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課走班100問》讀後感
鄔玲玲
讀完《選課走班100問》,很激動,因為讓我看到了一幅美好教育的畫卷。感覺和現有的大學教育有很多相似之處,是真正側重於對每一個人的培養。希望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個孩子的潛能,讓每一個孩子都找到他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樣我們的未來社會才會越來越美好。
當然,這就需要我們千千萬萬的教育工作者,朝著幸福美好教育的方向出發,不斷努力不斷奮鬥不斷進取。
《選課走班100問》是從問題的方式切入,清楚地回答了,自2016年北京市十一學校實行選課走班以來,遇到的種種問題。它以「普通中學選課走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這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課題,從課程、學生、教師、機制四個維度,梳理了選課走班遇到的種種問題,並總結了應對策略和方法。
但對選課走班具體怎麼操作,我還是有些迷茫。於是我根據書本的內容,對書中呈現的選課走班的體系和框架進行了大致梳理。
一、目標與宗旨
選課走班最重要的目標是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育。
選課走班定位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構建豐富多元、自主選擇的課程體系為載體,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發現每一位學生的不同,喚醒每位學生的潛能,啟動每一位學生的內動力,讓每一位學生成為自我發展的承擔者,而為學生未來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
教學觀:
從以前的灌輸知識到現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深入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從以前只關注考試結果到現在引導學生更加關注學習過程,從而更好地養成課程目標所要達到的各種素養和能力;從以前注重書本知識的學習和做題解題到現在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加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學生能夠在真實情境中解決真實問題,從而實現從解題到解決問題,從做題到做事情的轉變;從以前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到現在還要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心理身體、目標和方向,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從以前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到現在還包括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自我成長;從以前的管理控制,到走向陪伴和引領學生。
教師觀:
1.每一位教師都變成了「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身體、情緒和情感。如果有學生缺乏動力,教師就需要想方設法給它裝上發動機。如果有學生與家長發生衝突,教師教需要找家長想了解情況,與家長一起做孩子的工作;如果有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教師就要跟他研究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優化學習方法。選課走班後,為教師都成了班主任,學科教學和學科教育融合在一起,實現全員育人和全人教育。
2.在選課走班背景下,學生處於流動狀態,除了通過選擇性課程激發和喚醒外,課堂教學中,教師也特別注重對學生內動力的激發,通過幫助他們進行生涯規劃,有夢想和目標引領激發學生的內動力;通過過程性評價,引導學生一點一點的積累,以獲得成功體驗,激發內動力。
3.教師要從研究「如何教」向研究「如何幫助學生學,從而引領學生更好的發展」轉變。教師要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教學的目的。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你要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離開教師的時候,能夠依靠學校獲得的能力,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為了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就是要讓課堂成為學生成長的地方,成為學生學習的舞臺,而不是教師展示自我的舞臺。
4.教師不僅要研究教,而且要研究學,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路徑,研究每個學生學習的差異,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化指導。
5.選課走班使每位教師從課程的實施者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師要提升研發能力,錘鍊專業素養。就是要提高教育水平,既教書又育人。
6.教師可以通過教育家書院開發的不多樣的教師成長課程,進行專業學習和發展。還可以通過「教學沙龍」、「讀書沙龍」、「管理沙龍」等課程相互分享交流學習。
7.教師要思考學科課程的本質和價值,構架課程體系,形成課程特色。
8.教師備課:要參加由教研組長負責的同年級備課和由首席教師負責的同課程備課。
9.教師在學科教室,要做好上課的準備,如發好講義,準備好實驗材料,給學生展示一些和課堂教學相關的視頻、音頻、動畫、網頁、圖片等等,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0.在上課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注意過程性評價指導學生學習,以引領學生達成學習目標。課堂更加注重引導學生體驗探究,在真實任務的解決中,不斷使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
11.同時還要加強學科教室的建設。直接在學科教室收交作業或者利用平臺進行收發作業。利用診斷試卷對學生進行階段性地診斷,以及時反思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教學方法,同時也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在一個學段學習中的不足,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自己學習中的問題,不斷優化自己的學習。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可以利用折線圖清晰地展現學生各科學習的升降情況,形成專屬於每位學生的個別化診斷報告單。可以跟學生和家長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一起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發展的方向,從而幫助學生不斷進步。
學生觀:
正確的學生觀一定是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理解學生,包容學生,幫助學生,引導學生,關注學生的訴求,真正把學生當作正在成長中的人來對待。
用人的正常發展和需求的角度看待學生,在選課走班的校園生態裡,有的是生龍活虎,個性繽紛的學生,而沒有更多的問題學生。
1.選課走班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選擇機會,我們需要選擇教師需要選擇,社團活動,需要選擇,甚至做衛生的教室也需要選擇。面對選擇時,學生自己要追問幾個問題:「我究竟喜歡什麼?我最擅長做什麼?我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我了解這些課程嗎?他們可以幫助我解決問題嗎?我可以確定我的選擇是因為需要而不是跟風嗎?」
2.學生要充分的了解之後,進行正確的選擇。真要學會自我規劃,自我管理,學會自律。選擇了就要承擔起責任,只有今日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才有來日對他人的責任,對社會民族的擔當。
3.學生可以通過入學課程:「課程解讀」、「校園探秘」、「模擬走班」、「團隊拓展手冊學習」等活動,初步體驗走班。可以在「年級沙龍」中暢所欲言。另外還有導師的指導。還參加各種活動和社團。建立夢想和目標。爭優爭先。當然出現違紀也要接受處罰(學生違紀處理的有關規定P103~104)。
4.學生每人都有《課程手冊》和《學生手冊》,可以查到關於課程和面臨各種問題的解決辦法。
5.學生自由時間的支配和自主規劃管理:
學生自主安排的四個時間段主要是早晨到校後、午飯後、下午放學前、自習課。
學生可以通過自主規劃表和參加學習自主管理課程來進行自我規劃和自我管理。
6.學生的具體問題,包括請假、召開運動會、繳費、衛生疾控、學生體檢、防疫、評優,家長會、違紀處罰等,P84~115。
三、課程設計三原則
頂天立地原則、選擇性原則、發展性原則(P7~9)
四、誰來設計和管理課程
課程與教學研究院、課程首席教師及每一位教師(P23~24)
五、課程框架及課程體系
表1-1國家課程校本化的課程框架
《課程手冊》上有詳細介紹學校提供的全部課程。學校分層、分類、綜合、特需的課程體系中,北京市十一中目前有308門學科課程、31個綜合實踐課程、65個自主管理課程、93個職業考察課程、200多個社團課程、16個高端項目研究課程、15個大學先修課程、12個遊學課程,還有6個書院課程。這些課程既遵循國家課程標準,又考慮學校和學生實際,立足於未來發展方向,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給學生的成長提供了多樣化路徑,真正實現了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育。
六、如何了解選擇課程
入學課程:《課程手冊》學習、「課程解讀」、「校園探秘」、「模擬走班」、「團隊拓展手冊學習」等活動,初步了解體驗走班。
課程管理項目組系統宣講及諮詢。
年級會集中培訓。
指導老師指導。
體驗課程。
選課流程:
七、每個學期學段時間的劃分
八、教學質量評估P33~36
包括過程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
有專門的考試與成績管理中心,專門的命題項目組
九、年級管理結構
以學生為中心,主要包括:
諮詢師項目組教育顧問項目組常規管理項目組自習管理項目組課程管理項目組小學段項目組自主管理項目組
182頁圖4一2年級分布式領導
十、學校空間的合理規劃和利用
學科教室除了原有的學科教室,實驗樓、教師辦公樓、行政樓、會議室,都可以改為學科教室。
走廊上設置多把椅子與座位、儲物櫃。
學校食堂等都可以利用。
虛擬空間包括網絡空間,如微信等。
十一、學校的各種制度P234~236
總之,無論是北京市十一中,還是其他學校,乃甚整個中國的教育,一直在路上。我堅信,在越來越多的教育有志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教育一定會走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