鯀和大禹都治過水,為什麼一個失敗一個成功

2020-12-20 四方談歷史

大禹治水

提到大禹治水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但是在大禹之前也有人治過水,但是此人卻很少被人說起,就是大禹的父親鯀,大禹的父親鯀也有治水的經歷,但是很少被人提起,原因就是失敗了,而且還因此丟了性命。事實就是如此人們往往只能記住成功者,不會在意失敗者,但是失敗者就真的一無是處嗎?

鯀的失敗

小編今天就從另一個方面解讀一下這父子二人的治水經歷。鯀(gun)開始其實指的是一種大魚,後來就變成了專指大禹的父親了。其實啊鯀也是一個治水的能臣,他在當時那個年代能想到築壩圍水這樣的方法,說明這個人不笨。但是奈何但是的生產條件遠遠達不到技術要求所以失敗了,但是也因為的鯀的失敗才有了後來大禹治水的成功。小編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解釋一下。

鯀去治理水災

鯀治水是從堯開始的,當時鯀是堯手下的大臣,有一年黃河發了大水,淹沒的大片河水兩岸的莊家和房子,這可苦了當時的百姓了。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這種災難可是死很多人的,當時的堯知道了這件事後就命鯀去治理水災,鯀治理水災的方式可謂是簡單粗暴,也應了一句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啊,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你除了用土其他的也沒有什麼可用的啊。

鯀治水不力

可想而知當洪水再次來的時候用土築的堤壩瞬間垮塌了。而且造成了更大的水災,老百姓受災也更嚴重了,這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至此鯀的治水就以失敗而終結了。到了舜繼位時,舜覺得鯀治水不力,沒有盡力去做這件事,消極怠工,便把他殺了。鯀死的也是有點冤枉啊,有人就該問了為什麼願望,這個我們一會再說。下面我們來看看大禹是如何治水的,大禹沒有從他父親身上得到啟發,既然我堵不住,那我就多挖一些河道讓誰流過去。

地理情況

但是也不能亂挖,要有規劃。在這時期裡大禹多次考察黃河的地理情況,總結了父親失敗的經驗,兢兢業業的治水十幾年。最終成功之後成功走上人生巔峰。我們現在來總結一下這對父子的治水經歷,鯀治水九年說他辦事不利,這個沒問題,但是說他消極怠工這個就不合適了,鯀要是真的消極怠工也不會用九年時間去築壩了。

大禹治水成功

鯀的失敗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當時的環境和生產條件達不到築壩的條件,所以失敗了。而他兒子大禹呢,就比鯀更加聰明了,既然我堵不住我就挖好河道讓你按照我設計好的河道流,這樣就解決了水患。但是請注意大禹是在鯀的九年治水經歷上總結出來的,沒有他父親那九年的治水經歷,就算是大禹也不一定能治水成功的。所以只要專注的堅持一件事不斷的從失敗中總結經驗,總用成功的那天。

相關焦點

  • 鯀,大禹的父親,為何治水失敗了
    說起大禹治水,大家應該從小就很熟悉,這是出自《山海經》之中的一個故事,可是大家熟悉的應該都是這個故事的後半部分,「大禹治水」其實也叫「鯀禹治水」,是大禹和他的父親鯀一起治理水患、造福百姓的故事,而大家都知道的是大禹治水成功了,大禹採用「疏」的方法,而且「三過家門而不入」等許多表現大禹忠君愛國
  • 大禹的父親是誰,鯀(gǔn)(治水失敗大禹接班)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說起大禹治水我們可能都知道,大禹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把洪水引進大海,為人民謀得了福利。所以如今黃河流域才會這麼繁榮而且沒有水災的困擾,這可以說都是大禹的功勞。而他也因為治水的功勞繼承了舜的位置,成為部落首領。那麼大禹的父親是舜嗎?
  • 大禹治水和他爹鯀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是鯀幫助禹治水的嗎?
    鯀這個人,根據《史記》所採用的《帝姓系》記載,顓頊生鯀,鯀生禹,又言顓頊六傳而至舜,不管是年紀還是輩分,都應該是禹長於舜才對,但哪位不曉得上古三王堯—舜—禹是依次禪讓的啊!要是按照《帝姓系》中的記載,舜在位時禹必然已經作古。
  • 大禹治水能夠成功,也是從他父親身上汲取的經驗!
    但是其實大禹能夠成功,並不是因為她嘗試了一次就成功了,還是他曾經有無數次的失敗?同時他的父親也是一名治水能人,他的父親名叫鯀,但是他父親受到國家君王的委派,因為常年大水導致國民經濟不斷下滑,人民老是受到水患的襲擊,很多的莊稼和糧食,最後都沒有收成,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國家動亂,對於這種必須要採取一定的治水方案,國家沒有合適的人才,最後萬裡挑一選中了鯀。
  • 大禹治水為什麼能取得成功?
    大禹治水為什麼能取得成功?虞舜下定決心要全力支持禹治水成功。虞舜曾多次聽取禹對洪水治理情況的匯報,多次巡視禹治理洪水情況,毫不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要禹不辜負國家的信任和老百姓的期待。    其二就是禹善於吸取共工和鯀治水失敗的教訓。共工治水失敗的原因是「虞於湛樂,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其父鯀治水失敗的原因是「稱遂共工之過」,在治水方法上仍然是「墮高堙庳」。大禹對鯀,既有變異,也有遺傳。
  • 三問鯀治水:鯀,一個悲哀的實幹家
    帝堯很著急,急需找到一個能夠治理洪水的人,大臣和各位諸侯大佬們都推薦鯀。帝堯說:「鯀,一貫我行我素,不服從命令,損壞同族的人,不能用。」大佬們說:「在這一代人中,治理洪水也就鯀最能幹了,別人更不行。希望讓他試試。」於是,帝堯採納了諸侯們的意見,任命鯀來治理洪水。
  • 《鯀禹治水》學習案告訴你鯀和禹如何治水的,為何禹能成功鯀失敗
    鯀:傳說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禹:即大禹,鯀死了三年後,肚子裂開而鑽出的一個孩子,也就算鯀的兒子,後來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由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泛濫成災: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災害。汗流浹背:浹,溼透,汗水溼透了背上的衣領。形容汗出得很多。4、提出小組交流後仍不能解決的詞句疑點,全班交流。5、學生匯報課文主要內容。
  • 大禹的父親被堯所殺!而大禹心中難道沒有一點嫉恨嗎?
    大禹的父親被堯所殺!而大禹心中難道沒有一點嫉恨嗎?大禹的父親叫鯀,算起來,他還是黃帝的後代。大禹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而大禹的父親鯀,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治水名人,儘管結果不一樣,鯀治水失敗後,而對於他的死法也是眾說紛紜,但據山海經所講述,鯀盜取了天帝的息壤來堵塞洪水,違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讓祝融在羽山近郊殺死鯀。到了帝舜,水患仍未能解決,當時的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一致認為禹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真,非常適合接任這項任務。
  • 我國歷史上大禹治水取得成功原因是什麼
    作為黃帝的後代,鯀[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唐堯、虞舜二帝,分別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事宜。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封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 大禹治水,記住的不應只有大禹
    河伯不是別的地方的水伯,而是黃河水伯。我們現在文化中叫什麼河、什麼河,在古代寫作什麼水、什麼水。黃河叫河水,長江叫江水。《三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山海經這裡寫的非常奇怪,它寫黃河發源於崑崙東北,往北邊流,接著又西南入渤海,然後又出海外,往西又往北,經過大禹疏通過的積石山。
  • 大禹為什麼要建立夏朝?
    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巨的任務當兒戲。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裡。舜也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樸。"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當時,大禹剛剛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徵程。
  • 解讀鯀禹治水神話的真實文化內涵
    在世界各地的上古神話傳說和早期宗教文獻中,史前時期的地球曾發生過一次滔天洪水。由於相關神話傳說和宗教文獻所表現的驚人一致性,即時間、地點、人物、內容等都極度相似,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史前大洪水」確有其事,更確切地說,是「史前全球性海侵事件」。
  • 大禹手裡拿著的叉子是什麼?怎麼用它治水?古人的智慧令人佩服
    所以說人們不是因為樣貌認識的大禹,而是因為他手裡的那把「叉子」而認識的他,這無疑已經成為大禹的一個符號,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太上老君的芭蕉扇,許多傳說中的人物都有一個或多個符號特點。那麼大禹手中拿著的那個「叉」形的物件到底是什麼?又有什麼作用?
  • 鯀禹治水,整體格局上的勝利
    鯀在治水的時候呢,採用的方法是「堵」。上文提到了鯀盜取天帝的息壤,息壤是會自己生長的泥土,鯀拿到了息壤就拿來去堵住洪水。鯀總共花費了九年時間來組織人民修建堤壩,但一遇到大水,就被衝毀了,堵了東邊西邊潰堤,圍了南邊北邊泛濫,始終沒有把洪水治服。這樣就會使得受災的人更多,受災的程度也大大加深。一旦決堤,洪水更加兇猛,一霎那就能吞噬一切,所以鯀治水以失敗而告終了。
  • 山海經:大禹的老婆是九尾狐,她為什麼不吃「人」
    先說這個大禹為什麼被指名道姓地派去治水,原因很簡單,父債子償。大禹他爸叫鯀(gǔn)據說是海裡的一條大魚,這個鯀被當時的領導帝堯派去治水。結果鯀磨磨蹭蹭很多年並沒有完成任務(按理說就不該讓魚去治水,那可是它賴以生存的地方,稍微動腦子想想都不能辦成事)。
  • 鯀治水九年就被處死,禹治了十三年還坐了王位,其中奧妙是這樣的
    我們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說大禹治水時「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可是他的父親鯀在之前治理了九年沒有什麼成效,舜代行天子的政務時,就把鯀流放到羽山,讓他死在了那裡。大家注意這兩個數字:一個是九年,一個是十三年。鯀治水九年就被處死了,而讓大禹治了十三年,最後還讓他坐了王位。
  • 講清廉故事 承優良家風 ||大禹——公而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聆聽大禹的故事——公而忘私,三國家門而不入四千多年前的上古堯、舜時代,出現過一次洪水泛濫的特大災難,受災地區很廣,損失很大,情形非常嚴重。時值堯當政,即委任鯀作為治水總管,命他設法平定洪水,拯救災民。可是鯀忙了九年,毫無成績。原來他的治水方法主要是積土阻水,築堤建壩。
  • 在大禹之前治水的人身份成謎,原因原來是這樣
    說到傳說時代的這些人,許多人第一個想起的都是三皇五帝那一幫。包括女媧,伏羲,神農,黃帝,炎帝,堯,舜,禹等人,還有蚩尤等等,都是傳說時代的著名人物。這其中,形象最貼近人的,也是除去歌功頌德的功績之外,有非常大爭議的人,就是夏朝的開國者,大禹了。
  • 悲劇色彩濃厚的治水英雄與城郭的創造者——鯀(gǔn)
    五帝時期,發生了一場巨大的洪水,關於這次洪水的起因,各書的記載不盡相同,總的一點是與天上的神主有關,可能是共工和他的手下所為,也可能是天帝故意發下洪水來懲戒地上的人們,前者的說法和女媧時代共工頭觸不周山的故事重合。
  • 大禹治水的傳說,我們來看看神話中的大禹
    我們在歷史書上學到過大禹治水的故事,他為了治水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還是我國的第一個朝代夏朝的建立者,中國從「禪讓制」變成了「繼承制」。今天我們來看看在神話傳說中,大禹治水的這個故事。一天他派神鳥帶路,來到了存放息壤的地方,又讓神龜挖洞,將息壤從地下帶走,拿到息壤之後,鯀馬上就按他的計劃做了,果然夠息壤變大之後,洪水擠走了,逃到山上、樹上的人們,回到息壤上,準備重新建造起他們的家園,在上邊種地,蓋房子。可是沒過多久,天帝知道了鯀偷走了息壤,於是他發怒了,派火神祝融殺了鯀,又收走了息壤,這樣一來,洪水又到來了,人們又陷入到了苦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