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死刑的國家已有85個,北大教授賀衛方再次呼籲

2021-01-08 搜狐網

  新聞引子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人民法院組織法進行修改,明確從2007年1月1日起,所有死刑案件核准權都收歸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屆時,部分死刑案件覆核權授權地方高院行使的20多年歷史就此告終。

此外,根據最高院的要求,自2006年7月1日起,對所有死刑第二審案件實行開庭審理。人物名片賀衛方,男,1960年生。曾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做訪問學者。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去年披露的河南聶樹斌冤案轟動一時,類似的冤假錯案在前些年非常多,例如雲南的杜培武案件,湖北的佘祥林案件,另外在湖南還有一起已經執行死刑17年後來又發現當年被殺害者仍然在世的報導。

  我們能否避免死刑的錯殺?我們如何小心謹慎地判決每一個涉及死刑的人,不要再出現那樣的錯誤?

  如何審慎地對待死刑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關注的一個焦點。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深切地去理解死刑,能否把那個仿佛是終極性的問題提出來——我們能否廢除死刑?

  許多人覺得這是書生之見,絕對不可以。下面容許我論證一下自己的觀點。

  A

  死刑難以震懾激情殺人 !

  全國統計,70%以上的殺人發生在熟人之間。在浙江杭州,有一個女孩很漂亮,有個男生老追,女孩不喜歡這個男生,就不和他好,這個男生就在食堂門口把那個女孩給殺了。熟人之間發生相互殺戮的原因在哪兒?其實原因往往就在於一時的激情,激情殺人,一時間有什麼東西想不開了就殺人。陌生人之間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許多罪犯都有類似的經歷,他們在回憶犯罪經歷的時候往往說:在殺人的那一片刻,腦子一片空白,什麼都不知道。

  根據加繆提供的信息,20世紀初英國曾經對一群絞刑犯做過調查。絞刑在最繁華的街市上執行,自然有許多人圍觀。在場的訪問人員問要被執行死刑的罪犯:「你們以前看沒看到過執行絞刑的場面?」70%的人回答說看過,有人說不止看過一次。那就是說看著別人被殺,對於那些將來又要殺人的人來說並沒有震懾力,他們該殺人還殺人。已經廢除了死刑的一些國家的統計數字表明:廢除死刑前後的情況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斯洛維尼亞是波羅的海沿岸的一個國家,廢除死刑以後,殺人犯罪的案件居然減少了。竡G

  B

  死刑會激勵犯罪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在入室搶劫犯罪大多數都伴隨著殺人;而在一般性的經濟犯罪不判處死刑的情況下,往往只是把錢搶跑就完了。但是現在搶劫是死刑,大不了一死,不就是一條性命嘛,那就開始了更加瘋狂的犯罪。

  強姦犯罪在「嚴打」期間,也是要被判處死刑的,結果強姦犯罪也就伴隨著把強姦的對象殺掉。因為不就是一死嗎?有人說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這其實是在激勵犯罪,激發越來越多的人不僅僅去犯一種罪,而且犯多種罪,不僅殺一個人,而且去殺更多的人。所以說某種程度上死刑不僅不能夠遏制犯罪,還可能激發更多的犯罪。

  C

  死刑犯也有人格與尊嚴

  每個人從生下來之後,就開始了死亡的降臨過程。死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幾乎都是平等的,我們將來都會死掉。按照存在主義的看法,對於死亡的恐懼乃是人的創造性的源泉。人們的許多創造都跟與這個世界依依不捨的情感有關。不過,自然死亡給人的恐懼再大,也無法跟被判死刑者所面臨的相比擬。

  我看過一個叫李貴仁的朋友的記錄,他早些年是中國人民大學的碩士,研究當代與近代文學,後來差點被判死刑。因為他有知識,所以在監獄裡被分配去做死刑犯執行前一天晚上的思想工作,那是特別痛苦的工作。一次,李貴仁陪同的幾個死刑犯中有一個是警察出身,他頭一天晚上情緒低落,根本控制不了自己,這種情況你怎麼去說服他?只好把他綁起來。他那種表情實在慘不忍睹。

  一般情況下,死刑程序是很複雜的。一審法院宣判「死刑」,但並不是「立即執行」,當事人還可以上訴,可以上訴到高級法院。等待上訴結果的那段時間,是最不安的時候,罪犯既希望奇蹟發生,又覺得奇蹟不大可能會發生,懷著對生命的渴望,期待著,恐懼著,直到最後審判長告訴你:「上訴已經被駁回了……」就是這樣一種折磨人的方式。

  D

  生命比金錢更重

  經濟上的犯罪,比如貪汙、受賄,都屬於財富範疇的東西。那些人沒有去捉弄人的生命,沒有去燒殺搶掠,他們只想把錢歸為己有,繼而用不正當的方式取得。當經濟犯罪數額巨大時被判處死刑,這就是說在我們把生命與金錢放在一起衡量的時候,我們的天平似乎更傾向於金錢而不是生命。

  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剝奪他的財產權,因為他們太喜歡錢了。讓他們一輩子沒有錢,他們就會痛苦一輩子。而剝奪了他們的生命,是不是合理呢?

  一個人只有成了神才能抵禦誘惑。錢是多好的東西,誰不需要錢啊?一些官員的小孩出國留學,那錢都是別人包了。誰不喜歡好的車?房子越住越大、車子越坐越小。誰不喜歡美色啊?這是人性使然,人性這個東西你沒有什麼別的辦法,只有靠強有力的監督機制。只要一有問題就被揭露,盯住你不放,使得你不敢做壞事。

  前面不建立良好的制度,後面只是一味地震懾,雖然可以安撫一下國民的憤怒心情,但是長久地看是沒有用的。我們應當加強制度建設,而不是迷信死刑。

  E

  再完美的制度也不能避免錯殺

  湖北的佘祥林先生去年來北京,我有機會和他見了一面。他在監獄裡面呆了11年,在此期間,他的母親也去世了。佘祥林先生給我看了他的手指頭,他的手指頭有一根只剩半截了,是刑訊逼供打的。他說:「賀老師啊,經不住啊,幾天幾夜不讓你睡覺,打你,羞辱你,想躺不讓躺,人的意志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你怎麼辦?」

  法國哲學家蒙田說:「刑訊逼供只考察一個人的忍耐力,不能考察事實的真相。」能忍的人不說實話,不能忍的人說的是假話。這樣的說法似乎有些過分,但現實中確實有許多案件是刑訊逼供出來的。有些人的確犯了罪。開始不肯說,就打,一打就說了;有的人是到了生不如死的情況時才說的,我們確實有很多案件是這樣告破的,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這種方式的風險:人可能要被屈打成招。

  我們應該深刻地思考一下了,怎樣才能遏制刑訊逼供?但是再遏制,只要是保留死刑,就沒有辦法徹底避免在死刑問題上犯錯誤。人頭不比韭菜,割了還可以重生,人被殺掉以後再也不可能復原了,這個錯誤是不可挽回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個人都不殺。???????

  F

  終身監禁也是極嚴厲的處罰

  美國有判數百年徒刑的情況,不能假釋,或者說可以假釋,但每5年才可以假釋一次,每次假釋不得多於5年,那就意味著這個人一輩子就要在監獄裡邊呆著了。這樣的一種終身監禁,表面上看起來比死刑輕(因為他可以活著),但是根據貝卡利亞等大思想家的觀點,把一個人終身監禁其實是一個很重的懲罰,這個懲罰在於時間的延續性而不在於瞬間的嚴厲性。死刑使一個人迅速地擺脫了痛苦,但如果讓他在監獄裡邊呆著,實際上是很痛苦的。一個罪犯如果一點良心也沒有的話,殺了他也沒有意義;如果他還有一點良心的話,可以喚起他贖罪的心態。監獄本身就是一個羈押的象徵,人們每次路過這兒時都知道裡面呆著一群殺人犯,這樣就會對社會形成一種更為嚴肅的震懾力。我們甚至可以讓他們勞動,死刑犯可以通過勞動給予社會和被害人家屬一定的補償,這樣國家可以將死刑犯創造的勞動價值拿來補償那些受害人的家屬。有些家屬覺得非要把罪犯給殺了,這樣他們什麼也得不到,假如將殺人犯創造的價值給予受害人家屬作為一個長久性的補償,可能改變家屬的仇恨心理。

  G

  廢死刑是刑罰上文明的體現

  我們從野蠻到文明,在刑罰上的體現就是要由暴力型走向教育型,由刑罰主義逐漸走向非刑罰主義。

  死刑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不管怎麼說,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母親——比如聶樹斌的母親——為冤死的孩子而哭泣,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都無從安寧。

  相關閱讀一

  慎用死刑,但不能廢除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表示,廢除死刑目前還不符合國情,所以目前不可能廢除死刑。我國刑法明確規定了保留死刑,但是我們要慎用死刑,確保人權。

  目前我國的犯罪率仍然是居高不下,民眾對於死刑震懾犯罪的期望值很高,保留死刑的支持率也很高,因此,保留死刑的確有其現實合理性。然而,我們也看到,廢除死刑也是一個世界性趨勢,截至2004年,廢除死刑的國家已有85個,另外至少有39個國家已經有10年或更久的時間沒有再執行過死刑。可以說,逐步減少死刑的適用,及至最終廢除死刑,在世界已經存在廣泛的共識。

  但要逐步減少乃至廢除死刑,我們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相關閱讀二

  西方死刑的程序成本

  英國學者胡德在其著作《死刑的全球考察》中,曾經將死刑制度的高昂成本作為廢除死刑的論據之一。

  確實,在西方某些還保留死刑的國家,為了確保死刑案件的質量,他們花費的代價近乎驚人。以美國為例,為了防止錯殺,對死刑案件設置了許多救濟程序,使得死囚長期不會被執行。2004年,全美處決的59名死刑犯平均在監獄裡關了11年。據統計,佛羅裡達州一個死囚從被判處死刑到執行要花費2400萬美元,德克薩斯州的死囚年均花費高達230萬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關押3個普通犯人40年的花費。可以看出,在這樣一種慎用死刑的制度安排下,死刑遠遠超出一顆子彈,非但不是一種成本最低的刑罰,反而絕對是成本最高的。

  相關閱讀三

  中國將建立

  全球最大刑事法庭

  一位正在參加有關死刑覆核內容培訓的最高院法官說,截至目前,最高法院已經選拔了三批法官,總計人數達到200多人,加上原有的60多名法官,法官數量接近300人。從今年7月開始,通過選拔的法官開始接受最高法院的集中培訓。最高院最終將選拔500名法官組成5個刑事法庭。一旦組建完畢,將是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刑事法庭。

  早在死刑覆核權收歸中央還處於動議階段的時候,北京市京銀律師事務所就到最高法院附近安營紮寨,並打出「死刑研究中心」的招牌。類似的律師事務所還有不少,律師們意識到收回死刑覆核權後,全國的死刑案件都要匯集到北京覆核,一些罪犯的家屬就會來京城爭取減輕量刑,相應的案源就會大量增加,很多律師事務所律師一改往日因為利潤低而不願代理死刑辯護的做法,欲把其發展成為一個特色項目。

  連結

  我國死刑核准權的下放過程

  1980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對殺人、強姦、搶劫、爆炸、放火等犯有嚴重罪行,應當判處死刑的案件,最高法院可以授權高級法院核准。

  1981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死刑核准權問題的決定》規定:在1981年至1983年內,對犯有殺人、強姦、搶劫、爆炸、放火、投毒和破壞交通、電力等設備的罪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處死刑的,或者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被告人不上訴,經高級人民法院核准的,以及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被告人不上訴的,都不必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1983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上述死刑核准權的「分權方案」正式寫進新修訂的人民法院組織法。

  1991年起,最高法院又先後將販毒案件的死刑核准權下放到廣東廣西四川等5省區高院。

  1997年9月,最高法院再次以「通知」的形式下放死刑核准權。

  據《周末報》

相關焦點

  • 賀衛方:為什麼我堅持要廢除死刑
    但是不是特別具體清楚哪個時刻突然就覺得要廢除死刑,我應該去推動這件事。我覺得現在還是任重道遠,中國需要有這樣的平臺能夠公開討論。  何懷宏教授過去在《新京報》上發表過兩篇文章談死刑問題,我覺得特別好。許多國家廢除死刑的推動力量除了法律界以外,還有倫理學的、哲學的、文學的,甚至純粹藝術的,比方說電影,有時候一部關於冤獄的電影,會對人產生很大震撼力。
  • 北大教授賀衛方:廢除死刑是刑罰上文明的體現
    -人物  賀衛方,男,1960年7月生,山東省牟平縣人。法學學士(西南政法大學,1982),法學碩士(中國政法大學,1985),曾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做訪問學者。1985年起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並主持《比較法研究》季刊編輯工作。1995年調至北京大學任教。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同時擔任《中外法學》主編、北京大學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
  • 北大教授賀衛方:廢死刑避免冤案!
    第3頁第4頁  核心提示:12月4日,為中國第六個法制宣傳日  人物  賀衛方,男,1960年7月生,山東省牟平縣人。法學學士(西南政法大學,1982),法學碩士(中國政法大學,1985),曾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做訪問學者。1985年起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並主持《比較法研究》季刊編輯工作。1995年調至北京大學任教。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同時擔任《中外法學》主編、北京大學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
  • 哪些國家是廢除了死刑的?
    徹底廢除死刑的國家(96 個)比保留死刑的更多,根據刑法學者劉仁文教授統計,現在世界上有 70%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已在法律上或者是在事實上廢除了死刑。  所以回答哪些國家保留並執行死刑更容易。
  • 呼籲廢除死刑的那些人,你們想要給他們機會嗎?
    近年來,我國呼籲廢除死刑聲音的此起彼伏,呼聲越來越高,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廢除了死刑,所以很多人認為我們也應該廢除,他們建議廢除死刑的理由如下:一、他們認為生命是無價的,是神聖的,任何人及組織無權剝奪,廢除死刑是對生命的尊重。二、他們認為死刑是一種報復,死刑也不能阻止罪犯犯罪三、死刑,將會讓一些冤假錯案,無法迴轉。
  • 民主黨人呼籲拜登廢除聯邦死刑,他們督促拜登就任首日就廢除死刑
    12月15日,周二,數十位民主黨人加入「小隊」,呼籲喬·拜登廢除聯邦死刑,他們督促拜登就任首日就廢除死刑,甚至呼籲拜登徹底廢除死刑,因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他人的生命,即便他是所謂的罪大惡極的殺人犯!因為美國憲法第八修正案要求不得對任何美國人施加「殘酷和異常的刑罰」。
  • 國際人權組織呼籲臺灣當局廢除死刑
    〔圖/中央社〕【環球網綜合報導】在臺當局18日發表「兩公約國家人權報告英文版」後,國際人權聯盟、臺灣人權促進會共同聲明表示,臺灣人權進展的衝突矛盾在「國內法、政策與規定持續違反國際標準」,包括移工、族群與死刑問題。他們認為,臺灣雖孤立於國際,但若能廢除死刑,將為區域中其它保有死刑國家發出「正面、強烈且積極的訊息」。
  • 北大著名教授賀衛方今將赴新疆石河子大學支教
    賀衛方今赴新疆石河子大學支教兩年  東方早報記者 簡光洲  北京大學法學院知名教授賀衛方昨日向早報表示,他將於今日離開北京,前往新疆石河子大學支教兩年。對於此次被派到新疆,他自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 湖南召開首個死刑問題研討會 我國是否應廢除死刑
    研討會上,與會學者再次延續了200餘年來的死刑存廢之爭,但爭論的焦點已不再是死刑到底存還是廢,而是爭辯誰的論據更有助於駁倒死刑保留論。可以說,限制並最終廢除死刑,已成為與會者的主流觀點。  歸納學者們的意見,死刑保留論者的觀點受到如下挑戰:  第一,死刑並不比終身監禁具有更大的威懾力。  迄今為止,尚無任何證據表明重罪的發案率與死刑的存廢之間有必然的聯繫。
  • 劉國福:中國廢除死刑是大勢所趨
    劉國福 歐美同學會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特邀學者專家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藥家鑫6月7日被執行死刑。關於死刑的網絡爭論再次趨於熱烈。中國可能廢除死刑嗎?5月1日起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盜竊罪、走私文物罪等13個死刑罪名,已滿75周歲的人不再適用死刑。
  • 北大法學教授賀衛方稱記者索賠案訴訟對象錯誤
    北大法學教授賀衛方稱訴訟對象完全錯誤  因不滿一篇有關員工「超時加班」問題的報導,近日,臺灣首富郭臺銘所控制的臺灣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以名譽侵權糾紛為由,向《第一財經日報》的兩名記者提出總額人民幣3000萬元索賠,並已要求相關法院查封、凍結了兩名記者的個人財產
  • 專家視角西北政法大學教授賈宇認為廢除死刑是必然趨勢
    西北政法大學賈宇教授認為,廢除死刑是必然的趨勢,理由有三:  第一,死刑的廢除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縱觀整個人類刑罰的發展史,各國的刑罰都是由苛酷到輕緩,由殘酷到人道,這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是相適應的。就死刑而言,僅它的執行方法就變得越來越文明。而且各國都是越來越少的適用死刑。  第二,死刑的廢除是世界的潮流。
  • 很多國家都廢除死刑,為什麼中國卻保留了死刑?
    現在世界上有幾乎已經有70%的國家已經取消了死刑,但仍舊有30%的國家保留有死刑,而我國一直在保留並執行死刑的那30%行列。通常來說廢除死刑的國家大都是因為人權和宗教的影響,當然也有特殊情況,美國一些州執行死刑成本太高,所以希望廢除死刑,據說加州執行一宗死刑,平均花費達3億美元,堪稱最貴死刑。死刑的廢除與否,一直存在著爭論。反對廢除死刑的人認為,刑罰為的就是更好的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而死刑恰恰便是一個極為有效的警示。
  • 美國決定恢復死刑,被全世界痛批,廢除死刑真的代表先進文明?
    現在川普又出來拿皮鞋抽他們的臉了,美國政府在7月10日表示,聯邦法院決定在下周開始對某些重犯執行死刑,並允許受害者家屬出席罪犯強制執行的過程。這是美國十七年後再次恢復執行死刑。為此歐洲幾個國家迅速做出應對,7月10日,歐盟發布一份聲明:堅決反對美國在中斷17年後恢復死刑處決,這個決定讓美國與文明潮流——廢除死刑制度相違背,所謂死刑是不文明、不人道的殘忍懲罰,生命權是寶貴的,是不可剝奪的,死刑是無法真正有效遏制犯罪,反而會加劇犯罪。然後一大堆各種教授、媒體出來對川普進行新一輪輿論轟炸。但川普依然穩坐釣魚臺。
  • 菲律賓是亞洲第一個廢除死刑的國家,最近因是否恢復死刑吵翻了
    但其實在世界範圍內死刑並不常見,大多保留死刑制度的國家都集中在亞洲。菲律賓作為亞洲西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於1987年首次廢除死刑,成為亞洲第一個廢除死刑的國家。但在是否保留死刑制度這一問題上,菲律賓是一個十分糾結的國家,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曾多次廢除及恢復死刑制度。
  • 去年全球執行死刑數量創25年新高 超半數國家廢除死刑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東京新聞》4月6日報導,國際特赦組織於6日發布了關於2015年世界死刑的報告書。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世界已有超過半數的國家廢除了死刑,但「2015年仍是過去25年間執行死刑次數最多的一年」。報告同時表明了對伊朗和巴基斯坦死刑執行次數增加的擔憂。去年日本有3人被執行死刑。
  • 你是支持死刑還是支持廢除死刑?其實執行死刑也是一種法治教育
    是否實施死刑是社會中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都能講出很多道理,也能引出很多案例。總體而言,當今世界,廢除死刑的國家越來越多,達到105個,即使部分國家沒有廢除,實際上執行死刑的案例越來越少,如日本,每年少於10件。還有部分國家死刑適用的法律條款越來越少,如中國。最近有人有提出:你支持死刑嗎?
  • 中國再減9死刑罪名 專家:非暴力犯罪死刑應廢除
    、保留55個死刑罪名之後,歷經三次審議、於8月29日獲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九)再減少9個死刑罪名。  「我國對死刑的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對死刑有了更直觀的理解,也接受了死刑存在負面問題的觀點。相比其他國家的刑法,我國一些罪名被規定為死刑確實過重。」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阮齊林指出,比如非暴力犯罪沒有剝奪他人生命,但我國將其列入死刑。應罰當其罪,否則從公平上講確實不合理。從預防上講,沒有證據證明,一類犯罪適用死刑對預防和減少此類犯罪有明顯效果。
  • 喪葬文化該被廢除嗎?看看北大教授怎麼說
    但是,喪葬文化在現代社會受到了抵制,有部分人認為傳統的喪葬文化過於迂腐、繁雜,是封建社會遺留的產物,他們大力呼籲廢除喪葬習俗。對此,北大教授吳飛作出了回應:「沒有傳統喪禮,中國文化就徹底沒了希望」。
  • 很多西方國家都廢除了死刑,並且要求中國也廢除,你怎麼看?
    很多國家都已經廢除死刑了,究其原因,大家可能都覺得,生命應該是讓人感到敬畏的,這是最後一道底線,沒有人能夠剝奪別人的生命,這是損害了人權,也是法律應有的底線。那些國家不僅自己廢除了死刑,還把眼睛看向了中國,希望中國也能廢除。絲毫不顧我們國家還有大批人喊著要求人販子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