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真的不多不少一千個字嗎?

2020-12-13 書法集

1

三百千千

中國古代蒙學讀物有所謂「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詩》。

其中,《千字文》和書法有不解之緣,這也難怪,畢竟它打出生就和書法有關。

按唐人李綽的《尚書故實》記載:

梁武教諸王書,令段鐵石於大王書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序。

武帝召興嗣謂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鬢髮皆白,而賞賜甚厚。

梁武帝為了給孩子們編書法教材,就找人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裡挑了一千個不一樣的字,做成拓片。

可這樣一千個字很散亂,於是梁武帝又跟周興嗣說,聽說你很有才,就用這一千個字給我寫篇韻文吧。

周興嗣果然不負所托,只用一晚,就編出了《千字文》。

因此,他得了許多賞賜,但同時,他也為之一夜白頭。

2

帶著鐐銬跳舞

看來,要編《千字文》還真不容易,明人褚人獲就在《堅瓠七集》裡說:

局於有限之字而能條理貫穿,毫無舛錯,如舞霓裳於寸木,抽長緒於亂絲。

用給定的一千字寫篇文章,這是帶著鐐銬跳舞,尤其還得押韻:

天地玄黃(ang韻)

宇宙洪荒(ang韻)

日月盈仄

辰宿列張(ang韻)

不過,也有人對《千字文》是否真的用了一千個不同的漢字表示懷疑。

因為看今天流行的《千字文》文本,裡面有六個字用了兩次:

潔——女慕貞潔、紈扇圓潔

發——周發殷湯、蓋此身發

巨——劍號巨闕、巨野洞庭

昆——玉出崑岡、昆池碣石

戚——戚謝歡招、親戚故舊

雲——雲騰致雨、禪主雲亭

3

重複的字

看一下古人寫的《千字文》,就會發現這是一個誤解。

首先,簡體字和繁體字不是一一對應,一個簡體字可能對應多個繁體字:

發——周發殷湯、蓋此身髮

戚——慼謝歡招、親戚故舊

雲——雲騰致雨、禪主雲亭

發對應的繁體字,既有姬發的發,也有頭髮的髮;

戚對應的繁體字,既有悲慼的慼,也有親戚的戚;

雲對應的繁體字,既有九霄雲外的雲,也有人云亦云的雲。

其次,古文裡有些詞有多種寫法:

巨野這片地,歷史上曾作鉅野;

崑岡可以寫作昆崗,也可以寫作崐岡;

絜本字讀xié,是測量的意思,但也可以作「潔jié」的通假字。

所以古書裡另外三組是這樣的:

巨——劍號巨闕、鉅野洞庭

昆——玉出崐岡、昆池碣石

潔——女慕貞絜、紈扇圓潔

4

書法史上的《千字文》

智永《千字文》部分

歷史上,很多書家都寫過《千字文》,其中最出名的,或許要算王羲之的七世孫禪師智永。

仍是《尚書故實》的記載:

右軍孫智永禪師自臨八百本,散與人間,江南諸寺,各留一本。

為了更好地推廣王羲之書法,智永臨寫了八百本《千字文》,讓它們在市面上流通。

這八百本《千字文》在當時影響很大,但傳到今天只有兩本,一本是唐朝時傳入日本的墨跡本,一本是北宋時翻刻的石刻本。

智永以後,趙孟、文徵明等大佬也曾寫過《千字文》。

上面這張表格是不完全盤點,對書法感興趣的小夥伴,趕緊挑一個練起來吧。

相關焦點

  • 千字文,真的是一千字,沒有重複的嗎
    之前小編發千字文的時候,有不少朋友問「千字文,真的有一千字,還不重複嗎」,這裡明確說一下,《千字文》在古時候特意選一千個不同的字,當然是不同的,不過漢字簡化後,出現了相同的字。千字文起源「三百千」作為啟蒙教材,咱們華夏兒女都知道,其中《三字經》的作者和年代有待商榷,一般認為作者是南宋的王應麟;《弟子規》相對比較晚,是清代李毓秀所作;《千字文》的作者是南北朝時期梁朝周興嗣編纂。
  • 《千字文》一千漢字,很多書法家實際上只書寫了999個,重1字
    眾所周知,《千字文》是由周興嗣選取1000個不重複的漢字編纂成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易誦易記,是中國影響很大的兒童啟蒙讀物。古今很多書法家都有《千字文》作品流傳於世。鮮少人注意到的是,有一字常被重複寫了兩次,於是不重複的字就只有999字。這個被重複書寫的字就是「潔」(絜,潔)。女慕貞絜(潔) 男效才良紈扇圓潔(潔) 銀燭煒煌「絜」有兩個讀音。1.音xié ,量物體的周圍長度;也泛指衡量:「度長~大」。
  • 《千字文》原來是這樣誕生的
    就是說梁武帝下詔書要身為員外散騎侍郎的周興嗣把一千個字編個順序使其押韻,這就是《千字文》的由來。我的故事講得很棒吧。話說,梁武帝很喜歡王羲之的書法,為了教育子輩,也就是他的那些皇子們,於是叫人拓下王羲之碑文中的一千個字,不重複的一千個字,供皇子們學書用。
  • 學習草書必備,王羲之草書集字《千字文》
    天哲按: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複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採斐然。《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並譯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義大利文版,是中國影響很大的兒童啟蒙讀物。中國大陸實行簡化字、歸併異體字後,其簡體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餘個相異漢字。自古以來,很多書法家都以書寫千字文為樂事!
  • 千字文並非1000字,有一個字重複了,所以是999個字
    不過這1000個字卻很有內涵,其組成連貫通順的四字句,押韻,便於人們閱讀背誦。內容方面,《千字文》從天象、地理、歷史典章、為人處世,再到務農、讀書、飲食、居處、園林、祭祀等各個方面,其中有不少勸誡之言和具體的景物描寫。所採多為古籍常用字,用典也不深,所以直到現在仍是一本重要的教材。
  • 如何破解《千字文》中的漢字密碼
    《千字文》創作於南北朝的梁代,傳說是當時梁武帝蕭衍為了教諸王書法,所以就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又命周興嗣將其編成有內容的韻文,《千字文》就此誕生。傳聞周興嗣一夜成文,青絲俱白。
  • 《千字文》第1集:有講不完的故事,說不盡的佳話
    夥計解釋說:「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與《千家詩》」。這四本書,將識字、傳授知識、人品教育與文學素養的訓練結合起來,是一套非常好的蒙學教材。  隋唐時期,《千字文》已成為蒙學教材,到了北宋初期,《百家姓》出現了,也很快成為重要的蒙學讀本。到南宋末年《三字經》出現之後,以「三百千」為基礎的蒙學教材系統就形成了。直到民國末期,「三百千」一直都是私塾教育中的基本教材。
  • 國學啟蒙的《千字文》其實最早是王羲之的集字書法字帖
    藝博院的專家介紹,千字文的誕生及早期傳播至少與四位歷史人物密切相關:第一位是「書聖」王羲之;第二位是梁武帝蕭衍,他酷愛王羲之書法,搜集了大量的王羲之作品藏於內府;第三位是梁員外散騎侍郎、學者周興嗣,他受命在一夜之間將梁武帝所藏王羲之書法中的一千個單字編纂成《千字文》,此文不僅有文意而且合韻律,堪稱書文合璧的曠世傑作;第四位是智永,他書寫
  • 熟讀《千字文》,從小學做人
    女兒小學四年級了,今年在和她一起背《千字文》,在讓她背誦的過程中,她時常會不樂意背下去 《千字文》,字面意思,由一千個字組成。而且在簡化之前,這一千個字,是不重複的。傳說,它是梁朝的大臣從王羲之的字帖裡拓出來的一千個字,當時的出發點是為了讓梁朝官員練習書法,而練習書法也得講究字帖,於是另一才思敏捷的文臣受命將一千個字重新排列組合,梁武帝給文臣的時間相當短,傳說當晚執筆,第二天早朝時就要交稿。
  • 《千字文》序言,從馬鞍山當塗縣的周興嗣談起
    《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一共有一千個不同的漢字,掌握這一千個漢字,基本上就可以應付日常的生活需要了。在英國,一個農民只需要掌握1500個單詞,就基本沒有交流障礙,一般的以英文為母語的國家,成年人一般能掌握3萬左右的單詞,cet-6考試的詞彙量是6500個左右,但是這些外文有一個基礎詞的概念,一個人只需要掌握62個單詞,就可以了,因為其他詞都是由這62個詞派生或引申出來的。這樣看來的話,外語就要比漢語簡單多了。
  • 要想活得稱心如意,只要讀這本《千字文》就夠了
    文/KK   古代書家皆愛寫《千字文》,原因很簡單,文字多,難度大,內涵深,一千個不重樣的字,若能潛心布局,筆走龍蛇地寫下來,且文氣不斷、一字不壞,明擺著是赤裸裸的炫技。
  • 「開蒙養正的上乘之作」一一讀中國啟蒙篇章《千字文》。
    《千字文》,全篇250句,每句4字,4句一組。兩句一韻,音韻和諧,是古時一部集知禮識字、書法教化為一體的幼兒啟蒙教材。少兒版傳統文化啟蒙經典《千字文》《千字文》成書於南北朝時期梁朝,周興嗣編著,全文包羅萬象,微言大義,融合了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是「開蒙養正」的上乘之作。
  • 怎樣寫好鄧石如小篆千字文中,帶「礻、米、女」三個偏旁的字
    偏旁部首中帶「礻、米、女」的字中,有不少常見字經常出現在各種春聯中,比如福、神、祿、禮、精、好、妙等。尤其是帶「礻」的字比較多,畢竟「礻」的本字為「示」,就是個供桌的形象。練好這幾個字,寫春聯的時候可是能夠派上用場哦。
  • 【每日一課 聖學根之根】千字文 第一集
    散文指的是文言的散文,它的句子的長短不一定,也不押韻,不用押韻。韻文就比較特別了,它的字數,一個句,一個句子或許是四個字、五個字,也有六個字、七個字,或者九個字的都有,而且要押韻,這個就叫韻文。譬如詩、詞,這些都算韻文。這個韻文它是一篇由一千個字,一千個沒有重複的漢字所組成的文章。據這個歷史的資料說,是原來的梁武帝,梁武帝大家不陌生吧?
  • 古人說千字文中沒有重複的字,現在發現不對,網友:寫成繁體看看
    在古代中國,常常有這樣三本神奇的書,它們被奉為中國兒童時代的啟蒙讀物,那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在後人評價《千字文》的時候,總是說,這千字文中的一千個字是不存在重複的。但是最近卻有人發現這句話存在著漏洞。
  • 逼我寫變態「千字文檢查」還記得嗎?讓您費心了老師,感謝您!
    所謂「知恥而後勇」畢竟著重於「後勇」,要不是各種事因的累積,可能真的很難打開那段舊時的記憶。一、變態的「千字文檢查」。對於寫作和文章來說,不客氣的講是我的長項。不管水平與內涵如何,洋洋灑灑的千言萬語如信手拈來。不為人知的是,什麼樣的學習成長經歷造就這樣的自如?
  • 元朝一位書法高手,寫出了精美無雙的《千字文》,讓後人望塵莫及
    可以說元朝的書壇上,趙子昂是當之無愧的扛鼎之人,稱其為元朝書法第一,一點都不為過。他的書法師承很廣,先學的宋高宗趙構的思陵體,當年趙構以一手思陵體冠絕南宋末年,影響了無數後世人,趙子昂剛開始正是練習思陵體,練習了很多年。
  • 《千字文》為何被視作古代最理想的啟蒙讀物?看看這些原因你就明白了
    同為蒙書,《三字經》共1068個字,比《千字文》的1000字還多68字,但一些常用字卻重複出現,如「子」出現了22次,「不」字出現了20次,「有」出現了18次,「人」和「而」出現12次等等,這還只是隨手翻檢的結果,可見它所能提供的字極為有限。《百家姓》倒是很少重字了,只有個別複姓會重複,但一來它只564個字,二來它所提供的字很多都只是姓,並非常用字,有些字孩子們可能一生都用不上。
  • 央視蔡國慶攜兒子演唱《千字文》,驚豔全場!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們的傳統文化教育。   宋徽宗《草書千字文》   《千字文》創作於南北朝的梁代,傳說是當時梁武帝消衍為了教諸王書法,所以就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
  • 《千字文》是什麼,相信有很多人都不知道!
    《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複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採斐然。《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並譯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義大利文版,是中國影響很大的兒童啟蒙讀物,中國大陸實行簡化字、歸併異體字後,其簡體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餘個相異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