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微生物與能量

2021-03-05 i3microorganism
如果微生物獲取了營養,它接下來要做的是必須保存能量以進行生長,本小節簡介微生物與能量的關係。新陳代謝是生物體內所有生化反應的總稱,分為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分解代謝是將複雜大分子分解為小分子和能量的過程,而合成代謝是將小分子物質和能量轉化為大分子的過程。通常ATP可看做生物的通用能源,從能量角度來說,分解代謝就是將其他能量形式代謝為ATP的過程。最初的能源形式可分為三類:有機化合物、無機化合物和光。從化學物質中保存能量的生物稱為化能營養生物,使用有機化合物的則稱為化能有機營養生物。實驗室中大多數微生物是化能有機營養生物。各種有機化合物在化養代謝過程中被分解,氧化過程中釋放的部分能量被保存在ATP或相關富能化合物中。許多細菌和古菌可以從氧化無機化合物中獲取能量,這種分解代謝形式被稱為化能無機營養。能夠被氧化的無機化合物包括氫氣H2、硫化氫H2S、氨NH4+和亞鐵Fe2+,相應的菌株包括氫細菌、硫細菌、硝化細菌和鐵細菌。光養生物含有葉綠素和其他能將光能轉化為ATP的色素,因此不需要化學物質作為能量來源。細菌有兩種光營養形式,一種叫做產氧光合作用,例如藍細菌和一些藻類;另一種是不產氧光合作用,例如紫細菌、綠細菌、日光桿菌等。產氧和不產氧光合作用存在著許多相似之處,我們現在已確定,產氧過程是從不產氧過程演化而來,具體將在第13/14解析。拋開能量不說,微生物都是碳基生物,因此細胞都需要大量的碳以供生長和繁殖。那麼微生物所需的碳又從何而來?根據碳的來源可將微生物分為兩種:異養和自養。異養微生物碳來自其他的有機化合物;而自養微生物使用二氧化碳作為碳源。化能有機生物就是異養生物,而大多數化能無機營養生物和光養生物是自養生物。自養生物也被稱為初級生產者,因為它們可利用無機碳合成有機物。地球上所有有機物都是由初級生產者合成的,尤其是光養生物。卡爾文循環是光營養生物將二氧化碳併入細胞的主要生化途徑。

參考資料: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15th Edition

3.3 Energy Classes of Microorganisms

水平有限,必有不對之處,歡迎指正

相關焦點

  • 海底微生物重新定義了生命的能量極限,打破了科學家對生命的認知
    能量驅動地球上的生物,它是所有生物生長、發展和發揮作用的根本。但是到底需要多少的能量來維持生命的運轉呢?海底下棲息在沉積物中的微生物正在展現一些令人驚訝的答案。這些生物不僅挑戰了科學家們對生命能量需求的認識,而且還為定義生命以及我們可能在哪裡找到生命提供了新的方法。
  • 【根際微生物】植物荷爾蒙對根際微生物的誘惑
    圖B盆栽試驗,將成對的植物種植在由鐵絲網隔開的花盆內紅色虛線表示;處理1,表示木薯單作;處理2,表示花生與木薯間作;處理3,表示花生間作;處理4,表示外源添加氯化物澆灌花生單作系統;對照則澆灌滅菌水;在出芽移栽種植20天後,採集根際土、空白土和花生植株用於後續試驗測定。
  • 汙水處理中的微生物的分類及代謝!
    自養菌利用各種無機物(CO2、HCO3-、NO3-、PO3-4等)為營養將其轉化為另一種無機物,釋放出能量,合成細胞物質,其碳源、氮源和磷源皆為無機物。異養菌以有機碳作碳源,有機或無機氮為氮源,將其轉化為CO2、H2O、NO3-、CH4、NH3等無機物,釋放出能量,合成細胞物質。汙水處理設施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異養菌。2、真菌真菌包括黴菌和酵母菌。
  • 海底下洋殼中發現活性微生物群落
    科技日報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一項生物學研究,美國科學家在海底以下750米處,發現了微生物群落。這一發現增進了人們對微生物「資源競爭」的理解,也為進一步探索極端環境下微生物的生存開闢了新途徑。
  •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同嗎?
    驅動整個生態系統運轉的能量主要來源於______的太陽能。(2)分解者通過_____和_____的方式將有機物分解成C02,等釋放到無機環境中。(3)右圖所示的食物網中共有___條食物鏈,其中初級消費者是_____。(4)如果環境中的某種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體外,則該物質經______的傳遞後,便可在不同的生物體內積累。
  • 微生物美食家
    當你品嘗一杯可口的酸奶、享受一份濃鬱的巧克力大餐,或者吃一塊美味的臘肉時,有沒有想過,如此美味的食物其實是一些微生物的貢獻成果?正如法國化學家路易斯·巴斯德所說:「無限小的物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無限大的,如果沒有微生物,地球上就不會存在生命,也不會有我們今天看到的生物。」
  • 有沒有兼性好氧微生物
    2微生物與氧氣的關係為什麼有些微生物需要氧氣,而另外一些微生物不需要氧氣,甚至其生長繁殖會受到氧氣的抑制呢?研究發現,氧氣不僅是有氧呼吸過程中電子傳遞鏈的最終電子受體,還是以多種毒性形式存在的超強氧化劑。進行有氧呼吸的好氧微生物,自然需要氧氣作為最終電子受體,而進行無氧呼吸的厭氧微生物,自然不需要氧氣。
  • 根系分泌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的調節媒介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向土壤歸還有機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約為光合產物的20 %),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的重要聯結者,在養分循環、能量流動及有機物周轉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根系的分泌作用是其適應脅迫環境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根系分泌作用,植物與根際環境進行著物質、能量與信息的交流。根系分泌物的組成變化反映了植物個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狀況。
  • 微生物有機肥生產工藝流程!
    一、微生物有機肥生產原理和微生物學過程   1、基本原理   好氧發酵是在有氧條件下,好氧微生物通過自身的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過程,將一部分有機物分解氧化成簡單的無機物,從中獲得微生物新陳代謝所需要的能量,同時將一部分的有機物轉化合成新的細胞物質,使微生物生長繁殖,產生更多的生物體的過程
  • 病原微生物知多少
    引起感染的微生物除了我們經常聽到的細菌和病毒以外,還有真菌、支原體、衣原體、寄生蟲、朊粒等,有些名字很多人可能都沒有聽說過。 微生物結構簡單,多為單細胞,甚至沒有細胞結構,需要藉助顯微鏡甚至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它們。自然界中微生物種類超過10萬,大部分對人和動植物有益。如空氣中的氮氣靠微生物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水中的廢物要靠微生物分解轉化,魚兒才能生存。
  • 腐根對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長健康有何影響 | 微生物專題
    結果發現與植物類型相比,腐爛根系土壤微生物組對根際微生物組組成和功能的調節作用更大,小麥和鷹嘴豆在根系腐爛系統(DR)存在時,根際微生物組是同質的(65-87%相似),但在DR系統被耕作破壞時,根際微生物組是異質性的(3-24%相似)。在DR存在的情況下,當根際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顆粒相互作用時,根際微生物群落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降解作用顯著,與膜轉運蛋白、碳水化合物和胺基酸代謝相關的基因富集。
  • 人體溫度降低 難道還是微生物的鍋?
    2017年,英國開展的一項研究分析了超過3.5萬名患者的25萬條體溫記錄,結果發現英國人的平均體溫為36.6℃。 1901~2018年中國和亞洲年平均氣溫距平 相對於1981~2010年平均值(圖片來自:參考資) 氣候變化引起體溫下降的可能機制是,外部氣溫的增加有可能幫助人體節省了一部分能量消耗,人體不再需要這麼多的能量維持體溫了,基礎代謝也就隨之下降,體溫當然也會跟著降。
  • 微生物肥料作用機理
    如EM菌是以光合細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線菌為主的10個屬80餘個微生物複合而成的微生物菌製劑。3. 按照微生物肥料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分類(1) 發酵類微生物肥料。秸稈腐熟劑、EM肥,能夠加快土壤或有機肥中有機物的發酵腐熟,縮短有機物的礦物化過程。
  • 每天學點營養學3:關於能量及能量的來源
    攝入的營養素功能很多,除了維持人體組織的構成,維護身體內的正常生理功能,最主要的還有就是提供能量,供給身體正常運行的能量消耗,沒有能量的供給我們身體就無法運行,就好像汽車沒有汽油,就無法正常開動。既然能量這麼重要,那麼什麼是能量呢?
  • GEB綜述丨微生物宏觀生態學-探究微生物地理模式的機制
    ,這些微生物的生物地理模式需要宏觀生態學方法來研究其潛在機制。微生研究將微生物地理格局與環境因素之間的相關性通過多重回歸或結構方程模型描述,但其潛在機制仍未得到充分研究。 2、從生物地理學到宏觀生態學微生物在營養獲取、能量轉導和生長方面有相同的基本生化機制,而空間和時間尺度的變化出現了分化。從群落尺度可觀察出微生物屬性的生物地理格局,如生物量碳和氮、微生物豐度、碳利用效率、功能基因等。
  • 【支持線上直播】微生物組學數據分析與挖掘專題培訓班(3.17-19)
    近年來,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對於微生物組學的研究持續火熱,微生物存在於世界的各個角落,在醫療健康、環境治理、農業種植、工業生產等諸多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了科研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研究技術。然而,對技能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尤其在資料庫建立、程式語言開發、繪圖工具使用技巧及算法模型選擇成為廣大科研工作者面臨的具體問題。
  • 【發酵課堂】微生物發酵粗飼料在反芻動物生產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蒸煮、熱噴等熱處理法通過用高能量破壞粗飼料中的木質素和纖維素等成分的同時破壞纖維結構增大接觸面積。微波處理法通過改變纖維素的結晶度、破壞物料表面結構並增大比表面積,提高粗纖維的酶解率。彭霄鵬等利用微波液化法處理木質纖維素組,除了起到去除木質素和木聚糖的作用外,還破壞了纖維素的生物抗降解屏障,使得後續酶解糖化處理中酶解轉化效率提高。
  • 益科普|微生物最基本的三種分類 ——化能/光能、異養/自養、好氧/厭氧/兼性
    微生物三個標準的分類,分別是:1、化能/光能;2、自養/異養;3、好氧/厭氧/兼性。
  • 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研究進展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摘要]人類腸道中定居著許多對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核生物等,它們在腸道內能與其他微生物及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影響,被稱為「被遺忘的器官」,它們的基因組也被譽為人類的「第二基因組」,與人體的能量代謝及物質代謝有關。
  • 我體溫低,能靠微生物給升上來嗎?
    2017年,英國開展的一項研究分析了超過3.5萬名患者的25萬條體溫記錄,結果發現英國人的平均體溫為36.6℃。,人體不再需要這麼多的能量維持體溫了,基礎代謝也就隨之下降,體溫當然也會跟著降。2018年,有研究表明,如果給小鼠口服灌胃常見細菌的代謝物丁酸鹽後,這種損害得到了部分逆轉:丁酸鹽顯著增強了抗生素處理小鼠的棕色脂肪水平,增加了能量消耗,並部分逆轉了由於微生物群耗盡而引起的產熱受損。 這說明,調節腸道菌群提高體溫還是很有希望的,至少補充微生物代謝物丁酸鹽就已經看到了趨勢,也許補充特定的微生物後,降低的體溫就能夠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