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的不少年輕父母們可能是由於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比較大,也比較焦慮,因此往往很難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尤其是夫妻間的吵架,這時候如果孩子再在一旁吵鬧,很容易把怒火給遷移到孩子身上。甚至大打出手。
打下去是容易,「啪――啪」兩巴掌,孩子立馬服服帖帖的,但是下手前你想過後果嗎?
當家長們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將失控的情緒發洩在一個幼小的孩子身上時,是否想過,作為孩子,他又能做些什麼?
即使孩子害怕、躲閃,但終究還是逃離不了。孩子那小小的雙手,又如何能夠抵擋得了家長們盛怒下的暴力呢?
前不久,在網上就有一條「2歲男童慘遭父親酒後抱摔」的視頻迅速走紅。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父親曾經兩次將小男孩抱起然後用力地往沙發上摔,但這件事情的起因竟然是因為這位父親和女友關於小男孩的撫養問題而產生爭執。
原本雙方都是為了養育孩子而爭論,可最後的結果卻變成了傷害。看到視頻中的小寶寶被其父親摔得哇哇大哭,我想,任誰看了其心裡都是難受至極的。
雖然這段視頻只有短短的幾秒鐘,但就因這位父親在這短短時間內的情緒失控,卻讓孩子遭受了慘絕人寰的傷害。
雖然隨後小寶寶就被送往了醫院進行救治,但經過醫生的檢查,孩子被診斷為閉合性顱腦損傷、廣泛腦水腫、繼發性腦幹損傷等,最終還是經搶救無效而死亡。
才2歲的孩子啊,可以說他的人生都還沒有真正開始,就因為其父親的情緒失控、暴躁脾氣而失去了生命,可見,一個情緒容易失控的父母,是有多麼可怕。
1、孩子有樣學樣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學。如果父母不懂得控制情緒,那養育出的孩子也很容易是暴脾氣。
2、長大後容易叛逆
孩子小時候,由於自身能力的限制,可能在面對父母暴脾氣的時候,沒辦法反抗只能默默忍受。但隨著孩子長大,體格和心智都更成熟了,便會慢慢變得叛逆,比如做事情不願受約束、不聽勸告、喜歡一意孤行,以此來對抗父母長期的壓制。
3、缺乏安全感,不擅社交
父母如果經常吵架,脾氣暴躁,會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不穩定,變得敏感焦慮。而孩子又處在弱勢地位,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吼來吼去,很容易讓孩子特別缺乏安全感。
而且,孩子如果從小就生活在恐懼之中,長大後對社交活動也會比較牴觸,很難自信地與別人溝通,往往膽小怕事。
1、善於分析原因
父母作為成年人,應該明白,大吼大叫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且還可能會影響到親人間的感情,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
因此,家長們應保持理智,善於分析原因。如果是由於職場不順,那就應在工作中解決;如果是夫妻雙方鬧矛盾,就應找到引起爭吵的根源。
2、發火之前默數10秒
抱怨的話說出口只需要10秒,不過同樣的,消解這些不良情緒也只需要10秒。
假如說夫妻之間因為一些原因想要吵架,或者是想對孩子大吼大叫,請在吵架發火之前,先用10秒的時間控制一下情緒的小火山,心中默數10秒,然後再想出的方案往往更能解決問題。
3、理解他人的不易,學會以愛溝通
其實不管是丈夫還是妻子,甚至是孩子,大家都不容易,大家的本意也都是為了這個家著想。因此,家人之間,應該學會互相理解,體諒對方的不容易。
作為丈夫,不僅壓力大,而且工作還忙;作為妻子,家裡的日常瑣事就很多、還要兼顧工作,往往難兩全;作為孩子,雖然年紀小,但學業壓力也不小,由於不懂事,還需要家人多多照顧;作為老人,年紀大了,難免會多嘮叨兩句……
其實家人們都不容易,各有各的難處,也都有各自的付出,應學會以愛的語言來表達。多一些誇獎、少一些抱怨,多一些鼓勵、少一點怒斥,如果家人們能夠和諧友愛地共處,孩子才能更好地茁壯成長!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係。 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核實並更正。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