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的家國情懷

2021-02-08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近日,一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統進入各級學校教材課堂的指導綱要,由教育部頒布了。這真是振奮中華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的規劃。


  整體規劃要求分年級教育設計教學重點,貫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即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


  由「弘揚愛國主義」提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傳誦至今、深入人心的警語,不禁馳念顧炎武先哲其人。這警語出自他的平生實踐的抱負,有似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獻身誓言。


  在中華民族光輝歷史上,顧炎武早已名標青史。他是明清之交著名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出生於江蘇崑山,自幼博覽群書,曾參加東林書院復社反對宦官魏忠賢等權貴的鬥爭。明亡後,在蘇州一帶組織抗清的武裝起義,失敗後,棄家遠逃。遊歷華北各省考察山川形勢,結交四方人士,並在淮安、雁門、五臺等地墾荒種地,但暗中仍繼續進行反清活動。顧炎武當年曾受南明弘光朝召他以兵部司務任用,赴召途中,寫過歌頌史可法的詩,期望收復失地——


  白羽出揚州,黃旗下石頭。六雙歸雁落,千裡射蛟浮。河上三軍合,神京一戰收。祖生多意氣,擊楫正中流。


  由於清兵攻破南京,形勢劇變,史可法壯烈殉國,南明弘光朝覆亡了。顧炎武於晚年定居於陝西華陰,從事著述。只因一生關心國家大事,重視探討國家治亂之源和有關國計民生問題,他的著述反對空談務虛的理學,提出「經世致用」「引古籌今」。多年的遊歷生涯,有助他擴大視野,他寫的《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顧亭林詩文集》等提倡「文須有益於天下」,對後代產生很大影響。


  鑑於明末清初社會寡廉鮮恥的現象,顧炎武曾以《廉恥》為文,大聲疾呼士大夫應以「名節相高,廉恥相尚」。當國家有難時,「志士投袂,起而勤王,臨難不屈……忠節相望」。他痛陳無廉恥最終會導致「禍亂敗亡的慘局」。(引自《日知錄》)


  顧炎武一生正是以名節自誓:「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他在題《海上》一詩中寫道——


  海上雪深時,長空無一雁。平生李少卿,持酒來相勸。


  這是借蘇武牧羊於北海的典故,表示以蘇武自況,明素志與深心,絕不出仕「異代」。


  當南明國破家亡已成歷史悲劇之後,顧炎武有詠史詩,寄託懷抱,題《范文正公祠》寫道——


  先朝亦復愁元昊,臣子何人似範公?已見幹戈纏海內,尚留冠佩託江東。含霜晚穗遺田裡,噪日寒禽古廟中。吾欲與公籌大事,到今憂樂恐無窮。


  這首詩是顧炎武遊覽範仲淹祠時不勝感慨而作,盼望能有範仲淹之流卓越人物,以天下為己任,整軍經武,挽狂瀾於既倒。可見他對範仲淹的敬佩。


  由於形勢已大變,清兵已掃蕩江南各地抗清勢力,顧炎武登高遙望,觸景生情,又以《海上》七律一詩抒發悲憤——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裡自登臨。十年天地幹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水湧神山來白鳥,雲浮仙闕見黃金。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


  顧炎武的詩文,一片赤心,慷慨激昂,真摯感人。他於1682年謝世,迄今已歷330多年。以他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教育當今的憂國憂民之士及千千萬萬莘莘學子,是極切國情的傳統文化,其蘊含的道德情操、人格涵養,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來源:人民日報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第222期

【我們注重分享。文字美圖素材,來自網絡。對原文作者,深表敬意。】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發送給朋友。

如果您想每天接收我們的資訊,請長按題目下方帳號「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並關注我們。關注方法還有:點擊「通信錄」→「+」→「添加朋友」→輸入gxjhshys或者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點擊「搜索」→「關注」。

弘揚傳統文化啟迪智慧人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編輯微信號:gxjcyshys

特邀國學專家微信號:dalianzhudong(《原易》作者,資深傳統文化研究學者)


相關焦點

  • 寫作訓練: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
    寫作參與「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主題寫作筆會的隨筆,在視角、立意、結構、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則更具靈活性,可以抒寫鄉村的樂與憂,寫對鄉村發展的感觸,對鄉村問題的反思等,可以通過對鄉村場景、人事、物象、風情民俗等的敘寫,來表達自己觸摸鄉村的體悟,以及對家國情懷、青年責任等終極問題的思考。
  • 2020高考作文高頻考點——「家國情懷」
    近些年的高考也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與國家夢想結合起來,把個人價值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以家國情懷涵養人格品行。如2019年高考全國卷Ⅱ作文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材料再現不同時期青年的愛國行動,激勵當代青年奮勇接棒,引導考生抒寫心中的家國情懷。2019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題「愛國情懷」,材料中的「愛國」「獻身」等詞,直擊愛國情懷。
  •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其中大家都想到了家國情懷這個詞。家國情懷詞典是這麼解釋的,所說的「家國情懷」,其概念是多層次的:家國情懷起源於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識分子階級優越性的自我標榜,具有狹隘性。同時,家國情懷在形成過程中,與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宗族倫理、個體意識是密不可分的,是經歷了戰爭失敗、骨肉分離、國破家亡之後傷痛思維的沉澱。
  • 【校報特稿】 「人才培養目標」篇——「家國情懷」「家國情懷...
    』的卓越人才」,在高校中率先將「家國情懷」作為人才培養目標內容寫入章程。經反覆思考,「家國情懷」一詞突然湧現,用它代替「社會責任感」更具文學色彩和形式美感。通過各種形式徵求意見、討論研究,幾位關鍵人物對「家國情懷」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西北大學名譽校長、中央馬工程首席專家張豈之先生對「家國情懷」的高度肯定。2013年,張豈之先生3次應邀來天津大學。章程起草組向他請教,張先生不僅「拍手稱好」,還詳細闡述了自己對「家國情懷」的理解。
  • 培養青少年的家國情懷
    要從立法先行,把家國情懷的踐行融入法治建設全過程,加強對青少年家國情懷教育專項立法;從家風起步,深入挖掘優秀家訓家規;從文化深耕,深挖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創作蘊含家國情懷的影視文學作品等;從實踐入手,開展志願服務、勞動實踐、主題宣講等活動,讓青少年在社會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  擔負社會責任防微杜漸,當好傳播者。
  • 儒釋道與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
    《日講禮記解義》 資料圖片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種家國情懷的形成,中國傳統文化諸流派都有其歷史作用。儒學強烈的家國情懷,歷來為世人所公認;而道家和佛家的家國情懷尚未被世人充分認識。例如清代思想家唐甄在其所著《潛書·性功》篇中,就曾提出「老養生,釋明死,儒治世」。
  • 家國情懷與憂患意識
    在這個過程中,深厚綿長的「憂患意識」和「家國情懷」,在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中互相支撐,互相影響,均衍生出新的內容,可以稱為「近代互構」。與之相應,「家國情懷」是個體對其所生活的家庭、家族以及邦國共同體的認同、維護,表現為情感和理智上熱愛共同體,並自覺承擔共同體責任,其核心也是責任意識。在周初統治者「敬德」「保民」的道德意識中,已經洋溢著濃厚的憂患意識,這也成為統治者家國情懷的重要內容。「始於家邦,終於四海」(《尚書·商書》),即是君王家國情懷的集中表達。
  • 疫情下的家國情懷
    「有國才有家」。正是因為家國情懷的集體「爆發」,才讓千千萬萬個同胞忘記昔日同行們的競爭,放棄行業之間的偏見,也拋開趁機賺一筆的小夢想。一切都只為了打贏這場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企業在疫情面前紛紛解囊相助,積極主動捐款捐物,助力全國抗擊疫情,共渡難關。在疫情面前,人民群眾團結一心,匯聚成疫情防控線上最強大的力量。
  • 讓家國情懷紮根學生心靈
    結合新的時代目標,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團將育人模式進行了完善,提出要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諧發展的人。 邏輯起點 家國情懷是幾千年來紮根在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精神支柱,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在我們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都是家國情懷的不同時代表徵。
  • 中鐵諾德的家國情懷
    李梓瑞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那種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的壯懷,那種以百姓之心為心、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就來自那個叫做「家」的地方。    所以家國情懷很壯闊,卻也很具體。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裡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傳統文化中最寶貴也最活躍的精神資源。在近兩個世紀驅逐外侮、建構現代民族國家的過程中,它發揮了難以估量的積極作用。今天,在培育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家國情懷」也有了新的發展。
  • 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的意義及路徑探究
    [摘要]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歷經多次磨難而不滅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強化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中指出,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是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 「家國情懷」主題散文研討會在寧舉行
    繼散文集《一個老兵的鄉愁》出版後,85歲的方祖岐上將又創作了一批以「家國情懷」為主題的散文作品。10月10日,江蘇省作家協會和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在南京共同主辦了「家國情懷」主題散文研討會。20餘位文化界專家、學者圍繞主題進行了深入熱烈地交流。
  • 在涵養家國情懷中傳承家風增強自信
    「家國情懷」主題賽事全國演講比賽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演講選手講述自己和身邊人的奮鬥故事,真情詮釋什麼是家國情懷,激發國人傳承好家風,增強發展自信。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家才有國,有國才有家,國家昌盛,我們才能幸福。
  • 「小小講解員」傳承家國情懷
    區社科聯專職副主席王楊梅介紹,前期組織孩子們參觀了烈士陵園、雎水太平橋、李調元故居、曉壩陳列館等,讓孩子們了解安州的光榮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據介紹,本次比賽旨在培養青少年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讓孩子們在增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了解安州、熱愛家鄉,增強其家國情懷。
  • 雙節同慶,濃濃家國情懷
    當中秋與國慶相遇,人倫親情與家國大愛相融,激發出濃濃的家國情懷。中秋、國慶,雙節相依。剛剛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大疫,中秋,本是合家團圓的佳節;國慶,則是國家的慶典——家與國,在2020年,以這樣的姿態同日相擁,意味深長……是的,我們和往年一樣,在這個黃金周裡出遊、聚餐、舉家賞月;和往年一樣,五星紅旗呼啦啦飄滿街巷。
  • 顧炎武:這是中國民權第一人
    一代宗師卻有一段相當悲壯的家史。顧炎武所屬之顧氏一族,早在三國時期就已是江南大族。歷經千餘年風霜,積累下顯赫家勢,同時沉澱出一股深厚家風。這種家風培養出顧炎武對民族、對國家的忠貞情懷。也決定了顧炎武接下來的坎坷命運。
  • 「逸仙人的家國情懷」抗疫專題展覽開展
    ↑2020年4月29日在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拍攝的「逸仙人的家國情懷」專題展覽開幕式暨媒體見面會現場。CICPHOTO/許建梅 攝↑2020年4月29日,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逸仙人的家國情懷」專題展覽的內容。
  • 廣安區:展課題研究成果 育學生家國情懷
    廣安區希望小學校長張培友介紹,《小平故裡小學生「家國情懷」培養實踐研究》於 2018 年 4 月申請立項,兩年時間,課題組從探尋家國情懷之源、播種家國情懷之心,收穫家國情懷之果三個階段,以小平故裡小學生家國情懷為主線,以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載體,以潛移默化影響為手段,充分運用小平故居資源合理開展德育活動
  • 樹立廣袤視野,厚植家國情懷
    編者按:這是一篇今年高考學子的現場作文,作者把握住所給材料的核心內容,從鮑叔牙知賢薦賢說開去,體現了鮑叔牙崇高的家國情懷,視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是一篇優秀文章。廈門第一中學 白永忻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