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
記 者: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什麼時代背景?
李國祥:這確實是中央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在城市化進程下,農村同時需要振興,這不僅僅是中國面臨的問題,也是全球化的問題。為了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標準,大部分國家都在進行城市擴張,資料顯示,世界各地的城市人口比例從1960年的33%上升到2016年的54%。中國城鎮化水平提升也很快,城鎮化率從2010年的36%左右,至2016年末已攀升到57.4%,但隨之而來的鄉村衰落已不容忽視。
在一些地區,即使鄉村的人口在緩慢增長,但活力越來越小。每年都有上億農村人口,其中大多數是青壯年,離開家鄉來到城市,農村老齡化日趨嚴重。事實上,城市與鄉村是一個有機體,二者均應實現可持續發展,以此相互支撐。中央也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因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記 者:鄉村振興戰略與現在的城鎮化戰略,將是什麼關係?
李國祥: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極大提高了農村發展的標準,有利於在未來形成「村鎮化」與「城鎮化」的雙輪驅動。預計未來針對農村人口老齡化、鄉村衰落、農村凋敝會有新的針對性政策。報告也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記 者:鄉村振興,需要哪些制度設計?
李國祥:18日的報告提到,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我比較看好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政策,也是2017年相關文件提到的重點,未來這方面應該會有更多突破。
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長三十年
記 者:在鄉村振興戰略部分,還明確了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
李國祥:這是中央第一次明確提出二輪承包後的土地承包年限。我國1998年開始新一輪土地承包,期限是到2028年。
此前,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都提出,土地承包關係要長久不變,但長久不變的具體政策一直沒出來,關於土地2028年承包到期後該怎麼辦的各種討論很多。此次報告定調,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保持了現有制度的穩定和延續性。
記 者:這對農村土地市場有哪些影響?
李國祥:中央再次強調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並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有利於保障農民權益,同時促進農村土地市場有序流轉,給農業投資者進一步吃定心丸。農業投資周期長、回報慢,此前對第二輪土地承包2028到期後怎麼辦不明確,有些農業企業不敢輕易加大對投資,現在應該沒有擔憂了。
記 者:土地承包法的修改也一直受關注,目前進展如何?
李國祥:目前的農村土地承包法是2003年實施的,第二十條明確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實施14年來,農村變化很大,修改土地承包法,就是按照中央提出的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承包製度的決策,把這些決策轉化為法律規範。土地承包法的修改一直在討論中,關於2028年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提法,在立法方面肯定會有體現,預計會加速相關的進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鄉村振興戰略 村鎮化與城鎮化雙輪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