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防官兵試穿試用10餘種新型邊防巡邏被裝
多年來,各級保障部門著眼邊防官兵面臨的地理條件、氣候特點,先後多次配發新型被裝,基本形成了「從裡到外多層次搭配,從頭到腳全面防護」的配套體系,極大改善了守防條件,增強了官兵對抗惡劣環境的能力。前不久,在中央軍委有關部門組織協調下,該邊防團結合任務實際,對10餘種新式防寒被裝進行試用試穿。常年在一線摸爬滾打的高原邊防官兵,見證了高技術革新成果給被裝保障帶來的巨大變化。
-
新型保溫方艙亮相高原邊防,為戰而研需要跨越幾道坎
本文轉自【解放軍報】;日前,解放軍報刊發陸軍工程大學研製的新型拆裝式自供能保溫方艙亮相高原邊防的消息後,引發廣泛關注。新型保溫方艙到底怎麼樣?解放軍報記者赴西北邊陲親身感受——雪域高原,夜宿新型保溫方艙■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中國軍網記者 李慶桐 通訊員 陳飛瓊「暖和!」
-
【高原一線官兵配發新型邊防巡邏被裝】日前,多個品種的新型邊防...
【高原一線官兵配發新型邊防巡邏被裝】日前,多個品種的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全面列裝我軍一線邊防部隊。從防寒頭套到多功能水壺,從叢林迷彩皮膚衣到可拆分穿著的派克式保暖作訓服,種類豐富、科技感強,極大滿足了任務需要。
-
邊防官兵用上了新型多功能保溫水壺,「飲冰止渴」成為歷史
邊防官兵用上新型保溫水壺「飲冰止渴」成為歷史曾經,一幅邊防軍人「飲冰止渴」的照片,牽動了無數網友的心。畫面中,一名邊防戰士在巡邏間隙,拿出一袋已凍成冰坨的牛奶,放在嘴唇上暖化飲用。在高寒的高原邊防一線,官兵們在執行戰備巡邏、作戰訓練任務時,首先要戰勝的就是惡劣的自然環境。嚴寒天氣下的飲用水保溫問題,是我軍科研人員展開創新攻關的重點和難點。近日,新疆軍區可可託海邊防連官兵用上了新型多功能保溫水壺,水壺採用雙層真空保溫結構,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可在-30℃環境下,實現24小時保溫。
-
邊防官兵配發新型保溫壺 飲冰止渴成為歷史
曾經,一幅邊防軍人「飲冰止渴」的照片,牽動了無數網友的心。畫面中,一名邊防戰士在巡邏間隙,拿出一袋已凍成冰坨的牛奶,放在嘴唇上暖化飲用。在高寒的高原邊防一線,官兵們在執行戰備巡邏、作戰訓練任務時,首先要戰勝的就是惡劣的自然環境,這不僅考驗著邊防軍人的自我防護能力,同時也檢驗著我軍野戰被裝的保障能力。
-
中國邊防官兵用上新型保溫壺等20餘種新式防寒裝備
我邊防官兵用上新型保溫壺等20餘種新式防寒裝備 「飲冰止渴」成往事 「巡邏盔甲」再升級 測試單兵水壺保溫性能 據解放軍報報導,新疆軍區可可託海邊防連官兵近日用上了新型多功能保溫水壺。 在使用中,邊防官兵從早晨8時出發,在中午12點抵達一處休整點,官兵輕輕擰開新型多功能保溫水壺,只見壺口仍然冒著熱氣……
-
新型邊防巡邏被裝詳解:保養功能使用「全攻略」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孫興維 編輯:陳小菁西藏軍區某邊防團官兵穿著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在林間行進記者:請簡要介紹一下我軍新型邊防巡邏被裝的研製過程。負責人:我軍邊防部隊新型巡邏被裝系列自2014年初啟動研製,軍需能源部門著眼邊防巡邏官兵面臨的地理條件、氣候特點等特殊環境,對照現行裝備的07式系列被裝難以適應勤務需要的問題實際,專門抽調相關設計人員,成立科研課題組,先後多次前往新疆、西藏等邊防一線部隊現地調研。
-
我軍邊防官兵穿新式被裝巡邏
此前報導 據《解放軍報》9月20日報導,近日,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軍需能源局會同有關專家赴邊防一線,就我軍新研列裝的邊防巡邏被裝實際穿用情況進行調研
-
解放軍邊防部隊依據訓練強度定官兵飲食標準
3月下旬,廣西邊防某團基層連隊夥食評比結果一張榜,就在官兵中間炸開了鍋,引發了熱議。 「七菜一湯」為啥比不過「五菜一湯」?檢查組給出的評估結論是:吃得多不一定就吃得好,吃得好不一定吃得就有營養。儘管五連天天中、晚餐「七菜一湯」,但日日「老三樣」,官兵每日部分營養素的攝入量超出了身體需要,雖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攝取充足,而鈣含量,維生素C、B1卻不足,導致連隊「胖墩兒」增多,還有一些官兵患有不同程度的「營養缺乏症」。八連雖只有「五菜一湯」,但他們講究菜品多樣,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色香味美,官兵對夥食很滿意。
-
新科技讓邊防官兵「耳聰目明」
西藏軍區某團大力建設「信息化邊防」提升管邊控邊能力—— 新科技讓邊防官兵「耳聰目明」 ■王美玉 本報特約記者 李國濤 據介紹,這款望遠鏡今年10月配發連隊,集紅外、微光夜視、雷射測距、拍照錄像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助力官兵在複雜環境和惡劣天候下高效執行任務。 「新科技的廣泛運用,讓我們觀察執勤所需時間大大減少。」柴威說。 說話間,操作手馬海坤操縱無人機迅速升空,時而懸停時而盤旋,將視頻圖像清晰回傳。
-
印度前線啃冰磚,我軍邊防官兵後勤保障如何?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
如今,印度前線在啃冰磚,我軍邊防官兵的後勤保障又如何呢?在11月20日,我國官方在社交平臺的帳號「中國軍視網」,對外公開了一組照片並配上了相應的文字指出,為了改善前線官兵的生活,西部軍區專門為邊防官兵準備了新一批的後勤物資,這其中就包括了自熱米飯和自熱火鍋。
-
海拔4500多米,邊防官兵吃上了自熱火鍋
西藏軍區某邊防團戰士範永東說:「因為現在冬天的話我們巡邏也特別的冷,然後吃了這個的話也特別的舒服,感覺比較暖和。」「好好吃!」看著邊防官兵大口吃飯的樣子,真的覺得很滿足。條件的改善,為邊防官兵創造了便利。除了吃上了自熱米飯、自熱火鍋,西藏軍區邊防哨所還有了這些改變。
-
印軍凍成「冰雕」,解放軍在吃火鍋,這一幕似曾相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軍武次位面」(ID:junwu233),原文首發於2020年11月17日,原標題為《印軍凍成「冰雕」,解放軍在吃火鍋,中印邊境這一幕怎麼似曾相識?》,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按照CCTV7《軍事報導》欄目所做的描述,這種新型營房,全部採用工廠預製方案,即所有的部件都在工廠裡面生產完成,然後整體打包,由後勤運輸部門將其送到一線即可,在拿到新型營房之後,身處一線的解放軍指戰員,不需藉助任何大型工程機械,僅靠人力和小工具,就可以輕鬆地在短時間內建設好自己的「新家」。
-
邊防官兵用上20餘種新式防寒裝備:水壺-30℃下保溫一天
他們加快更新技術,讓邊防線上的軍人喝上熱水、吃上熱食,穿得更暖,機動更快……測試單兵水壺保溫性能談兵·新技術新型多功能保溫水壺一口熱水變「暖男」測試單兵水壺保溫性能據解放軍報報導,新疆軍區可可託海邊防連官兵近日用上了新型多功能保溫水壺。
-
王安石半夜被凍醒,這首七律寄寓深遠,尾聯更是含蓄不盡
一次外出公差,王安石半夜被凍醒,這首七律寄寓深遠,尾聯更是含蓄不盡。葛溪驛宋代: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悽涼。秋夜霜寒,薄衾單衣,夜裡剛睡著就被凍醒。「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他裹緊棉被,終於睡踏實了,夢中卻仿佛回到了家鄉,不覺遠隔千山萬水,道路漫漫。夢中醒來,詩人便再也無法入睡,於是披衣坐起。頸聯抒發感慨,「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悽涼」,他想到時勢艱難,雖然鄉愁無窮、秋夜悽寒,卻不顧病痛毅然坐起,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
-
全軍海拔最高建制營官兵住進功能齊全新營房
某邊防連官兵在新營房內開展訓練。8月26日下午,崗巴邊防營所屬一線連隊哨所,已全部搬入新型保溫營房。該營教導員洛松江措說:「入秋後高原天氣多變、晝夜溫差大,各級黨委特事特辦、集力攻關,緊前改善一線官兵住宿條件,我們提前入住溫暖舒適的新家。」 「我們營防區平均海拔4810米,含氧量只有內地的40%,最低氣溫達-40℃。」走進新哨樓,洛松江措隔窗聽風、臨床試氧後介紹情況。
-
高原邊防官兵配發一體化防寒被裝,防風又保暖
高原嚴寒向來是邊防官兵需要面對的客觀現實,高海撥意味著風大、雪大還有雷暴和冰雹等惡劣氣候,以前邊防補給完全靠人馱馬拉。現在條件好了公路前伸,直升機、無人機等也可以及時支援,不過對於單兵來說最重要的防寒才是核心。
-
-20℃,邊防官兵滑雪訓練
新疆塔城,-20℃,積雪厚約半米,新疆塔城軍分區雀幹託蓋邊防連將冰雪運動引入官兵日常訓練,破解冬季邊防訓練難題。-20℃,邊防官兵滑雪訓練,.2020-12-12 15:45:17,.204518,.閆宇航
-
「冰凍腳」網上刷屏,官兵親人看了啥感覺?
卻硬不過邊防官兵的錚錚鐵骨、中國之聲等官方微博在微博轉發;人民網、新華社等在抖音、快手同步推送;再經過人民網、新華社、解放軍報、環球時報、光明日報、人民日報國際等在微信發布短視頻,一時間在網絡上刷屏。這篇推文反映了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黑河好八連」官兵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江面上,下冰水打撈邊境設施「不畏艱苦、愛國奉獻、嚴守國門、一塵不染」的連魂精神,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熱切關注,引起強烈反響。
-
解放軍高原包餃子吃火鍋,24小時熱水供應,印軍卻在雪地中挨凍
在我們看不到的祖國邊境,那裡海拔高,氣候條件更是極端惡劣,邊防戰士的日子過得究竟怎麼樣?想必這也是我們大家都非常關心的事情。就在不久前,解放軍官方媒體為我們揭曉了答案。根據節目《軍事報導》所呈現的畫面,解放軍現在所住的是一種新型營房,這種營房此前不是沒有報導,這是由我國陸軍工程大學國防工程學院教授韓旭為高原條件下專門量身設計的一種營房,這種營房能在室外零下四十度的寒冷天氣下,仍然能保障室內十五度的溫度,而且這種發熱能源,完全來自太陽能,這種營房的材料也很輕,戰士們自己就能拆卸並組裝,這對於執行巡邏任務的士兵來說,簡直再幸福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