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鄒靜之:像我這種用原子筆寫作的人狀態很尷尬

2020-12-16 人民網娛樂頻道

原標題:編劇鄒靜之:像我這種用原子筆寫作的人狀態很尷尬

  鄒靜之。 李萌 攝

  鄒靜之(左一)。 李萌 攝

  中新網北京5月4日電(李萌)今日,第二十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之「萬達杯」第二屆青年劇本與創意大賽頒獎禮在北京舉辦。知名編劇鄒靜之、汪海林等出席。談及參賽劇本內容,鄒靜之坦言,創作過程中「創意」二字特別珍貴。

  鼓勵落選作者:有時人會有不同的見解

  肯定獲獎作品的同時,鄒靜之直言想和未獲獎的同學聊一聊,「50個初選,只有10個得獎,這些作品當然是好的,但那40個也有非常好的。有一句話叫『文無定法』,只是有時人會有不同的見解(而已)」。

  此外,他更將義大利歌劇作家吉亞卡摩 普契尼的經歷作為案例鼓勵落選作者,「最近看了特別老的一部電影《普契尼》,他年輕時在米蘭讀音樂學院,很多人都認為他一定會在比賽中得獎,但他沒有得獎,可是有出版商找到了他,在他特別困難時出版他的劇本並投資、排演。當時得獎的人後來默默無聞,而這個沒有得獎的人卻寫了那麼多歌劇,《圖蘭朵》、《波西米亞人》等都是全世界至今演出最多的歌劇」。

  談行業現狀:評判標準從眾化

  談及編劇行業目前現狀,鄒靜之坦言「很悲催」,「有人說編劇門檻低,因為有了網絡後,很多行業的評判標準開始從眾了,不再是精英來評判了。像我這種用原子筆寫作的人狀態就很尷尬,用你們的話講,叫『很悲催』。原來三年過氣,現在三個月就過氣,新人分分鐘出頭」。對於行業發展及格局的迅速改變,鄒靜之坦言很困惑,「文學藝術價值標準的改變,包括票房等因素的加入,讓我們這一代人有了很多困惑。但與韓國電影比較,《7號房間的禮物》是他們影史上票房第一的電影,他們就不會像我們一樣,『撕個鬼子』就能得第一,因為他們文學藝術的標準變化不快」。

  而對於年輕編劇,鄒靜之則透露,通過這次看劇本發現,年輕人在文學藝術的創作上沒有自己這一輩人『敢想』,「都是四平八穩,但也算是可喜的一點,(畢竟)大的東西沒有變,但同時還是想說,創作時一定要有飛揚的精神,你們的未來要靠你們自己」。

  獲獎名單:

  一等獎:

  盧文瑩《梅雨時節》

  韓帥《漢方小說》

  二等獎:

  楊筱珺《必嘉街七號》

  展藝桓《奔跑的兄弟》

  劉小奇《無可替代》

  三等獎:

  張新諦《新手編劇》

  李嘯洋《槐安國 巫鹹國》

  劉越《幻痛》

  李微雨《離開2500》

  張紫薇《人質》

相關焦點

  • 鄒靜之《九棟》原子筆寫作的往事
    鄒靜之:低估是一種榮譽嗎?哈,這真好。其實書出來後有些朋友寫了評論。但這本書發行時確實沒做宣傳,沒有發布會,籤售什麼的,想弄過又覺累。再說像《九棟》這樣的一本書,她也許不合時宜。記者:有人看完了《九棟》,說最喜歡的是嗅到童年氣息般的身臨其境,你的靈感來自什麼?鄒靜之:我寫《九棟》的靈感就是坐著那發呆,呆到一定的時候小時候就出現了。
  • 鄒靜之簡介及主要作品
    這兩部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展現了編劇鄒靜之的創作才華,而這種解構主義的反諷特色儼然已成鄒靜之和「鐵三角」的金字招牌,導致續集接二連三相繼出籠。然而就在《鐵齒銅牙紀曉嵐3》還沒有完成的時候,另一部大戲《五月槐花香》中途殺出,在鄒靜之腦中揮之不去,非吐不快。
  • 鄒靜之:我是老派的人 喜歡溫良恭儉讓(2)
    魯迅很無聊,他寫「我家屋後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這種語言的味道,這種語流的速度,放在現在誰看啊?今天的年輕人,他們有微博,有微信,每天在比著誰更有趣,誰的機靈話更多,誰的觀點更犀利。其實這些東西沒什麼難的。所以我發現,保持貧窮或許是件好事,它能讓你進入深度思考的狀態。我是個老派的人,不習慣現在年輕人的相處方式。
  • 他用原子筆畫畫,質感像油畫,原子筆畫的《蒙娜麗莎》了解一下
    走在街上,他想起了《蒙娜麗莎》還沒有畫完,趁著空閒,又添了幾筆,注意看他的筆,那是一支原子筆。這幅畫在速寫本上的《蒙娜麗莎》,從頭到尾都是用原子筆畫的,色調豐富,畫得很形象,原子筆也能畫成這樣?看了他的作品,我甚至懷疑我用了假的原子筆。
  • 鄒靜之談《斷金》:小溪慢流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就有那樣的人,進了園子不看戲,爭好座兒,臺上演的青山綠水,花前月下不知道。等好座兒爭下來,戲散了,幕落了,燈黑了,想看,沒了......」話劇《斷金》8月3日晚,話劇《斷金》於北京保利劇院首演,由鄒靜之編劇,黃盈導演,著名演員張國立、王剛、張鐵林,以及張博、楊紫嫣等眾青年演員聯袂獻演,龍馬社
  • 鄒靜之寫話劇劇本跟北京大爺學語言
    8月下旬,  記者和著名編劇鄒靜之一起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11屆中日韓戲劇節。鄒靜之的第一部話劇《我愛桃花》是惟一一部參演的中國話劇。和鄒先生相處了一個星期,幾個敬業的記者卻根本無心採訪他:鄒先生的風趣幽默和悠閒的生活態度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每天早上起來,大家便趴在榻榻米上跟鄒先生殺幾盤五子棋。
  • 推薦一款能夠提高編劇寫作效率的在線工具
    Word這種畢竟不是專業的劇本寫作軟體,沒有自動的劇本格式、角色、對話等,都要自己去逐行調整。我知道有許多人習慣用Word之類的軟體來創作劇本,但Word功能太雜,而劇本和論文一樣,對文章格式是有嚴格標準的。有時用Word寫劇本總會不自覺地被格式分散注意力,哪怕我們已經有了「先寫作,後排版」的意識。
  • 原子筆,用的人還多麼?
    記得上大學以前寫字用的最多的筆就是原子筆,寫字又快又順滑,當然原子筆本身也便宜耐用。後來就流行中性筆了,不知不覺已經好多年都不用原子筆了。特別是現在很多場合和考試都要求一律使用黑色中性筆。不過,就說現在中學生中用原子筆還是比較普遍的。
  • 北電成立 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
    本報訊(記者 肖揚)第十一屆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金字獎」高峰論壇結束後,當晚舉行了頒獎典禮,賈樟柯、張猛、薛曉路、蘆葦、鄒靜之、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等名流雲集。在頒獎典禮上,北京電影學院宣布正式成立「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鄒靜之擔任名譽院長。
  • 編劇批國產電視劇:時裝劇太土 講故事沒技巧
    在韓劇、美劇的雙重夾擊下,國產電視劇偶有亮點,但始終讓人感覺缺一口氣。中國不缺好導演、好編劇、好演員,那到底缺什麼?在昨天下午的第38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上,由華策影視主辦的高端論壇———「華劇夢·國際風」主題研討會吸引了國內30餘名頂級導演、編劇、製作人,鄒靜之、劉恆、麥家、簡遠信、梅小青等眾多知名編劇、製作人給出了自己的意見,主辦方更邀請到了韓劇《繼承者們》創作團隊遠道而來參加「論戰」,不過整場論壇似乎變成了兩個主題:韓劇為何這麼火?如何向廣電總局請願放寬限制?
  • 208位編劇年收入過百萬隻有11人,青年編劇之死背後的青年編劇們
    用劇本的標準衡量這本改編方案,更像是劇本的故事大綱,「它被我當時的老闆直接拿走了,後來還莫名其妙被立項了。」陸一珞覺得自己的作品被侵佔,心裡很不爽。在業內,這叫「騙稿」,指如果編劇寫的劇本被採用但無署名、被盜用創意大綱或者核心故事情節,等等情況。
  • 「網紅」石信:用原子筆倆月畫條牛仔褲 對別人是煎熬對我是享受
    不久前,因為用原子筆作畫,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公共藝術專業本科應屆畢業生石信爆紅網絡。5月31日,學校專為石信舉辦個人作品展。這場畫展,吸引來了省文聯副主席、省美協主席劉傑等大咖。90後的石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創作經歷是什麼?本報記者為此專訪了這位石信同學。
  • "陳白露"播放破四億 編劇韓辰辰:我的戲不"狗血"
    「列夫 託爾斯泰只在早晨寫作,他認為早晨使人清醒有批判精神,而在夜間會寫出大量胡說八道的廢話;福樓拜則白天休息,夜裡通宵寫作。但我的寫作時間,用隨緣二字就能概括。因為入睡困難,只好睏到極點才睡,所以作息時間也就不固定。寫作的時候像個紋絲不動的禪修者,盤腿坐在桌前,只關心劇本人物的一舉一動。同事說我那時候好像『入定』了似的,很專注。」
  • 用原子筆寫到榜單前三的網文作家
    ——劍無雲懸疑人氣作家劍無雲 口中的「努力」並不是隨便說說的努力,他在作品均訂只有幾百的時候會努力日更幾萬字,在作品訂閱破萬的時候,這種發奮更新的狀態也不曾改變。他口中的努力是慣性,是習慣。「後來我突發奇想,索性自己提筆寫了。那是我第一本小說,全是用原子筆自己寫的,也是科幻文,滿滿的一本作業本寫滿了字。」提起自己的第一本「純手工原創」作品,劍無雲 還會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說那本原子筆小說寫得滿滿當當的,當時純粹是興趣,自娛自樂,只有幾個同學看過。
  • 中國終於造出了自己的原子筆頭,原來我們一直用的都是日本貨!
    ●日本文具品牌盤點原子筆,對大家來說都不陌生,從小我們就用原子筆寫作業、做試卷。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們用了幾十年的原子筆,竟然是外國貨。3000多家制筆企業、20餘萬從業人口、年產原子筆400多億支……中國是原子筆第一大國,但尷尬的是這400億支原子筆筆尖上的球座體,卻高度依賴進口。
  • 韓辰辰:先鋒女導演蛻變勵志女編劇
    作為編劇的《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正在熱播,與出版社合作的新書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韓辰辰準備用寫作探尋極致的生命狀態。   韓辰辰,職業編劇,戲劇導演,作家協會理事,佛學院學生,一個生於山東的80後,金牛座。
  • 「原子筆」賭約到期董明珠:不是我做不成...
    【PConline 資訊】一年為期的「原子筆」賭約到期,董小姐又「失約」了。「原子筆」賭約到期,董小姐又「失約」了中國是原子筆第一大國,年產量高達400多億支,但尷尬的是這400億支原子筆筆尖上的球座體,從設備到原材料,卻高度依賴進口。
  • 著名編劇的私人書單!像專家一樣寫一個故事
    在爭議事件中讓幾撥人處於對立狀態。第五個遊戲:我的某某是殺人狂假定一個不尋常的人,動物或事物,多疑的人可能覺得他是個兇手。」《劇本》[美]理察·沃爾特這本書討論了一根針原則,稱為「整體性」原則,這意味著電影中的所有元素都必須服從整體。
  • 15歲小姑娘,用原子筆畫畫,每一幅都讓人動容!
    《關愛老人》 是夢紅的第一幅原子筆作品, 用了50個小時,2支原子筆,老奶奶一隻閉著,用嘶啞的嗓子呼喊,整個村子都迴蕩著她的聲音。」
  • 直播賣劇本,能否解編劇困局
    有人說,直播賣劇本是編劇的自救,有人說搭直播快車,是劇本困局的破局之舉。  兩場直播我從頭看到尾,挺有意思的,幾個編劇拿著自己的劇本為大家講故事。尤其讓人吐槽的是,有些劇「浪費了一群好演員」,有的劇再好的演員也圓不回來。就在剛剛過去的幾個月,老編劇六六的作品《安家》算是及格,看出來編劇做了紮實的採訪,又有豐富的寫作經驗,有故事、有情感。和前些年動輒火一個編劇相比,現在編劇的地位似乎越來越邊緣化,有的甚至以團隊的名稱出現,編劇連姓名都沒有。  這也許就是在直播中,編劇們喊出「自救」的真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