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問答》裸車不到25萬 冒險家動了誰的奶酪?

2020-12-19 騰訊網

網友對於定價的部分評論

認為價格偏高的評論佔到了評論區的80%以上,冒險家定價真的偏高嗎?首先從指導價來看,冒險家24.68萬—34.58萬的價格區間幾乎低於全部豪華品牌緊湊級SUV車型,最低指導價下探到25萬元以內,在沒有任何優惠力度的情況下就做到了30萬以內落地,這是其他任何豪華品牌緊湊級SUV無法做到的。

冒險家與X1、Q3指導價對比

單獨從價格一個維度來看是片面的,我們再來從配置的角度來看。我們所說的「性價比」,最基礎的含義無非就是配置與價格的辯證關係,「我能不能花更少的錢來獲得更多的配置?」這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

【低配車型配置更高】

豪華品牌緊湊級SUV銷量榜 前3名

寶馬X1連續半年蟬聯豪華品牌緊湊級SUV銷量榜冠軍,銷量足以證明X1市場表現的優秀。我們將同為車系最低配的冒險家2.0T前驅尊悅版與寶馬X1 sDrive20Li 時尚型進行配置對比。

冒險家與X1部分配置差距

冒險家與X1部分配置差距

冒險家指導價低於X1不到3萬元的價格,卻比X1多了自動駐車、定速巡航、無鑰匙進入、副駕座椅電動調節等配置,對,你沒看錯便宜了3萬,還多出了配置。寶馬X1優惠力度大?在售寶馬X1現階段優惠力度可觀,但是你別忘同樣都是最低配,你買X1隻能買到1.5T三缸車型。

【你能買到的同級別最便宜的2.0T車型】

如上所述,冒險家是你能買到豪華品牌緊湊級SUV中最便宜的2.0T車型,就算是奧迪Q3入門車型35TFSI 進取致雅版搭載的也是1.4T發動機。試想在你選車購車時是不是一定會把性價比放在嘴邊,「用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應該是一直貫穿在人們生活消費的點滴中,反觀冒險家,與同級別相比能給到你在除配置之外更多的動力儲備,這不正是對性價比更好的詮釋麼,動力就像褲兜裡的鈔票,我可以不用,但越多越好。

三車動力差距

所以,綜合配置、品牌附加值、甚至是今後能給出的優惠力度來看,冒險家是不是就是我們口中的高性價比車型呢?筆者認為,從配置、用車體驗等具象來看,冒險家的定價並不算高,相反我會認為相當實惠,畢竟冒險家真正滿足了您「少花錢多辦事」的初衷。

網友關於「換殼」的部分評論

我從不避諱網友評論說林肯的某款車不就是換殼的福特某某某麼,同平臺生產一直是現階段汽車製造廠商的基本操作,而價格更高的豪華品牌能給你帶來什麼?

林肯冒險家

單從外觀內飾的差別似乎不能足以說服所有人去多花錢,豪華品牌一直以來能夠帶給你的就是更富質感的駕駛感受、車內豪華氛圍的營造以及中國消費者最看中的品牌力帶給你的附加值關於豪華品牌和普通合資自主品牌如何選購的討論,永遠都不是單一產品性價比的高低起決定性因素,你購車的預算、你的購車偏好都將在考慮在內,並綜合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冒險家內飾

冒險家中控屏幕

所以繞回冒險家而言,無法片面的總結冒險家就是換殼的銳際,無法片面的闡述林肯的某某車型就是換殼的某某。就林肯品牌而言,它所給你的呵護是隨著你步入4S店的那一刻悄無聲息的到來。

林肯冒險家

緊湊級SUV市場一直是豪華品牌的必爭之地,寶馬X1和奧迪Q3幾乎瓜分了整個細分市場,極大的優惠力度以及強大的品牌力讓他們幾乎成為無敵的存在,而橫空出世的冒險家似乎在價格以及配置方面有相應的優勢,但要想迅速躋身細分市場前列,還需要較大的優惠幅度去打動消費者;相對於網友普遍認知的品牌不足的問題,我認為,對於林肯產品線各個產品的迭代以及本土化產品的不斷到來,也會增加普通消費者對於林肯品牌的認知,繼續延續冒險家「入門即豪華」的理念,相信林肯必將逆勢而上。

相關焦點

  • 美系豪車「平民化」,25萬不到的林肯冒險家,直逼合資品牌價位
    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享受冒險的樂趣。這句話送給不久前正式上市銷售的全新林肯冒險家Corsair與正在奮鬥中的你。在目前國內緊湊型豪華SUV市場競爭白熱化的時候「入圈」參與競爭是冒險家Corsair無畏艱險的態度,那麼他是否能打動你,攜手一起去享受「冒險的樂趣」?我搶先替各位考驗下這位「豪」不妥協的"美國小夥"。
  • 【初中英語】誰動了我的奶酪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一部非常勵志的書(帶有強而有力信息)This book envisions a new way (for how we can live our lives).這本書設想了一個新的方式(關於我們如何生活的)。
  • 《誰動了我的奶酪》:比奶酪被動更可怕的,是你一成不變的思維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再見也不會說——張泉靈《誰動了我的奶酪》 是美國作家斯賓塞·詹森於1998年創作的一個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主要講述了生活在迷宮的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在奶酪被動後作出了不同的反應和選擇,從而收穫不同結局的故事。
  • 英語美文-誰動了我的奶酪
    英語美文 《誰動了我的奶酪》「Who moved my cheese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一個關於「變化」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迷宮中,有四個可愛的小生靈在迷宮中尋找他們的奶酪。故事裡的「奶酪」是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追求目標的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種人際關係,可以是金錢,一幢豪宅,還可以是自由、健康、賞識、精神自由,甚至還可以只是一項運動,如慢跑、高爾夫球等。
  • 2001年,《誰動了我的奶酪?》讓中國人摸到了進入商業文明社會的...
    《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探討變化的小書也變成了很多人的讀物,只不過它是那種心理自助(self-help)類的暢銷書,試圖幫助人心理建設,更好地面對變化,帶有勵志色彩。來自:亞馬遜三年後,《誰動了我的奶酪?》在中國出版,銷量很快超過了 100 萬冊,迄今已經超過千萬冊。不過,同樣是暢銷,中國和美國的背景卻不太一樣。
  • 被嘲被黑被攻擊,張子楓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這幾天,各大藝術院校陸續放榜,此前考上北電前三的張子楓,一夜之間被推上熱搜。然而她等來的卻不是讚譽,而是各種莫名其妙的攻擊。張子楓究竟動了誰的奶酪?01 刻意立學霸人設,高考分數打臉?圍繞著張子楓的第一個爭議是她的學霸人設。有八卦媒體聲稱,此前張子楓考上北電第三的時候,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在熱搜上掛了一天,他們認為是張子楓的團隊在買熱搜營銷。
  • 明星慌了,娛樂圈《限薪令》動了誰的奶酪
    明星慌了,娛樂圈《限薪令》動了誰的奶酪眾所周知,在娛樂圈裡,不說站在頂峰的超級明星,即便是身處十八線的小演員,他們的薪資絕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收入的好幾十倍,客觀點來說,那些流量明星更是隨便一部劇的片酬都在幾千萬上億的數額,這是我們普通人一輩子甚至幾輩子都賺不到這麼多
  • 社區團購、到底誰動了誰的奶酪……
    坐標成都,我想問一下、社區團人家賣0.99有沒有利潤(只是薄利多銷)、老百姓該不該享受0.99一斤的水果、可我們去菜市場水果店最便宜的都是10塊錢三斤、那麼幹嘛不要人家來賣0.99一斤的、本來就爛地裡沒人收了、你們自己看一下價格、到底誰動了誰的奶酪、可以0.99買的東西為什麼要老百姓花三塊錢一斤去買
  • 《誰動了我的奶酪》,一個小故事,給出了人生三點大啟示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美國作家斯賓塞.詹森創作的一個寓言故事。書中講了四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錯綜複雜的迷宮裡,奶酪是他們每天要尋找的美味食物。有一天,他們找到了一個奶酪倉庫,盡情享用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奶酪又消失不見了。
  • 不懂車的買寶馬,半懂車的買路虎,而真懂車的25萬買它
    有25萬左右的購車預算,你會選擇買什麼車?不懂車的人選了寶馬,半懂車的人買了路虎,真懂車的人最後決定入手它。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在25萬左右的預算範圍內,寶馬並不是最佳選項,車型和品牌溢價因素影響,X1入門版車型雖然能拿下,但是是三缸發動機,並且前置前驅並不能感受到寶馬著稱的操控樂趣,除了品牌影響力強,其它的優勢不明顯,但是整體而言,不懂車買寶馬也沒什麼大錯隨大流沒什麼不好。而半懂車的人為什麼會選路虎?
  • 高級女教師60歲退休,動了誰的奶酪?
    高級女教師60歲退休,動了誰的奶酪?年長女教師獲得高級職稱,也是她們拼了洪荒之力才評上的,與你能不能晉升何幹?你晉升不上去,為何只遷怒於女高級教師?男高級教師就不佔崗位不佔指標? 說到底,一個成語形容,利令智昏。這個成語用得有點過,本人詞窮找不到更合適的,抱歉了。 的確,教師的職稱與工資待遇密切相關,評上職稱,就意味著可以提資,影響今後的退休金。
  • 誰要動妙可藍多的奶酪?
    2017年、2018年,妙可藍多的液態奶收入分別為4.25億元、4.68億元,而奶酪產品的收入則從1.9億元增至4.6億元。妙可藍多從一個增長乏力的東北乳企,搖身成了「奶酪第一股」,總營收從2016年5.12億元增至2018年的12.26億元。奶酪,正處在品類爆發的「前夜」,妙可藍多的增長也很迅速。
  • 周杰倫超話登頂動了誰的奶酪 娛樂"遊戲"映射時代徵候
    原標題:周杰倫超話登頂 動了誰的奶酪? 提問的網友列出幾點疑惑:周杰倫上不了微博超級話題排名、官宣代言轉發評論不過萬……從而得出疑問:周杰倫真的有這麼多粉絲嗎?而「周杰倫需要做數據嗎」也在當天迅速衝上微博熱搜榜第五。   由此,周杰倫粉絲紛紛開始學習什麼是做數據、賺積分、打榜……不到一周,「周杰倫超話」的排名從最初的300名不入一路飆升,在周日早上終於登上微博明星超話榜首位,不料卻引發了蔡徐坤粉絲的不滿。
  • 誰動了我的奶酪
    把劇裡或者動畫片裡的美食還原,是一件又酷又神奇的事,很多美食博主曾經或者正在做,目前,小編認為做得最出名的大概是這款Tom&Jerry/同款奶酪仿真蛋糕,也有人給他取名為:誰動了我的奶酪。
  • 《誰動了我的奶酪》:小矮人哼哼,能否走出困住自己的奶酪C站?
    而思慮過多的兩個小矮人,一時間接受不了奶酪沒有了的現實。在一番掙扎後,唧唧獨自艱難前行,並找到更大的奶酪N站。只剩下哼哼還留在原地苦苦等待奇蹟的出現。讀者是站在上帝的視角俯視書中的故事,不少人把這個淺顯易懂的寓言,當成給三歲兒童的睡前故事。可是這本書在頭兩年內竟然暢銷2000萬冊,並時至今日依然榜上有名。
  • 再說海灣戰爭起因,解讀薩達姆到底動了誰的奶酪,讓自己悲情落幕
    顯然,薩達姆的失敗,源於沒看清海灣的利益格局,盲目行動,動了太多人的奶酪,在錯誤的時間段,盲目冒險,導致自己悲情落幕了。    再說海灣戰爭起因,解讀薩達姆到底動了誰的奶酪,讓自己悲情落幕?
  • 《誰動了我的奶酪》作者斯賓塞·詹森去世,你看過這書麼?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作家斯賓塞·詹森放棄了醫生職業轉而創作關於生活和商業的小書,那本著名的教人擁抱改變的寓言作品《誰動了我的奶酪?》全球銷量高達 2800 萬本。上周一,斯賓塞在聖地牙哥去世,享年 78 歲。
  • 93遊行 「軍公教」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八年抗日戰爭,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參與大型會戰22次,大型戰役1117次,小型戰鬥28931次,作戰傷亡將近323萬(死亡近133萬,負傷近177萬,失蹤近13萬),戰死沙場的國民黨將軍達206人。
  • 《民法典》給彩禮「限額」,爭議不斷,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總之大家都各執一詞,誰也不肯退讓半步。和男朋友商量了一下,男方家決定拿出10萬塊當彩禮。李女士後來不止一次的回想:假設沒有要40萬彩禮,她和前夫應該可以生活得很幸福。眼看兩人要結婚了,女方想到男方家的家庭條件,決定不要彩禮。在父母的祝福之下,兩人跨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男孩對蔡女士很好,兩個人生活美滿幸福。
  • 突遭不實報導攻擊,京東拼購動了誰的奶酪?
    而一條原本無人知曉的微博,沉寂半個月後卻能短期內突然走紅甚至登上微博熱搜榜,背後的各種推動力量顯然不可小覷。還有媒體煞有介事寫道:在已成交的10350190個京東拼購訂單中,有37750個差評和3941個中評,加上疑似默認好評的部分用戶,約有5萬用戶先後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