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傳說時代的這些人,許多人第一個想起的都是三皇五帝那一幫。包括女媧,伏羲,神農,黃帝,炎帝,堯,舜,禹等人,還有蚩尤等等,都是傳說時代的著名人物。這其中,形象最貼近人的,也是除去歌功頌德的功績之外,有非常大爭議的人,就是夏朝的開國者,大禹了。說到禹這個人,在歷史上最被人關注的,當然是他把禪讓制變為嫡長子繼承制這件事情,但在傳說中,他更廣為人知的卻是治水的故事。
一說到上古時代的傳說,在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和補天,黃帝大戰蚩尤定鼎天下這些傳說之後,最著名的就是大禹治水了。當然,在這個傳說中,大禹的形象非常正面。相傳,他臨危受命,被舜帝派去治水,他帶著人挖溝渠,疏通水患,在治水的過程中,他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幾次路過自己家的門口,都沒有回家一次。同時,他改變了前人治水,一味去堵水的方式,改堵為疏,終於治理了黃河的水患。
這就是大禹立下的巨大功績,他正是憑藉這項功績繼承了舜帝的首領之位。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大禹之前,負責治水的人是誰呢?既然大禹治水是臨危受命,那麼他之前治水失敗的那個人是誰?在神話傳說中,這個人叫做鯀,是天上的神仙。他看到地上的百姓被黃河的水患所侵擾,於是便私自從天上下到人界,用一種叫做息壤的神奇的土壤,來治理水患。
但是,由於鯀是私自從天上下界的,他違背了天帝的命令,而且,還偷了天帝的東西。他帶下來的那種叫做息壤的土壤就是天帝的東西,它可以自己生長,自己增加,鯀覺得這種土壤正好可以用來治理水患,將黃河的水全部堵在決堤之前,於是便私自將它帶下來了。
屈原的《天問》中說,鯀其實已經快要將水患治理好了,可是這時天帝卻發現了他私自下界的行為。還發現自己丟了東西。於是,天帝非常憤怒,就派祝融下界,將鯀殺死了。在處死了鯀之後,又命祝融將息壤收回,於是,鯀的治水就失敗了。由於鯀沒能順利將水患治理好,舜帝只好再派大禹前去治水。
當然,神話是神話,事實上,鯀正是大禹的父親。相傳,舜帝想要治理黃河的水患,於是詢問朝中哪裡有賢人,就有人推舉了大禹的父親鯀。鯀被任命前去治理水患,他採用了堵水的方式,沒有想到治水失敗了。於是舜帝下令處死了鯀,在《國語》和《左傳》中都有舜帝處死鯀的記錄。
鯀的治水失敗之後,順帝就派遣鯀的兒子禹繼任他父親的事業,大禹成功,立下大功之後,接任了舜帝的首領之位。或許正是因此,才會將治水失敗的鯀神化為天上下界的神仙。由此可見,神話傳說雖然充滿了不科學的內容,但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的歷史。你知道你是怎樣看待神話傳說的呢?快留言告訴小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