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懷孕的時候孕媽媽的頭髮是很好打理的,又比較柔順,頭髮又掉得比較少,可是,生了寶寶之後發現,頭髮掉得非常狠,真的是一抓一大把,再抓還是一大把。
產後為什麼會掉頭髮?
其實不只是產後會掉頭髮,平時我們也會掉頭髮,正常的話每天會掉70--100根,不過在掉頭髮的同時也會長出來一些新的頭髮,這就是我們正常的換發,就像一些小動物到了一定的季節會換羽毛一樣,只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只是在產後掉頭髮和平時換發有點不一樣。
在懷孕期間頭髮容易打理其實是因為懷孕之後雌激素的水平不斷升高,所以有些頭髮到了時候還不掉,換句話說就是雌激素的升高延長了頭髮的壽命,在雌激素升高的時候頭髮是不怎麼掉的,所以只要注意一下就發現,在孕期真的不怎麼掉頭髮。
在產婦生下寶寶之後,在胎盤脫離母體的那一刻開始,產婦體內的激素水平開始慢慢變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會慢慢降低,泌乳素會慢慢升高,最重要的是雌激素降低了。
當然這些激素水平並不會一夜之間就回到解放前,它需要一個過程,大概在三個月左右,於是在產後三四個月時產婦會因為雌激素的下降,掉發的程度就會慢慢恢復至原來正常的時候,同時,在孕期還沒有掉的那一部分也會在這個時候一起掉落,換句話說就是雙重「脫髮」,看著滿頭的秀髮一抓一大把,所以看起來特別揪心。
其實這時候脫髮還會有寶寶的「功勞」,寶寶在三個月左右就能豎著抱了,並且寶寶的探索欲望非常強,經常去拉扯媽媽的頭髮,於是加重了脫髮。
不過產後脫髮這個症狀不會一直保持,大概會在2--7個月左右恢復正常,所以寶媽也無需太擔心。
懶媽媽生大寶的時候頭髮剪得非常短,就像個刺蝟頭一樣,所以沒體會到脫髮的痛苦。生二寶的時候頭髮比較長,產後也一直不捨得剪,在寶寶兩個多月開始大量脫髮,由於頭髮比較長,看起來量都比較多,於是地上一堆堆的頭髮,床上也到處是頭髮,衛生間裡會有頭髮,洗頭的時候更多,有時候寶寶的手裡也會有頭髮,看著自己頭皮發麻。
而且新長出來的那些頭髮速度比較慢,一個月才長那麼1cm,就像野草那樣頑強的在頭頂上亂竄,不管頭髮怎麼綁,新長出來的那些頭髮都不聽使喚,看起來特別尷尬。不過脫髮的情況在寶寶8個月左右就有所改變了,一共也維持了四到五個月。
產後大量脫髮怎麼辦?
產後大量脫髮是因為體內激素變化的原因,這是沒辦法改變的,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儘量減少「傷害」:
1.加強營養
孕婦在分娩的時候會消耗大量的氣血,最好在產後兩個星期之後慢慢開始加強營養,保證每天的營養需求。尤其是蛋白質的需求,寶媽可以多吃一些魚肉,瘦肉,雞蛋,牛奶等食物。
由於產後大量掉頭髮是常見的事情,因此寶媽不必要太慌張,但也要引起重視。最主要的就是要調理好身體,身體好了,氣血充足了,免疫力強了,就算產後有脫髮也會在更短的時間內恢復。
那麼營養一定要到位,這樣才能相輔相成,事半功倍。
推薦給寶媽一款補氣血的食品,那就是五紅湯,做法非常簡單,就是把紅棗,紅豆,枸杞,紅皮花生一起放到鍋裡面去煮,煮爛之後加入適當的紅糖即可。
2.加強對頭髮的護理
①適當按摩。新媽媽可以每天抽一點時間按摩一下頭皮,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
②選擇合適的洗髮水。在選擇洗髮水的時候儘量選擇一些溫和的純天然的植物洗髮水,不用刺激性較大的洗髮水,減少對頭髮的刺激。
③控制洗頭髮的頻率。這段時間脫髮會比較厲害,為了防止對頭皮的刺激,應該儘量減少洗頭的頻率。冬天可以一個星期一次,夏天天氣比較炎熱的話一個星期兩次左右,如果出汗太多可以根據情況調整。
但是總的原則就是能少就不要多。
④調好水溫。洗頭的水溫不要過高,免得對頭髮和頭皮都有傷害,水溫最好控制在42°以下。
⑤避免染髮燙髮。其實在哺乳期一般都不會建議去染髮和燙髮,避免寶寶有時候會不小心把頭髮塞到嘴巴裡面去。同時,染頭髮和燙頭髮不會對頭髮和頭皮造成一定的傷害,可能會加劇頭髮的脫落。
3.注意休息
很多媽媽產後要照顧寶寶,經常吃不好睡不好,特別是母乳媽媽,經常要餵夜奶,缺覺嚴重,頭髮掉得更厲害了。所以寶媽平時要注意休息,在休息的同時身體會復原,只有休息好了身體才會更快恢復,如果休息不好就會加大對身體的損耗。
總之寶媽遇上產後脫髮不要太慌張,反正一時半會兒也解決不了,如果過分焦慮反而會讓頭髮掉得更多,不如放鬆心情,再慢慢想辦法解決,當然如果能做到未雨綢繆那就更好了
如果覺得頭髮長短參差不齊,相差太遠的話可以考慮把長發剪短,等等新長出來的那些頭髮,讓它們的長度儘快相似。
我是懶媽媽,一個二胎寶媽,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於育兒圈多年,專注於孕產,育兒方面的解答,關注我了解更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