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的畫像上,為什麼手中有一把「叉子」?治水帶著它有什麼用

2020-12-23 老王文史錄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們都聽受過,大禹為了解決洪澇問題,全新參與治水中,甚至三顧家門而不入,這種精神被人們所稱讚。

我國古代是農耕文明,所以大家基本上是看天吃飯,如果遇到乾旱洪澇那麼百姓們就會流離失所,貧苦挨餓。

可是上天不會總是風調雨順,所以在五帝時期,洪水就泛濫成災,莊稼們都遭到了洪水的破壞,甚至連百姓的性命也受到的威脅,大家苦不堪言。

最開始治水的並不是大禹,而是大禹的父親鯀,鯀在堯統治時期被封為崇地的伯爵,地位比較崇高,當時洪水勢頭猛烈,很多臣子都不願意接這個活,於是鯀就擔起了這個重任。

但是鯀當時治水是用「水來土擋」的方式,也就是修建堤壩,雖然能在短時間內控制洪水蔓延,但是洪水勢猛,堤壩長時間下不堪重負,在決堤的時候還會造成更大傷害。

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沒能成功治水還遭到了百姓們的咒罵,九年的治水之路雖然漫長,但是效果並不顯著。

子承父業的大禹吸收了父親的教訓,並沒有再採用修建堤壩的方式,而是想了其他的方式,那就是疏導洪水,讓它往別的地方流,只要別破壞到農田莊稼就可以。

於是大禹疏通洪水,修建河道,而這種方法確實在實踐中得到了肯定,百姓們便將大禹視為那個時代的英雄,並且有很多的記載和畫像紀念大禹。

如今大禹的畫像中有很多都是他在現場指揮大家疏通河道的場景,可是在這些畫像上我們會發現大禹的手中總是會有一把「叉子」,那麼這把叉子是幹什麼用的呢?

大禹為了將洪水疏導到海水之中,每天都是輕裝上陣,不斷地考察地形,將河道當時就給挖出來,所以手裡面的這個工具就是用來開挖水渠的。

這種工具在古時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農耕用具,它就是耕犁的前身,也就是耒耜。

在大禹的那個年代,雖然生產工具有一定的進步和發展,但是依然沒有到達發達的地步,當時的農工用具之中,只有耒耜才有挖土的這種功能,但是作用非常的小。

也就是說大禹在治水的時候確實花了很大的力氣才完成,而在後來,耒耜的元素就和大禹的形象緊密的聯合在了一起,為的就是用來紀念大禹治水的辛苦。

對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大禹治水的畫像中,為什麼手上拿著一把叉子?拿叉子怎麼治水?
    在脫離工業文明的古代,治水基本靠指揮官的聰明才智,孫叔敖、西門豹、李冰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治水能手。但他們還沒有資格坐第一把交椅,中國歷史上治水第一人的桂冠當落大禹無疑。大禹治水是中國最著名的神話傳說之一,堪稱家喻戶曉,後世紀念的畫像以及雕塑頗多。
  • 在「大禹治水」的畫像中,大禹本人為何手拿一把叉子?這能治水?
    歷史上孫叔敖,西門豹,李冰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治水能手,但實際上他們大多數所贏得的效果並不明顯,直到大禹的出現,才真正在治水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也因此大禹治水成為了中國最著名的神話傳說之一,中國歷史治水第一人的桂冠也當屬大禹無疑。人民對英雄總是存在崇拜的意識,故此後人將其故事傳承為傳說,更為其雕塑畫像。
  • 大禹治水的畫像裡,他總是拿把「叉子」?這東西怎麼治水?
    不過,令人很是疑惑的是,在這些畫像上,大禹的手裡總是拿著一把「叉子」,難道叉子都可以用來治水嗎?這叉子又怎麼治水呢? 今天,讓我們來談談古今治水第一人——大禹手裡經常握著的「叉子」究竟是什麼,大禹又是如何用「叉子」來治水的。
  • 大禹手裡拿著的叉子是什麼?怎麼用它治水?古人的智慧令人佩服
    大禹的形象深入人心,不管是在雕像還是圖畫中,他的手裡總是拿著一把叉子一樣的物件,因為年代久遠,大禹的人物樣貌不得而知,可只要見到手裡拿著一把「叉子」的人,我們第一印象就會想到:「這是大禹」。所以說人們不是因為樣貌認識的大禹,而是因為他手裡的那把「叉子」而認識的他,這無疑已經成為大禹的一個符號,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太上老君的芭蕉扇,許多傳說中的人物都有一個或多個符號特點。那麼大禹手中拿著的那個「叉」形的物件到底是什麼?又有什麼作用?
  • 大禹畫像中,手上為何總拿把「叉子」?這叉子是幹啥使的?
    看過大禹畫像的人可能會發現一個特點,大禹不管以何種姿態出現,手中必定握著一把「叉子」。那這「叉子」究竟是何作用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禹知道父親是怎麼死的,所以在治水時兢兢業業,片刻不敢耽誤,也因此留下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美談。至於大禹手中的「叉子」,其實還有一個名字,那就是「耒耜 」(lěi sì) 。這是由神農炎帝發明的一種農具,在農業生產中用於翻整土地、播種莊稼。
  • 大禹治水時,為何手上始終拿著一把「叉子」?這把叉子能治水嗎?
    儘管大禹的形象至今成謎,但相信大部分國人都見過大禹的畫像或是雕像。這些後人創作的大禹形象基本上都如出一轍,乃是一個頭戴鬥笠,手拿叉子,且蓄著長鬍鬚的中年男子模樣。這一形象具體的來源如今已不可考,但卻已經深入了每一個國人的內心,如今只要一提到大禹,其便呼之欲出。
  • 大禹治水時,為何手上始終拿著「叉子」?那把「叉子」能治水嗎?
    群臣聽此,一番推脫,最後用一句"等之未有賢於鯀者",就將治水這個"燙手山芋"交到了老實巴交的鯀手上。鯀是帝堯掌權時期,被封到崇地的伯爵,也是大禹的父親。鯀臨危受命,前後治水共花費了九年時間之長,可惜效果卻並不太顯著。
  • 歷史上,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大禹之父——鯀,臨危受命,負責治水!但是,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鯀(大禹之父),花了9年的時間,哪裡有洪水,就堵哪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沒有將洪水擊退。後來,舜上位,面對這一窘境,氣憤不已,認為鯀無能。
  • 鯀,大禹的父親,為何治水失敗了
    說起大禹治水,大家應該從小就很熟悉,這是出自《山海經》之中的一個故事,可是大家熟悉的應該都是這個故事的後半部分,「大禹治水」其實也叫「鯀禹治水」,是大禹和他的父親鯀一起治理水患、造福百姓的故事,而大家都知道的是大禹治水成功了,大禹採用「疏」的方法,而且「三過家門而不入」等許多表現大禹忠君愛國
  • 大禹的父親是誰,鯀(gǔn)(治水失敗大禹接班)
    您好,歡迎你來閱讀,用簡單的文字帶你了解歷史的奇趣(期待您的關注!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說起大禹治水我們可能都知道,大禹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把洪水引進大海,為人民謀得了福利。所以如今黃河流域才會這麼繁榮而且沒有水災的困擾,這可以說都是大禹的功勞。而他也因為治水的功勞繼承了舜的位置,成為部落首領。那麼大禹的父親是舜嗎?大禹的父親是鯀(gǔn)其實大禹的父親,也是一個治水能臣,但他沒有成功,反而因此付出了性命的代價。大禹的父親是鯀,他是舜的大臣。
  • 四千年前,大禹曾在十堰治水?你家附近可能就有遺蹟
    現代水利樞紐通過調控閘門治水,而4000多年前大禹在漢江武當河段治理水患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十堰發現沉睡數千年的夏王朝遺存古老的漢江,是一條比長江早誕生7億年的河流。作為長江最長的支流,它在歷史上與長江、淮河、黃河並稱「江淮河漢」。據文獻資料記載,4000年前,大禹曾沿著漢江進行過考察和治理。
  • 在大禹之前治水的人身份成謎,原因原來是這樣
    這其中,形象最貼近人的,也是除去歌功頌德的功績之外,有非常大爭議的人,就是夏朝的開國者,大禹了。說到禹這個人,在歷史上最被人關注的,當然是他把禪讓制變為嫡長子繼承制這件事情,但在傳說中,他更廣為人知的卻是治水的故事。一說到上古時代的傳說,在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和補天,黃帝大戰蚩尤定鼎天下這些傳說之後,最著名的就是大禹治水了。
  • 大禹治水能夠成功,也是從他父親身上汲取的經驗!
    不單單是因為他有出挑的治水才能,主要的是他有著心懷天下的雄心,它能夠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裡?所以才得到了重用,而且鯀的品德也很好,總是受到鄉裡鄉親的愛戴,他治水十幾年都沒有成功,因為他一直使用堵的方法。大禹的父親治水很多年,最後仍然以失敗告終,而當時的順利,卻一直認為他並沒有認真治水,後來就治了他的罪,將他就近殺掉,畢竟來說人民的利益最大,最後委派大禹先去接替他父親的位置,完成他父親沒有完成的工作。雖然說我們用現在的這種眼光去看待,覺得怎麼治水要用堵的方法誰怎麼可能被土堵住呢?
  • 家有嬌妻女嬌,大禹卻跑去和瑤姬治水:難怪三過家門而不入
    我們都知道大禹治水,為了治水,大禹常年在外,三過家門而不入。妻子女嬌獨守空房,望眼欲穿。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大禹在外面有一位治水的幫手——瑤姬,瑤姬幫助大禹治水十三年,比女嬌陪伴大禹的時間還多。瑤姬就是各類文學作品中那個喜歡「自薦枕席」的巫山神女。
  • 傳說大禹是蟲子,歷史上治水的大禹到底是誰?大家都被騙了
    不知道是有人杜撰的,還是一直就流傳下來的,在歷史上也真有其事。比如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等。像嫦娥奔月,我們都知道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根本沒有神仙存在,而月球離我們也很遠,只有依靠科學技術,才能夠登上月球去看一看。但是像大禹治水,說是夏朝時候發生的事情,是真實存在的呢?還是神話呢?因為這個事情好像是人為可以做到的,但是憑藉那個時候古代人的智慧和技術能否實現呢?
  • 大禹南下治水,因為一個女人,被人陷害犯下3大罪!
    那不說題外話,開始我們今天的分享,商均見畲蛇族人被他震悵了,又狠地看了一下大禹,然後振振有詞地說「你們知道嗎?大禹胡亂治水已犯下三條大耶狀!」聽商均說大禹犯了三條大罪,人們更是驚箴得非同小可,臉上顯露出不解、惶惑的神情。但大禹卻鎮靜地站著,臉上顯出對商均卑夷的笑容,冷靜地問「請問商公子,我治水犯了哪三條罪狀?」
  • 鮮為人知的美麗神話傳說:大禹治水化為熊,張渤化為豬婆龍
    >不同的是,大禹沒有採用「堵」的方法,而是進行疏通,大禹將山和水看作一個整體,平整山勢,疏通水脈,使得許多不毛之地變成了肥沃的土地。在他治水的十三年裡,與民眾始終處在一起,三過家門而不入,耗盡心血完成了治水的大業。可以說大禹治水不僅促進了水利文明的發展,也將我國的農耕文化提上了一個新的階段,因此大禹治水的故事代代相傳。大禹治水的故事不斷地被人民傳留、歌頌,在其中也衍生出一些鮮為人知的傳說。
  • 山海經:大禹的老婆是九尾狐,她為什麼不吃「人」
    先說這個大禹為什麼被指名道姓地派去治水,原因很簡單,父債子償。大禹他爸叫鯀(gǔn)據說是海裡的一條大魚,這個鯀被當時的領導帝堯派去治水。結果鯀磨磨蹭蹭很多年並沒有完成任務(按理說就不該讓魚去治水,那可是它賴以生存的地方,稍微動腦子想想都不能辦成事)。
  • 水利部公布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大禹、李冰、蘇軾等入選
    來源:華西都市報水利部公布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大禹 李冰 蘇軾 3位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入選中國古代水利科技長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有眾多治水的能手。日前,國家水利部在其官網上公布了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其中大禹、李冰、蘇軾等3人是我省啟動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後評選出的首批四川歷史名人。
  • 鯀和大禹都治過水,為什麼一個失敗一個成功
    大禹治水提到大禹治水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但是在大禹之前也有人治過水,但是此人卻很少被人說起,就是大禹的父親鯀,大禹的父親鯀也有治水的經歷,但是很少被人提起,原因就是失敗了,而且還因此丟了性命。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這種災難可是死很多人的,當時的堯知道了這件事後就命鯀去治理水災,鯀治理水災的方式可謂是簡單粗暴,也應了一句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啊,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你除了用土其他的也沒有什麼可用的啊。鯀治水不力可想而知當洪水再次來的時候用土築的堤壩瞬間垮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