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洪水泛濫,老百姓房屋被淹,莊稼被毀,不得已紛紛前往高處。可這樣一來,又不方便生產和生活。堯非常著急,於是召開部落聯盟首領大會,請大家推舉一位可以治水的人。眾首領紛紛推薦黃帝的孫子鯀,認為鯀必可治好水患。堯採納了眾首領的建議,讓鯀去治理洪水。
鯀早就想為黃河流域的百姓做些什麼,這次機會來了,他一定要讓百姓們重新過上好日子。起初,鯀採取築堤修壩的方法來圍堵洪水。然而這種方法只適合於一般規模的洪水,黃河流域的洪水極為猛烈,修好的堤壩屢遭毀壞。因此,鯀用了九年的時間也能將洪水治好。後來,鯀想到了天上的息壤,那是一團能夠無限膨脹、生長不息的泥
如果能用息壤來堵截洪水,必定會獲得成功。不過息壤藏在天國的寶庫之中,門前有三頭神犬看守,並不是輕易可以獲得的。於是,鯀使了個障眼法,騙過了三頭神犬,這才盜得了息壤。
息壤果然名不虛傳,它瞬間便化為了萬裡長堤,將洪水死死地堵截在外。洪水被治住了,平原又回到了百姓的手中,他們又可以在上面耕種了。看著百姓高興地在田地裡忙來忙去,鯀感到由衷的欣慰。可是他自己也知道,息壤被盜的事遲早會被發現,而自己也難以逃脫被嚴懲的命運。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切都來得太快了。天帝很快發現了息壤被盜的事,命火神處死了鯀,並收回了息壤。鯀死了,洪水又來了,人們痛苦不已,既是為死去的鯀,也為苦命的自己。
也許是不甘心就這樣死去,鯀的屍體在其死後三年還沒有腐爛。更為神奇的是,這具屍體裡還孕育著一個新生命。消息傳到天上,天帝生怕生出什麼事端,就讓火神將鯀分屍。火神一刀下去,新生命誕生了。這就是禹,他來到人間就是要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的。而鯀的屍體則在此刻化為一條黃龍,縱身躍下了深淵。
待禹長大成人之後,舜已經繼承了堯的王位。舜認為禹是一位有才能的人,就讓禹接替其父親繼續治理黃河的水患。同鯀相比,禹要聰明得多。他改進了父親的治水方法,採用疏導的方法,因勢利導地治理水患。他到處勘察地形,測量水勢,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治水上。直到三十多歲,他還未成家。後來,終於有人肯嫁給他了。但在新婚的第三天,他就匆匆忙忙地離開了家,跑去治水了。在治水期間,他曾三次經過自家的門口。無論是妻子生病,還是妻子懷孕,抑或是孩子出生,他都沒有到家中停留片刻。經過十年的艱苦努力,他終於成功治理了黃河的水患,為附近的百姓解決了最大的困難。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得到了兩個人的幫助。如果沒有這兩個人,大禹治水未必會成功,或者說他的成功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花費更多的時間這兩個至關重要的人就是河伯和瑤姬。
河伯本名馮夷,是一個一心想要成仙的人。他聽人說只要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以成為仙體。於是,他就到處尋找水仙花。轉眼間,九十九天過去了,就剩下最後一天了。只要他再喝上一天的水仙花液,就可以成仙了。想到這兒,他難掩內心的激動,恨不得這一天馬上就過去。不過由於附近的水仙花都被他吸乾了汁液,所以這次他只能跨過黃河到對岸去尋找水仙花。可就在他橫渡黃河的過程中,河水忽然暴漲,淹沒了他的身體。就在這最後一天,他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死後的馮夷恨透了黃河,一氣之下跑到玉帝那裡去告狀。玉帝聽說黃河四處泛濫常常吞噬人的生命,也很生氣。他讓馮夷去治理黃河,並封他為黃河水神。此後,人們便只知有河伯而不知有馮夷了。
河伯雖然成了仙,但他並不知道該怎樣治理黃河。就在他一片茫然的時候,玉帝為他指點了迷津。玉帝告訴他說,要治理黃河,首先要摸清它的水情,了解了水情,治理起來就方便多了。河伯如夢初醒,馬上開始著手查看水情,畫河圖。這可是一件苦差事,幸好有村裡的一位後老漢幫忙,他才最終完成了河圖。不過當圖畫好的時候,河伯已經年老體衰了。此時的他雖有治洪之心,但卻已無治洪之力了。於是,他決定等待有緣人,將河圖相贈,以助其完成治洪大業。
後來,河伯聽說禹前來治水,就將圖交給了禹。圖上清清楚楚地標識著每一處的水情,包括哪個地方水深、哪個地方水淺,哪個地方水急、哪個地方水緩,哪個地方可挖、哪個地方可堵等等,都畫得清清楚楚。有了河圖的幫助,大禹節省了很多寶貴的時間,這不能不說是河伯的功勞。
除了河伯之外,瑤姬也給予了大禹很大的幫助。大禹在疏通三峽積水的時候,曾受到了很大的阻礙。因為巖石堅固無比,無論大禹用何手段都劈不開。三峽劈不開,積水就疏洩不掉,眼看著四川就要變成一片汪洋了。這時,化為巫山神女的瑤姬被大禹的精神感動了,她決定幫幫這位治水英雄。瑤姬回到天上,悄悄偷走了玉帝的《上清寶文理水》天書,將其給予了大禹。在這本書的幫助下,大禹很快劈開了三峽,水患解除了,百姓們過上了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