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網絡暴力,我們應該怎麼做?

2020-12-13 大思兄

總有一些人,喜歡用暴力的手段欺凌別人,通過欺凌別人,獲得病態的滿足感,這種情況,在孩童時叫學校暴力,在少年時叫混子天團。而當暴力搭乘了網絡的快車,通過網絡和鍵盤的敲擊快速擴散後,什么正義,什麼邪惡,全都成為了虛無一片,所圖的,只是一時的口舌之利和見獵欣喜的快感。

網絡暴力的威力,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或多或少地知曉,但是當暴力的主角不是自己的時候,就會毫不猶豫地給予一擊。12月8日,成都一確診女孩的行程軌跡引發熱議,其個人隱私也被洩露,遭到無數的網友謾罵。

「去酒吧玩的女孩能是什麼好東西」、「一晚上跑四個場,不愧是『轉場皇后』」、「她知道自己患了新冠還故意去人多的地方傳染給別人」在事情的真相還沒調查清楚前,網絡暴力就佔領了道德的制高點,對那位姑娘的指責和謾罵,其中很多人只是在借題發揮,趁人燒紙,最終傳出一些嚴重偏離事實的謠言。

說實話,這使我想到了疫情期間,面對湖北人的聞湖色變,而忘了我們敵人是病毒和疫情,不是感染病毒的人。像該起事件的女孩,她之前的工作本來就是在酒吧負責氣氛和營銷,發現確診後第一時間配合調查。

俗話說得好,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當一些人為四處傳播的謠言而津津樂道的時候,卻不知受害者為了闢謠要經歷多大的痛苦,就像今年按下葫蘆起了瓢的幾起網絡暴力事件」女孩取快遞因為造謠偷情患上了抑鬱症「、」北大臀姐聲稱被學弟摸了臀要讓其社死「等等。

魯迅曾在《藥》這篇文章裡隱喻出人們吃人血饅頭的冷血事件卻依舊層出不窮,無數的人,待在網絡的某個角落,瞪著獵鷹般的眼睛,等待著下一個獵物的出現,然後擁而上,吃個酣暢漓淋,瀟灑轉身離去,至於自己的行為給別人造成了怎樣的傷害,卻已經是毫不在意了。

哪怕最終事情如先前那些網絡暴力事情一樣出現了反轉,很多人都會輕飄飄的說上一句:」我又不知道會是這樣,而且又不是我一個人說了……「其實,對於這些跟風就將鍵盤化成利刃的人,其中相當一部分所求的並不是真正的正義,停立的也不是道德的高坡,而是將其當成了發洩自己內心陰暗一面的渠道。

但是,當你手指按擊在鍵盤之上的時候,當你義憤填膺準備對又一個目標發起進攻的時候,你要想一想自己對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了解多少,又知道多少。同時,還要在準備惡言惡語針對別人的時候,想一想,自己也是一個人,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而你口誅筆伐的,並不一定是你想像中的惡人,他可能是你的同胞、親人,當然,也有可能就是不久後的自己。

相關焦點

  • 「網絡暴力」是什麼心理?我們該如何面對?
    什麼是網絡暴力?網絡暴力是一種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的暴力形式,它是指一類由網民發表在網絡上的並且具有「誹謗性、誣衊性、侵犯名譽、損害權益和煽動性」這五個特點的言論、文字、圖片、視頻,這一類言論、文字、圖片、視頻會針對他人的名譽、權益與精神造成損害,人們習慣稱其為「網絡暴力」。
  • 面對網絡欺凌,我要怎麼做——採取行動,終結網絡暴力
    如果我們的身邊存在網絡欺凌的問題,可以採取以下行動,來幫助終結網絡暴力。因此,在分享個人信息時,我們可以仔細看看是否每項信息都必須提供,認真閱讀網站的隱私政策,了解自己的個人信息會如何被使用,並對個人帳戶進行隱私設置,限定哪些人才能瀏覽自己的全部個人信息,以免個人信息被濫用。此外,我們可以告知自己的朋友,在轉發我們的個人信息或照片前應該徵求我們的同意。這樣做,可以幫助我們規避一些遭遇網絡欺凌的風險。
  • 一圖讀懂網絡誠信建設,我們應該怎麼做?
    一圖讀懂網絡誠信建設,我們應該怎麼做?網絡誠信建設需要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剛性執行也需要每個成員從自身做起網絡誠信建設人人都是參與者也都是受益者那麼作為網民的一份子加強網絡誠信建設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 日本網暴施暴者個人信息將被公開,面對網絡暴力,我們如何解決
    網絡暴力,正在傷害每一個人談起網絡暴力,相信每個人都很熟悉,但更多的是深惡痛絕。最讓人記憶猶新的莫過於「房思琪事件」。儘管房思琪是書中人物,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絡暴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它對人傷害極大,往往讓受害者感到絕望,而施暴者所需要的付出的代價卻很小,最多就是道個歉,什麼事都沒。有人在跳樓,樓下的人卻開著直播,把這一幕傳遞給更多人,而看著直播的人,還在屏幕打上:為什麼還不跳,乾脆一點好嗎?
  • 面對越來越普遍的青少年抑鬱症,我們應該怎麼做?
    應該如何進行早期識別?面對青少年抑鬱症,我們應該怎麼做?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要面對著家長給予的厚望,還需承受著來自父母和學習的壓力。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承受的壓力不比成年人小。每天面對學習,面對家庭所承受的壓力……更何況當他們在面對問題時沒有及時得到來自家庭的回應和有效解決,他們所承受的,往往是比比成年人更難以承受的傷害。
  • 面對青春期我們該怎麼做?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都會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長如臨大敵。在這個家庭裡,我們看到了兒子的青春期叛逆,而媽媽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乾柴遇上了油火,就越燒越旺,從而爆發了矛盾衝突。那麼在面對青春期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矛盾衝突呢?
  • 面對情緒,我們應該怎麼做
    面對情緒比較好的做法是,無論發洩還是不發洩,都清楚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是否願意去承擔這個後果。比如當情緒來臨時,我可以發洩情緒也可以不發洩。如果這個後果自己能承擔,那我想發洩就發洩,不想發洩就不發洩。那麼,當情緒來臨時,我們具體如何做?
  • 面對校園霸凌,我們應該怎麼做
    校園霸凌實際上是指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一直長期存在校園中,發生這些同儕間欺壓的行為,可能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等暴力因素,還有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也有可能是類似性騷擾般的談論對別人的性或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或譏笑。通常被稱作小孩子不懂事而模糊化,外國則要受懲罰。
  • 語言暴力也是家暴|面對語言暴力你需要反抗
    家庭暴力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大部分人對於家庭暴力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武力」的範疇,說直白點就是動手打人了,才叫做家暴,但事實上並不是,家庭暴力包含了很多的方面,語言暴力其實也是家暴的一種呢,那麼你知道什麼是語言暴力嗎?
  • 我們該共同抵制的是網絡暴力
    肖戰工作室轉發肖戰被非法利用信息網絡案代理律師的微博,呼籲所有正遭受網絡暴力的人依法維權,如有必要願意提供法律援助。依然先梳理一下:眾所周知,肖戰被非法利用信息網絡案這一刑事案件尚在調查處理中。可以說也不僅是近日,一直以來網絡不乏有博主宣稱自己受到肖戰粉絲網暴,有的聲稱退圈,有的聲稱憤而揭竿而起。代理律師受肖戰方所託,堅決反對和抵制一切網絡暴力行為,並主動聯繫宣稱遭受其害的博主,願提供法律援助,支持依法維權。
  • 楊紫名譽權案被告被罰10萬,面對網絡暴力,你該如何做?
    都說樹大招風人紅是非多,現代社會通訊發達網絡盛行,很多人在網絡扮演著「網絡噴子」的角色,面對一點點自己看不順眼的,就開始「口吐芬芳」,打著「言論自由」的幌子,用聖母的口吻對別人進行批判。那麼,面對網絡暴力,我們該如何做?那些有著極大曝光率的明星們的又是如何做的呢?
  • 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
    面對校園欺凌, 班主任應該怎麼做…… ,班主任應該怎麼做」為主題 進行了沙龍研討。 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迪和思考? 一起來看—— 大家下午好!我們本期沙龍的主題是「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之所以選擇這一論題,是因為11月份電影《少年的你》的熱映,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直面校園欺凌問題,有效預防和應對,是我們班主任的責任和擔當。
  • 瀋陽保利茉莉公館四期 面對當今樓市高房價年輕人應該怎麼做
    面對當今樓市這樣的高房價,買房子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於沒有一定的經驗的年輕人,更應該多去了解一下房產。那麼,瀋陽保利茉莉公館四期?面對當今樓市高房價年輕人應該怎麼做?瀋陽保利茉莉公館四期?面對當今樓市高房價年輕人應該怎麼做?1、先留在一線好好工作。劃重點,是好好工作,不是好好賺錢。在當下的中國,最聰明的頭腦、最先進的科技、最時髦的理念,都集中在大城市裡,要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人,一定要到厲害的人成堆存在的地方。
  • 戀愛中,面對男人的冷暴力,女人應該怎麼做?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冷暴力是一種疾病,不是用來影響的,而是用來治療的,要治療一種疾病,我們需要了解病因,並根據病例開出正確的藥物,然而面對危重病人,無論你怎麼努力,也只能放棄,任由他生死存亡。當一個人冷酷無情,就像他得了重病一樣,你會哭著哭著求他好起來嗎?你折磨自己有用嗎?
  • 烏合之眾:我們還要讓網絡暴力害死多少人?
    群眾沒有真正渴求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含口味的證據,他們會充耳不聞……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群體精神最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服從。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 面對「社會性死亡」,你會怎麼做呢?
    一條朋友圈、一段監控視頻,讓一個人變成網絡暴力受害者,這種當眾出醜被人們形容為「社會性死亡」,意思是羞到想要立刻去世。「社會性死亡」展示了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的殘酷性。
  • 面對校園霸凌,我們該怎麼做?
    面對這幾天的新聞,在這個原本溫馨的節日裡,多少會讓人唏噓。兩個家庭的故事,誰是受害者呢?面對主流輿論,我們要站在哪一方面呢?面對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我們該怎麼做呢?每次看到【殺人】【砍人】等血腥的詞彙和【學校】【校園】同時出現,都會心裡發涼,那個我們覺得安全純真的象牙塔,一次次面對最殘忍的邪惡,這個社會怎麼了?離開校園太久的我,沒有孩子,也不敢生孩子,害怕自己沒有辦法保護他\她,害怕沒有辦法教會他\她真善美,來抵抗社會的戾氣。面對今天主流媒體一致的對行兇女學生父親的叫好,那個被連刺十幾刀的男孩真的活該嗎?為什麼不給他一個繼續活著改變自己的機會?
  • 決不向網絡暴力讓步
    12月14日,「少婦出軌快遞小哥」網絡謠言的受害者吳女士收到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書。這是她被網絡謠言折磨4個多月後,收到的最好消息。網絡時代,我們都是網絡人。
  • 網絡暴力請適可而止,李盈瑩也要吸取教訓!
    這幾天,因為李盈瑩進攻踩線造成了刁琳宇受傷,整個網絡輿論都一邊倒地指責李盈瑩。因為這不是她第一次因為動作不規範造成其他隊員受傷了。她還是應該注意保護,不但是保護別人,也要保護自己。」李盈瑩伸腳導致刁琳宇受傷但李盈瑩確實應該改變進攻動作了,即使是無意的,她也要知道她這一伸腳踩線,踩的可能就是一個運動員的「運動生涯」!
  • 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我們應該怎麼做?
    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分離焦慮的,有些孩子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絲毫沒有陌生害怕的情形,而且還能和別人玩得很開心。此外,在和孩子分離的時候,應該注意一些事項:1、要有一段分離緩衝期:當父母需和孩子分離時,應有一段緩衝時間,讓父母和接替者之間有角色的傳遞,一方面讓接替者產生信心,另一方面可讓接替者了解你照顧孩子的方式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