家賞月;和往年一樣,五星紅旗呼啦啦飄滿街巷。
  • 顧炎武的家國情懷
    整體規劃要求分年級教育設計教學重點,貫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  在中華民族光輝歷史上,顧炎武早已名標青史。他是明清之交著名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出生於江蘇崑山,自幼博覽群書,曾參加東林書院復社反對宦官魏忠賢等權貴的鬥爭。明亡後,在蘇州一帶組織抗清的武裝起義,失敗後,棄家遠逃。遊歷華北各省考察山川形勢,結交四方人士,並在淮安、雁門、五臺等地墾荒種地,但暗中仍繼續進行反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