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手裡拿著的叉子是什麼?怎麼用它治水?古人的智慧令人佩服

2020-12-20 五離怪談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們從小就了解,他是歷代帝王祭祀的常客,也是百姓心目中治水的英雄。

大禹的形象深入人心,不管是在雕像還是圖畫中,他的手裡總是拿著一把叉子一樣的物件,因為年代久遠,大禹的人物樣貌不得而知,可只要見到手裡拿著一把「叉子」的人,我們第一印象就會想到:「這是大禹」。

所以說人們不是因為樣貌認識的大禹,而是因為他手裡的那把「叉子」而認識的他,這無疑已經成為大禹的一個符號,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太上老君的芭蕉扇,許多傳說中的人物都有一個或多個符號特點。

那麼大禹手中拿著的那個「叉」形的物件到底是什麼?又有什麼作用?縱觀我國古代,似乎也只有上古時期出現過這樣的工具,像是船槳從中間割掉一塊,著實令人捉摸不透。

好在在一些典籍中出現過這種工具的名稱,據《莊子·天下》記載:「禹親自操耜」,最後一個字念「si」,第四聲。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耒耜」(lei si)這個工具,其中耒是把柄,耜是下半部分像叉一樣的工具,是我國前秦時期以及原始社會晚期使用的農耕用具,主要用於翻整土地播種莊稼,說白了就相當於現代的鐵鍬。

那麼問題來了,大禹是治水的英雄,那他治水的時候為何要隨手不離一件農耕用具?難道他邊治水邊中莊稼?

這就得說說大禹治水的方式,首先我們要知道,洪水肆虐的時期,第一個領導治水的並不是大禹,而是他的父親鯀,鯀是由堯帝的大臣五嶽推薦,可鯀並沒有治好水患,主要說法有兩種。

一種存在於神話傳說中,說鯀為了治好水患,從天上偷來了神土息壤,據說這種土可以自己生長土地,鯀眼看就要將水患治好,天帝卻發現了這件事,派火神祝融將其殺死在了羽山。

另一種說法我們或許可以從大禹的治水方式中得到答案,大禹之所以能治好水患,乃是吸收了父親在治水中的教訓,改用疏通的方式治理,可見鯀之前所用的手段應該是堵水的方式。

既然是疏通,肯定要開江擴渠,用的最多的自然是有著鐵鍬一樣作用的耒耜,而那個時期沒有成熟的冶煉技術,人們用的仍然是石器,全靠打磨,自然沒有現在鐵鍬這樣的挖地能力,而在鐵鍬上挖一個缺口,不僅可以減少受力面積啊,還能更方便的鬆弛土地,大大的增加了石器時期的工作效率。

可見,大禹能夠治水成功,耒耜這件工具也是功不可沒,在條件那麼艱苦的情況下,古人能想到這種「絕招」,老祖宗的智慧著實令人佩服。

相關焦點

  • 大禹治水的畫像中,為什麼手上拿著一把叉子?拿叉子怎麼治水?
    區區水災,緣何會在古人心中的形象如此邪惡?這是因為,中國古代長期處於農耕文明,治國攝政最重要的在於農賦,風調雨順能造就一方富甲,而旱澇災害則會害得百姓流離失所。 凡是強時代,必定興水利。在脫離工業文明的古代,治水基本靠指揮官的聰明才智,孫叔敖、西門豹、李冰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治水能手。但他們還沒有資格坐第一把交椅,中國歷史上治水第一人的桂冠當落大禹無疑。
  • 大禹治水時,為何手上始終拿著一把「叉子」?這把叉子能治水嗎?
    其頭戴鬥笠無可厚非,畢竟治水時肯定大雨如注,鬥笠好歹也算是一個防雨工具。然而,大禹手上那把叉子是怎麼回事?治水怎麼就跟叉子扯上了關係呢? 其實,這把東西並不是「叉子」。要了解它的用途和來歷,還得從大禹的父親說起。《山海經》裡稱大禹的父親叫「鯀」,在堯帝掌權那會,他就被封為崇地的伯爵,史稱「崇伯鯀」。並且,治水早從鯀這裡便開始了,大禹只是繼承父親的衣缽而已。
  • 大禹治水的畫像裡,他總是拿把「叉子」?這東西怎麼治水?
    不過,令人很是疑惑的是,在這些畫像上,大禹的手裡總是拿著一把「叉子」,難道叉子都可以用來治水嗎?這叉子又怎麼治水呢? 今天,讓我們來談談古今治水第一人——大禹手裡經常握著的「叉子」究竟是什麼,大禹又是如何用「叉子」來治水的。
  • 在「大禹治水」的畫像中,大禹本人為何手拿一把叉子?這能治水?
    在生存條件單一艱難的遠古時期,古人的智慧卻時常令人感到震驚,中國古代早期是農耕文明的時代,百姓基本務農,都憑藉著自己的辛勤勞動賴以生存。農業的作用在古代顯得十分重要,農作是需要依賴天氣和氣候的,故而古人常常祈求風調雨順,以求得來年豐收。01但天意並非人力所能掌控,更不會因為人們的主觀意識和祈求而改變。
  • 大禹的畫像上,為什麼手中有一把「叉子」?治水帶著它有什麼用
    最開始治水的並不是大禹,而是大禹的父親鯀,鯀在堯統治時期被封為崇地的伯爵,地位比較崇高,當時洪水勢頭猛烈,很多臣子都不願意接這個活,於是鯀就擔起了這個重任。但是鯀當時治水是用「水來土擋」的方式,也就是修建堤壩,雖然能在短時間內控制洪水蔓延,但是洪水勢猛,堤壩長時間下不堪重負,在決堤的時候還會造成更大傷害。
  • 大禹治水時,為何手上始終拿著「叉子」?那把「叉子」能治水嗎?
    群臣聽此,一番推脫,最後用一句"等之未有賢於鯀者",就將治水這個"燙手山芋"交到了老實巴交的鯀手上。鯀是帝堯掌權時期,被封到崇地的伯爵,也是大禹的父親。鯀臨危受命,前後治水共花費了九年時間之長,可惜效果卻並不太顯著。
  • 大禹畫像中,手上為何總拿把「叉子」?這叉子是幹啥使的?
    看過大禹畫像的人可能會發現一個特點,大禹不管以何種姿態出現,手中必定握著一把「叉子」。那這「叉子」究竟是何作用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禹知道父親是怎麼死的,所以在治水時兢兢業業,片刻不敢耽誤,也因此留下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美談。至於大禹手中的「叉子」,其實還有一個名字,那就是「耒耜 」(lěi sì) 。這是由神農炎帝發明的一種農具,在農業生產中用於翻整土地、播種莊稼。
  • 古人打井為何要放倆烏龜在井裡?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後來隨著人類文明向四周的擴散,一些離大河流域稍遠的人家為了生存而開發井利用地下水,為了生存創造出大自然所沒有的事物,筆者從中也認識到了古人的智慧。這也是烏龜殼在古時候被拿來問卜的一個原因,《禮記》裡有記載道:「玄武,龜也,龜有甲,能禦侮用也。」所以古人在井中放兩隻烏龜也有一種鎮井的意思,希望得到神明的保佑以求平安。再者烏龜本就是長壽之物,所以也有希望能長命百歲的願望。
  • 古人打井為何要丟倆烏龜進去?看完解釋,古人的智慧果然深不可測
    雖然是從神話中演變過來的思想,但是這種做法其實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傳承,先民們敬仰和佩服能夠治水的鯀禹,也包含著對於自然災害能夠無畏對抗的民族精神,因此在這個角度,烏龜入水也是文化的一種表現。二、科學的解釋,站在現在看真的是佩服古人的聰明才智啊在科學的角度解釋其實是有緣由的,古時候的戰爭非常頻繁,不論是朝代交替還是地方割據,糧草和水源都是一個軍隊繼續戰鬥的重要基礎。歷史上就常常發生因為糧草被燒,水中投毒而兵敗的事例,所以烏龜試毒就是戰爭時期流傳下來的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方法。這種方法非常實用,也非常方便。
  • 歷史上,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但是,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鯀(大禹之父),花了9年的時間,哪裡有洪水,就堵哪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沒有將洪水擊退。後來,舜上位,面對這一窘境,氣憤不已,認為鯀無能。禹為人厚道,做事認真,實事求是,善於思考,就這樣,大禹接過了治水的重任。彼時,大禹剛結婚不過幾日,接到任務後,告別了自己的妻子塗山氏,踏上了治水的徵程。前前後後,經過了13年的時間,奔騰的黃河水,終於被大禹馴服了,昔日的黃泛區,又變成了一片良田沃土。
  • 大禹治水能夠成功,也是從他父親身上汲取的經驗!
    大禹治水能夠成功,也是從他父親身上汲取的經驗!大禹的事跡,我們都心知肚明,他做出的貢獻,可以說改天換地,直到今天我們仍舊學習他的精神,而他的這種魄力,也時時刻刻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不單單是因為他有出挑的治水才能,主要的是他有著心懷天下的雄心,它能夠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裡?所以才得到了重用,而且鯀的品德也很好,總是受到鄉裡鄉親的愛戴,他治水十幾年都沒有成功,因為他一直使用堵的方法。
  • 大禹的父親是誰,鯀(gǔn)(治水失敗大禹接班)
    您好,歡迎你來閱讀,用簡單的文字帶你了解歷史的奇趣(期待您的關注!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說起大禹治水我們可能都知道,大禹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把洪水引進大海,為人民謀得了福利。所以如今黃河流域才會這麼繁榮而且沒有水災的困擾,這可以說都是大禹的功勞。而他也因為治水的功勞繼承了舜的位置,成為部落首領。那麼大禹的父親是舜嗎?大禹的父親是鯀(gǔn)其實大禹的父親,也是一個治水能臣,但他沒有成功,反而因此付出了性命的代價。大禹的父親是鯀,他是舜的大臣。
  • 在古代,遇到嚴冬和酷暑,人們是怎麼度過的?佩服古人的智慧
    那麼,在古代,遇到嚴冬和酷暑,人們是怎麼度過的呢?一、古人冬天保暖方式,甚至要勝過暖氣首先需要了解的一點是,在我國宋朝以前,如今衣物被褥等時常用到的棉花在當時還沒有引進國內。因此在早期人們用的衣物填充物是五花八門的。
  • 鯀,大禹的父親,為何治水失敗了
    說起大禹治水,大家應該從小就很熟悉,這是出自《山海經》之中的一個故事,可是大家熟悉的應該都是這個故事的後半部分,「大禹治水」其實也叫「鯀禹治水」,是大禹和他的父親鯀一起治理水患、造福百姓的故事,而大家都知道的是大禹治水成功了,大禹採用「疏」的方法,而且「三過家門而不入」等許多表現大禹忠君愛國
  • 佩服古人智慧
    我們中國都是用筷子吃飯,美國、英國等地用刀叉吃飯,如今已經形成了一種風俗習慣,成為了各國之間特有的文化。然而其實我們中國人最早使用的是勺子,之後是叉子,然後才是筷子,所以我們中國用刀叉的歷史更為悠久,為何後來只用筷子而不用刀叉?那就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 傳說大禹是蟲子,歷史上治水的大禹到底是誰?大家都被騙了
    比如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等。像嫦娥奔月,我們都知道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根本沒有神仙存在,而月球離我們也很遠,只有依靠科學技術,才能夠登上月球去看一看。但是像大禹治水,說是夏朝時候發生的事情,是真實存在的呢?還是神話呢?因為這個事情好像是人為可以做到的,但是憑藉那個時候古代人的智慧和技術能否實現呢?
  • 大禹南下治水,因為一個女人,被人陷害犯下3大罪!
    那不說題外話,開始我們今天的分享,商均見畲蛇族人被他震悵了,又狠地看了一下大禹,然後振振有詞地說「你們知道嗎?大禹胡亂治水已犯下三條大耶狀!」聽商均說大禹犯了三條大罪,人們更是驚箴得非同小可,臉上顯露出不解、惶惑的神情。但大禹卻鎮靜地站著,臉上顯出對商均卑夷的笑容,冷靜地問「請問商公子,我治水犯了哪三條罪狀?」
  • 四千年前,大禹曾在十堰治水?你家附近可能就有遺蹟
    現代水利樞紐通過調控閘門治水,而4000多年前大禹在漢江武當河段治理水患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十堰發現沉睡數千年的夏王朝遺存古老的漢江,是一條比長江早誕生7億年的河流。作為長江最長的支流,它在歷史上與長江、淮河、黃河並稱「江淮河漢」。據文獻資料記載,4000年前,大禹曾沿著漢江進行過考察和治理。
  • 家有嬌妻女嬌,大禹卻跑去和瑤姬治水:難怪三過家門而不入
    那時大禹還是個毛頭小子,背負著父親身死名裂的壓力治水。他治理到巫山,突遇大風雨,巨浪排空,木石橫飛,工程怎麼都沒辦法進行。這時,一位倦遊歸來的神女恰好路過巫山,一眼就看見人群中卓然獨立的大禹。她讓侍女去教給大禹統馭風雨的法術,很快風雨就平息了,又讓身邊的六位侍臣用雷電劈開巫山。沒過多久,巫山的水道打通了,大禹看得目瞪口呆。這位神女遙遙立在山頭之上,含笑看著大禹。
  • 古書錄事一則:大禹的父親治水不成,自殺於淵成為「河精」
    鯀治水的情況並不理想,在神話傳說中,鯀使用一種叫做"息壤"的寶物來治水,就是用土去掩蓋洪水。而後鯀變成一條大黑魚,常常出現在羽淵的波浪之中,看到這條黑魚的人都稱呼它為"河精"。有人認為"鯀"這個字就是"魚"和"玄"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