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專業在大家的認識中通常是一個冷門專業,報考的人數相當少,全國嚴格意義上從事考古發掘與研究的人也相對較少,是個不折不扣的冷門專業。前幾天,家裡就有長輩問我萬一閨女被調劑到學校的考古專業怎麼辦,以後工作前途如何。鑑於人家姑娘報考的學校本身實力一般,且是女生,所以我就說了大實話,非常不看好,就算一口氣讀到博士,出來工作也相當難辦。因為我自己極有可能明年就畢業,今年下半年找工作,根據近兩年新畢業的同學情況看並不樂觀。而且,學讀考古博士的地方也是牛校,導師也是業界大牛啊。
選擇北大考古的鐘芳蓉同學
然而,今兒一早一條與考古相關的信息卻上了熱搜,並且持續發燒,也成為圈內一些老師和大微們談論的一個話題。就是之前網絡報導的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最終選擇了北京大學的考古專業。在目前的價值觀中,一個被大家極為關注的女孩,清華和北大兩大牛校文科專業隨意選,那么正常的話是不是應該選擇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或者是清華的五道口。要不也要是北大中文,無數文藝青年當年高考的首選。然而,人家姑娘卻選擇了大家一般認知中的考古專業。記者採訪她,給出的答案這是受到在去年獲得共和國勳章的前敦煌博物院樊錦詩先生的影響,而且她本人也非常喜歡歷史,所以選擇了考古專業,希望以後讀研究生從事研究。樊錦詩先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個上海的小姑娘在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畢業後,去了當時連水電都不通的敦煌研究院,從此守護敦煌半個世紀,期間還有大約20年與丈夫分居兩地,她丈夫彭金章先生北大畢業後分配到武漢大學從事考古教學與科研。所以,鍾芳榮同學選擇了自己的理想,選擇了自己的詩和遠方。
守護敦煌大半生的樊錦詩先生
在眾多微博網友的評論中,有對鍾同學的祝福,也有對鍾同學的選擇表示擔憂的。那麼我作為一個已經讀這個專業到這個份上,中間還在行業核心機構工作兩年和很多老師打過交道的考古小兵多少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必須要承認的是北大是一個好大學,北大考古也是一個好專業,自北大考古系成立以來就是中國考古學家的搖籃,學科排名始終全國第一。然而,近十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考古專業畢業所直接對口的高校考古系、研究所和博物館的薪酬待遇已經遠遠被其他行業所甩在背後。近幾年高校情況稍微好點,但是都開始實行聘用制,對發論文和課時要求相當嚴格,達不到標準,合同到期就要走人。而考古研究所和博物館始終都屬於事業單位編制,雖然穩定,但是待遇相當差。以行業最牛的社科院考古所為例,上世紀80年代以前絕對是北大學子的首選,是最優秀的學生才能去。行業大佬張忠培先生看同班同學都去考古所,自己只能被保送讀研究生是相當失望的。後來八九十年代,人家北大的學生都流行往國外跑。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
近十年純北大本科讀下來去考古所的相當少。究其原因,一方面考古行業常年在野外發掘相對較為艱苦,另一方面考古所的薪資你如果進不去所謂的創新工程,幾乎在京城沒法過。而博物館的工作,雖然看起來挺輕鬆體面,但是據我從國家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的朋友那裡了解的,那裡年輕人的工資更不容樂觀。所以,近十年雖然北大考古直博率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但是純種北大從事考古行業的人依然相當少。所以,今天就有老師就覺得大家別這麼早地捧,屬於道德綁架,她畢業不轉行絕對就是北大考古的勝利。而且北大考古的老師也對自己的學生們學習不踏實紛紛轉行表示不滿,曾聽說一北大考古的大佬在開會曾直言,希望各個考古研究所不要收北大學生,丟不起人,因為他覺得這些孩子的田野發掘和資料整理能力不夠紮實。不過我所見到的北大學生確實很聰明,寫文章都很厲害。
河南考古的祝福
所以,談前途的一個大前提是,希望鍾同學能守得住那份初心,至少本科畢業不要轉行,跑去京城某公司或者考某部委的公務員。以目前行業的發展,本科畢業有所大發展很難的,碩士研究生都難,怎麼也得博士,而且是出去過的且寫出很多好文章的才行。因此,正如鍾同學說的,她要讀研究生搞研究,在這一點北大很好的,人家自己的學生有超過一半的機率保送本校大牛的博士,沒保送本校研究生的也有極大可能到諸如哈佛、牛津、劍橋、斯坦福、倫大等世界牛校讀研究生。如果鍾同學選擇的是我們相對較為傳統的斷代考古,那還是北大的好,資源在國內,北大就是天然的資源。如果是選擇一些技術性的科技考古,那麼有一些必須是要到國外的,比如最近兩年一直被視為科學界明日之星的付巧妹做古DNA,目前還是國外的強些。有些比如碳十四、陶瓷考古、冶金考古,北大還是相當強的,完全可以在本校直博,中間出去交流一年就好。當然,對於小姑娘來說最好還是從事新興科技那塊了,田野考古終究比較苦。不過如果能像人家北京大學秦嶺老師那樣田野科技兩手都抓,兩手都硬那是最好了。然而,最關鍵的還是文章、文章、文章,重要的東西一定要再三強調,說什麼不唯文章論都是騙人的,這東西依然多多益善。
湖南考古的祝福
近些年考古行業的主流市場——地方級研究所、博物館和高校幾乎被吉林大學和西北大學所統治。那兩個學校學生基礎紮實,不怎麼浮誇,也能接受地方給的待遇,所以曾經有傳言全國有一半考古所的所長都是吉大派的。然後,聽說隨著80年代吉大畢業的學生都在各地考古機構身居要職,吉大學生也開始飄了,人家西北大學老師號稱中端市場很有可能在未來十年被人家所搶佔。而作為行業教育的第一,近些年北大少有的從業者也都是走高端市場,即國家文物局、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社科院考古所以及人家北大本校。當然,樊錦詩先生的敦煌研究院也是全國性的高端機構,然而北大考古畢業最近有幾人去?北大近些年學習佛教考古的也不那麼多吧。我想那些在燕園沉浸下成長起來的北大考古學子,最大希望就是留在北大了。其次,社科院考古所是作為想從事研究工作的人的好去處,雖然最近有點憋屈,但是依然是行業研究的老大,特別是科技中心實力強大,待遇也相對不錯。至於,文物局和那兩個博物館,在大家眼裡應該都是好去處,但是一個本身就是官僚機構,另外兩個都是以文物展覽為主,與政治關係也非常密切,如果想從事研究,那些都不是理想的去處。
山西考古的祝福
面對這樣一個才女,考古界仿佛看到了類似郭襄這樣有天賦的才女,將其封考古界的團寵,各位大佬也紛紛送上祝福,早上轉發了史前考古和公眾考古王仁湘老師對她的祝福;微博大V四川院的考古君也為小姑娘寄去書籍和文創產品;然後,緊接著山西考古、湖南考古、河南考古、水下考古、甘肅考古紛紛送上厚禮,可能緊接著還有很多其他相關機構的祝福吧。然而,我覺得:人家本來只是一個相貌平平家境平平才華平平,就算高考分很高也不是狀元,是第四這個不被關注的排名。卻無形中被網絡媒體捧上了雲端,誰能保證這個本來在北大很一般的小姑娘不會成為學校和班級的焦點,能夠太平安心的學習。我覺得那些00後考上北大的都是人精,絕對都不是省油的燈。這個小姑娘,無形中被網絡所消費了,比如像我這樣的人也無恥地蹭了熱度。當然,還是祝福鍾芳蓉同學,能夠在北大考古平平安安,學習順利,能夠真正體會的考古學思辨及尋找未知的魅力,在畢業的時候能夠正好有自己想去的單位,像樊錦詩先生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守住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