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淺淺媽媽育兒經】掌握實用的孕嬰、育兒知識,讓媽媽照顧寶寶更輕鬆!
導語:公立幼兒園不允許教知識,但是家長們看到別的孩子會這會那得,自己會著急,你是不是這樣呢?
我們一家三口出去吃飯的時候,碰到鄰桌在聊孩子,有個媽媽提到她的一個同事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會十以內加減法,而且不用掰扯手指頭的那種計算;還會漢語拼音;英語字母也會認……不過孩子的媽媽是位老師,自己教的。這位媽媽說人家的孩子真是「天才」啊,不過她不想自己的孩子這麼早去學這些知識。
我家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有人勸我,說孩子上公立幼兒園啥也不會,還不如上私立的,孩子多學東西。
每個家長的想法不一樣,有的家長肯定是想讓孩子順其自然的,有個快樂的童年,比如我家寶爸就是這種心態,有的時候我就不行。其實我也是想讓孩子按部就班的來,但是受不了這些信息的「攻擊」,每當看到、聽到這樣的信息時,就會產生一些「焦慮」的情緒,你是不是也這樣呢?
每個城市的大環境不一樣,有個上海的朋友說,她也不想讓孩子那麼拼,但是周圍的孩子都在努力,只好逼著自己做雞娃媽媽,讓孩子當雞娃,孩子早早的上了小託班,周六日的時候還要帶孩子去上其他的課,在家的時候還要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真的是什麼也不錯過。
這樣的「拼」,孩子肯定也是學到了知識,同齡的孩子在一起,人家的感覺就是個「小學究」自己的啥也不會……
估計這種時候,很難守住本心吧!
不過對孩子進行知識的灌輸,有種說法,有的內容不要過早地讓孩子接受,否則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家長們可以了解了解,具體要不要執行還是得看家長的想法。
不適合過早接觸的內容:
1、不要過早學漢字
有個孩子3歲開始學漢字,到幼兒園畢業的時候,能認小兩千的漢字,這本來是家長引以為榮的事情,因為孩子想看的書自己看就可以,根本不需要家長來陪讀。在孩子剛升入小學的時候,孩子確實成績不錯,但是隨著孩子年級的遞進,孩子反而開始吃力了,甚至出現了厭學的情緒。
有說法孩子在過早的時候學習漢字,只能是一種死記硬背的狀態,並不理解字的真正含義,短期內我們是看到了效果,但是時間長了這種不良就顯現出來了。
如果孩子本身喜歡學,家長就教,如果不喜歡也不要強迫,不是別人會自己的孩子也得會。
5歲左右開始學習漢字也不晚哦!
2、不要過早寫漢字
這就跟英語啟蒙一樣,開始就是磨耳朵聽兒歌,聽多了培養語感,而不是讓孩子邊學英語邊學習拼寫。
學漢字也一樣,不要過早地學漢字,也不要過早地去寫漢字。我們該尊重孩子的身體發育過程,過早地寫漢字,孩子在握筆的時候會很用力易造成疲勞,如果姿勢不對的話還有可能導致脊柱變形。若不是發自內心地去寫漢字,還可能會讓孩子失去興趣。
3、不要過早學數學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學習數學,按理說理解能力上比較籠統,還不能很抽象地去理解數字,更別提加減法了。
不過看開頭說到的例子,也不能說沒有這樣「牛」的孩子。正常情況可在5歲後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
雖然說了三點不宜過早進行的內容,對於北上廣這些大城市來說,家長們應該是不認同的吧。
家長們在一起的時候,不自覺就會提到孩子的表現,幼兒園的時候雖然就開始「比較」了,但是到了小學更嚴重,如果別的孩子會,自己的孩子不會,那這家長就覺得沒面子了,私下裡就會去給孩子「補習」。
看看那些「別人家的孩子」,你焦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