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親密關係,是自我被治癒後,自然結出來的果實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原創 KY KnowYourself

昨晚和好友聊天,他在海外讀博。我和他的友情很密切,但完全沒有羅曼蒂克的部分。雖然聯繫並不多,每年他回國的時候,都會專程來上海看望我幾天,交流一下一年的經歷和心得。

我們所學的專業很相關,除了日常問候,我們很大部分聊天的內容是最近所讀的論文/書籍的交流、最近與自己的精神分析師/心理治療師工作的進展、對自我和生活的反思。他的精神世界比我豐富,有時還會向我展示他最近的插花習作,以及研究周易的所得。

我們通常用文字交流,相互陪伴、尊重與理解彼此身上不入世的那個部分。

昨天我和他聊到一個近期的感悟,覺得頗有些價值。

對於那些有著創傷的成長經歷的人來說,可能有一小部分非常幸運,他們偶然遇到了非凡的愛人,被一段非凡的親密關係通過充分的愛和安全所治癒。

但大多數人是沒有這樣的好運的。就像我很喜歡的一句英文詩:」he was the boy I once loved:A little bit messy, a little bit ruined. A beautiful disaster, just like me.」 我曾經愛過的那個男孩,他有一點點混亂、有一點點被損壞。他是一個美麗的災難,就如同我自己那般。

大多數人經歷的,是兩個有著各自問題的人,在一段關係中碰撞和摸索。

而另一方面,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親密關係(包括是否擁有親密關係),是受到ta當下的人格狀態限制的。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是親密關係治癒了他們,而是在他們被越來越治癒後,才擁有了這樣的親密關係。好的親密關係,是自我成熟後結出來的果實。

就像人生一樣,兩個人能否成就一段好的親密關係,除了「命運」這個我們無法掌控的部分,還是很大程度由和一個接一個的「決定」和「選擇」造成的。

比我們所能意識到的遠遠更多的是——生活中充滿了需要做決定和做選擇的瞬間。一段關係的建設尤其如此。你選擇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以什麼樣的標準定義理想的關係、在相處中遇到問題時選擇什麼樣的策略去處理、有沒有足夠複雜的世界觀理解人、有沒有足夠靈活的人格去應對和接納關係中與自己預期不符的部分……等等。

親密關係首先是關於你自己的,婚姻更是如此。它首先是你個人價值觀的凝聚: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哪些東西會比另一些東西更重要?我們對關係的滿意、不滿意,首先取決於我們內心的準則。而不同的人所持有的準則可以大相逕庭。

當一個人過去的創傷還沒有被治癒的時候,ta在親密關係中想要追求東西可能是混亂的,ta情不自禁地被明知會傷害到自己的人所吸引,或者因為過去的某種匱乏過分地追求一件對未來的幸福其實並不重要的東西(比如說徵服、比如說得到認可等等)。

即便對於那些並不曾被創傷的人而言,也是要等他們足夠了解自己以後,才會更容易地達成讓自己充分滿意的親密關係——你知道了珍惜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價值,也有了力量和勇氣捨棄那些可能有人覺得很好、但並不是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東西。

你所看重的價值,並不只影響你對伴侶的選擇——有些時候你所看重的,是只有通過時間和努力,才能在兩個人之間建設出來的,比如說充分的信任、良好的溝通、默契的問題解決方式、深入的連接感、甚至是好的性活動。

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無論和誰在一起,都要走過一段磨合的道路——你首先要對這一點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合理的預期能夠幫助你積極投入到磨合的過程中。

這對一個人的心智有著靈活性要求:你要有能力在相處的過程中,不會僵化地被自己過往的認知束縛,在出現困難的時候,積極地懷有解決問題的動力,甚至突破一些過去你認為自己不會突破的原則,採取一些你過去不會採取的視角。

兩個人之間達成協同良好、連接緊密的關係,是很難的。需要兩個人都有強烈的動機、付出真實的努力。

但歸根結底,是由你們兩個人真實的存在決定的——你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你就會以與之相對應的方式處理關係。

我並不是在說,在這條路上我已經取得了我的果實,事實上,我的旅程也才剛剛開始。

但對於那些,明顯感受到自己身上還有很多沒有處理好的事情的朋友,我希望你們不必著急、同時又懷抱希望。

去努力獲得你人格的發展,去激發你本能中就擁有的、不斷朝著更完善的自己發展的動力,然後你的改變會改變你的外在關係,你所久久期待的美好關係將會成為自然結成的果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讓親密關係治癒成長期的創傷(2)
    我是李謝之,我是一個心理諮詢師,也是一個在親密關係中充滿困惑與矛盾的人,我現在正在嘗試著做的是讓親密關係治癒成長期的創傷。我就知道這已經不是我們這一對小夫妻的故事,他有可能牽動著有類似故事的情侶與夫妻的心,特別是深陷親密關係水深火熱的矛盾中渴望修復,但是自己無能為力的人。所以我力求敘事完整,理論分析通俗易懂,做到分裂自我。(分裂自我:指的是一個人覺察自我的能力,由觀察自我和體驗自我組成。體驗自我:體驗故事中的自己和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情感背後的心理結構。
  • 《親密關係》:愛情竟是源於需求?親密關係的終極意義是自我成長
    《親密關係》第二章中描述了這樣的浪漫景象,然後告訴讀者:醒醒!喝酒也要吃點花生米好嗎!(不是)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愛情來臨時,我們自以為的心動、付出、不顧一切,其實只是源於我們心靈深處渴望自己的需求被滿足。
  • 《親密關係》:幸福的婚姻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自我渡劫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荷爾蒙飆升的青春期,我們便步入了對親密關係的好奇與探索之旅。我們開始與父母產生分歧,對異性更加關注,這一過程是我們在試圖建立一個新的親密關係。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這本書中,把尋覓親密關係稱為尋找自我。
  • 婚姻中的親密關係:自我成長的修煉場
    日常生活中,婚姻關係的種種景象同樣吸引大眾的眼球。一方面,海誓山盟、甜蜜美滿的橋段每天都在上演;另一方面,雞飛狗跳、一地雞毛的離婚鬧劇也真實存在。「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後的「終身廝守」與「一言不合就劈叉」的狗血劇情,撕扯著大眾的神經。 人們不禁要問:婚姻中的親密關係到底怎麼了?在婚姻裡真的可以找到幸福嗎?
  • 《親密關係》: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
    我們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是需求和被需求。當我們小的時候需求沒有得到父母的滿足,長大後在尋找伴侶的層面上,就會本著被滿足需求去尋找親密伴侶的。我們追求或吸引別人來做我們的伴侶,是因為我們都需要人的陪伴、照顧、了解、支持、接受、讚賞、撫摸和相擁而眠...
  • 《打開愛的生命盒子》,在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中把愛找出來
    「討愛滿足」常常能讓人得到正向積極的滋養,延伸出更加積極有益的生活劇本;而「討愛凝滯」往往成為一個人情緒地雷的觸發點、親密關係問題的癥結、親子模式的不利延續。很多關係的癥結可能都和討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有關。所以,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出現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討愛」這個點去順藤摸瓜,找到問題的根源,再用一些合適的溝通方式把愛找出來,往往都能讓家庭關係得到改善和轉機。
  •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就是尋找自我。
    《親密關係》一書中闡述過一個觀點:「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這個自我究竟是什麼呢?找到自我就能建立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嗎? 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
  • 教會你如何建立正確的親密關係,讀《假性親密關係》有感
    看似兩個人已經親密無間的相處了很多年,但在日常溝通中仍有無數的雷區,一觸即發,究竟是為什麼讓兩個人看似親密卻無法真正懂得彼此的內心呢? 這時兩人的假性親密關係已經代替了真正的親密關係。 真正的親密,是由兩個人關係的質量、情感的聯絡、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
  • 從不良親密關係走出來的秘訣
    1親密關係相處問題是很普遍的。不懂的相處的秘訣話是沒辦法經營好夫妻感情的。我們都知道,親密關係非常的重要。成長過程中我們的心靈碎片越多,那麼越去面對,處理創傷碎片。等面對親密關係的時候,如果越是激烈的關係,可能需要修復的時間就會非常長。
  • 《親密關係》值得讀兩遍:尋找永恆的親密關係,就是尋找自我
    《親密關係》這本書能夠為你解開困惑。在國際長途飛行中,最適合讀書和思考。這一次,八個小時的飛行途中,我快速閱讀了這本《親密關係》。正如本書的譯者張德芬在推薦序中所說:這是一本值得讀兩遍以上的書。如果是寫一篇完整的書評或講書稿,也許要寫超過萬字,才能把書中精華細細展現。
  • 親密關係的種類以及意義
    處理好同胞關係有利於我們成年後的夫妻關係的經營。所以它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在計劃生育時代,獨生子女的家庭因為沒有兄弟姐妹,恐怕他們在經營夫妻關係會有一定的難度。第5、6個親密關係是與同學的關係和與老師的關係。從幼兒園開始,我們慢慢從家裡走出去。
  • 《親密關係》:為愛讓步,修復親密關係
    那麼,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將每一次激烈的交流都變成治癒的轉折點?《與人親密》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答案。她是——也將永遠是我最親密的朋友、「主編」和完美的愛人。本書巧妙地傳達了如何習得相處的藝術,幫助讀者完成關係創傷的自愈,並擁有持久、穩定的親密關係。
  • 建議李國慶俞渝們都看一看這本書:《與人親密》——看透親密關係...
    如果,你能把每一次激烈的交流都變成治癒的轉折點,又會如何呢?這就是蓋伊·芬利在本書中詮釋的——戀愛的魔法。作為一名擁有多年實戰經驗的精神導師,芬利將關於精神成長的永恆指導應用於親密關係的建立,重新定義了我們對爭吵的看法,並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化解怨恨,從而建立起我們渴望已久的親密關係。  我們通常認定,一段關係中的衝突是由伴侶的問題引起的,即便我們沒有大聲地說出來。
  • 為什麼你無法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
    在這些紛繁的關係中,對於我們影響最深遠的無疑是親密關係。但是,對於如何建立和維護親密關係,我們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做好準備。在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明明很真誠對待,明明很努力維護,為什麼事與願違,總是溝通不暢,甚至相互怨恨,最後關係破裂?
  • 親密關係下的陌生人
    可是,很多情侶千辛萬苦從戀愛走到婚姻後,發現彼此的關係非但沒有得到提升,相反矛盾日益增加,親密度越來越小,為什麼存在這樣的現象呢?難道所有情感最終都會因為失去新鮮感,回歸於平淡或陷入疲倦嗎?婚姻是不是等於親密關係呢?應該說婚姻是走向親密關係的開端,每一對伴侶結束戀愛,步入婚姻,不是要急於享受勝利的果實,因為結婚並不等同勝利,只等於階段性的情感完成,我們更應該開始思考如何構建婚姻這座堡壘,只有當你們能建立起堅固的堡壘時,關係才會逐漸走向親密牢固。你可能以為戀愛中已經足夠了解對方,但這樣的了解遠遠不夠。
  • 海賊王:自我恢復的5種果實,移動補血包,經常被粉絲低估
    在尾田筆下,就有5種可以移動補血,自我恢復的果實,它們經常被漫迷們低估,但實際上卻是可以笑到最後的究極存在,下面就讓我們來領略一下吧。手術果實羅擁有的這種果實,通常以富有攻擊力的一面示人,只要在施用者的手術空間裡,就可以肆意切割或替換其中一切物體。
  • 親密關係之覺察自我
    覺察自我是件非常難做的事情,原因是有些決定是轉瞬即逝的,你很難抓住它。同時,有些決定你也不知道你為什麼這麼做。昨天就發生一件事情,但是我今天才覺察到。我聽見我媳婦和侄女在做和乘法口訣相關的遊戲,覺得挺有意義,我能幫上忙,就進到她們在的屋子和他們一起玩,玩的過程中有個讓我不舒服的點,我提問題後,如果侄女沒答上來,我媳婦會搶在小侄女之前回答。我內心的想法是乘法口訣對於侄女來說是個訓練的過程,讓她自己算很重要。所以我說了我的想法,媳婦你可以稍等一會,讓她想想,我媳婦卻依然搶答。事情主要點就是這樣。
  • 慶兒讀書~《親密關係》01
    親密關係更多的是陪伴雙方成長,在經歷中,相互得到心智成長。這樣的4個階段,從美好的開始,一直到美好的繼續,每個人成長所帶來的收穫是不同的。能夠最終走到最後的,都是最有擔當最勇敢的人。 我的思考是整個過程看似是關係的跌跌撞撞,兜兜轉轉,其實更多的是對自我的覺察,自我成長的旅程。
  • 《親密關係》:好的婚姻,一個人努力就夠了
    今天解讀《親密關係》,作者克裡斯多福.孟,他說「親密關係的本質是需求」。在兩性關係裡,這是非常經典的一本書,我閱讀了四遍,每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收穫。你愛上的是誰?有一次同學聚會,遇到剛離婚的小學同學,大夥說「你們倆一起都這麼多年了,這麼說散就散了呢。」
  • 深圳市一帆心理諮詢有限公司教你如何克服親密關係恐懼症
    ,也是關於愛情治癒傷痛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是位心理醫生,她能治癒所有患者,卻不能治癒自己,沿襲韓劇happy ending的尿性,女主以及劇中的心理疾病患者都被治癒。就這樣親手趕走很多人後,發現與其折磨別人,不如自由自在地單身。其實30%的成年人都患有親密關係恐懼症。他們——很難完全相信一個人,更不用說是喜歡上一個人。明明很愛一個人,卻無法說出口,認為只要不主動就不會失去。明明感情很好,卻總想刻意疏遠來表達自己的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