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預言:新冠肺炎疫情過後,臺灣經濟好不起來,只會更慘

2020-12-17 海峽導報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經濟,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教授楊坤鋒接受訪問表示,疫情當下的經濟損失還不是最嚴重的,倘若兩岸關係持續緊繃,疫情過後,失去大陸經貿市場,臺灣面臨的經濟風暴才正要開始,臺灣經濟好不起來,只會更慘!

楊坤鋒,日本東京大學農經學科金融學博士,現任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專任教師,曾任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系主任、創新創業中心主任等職。

新冠肺炎疫影響全球經貿,臺灣也百業受創,臺灣商研院預估,此次疫情對整體商業服務業的損失上看新臺幣百億元,逢甲大學合經系教授楊坤鋒則認為,疫情過後才是臺灣經濟災難挑戰的開始。

楊坤鋒指出,臺灣目前對大陸出口貿易依存度達到41.2%,將近五成,幾乎所有出口類別都是以大陸為大宗,而這次疫情光是大陸工廠產線停擺,就造成全球性的經濟風暴,對鄰近大陸的臺灣而言,衝擊更是劇烈。

楊坤鋒說,臺灣要想在疫情趨緩後提振經濟,大陸經貿市場會是首要考量,但依目前兩岸緊繃的情勢,加上蔡當局在這次防疫政策中種種政治性質舉動。他預估,疫情過後,大陸拒絕兩岸經貿的可能性升高,臺灣的經濟恐怕在疫情過後仍無法好轉。

楊坤鋒提到,其實兩岸關係劣化所造成的經貿影響層面,在疫情爆發前就已出現,他透露,在2020「大選」由蔡英文勝出後,有不少臺灣農業合作社認為,大陸可能針對臺灣銷往大陸ECFA當中的「早收穫名單」幾百項農產品進行管制,外銷農產需經過3到5天的檢查、批准後,才能進入大陸市場,讓許多農產品因此損害,無法銷售。

而在疫情爆發後,楊坤鋒指出,蔡當局在防疫處理上,包括口罩、武漢臺胞撤離、非臺籍陸配子女入境等政策,幾乎都參雜了政治考量,無形當中加深兩岸鴻溝,勢必對未來兩岸經貿往來造成嚴重不良的結果。

楊坤鋒分析,疫情過後,大陸的第一要務就是恢復本身的境內經濟,無暇理會臺灣的經貿需求,加上大陸人民近期對臺灣仇視程度升溫,這股民怨對臺灣的恨,會一直持續下去,民怨強大,官方必須有所動作。他評估,大陸對臺的政治性採購將中斷,連帶影響各大外銷產品,以農產來說,去年臺灣銷陸產值約新臺幣382億元,今年可能只剩不到50億。

假設臺灣失去了對大陸的經貿市場,該何去何從?楊坤鋒說,蔡當局力推「新南向」政策,並宣稱東南亞市場會是替代解方,但這次疫情當頭,就發生菲律賓、越南片面禁止臺灣飛航的情況,顯然南向政策並不成功,此外,如果未來大陸去不了,臺商有辦法移到東南亞生產嗎?生產基地轉移有這麼快嗎?這些都是值得思考且有待克服的問題,南向政策在他看來,完全失靈。

楊坤鋒也提到,蔡英文親美的對外路線,對臺灣國際經貿的幫助不大,他說,臺灣對美國、日本的貿易均屬於逆差,臺灣對大陸是順差,假如大陸不再與臺灣續籤ECFA,貿易關稅大幅增加,臺灣的產品還能銷到哪裡去?有人認為,可以與美方籤訂FTA,但依照國際政治的現實層面來看,無法輕易達成。

楊坤鋒認為,臺灣對外經貿想在疫情過後復甦,最主要還是必須做好兩岸關係,而兩岸攜手合作防疫,可說是最佳破冰的契機,建議蔡政府以經濟發展大局為重,遞出橄欖枝,促進兩岸經貿交流,臺灣經濟重創才有望儘速恢復。

來源:中評網

相關焦點

  • 疫情過後兩岸怎麼辦?唐湘龍:回不去了!
    大陸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只見臺灣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見獵心喜,操縱「仇中」情緒,趁機「以疫謀獨」,而那些所謂的名嘴,更是不分藍綠,滿口謊話,嘴臉醜惡,毫無底線。武漢方艙醫院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初顯成效,廣受好評,但這卻堵不上島內部分媒體胡言惑眾的嘴,而且他們在討論大陸疫情時不是哄堂大笑,就是滿懷惡意的一口一個「武漢肺炎」。連世界衛生組織都表示,「武漢肺炎」充滿地域歧視,但這些所謂的名嘴和政客卻叫得歡。
  • 新冠肺炎疫情過後,經濟大概多久能恢復?
    疫情過後,如果按全國水平來看,上半年經濟肯定恢復不了的,今年一季度的GDP可能還差一些,第二季度略有好轉,而三、四季度會逐步好轉起來。疫情的影響至少要大半年時間才能過去,我估計2020年中國的GDP 是5%至5.5%之間。
  • 疫情過後,大陸會對臺灣有什麼動作?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在大陸舉國「抗疫」的過程中,民進黨當局不僅沒有一絲的同胞之情,哪怕是一句暖心的話都沒有,還別有用心地利用大陸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毫無底線地對「疫情」進行政治操弄,利用綠媒和網軍,肆意散布假消息,打擊抹黑大陸,煽動「反中」「仇中」,妄圖以疫謀「獨」。「疫情」後,兩岸關係回不去了
  • 臺灣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社區傳播?專家:的確更接近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不斷擴大,臺灣也有31例確診個案,其中第27例至昨天新增的第31例皆為家人,且近期本土個案數大增,臺灣疫情是否進入社區傳播?臺灣地區「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臺灣的確離社區傳播更近了些,不過出現大家庭中一人確診後,家庭群聚是難免,建議'政府"須釐清找不到感染源的個案外,並透過如加強檢疫等方式,讓境外移入個案降低,防止臺灣疫情擴大。據"指揮中心"現行對社區傳播定義,為在社區裡面走就有感染的風險,並有四種徵兆。
  • 印度神童曾精準預言疫情,如今又預言新浩劫,他能再次預言成真嗎
    由於新冠疫情的肆虐,印度神奇少年阿南德火了。早在2019年8月22日,他就曾在YouTube上發布名為「2019年11月到2020年4月世界嚴重危險」的視頻,預言2020年世界會爆發一場災難。
  • 陳歆磊:疫情過後,誰是在線新經濟的大贏家?|洞見
    來源: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眾多行業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在線新經濟在此次疫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人會問,疫情過後,誰會是在線新經濟的大贏家呢?對此,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陳歆磊受邀撰文,分享觀點。他認為,作為在線新經濟的基礎設施,雲服務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同時遠程辦公也將是笑到最後的一位。
  • 「新冠肺炎」,其實這些韓劇早已預言了|我背後的陶斯|吳英珠|傳染...
    隨著新冠肺炎的擴散,全球電影市場正在遭受最直接的打擊,大家都不去影院看電影了。像Netflix(美國版的愛奇藝)等的很多在線視頻網站就成了最終的受益者。最近在這些平臺上新冠肺炎相關的韓國電視劇也受到了關注。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幾部與「新冠肺炎預言」有關的韓劇和其他有趣的故事吧。
  • 外交部就新冠肺炎疫情、臺灣向美等國家捐贈口罩等問題答問
    請問接下來會有什麼具體措施?  華春瑩: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和關心海外中國留學人員。新冠肺炎疫情海外多點暴發後,外交部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已經要求所有駐外使領館全面行動起來,想盡一切辦法,把黨和政府的關愛傳遞給海外中國留學人員。不久前,國家曾專門安排臨時航班先後從伊朗、義大利轉運確有困難的人員有序回國。
  • 疫情令臺灣經濟雪上加霜 觀光業恐現倒閉潮
    新冠肺炎疫情讓臺灣觀光產業深陷寒冬,尤其日月潭、阿里山、墾丁等景點,自2016年陸客團減少、去年陸方限縮自由行旅客後,業者已經苦撐不住,如今又有新冠肺炎疫情雪上加霜,讓觀光產業變「慘業」。
  • 疫情過後,蔡英文最大挑戰仍是兩岸關係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導致的兩岸關係變化,民進黨嘉義市議員蔡文旭稱,疫情將使得兩岸關係更加疏離,民進黨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讓臺灣經濟順利轉型,包括分散投資市場、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度、實現產業轉型等。蔡文旭點出了臺灣面臨的一些重要問題與挑戰,包括選後兩岸關係更加惡化、疫情延燒擴大兩岸的疏離感等。但是,無論是民進黨還是蔡當局,最大挑戰還是如何處理兩岸關係。
  • 疫情下,臺灣什麼情況?高雄鳥巢旅館老闆直呼:行船偏遇頂頭風
    疫情後臺灣經濟只會更慘逢甲大學新冠肺炎疫情對臺灣經濟的衝擊如何,這可能是不少人關注的方面。因疫情升溫,停飛的航線不斷擴增,臺灣島內航空、觀光產業受傷最重。據島內媒體報導,至2月底,總取消航班已多達700個。
  • 在京港人蔡志斌:疫情過後中國國際影響力將更強
    (抗擊新冠肺炎)在京港人蔡志斌:疫情過後中國國際影響力將更強中新社北京4月23日電 題:在京港人蔡志斌:疫情過後中國國際影響力將更強作者 劉大煒 陳小願「中國經濟有能力較快復甦。新冠肺炎疫情過後,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會更強。」近日,新華教育基金會總裁蔡志斌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新華教育基金會總裁蔡志斌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經濟有能力較快復甦。新冠肺炎疫情過後,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會更強。蔡志斌2001年從香港來內地發展,2005年參與創辦北京3e國際學校。
  • 臺企代理德新冠疫苗失敗 臺媒:不買大陸制或害慘臺灣人
    ,未能如期代理新冠疫苗。臺媒憂慮,此前臺「衛福部長」陳時中已明確表態,不會用公費採購大陸疫苗,這下可能導致臺灣沒有疫苗可用。對此,有臺網友批評,「民進黨害慘臺灣人」。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等媒體報導,臺灣東洋藥品指出,取得德國BNT新冠疫苗在臺銷售的「有條件授權書」後,經20多天密集地與BNT、臺「衛福部」協商討論,雙方對數量及價格談不攏、未能達成一致協議,無法如期代理該疫苗進口。
  • 法國經濟界人士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對法中經濟影響
    (抗擊新冠肺炎)法國經濟界人士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對法中經濟影響中新社巴黎2月13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經濟界人士最近兩天紛紛就新冠肺炎疫情對法中經濟的影響予以關注。法國財政和經濟部長勒梅爾當地時間13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將導致2020年法國經濟增速減少0.1個百分點;疫情顯然將對全球增長和法國經濟產生「真正的影響」。勒梅爾認為,距離這一流行病的高峰可能並不太遠。他說,這意味著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降低0.2個百分點。
  • 臺灣學者:三指標看大陸疫情後會否「制裁臺灣」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向香港中評社分析研判,大陸應該還不至於在經濟上制裁臺灣。但可以從疫情後,大陸觀光客會不會來,大小三通是否恢復,以及ECFA會不會繼續這幾個指標可以觀察。至於臺灣如果不要靠大陸,經濟發展是否可以維持?
  • 麥肯錫新冠肺炎疫情簡報中文摘要
    麥肯錫新冠肺炎疫情簡報中文摘要(英文報告發布時間:2020年3月25日)一、當前形勢及發展趨勢在撰寫本文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已超過380,000,並且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增長,15%的住院率可能導致醫院系統超負荷運行。
  • 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農村經濟影響幾何?
    因此,需要及時對疫情產生的負面影響加以研判,尋求對應之策,確保實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一、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農村經濟影響是全面的作為突發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現階段在城鄉、產業、區域之間的影響有明顯的輕重之分。
  • 「新冠肺炎」疫情《經濟生活》專項訓練題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國採取上述舉措的依據? 【答案】 (1)科學的宏觀調控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黨和政府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有利於保障各地抗擊疫情提供資金保障,減輕企業負擔。
  • 有關新冠肺炎疫情,來看專家怎麼說
    新冠疫苗不能終生免疫?疫情會在秋冬季捲土重來嗎?7月22日已正式啟動新冠疫苗緊急使用,什麼情況下可以進行疫苗的緊急使用?……有關新冠肺炎疫情,這些你要知道↓↓↓當地時間8月21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總幹事譚德塞表示,1918年流感大流行從1918年延續到1920年,過了兩年才結束。現在由於全球更加緊密相連,新冠病毒有機會更快傳播,但現在也有更多的科技和知識來應對,希望在兩年內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
  • 新冠肺炎疫情暴擊 臺灣新航空公司每日將只剩1個航班
    航空圈訊 臺灣新成立的航空公司——星宇航空(Starlux Airlines)今年1月23日才開航,不料就遇到新冠肺炎疫情,3月8日開始將暫時只剩下每天一個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