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活得稱心如意,只要讀這本《千字文》就夠了

2020-12-11 騰訊網

  文/KK

  古代書家皆愛寫《千字文》,原因很簡單,文字多,難度大,內涵深,一千個不重樣的字,若能潛心布局,筆走龍蛇地寫下來,且文氣不斷、一字不壞,明擺著是赤裸裸的炫技

  古往今來,炫過技的人有褚遂良、歐陽詢、懷素、張旭、趙孟頫……個個名震寰宇。文徵明89歲高齡寫出的《千字文》,至今不衰。

  文徵明89歲寫的《千字文》

  大家心知肚明,無論初學還是行家,每通臨一遍《千字文》,書法功力必將大增。

  作為皇家的啟蒙讀物,《千字文》無疑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它承載萬物,為皇子們構建了最初的宇宙觀(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提供了為人存世最基礎的知識(包括自然和人文)。

  它幾乎無一字不用典,通篇對仗,朗朗上口,便於記誦。無論小孩還是大人,每誦讀一遍《千字文》,學養修為必將大增。

  那麼,如果將《千字文》這1000個漢字逐個擊破,深入消化,內力又會增加多少呢?

  要完成這件事,學識和毅力都非常人能及。前《新周刊》總主筆、訪美學者胡赳赳這樣做了。

  他不厭其煩地從考據(科學)、義理(哲學)、辭章(美學)三個模塊解讀每一個字,企圖考證每一個字的來源和變遷,探討每一個字蘊藏的智慧和巨大信息量,並以一個詩人對漢字的敏感,分享他所理解的漢字之美。

  這套書名叫《赳赳說千字文》,現在已出版了第一本。

  我第一遍讀,整理了3000字的讀書筆記,仍覺不夠。現在第二遍讀,又讀出更多的好。

  它絕不是那种放在廁所裡閱讀的快餐讀物,更不該買來之後只放上書架蒙灰。

  它最宜放在枕邊,作為孩子(在3000多歲的漢字面前,我們都是孩子)的睡前故事,晨起日課(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它的確是本精彩的故事書。每個漢字的身世都是一個絕妙的故事,由這些故事,我了悟了許多曾久久縈繞於心的困惑:

  愛的本義是什麼?如何才能真正打動一個人?娛樂到底是什麼?人真的有原罪嗎?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如何才能生活得稱心如意?

  至於答案,我肯定不如書裡講的好。

  它又是本當之無愧的晨讀之書,就像學校裡每日語文課前的早讀。說是早讀,其實是溫故。

  在講到「海鹹河淡,鱗潛羽翔」的「羽」字時,赳赳話鋒一轉,延伸到跟羽毛相關的學習的「習」字,戳到現代人學習的痛點。

  信息爆炸時代,知識焦慮可謂現代人的重症。沒日沒夜地刷知乎、聽網課、知識付費,生怕被時代和同齡人拋棄。結果還是學過就忘,一無所獲,以致更加迷失。

  赳赳說,現在人通常以「學」為主,以「習」為輔,這就導致記憶不精

  而古人認為「習」大於「學」,所謂溫故而知新,只有通過反覆溫習才能將學來的知識變為肌肉記憶,就像羽翼未豐的小鳥一樣,要在巢裡不停地練習扇動翅膀,才可能自如地展翅高飛(這便是「習」字本意)。

  如上所見,《赳赳說千字文》還是一本觀念之書

  觀念是經過咀嚼、已成系統的知識和經驗。像「人心惟危」「祖國不等於國家」「德需配位」「用舍行藏」等等開智的見解,在這本書裡隨處可見。

  我無從得知赳赳是如何把自己幾十年誠誠懇懇修行得來的宇宙觀和人生感悟鮮榨成汁,澆灌進漢字這棵參天大樹裡的,以及得歷經怎樣的跋涉和艱辛,才能結出《赳赳說千字文》這樣的果來。

  但我知道,站在他的肩膀上讀《千字文》,並重新認識這1000個漢字,能省下多少光陰。

  等讀完第三遍,我再來好好講講讀它的樂趣吧。

相關焦點

  • 中英對照大字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四字小學》的經典版本是恩光社的大字本。在這個版本中,正文部分以書法大字顯示,所配的還有其他字體的漢字寫法,並配有簡略的翻譯解釋。據悉,該版《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也採取了類似的排版方案,大氣、經典、易讀。以唐代書法家柳公權的字體為主,配有楷書、行書、草書多種書法字體,以典範字體,讓兒童在啟蒙時期就對漢字有全方位的認識,感知漢字之美。
  • 熟讀《千字文》,從小學做人
    我說:「因為這是國學,這是在我們中華民族流傳了幾千年的文化。」 女兒不依不饒:「國學為什麼就要讓我學,學了國學有什麼用?」聽著她的話,我竟一時詞窮,是呀,國學為什麼一定要小孩子學呢,何況她背誦下來了,不明白其中意思的話,對她來說,和數字幾乎沒有區別。
  • 將《西遊記》譯成德文的瑞士學者,這回翻譯了德文《千字文》
    瑞士學者林小發的新作德譯版《千字文》在德國正式出版,截至2018年底,它已經賣出3500本,在歐洲,從普通讀者到漢學界都對這本書予以了好評。其中1840年的譯本做得很認真,把所有典故與經典引文都列了出來,同時還附上了英譯文。 不過,林小發認為前面兩個版本都存在同樣的問題:德文讀起來不通順,上下文也基本不連貫,似乎只是一些毫不相關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她第一次接觸到《千字文》,是1990年在中國美院學書法的時候。
  • 千字文、珠心算、魔方快樂遊戲課 讓孩子玩得快樂,學得開心
    識字伊始——千字文《千字文》是中國傳統經典啟蒙教材之一,成書已有1500餘年。周興嗣僅用了一夜的時間,就寫成了名揚千古的《千字文》。玩魔方運用雙手轉動,需要觀察顏色,空間位置,還能夠充分運動雙手的五指。
  • 《千字文》原來是這樣誕生的
    劇情就在這段對話之中起了頭,各位看官,你可知道那李傲血念的是什麼?乃是古時候的一本流傳甚廣的識字讀本《千字文》也。說起這《千字文》,倒是大有來頭。《千字文》這本書,出現於南朝時候,傳世已有千餘年,甚至傳到了日本。它的作者,乃是南朝的大臣周興嗣。周興嗣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本書呢,關心下一代嗎?並不是。那年頭兵荒馬亂的,誰有空關心那個。故事的展開是這樣的。
  • 懷素《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
    傳世墨跡有《自敘帖》、《小草千字文》(千金帖)紙本、《聖母帖》和《論書帖》等。李白有《草書歌行》贊其「草書天下稱獨步」,謂其草書天下第一;顏真卿撰寫《懷素上人草書歌序》詠其為「僧中之英」。
  • 【每日一課 聖學根之根】千字文 第一集
    這次課程當中,《千字文》是其中的一門,這是蒙學裡頭、啟蒙讀物裡頭很重要的一本。大家對《千字文》應該也都不陌生,所以我們這一次進行《千字文》的導讀課程,我想先讓大家了解一下,這個《千字文》,它在整個自古以來,它的版本有很多種,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種。
  • 將《千字文》翻譯成德文?這個瑞士學者做到了
    《千字文》德文版。瑞士學者林小發的新作德譯版《千字文》在德國正式出版,截至2018年底,它已經賣出3500本,在歐洲,從普通讀者到漢學界都對這本書予以了好評。她在翻譯過程中發現,《千字文》原來已出過兩種德文譯本,1840年和1925年各有一篇德文譯文。其中1840年的譯本做得很認真,把所有典故與經典引文都列了出來,同時還附上了英譯文。不過,林小發認為前面兩個版本都存在同樣的問題:德文讀起來不通順,上下文也基本不連貫,似乎只是一些毫不相關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 《千字文》中「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用德文怎麼說?
    原標題:將《西遊記》譯成德文走紅的瑞士學者 這回翻譯了德文版《千字文》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用德文該怎麼說?↑《千字文》德文版。瑞士學者林小發的新作德譯版《千字文》在德國正式出版,截至2018年底,它已經賣出3500本,在歐洲,從普通讀者到漢學界都對這本書予以了好評。
  • 《知否》告訴我們的道理:女人要想活得好,就要讓自己活通透
    她們不同的結局讓我們看到,女人要想活得好,內心就一定要通透。那麼今天,就把《知否》中幾個女人的故事,幾句有哲理的話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讓你們有所感悟。管天管地,都管不住人家的嘴,有道是,日久見人心。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眼前的磨難而選擇把自己封閉起來,我不覺得這是膽小,這其實只是每個人正常的自我保護反應。可是,你一定要知道,躲一時容易,躲一世太難,人總要學著向前走,才能夠打破困局。
  • 《千字文》,給孩子讀點國學經典吧!
    《千字文》是怎麼來的呢?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命人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複漢字,命令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周興嗣的確文採斐然,將這一千個字編為四字一句的韻文,內容豐富,對仗工整,條理清晰。
  • 翻譯《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用德文該怎麼說?
    瑞士學者林小發的新作德譯版《千字文》在德國正式出版,截至2018年底,它已經賣出3500本,在歐洲,從普通讀者到漢學界都對這本書予以了好評。她在翻譯過程中發現,《千字文》原來已出過兩種德文譯本,1840年和1925年各有一篇德文譯文。其中1840年的譯本做得很認真,把所有典故與經典引文都列了出來,同時還附上了英譯文。不過,林小發認為前面兩個版本都存在同樣的問題:德文讀起來不通順,上下文也基本不連貫,似乎只是一些毫不相關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 二年級的學生,給他讀《百家姓》,《千字文》真的好嗎?
    從我兒子幼兒園小班開始,我和我老婆就堅持每天晚上給他讀書,一天不落,如果我在家基本上就是我讀,我不在家我老婆就頂上我的崗位。這個習慣已經堅持了4個年頭,從9月1號開始就是第5個年頭,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就開始給他讀《三字經》,《弟子規》,昨天讀完了《百家姓》,今天正式開始《千字文》。
  • 讀了《三字經》《千字文》,就開始讀《大學》了
    古時候,《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是兒童啟蒙讀本,也是「小人之學」。學了這些就有了初步的文化基礎,然後就開始學「大人之學」,就是要學「大學問」。「大人之學」是啥呢,就是《四書》、《五經》。讀了《四書》、《五經》就相當於讀了四年本科。《四書》、《五經》這九本書裡,先從哪本書讀起呢?就是《大學》,《大學》是開始「大人之學」的第一部儒家經典,就相當於讀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的「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重要的很,是基礎課,也是價值觀培育課、道德修養培養課。
  • 《千字文》:真的不多不少一千個字嗎?
    用給定的一千字寫篇文章,這是帶著鐐銬跳舞,尤其還得押韻:天地玄黃(ang韻)宇宙洪荒(ang韻)日月盈仄其次,古文裡有些詞有多種寫法:巨野這片地,歷史上曾作鉅野;崑岡可以寫作昆崗,也可以寫作崐岡;絜本字讀xié,是測量的意思,但也可以作「潔jié」的通假字。
  • 居然有90%的人這輩子沒讀過《千字文》,這一篇你不可錯過
    印竹說「呆若木雞」這則成語,用在今天也早已背離了本有的意思,這說明時空的隔離會扭曲一切真相,做為文化的傳承者,讓真理還原其本來面目任重道遠!是啊,現在很多的話如果追溯到本源都早已是面目全非了!這個是我們今天學國學要特別注意的。所以今天學習國學,一定要走進原點,深入經藏,千萬不能人云亦云、以訛傳訛呀!
  • 《千字文》第1集:有講不完的故事,說不盡的佳話
    我們今天,習慣於把學科分得很細,語文、數學、歷史、地理…,但是傳統的私塾教育是通識教育,注重全人的教育,即素質培養,要求一部教材要兼有多種功用,比如「三百千」就兼具識字習字、傳授知識、教育人品和培養語文能力等功能,所以能夠流傳數百年而不衰。  《千字文》是用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編成的韻文,是一部集識字、習字為一體的字書。
  • 瑞士學者將《千字文》譯成德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怎麼翻?
    通訊員 劉蘇蒙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首席記者 王湛瑞士學者林小發的新作德譯版《千字文》在德國正式出版,截至2018年底,它已經賣出3500本,從歐洲的普通讀者到漢學界都予以好評其中1840年的譯本做得很認真,把所有典故與經典引文都列了出來,同時還附上了英譯文。不過,林小發認為前面兩個版本都存在同樣的問題:德文讀起來不通順,上下文也基本不連貫,似乎只是一些毫不相關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她第一次接觸到《千字文》,是1990年在中國美院學書法的時候。
  • 如何破解《千字文》中的漢字密碼
    「識」,則是習以為常,將熟悉的內容深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才是學習的第二步。《說文解字》中說:「識,常也,一曰知也。」知道常識,即為識。 而我們現在恰恰缺乏的就是常識。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現在閱讀逐漸碎片化,和身邊的人交流越來越不走心?
  • 讀經習篆:《千字文》之「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千字文》通篇首尾連貫,音韻諧美,讀起來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長詩,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識全書。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貞稱其為"絕妙文章",清代褚人獲稱讚其"局於有限之字而能條理貫穿,毫無舛錯,如舞霓裳於寸木,抽長緒於亂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