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美國家庭如何教育子女?這四種美式教育了解下

2020-09-15 家有碎娃

如今,許多年輕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小心翼翼,他們常常會結合各類育兒專家給出的建議,來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不同的孩子會有其不一樣的性格和特點,但有許多方面都是共通的。

那麼,你想知道真實的美國家庭都是怎樣教育自己孩子的嗎?

美國教育專家黛安·鮑姆琳德(Diane Baumrind)在1960年提出了一種被稱為「育兒方式的分類」。她將美國社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總結成了四種類型,分別是:

紀律型

寬容型

放縱型

權威型

黛安·鮑姆琳德的四種育兒方式代表了美國家庭所推崇的四種育兒理念,可以總結為:紀律、溝通、養育和期望。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這四種教育方式是黛安·鮑姆琳德完全以美國家庭作為參照所總結出來的。可能並不完全適用於中國的家庭,但各位寶爸寶媽們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其中提取出自己有用的方向。


紀律型

採用紀律型育兒方式的父母通常會被認為是「懲戒者」,他們會採用嚴格的紀律作風,孩子幾乎和他們沒有談判的餘地,而且懲罰也是家常便飯。

這類父母通常會對自己的子女擁有極其高的期望,但缺乏教育的靈活性。他們為子女定下規則並要求孩子嚴格執行,而且他們遵守「規則就是規則」理念,不需要和孩子進行解釋。

籃球巨星奧尼爾就是在這種紀律性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奧尼爾的父親曾是一位軍人,他在奧尼爾小的時候就會用家規嚴格要求奧尼爾,在成名後的訪談中,奧尼爾也表示,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讓他小時候備受煎熬。


寬容型

採用寬容型育兒方式的父母通常會讓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並提供有限的指導,讓孩子自己去探尋、去解密,這種父母更像是孩子的朋友而不是長輩。

寬容型育兒和紀律型育兒是嚴格意義上的對立面,寬容型育兒方式沒有規則,大多情況下父母會讓孩子自己著手去解決問題。

為孩子提供開放的交流空間,這類父母更傾向於保持家庭的溫暖和自由,但這些父母讓孩子全權決定而不為孩子指示方向,所以這類父母通常不會對孩子的未來抱有許多的想法,讓他自由成長。而這也是美國家庭極其普遍的一種教育方式。


放縱型

採用放縱型育兒方式的父母會給孩子極大的自由,並且還會刻意地避開孩子。這是因為美國的一些父母似乎對於養育孩子根本不感興趣。

這種教育方式在我們眼中幾乎不能理解,但這也是美國教育中普遍出現的一種情況。用我們的話說就是:「只管生,不管養」。

這類父母不參與孩子的教育,可能是由於貧窮或是缺乏時間,雖然這樣會使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也幾乎與孩子沒有交流,他們對孩子也幾乎沒有期望,所以也會對孩子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


權威型

權威型育兒不是單純字面意思,採用這類教育方式的父母通常是非常有理性和有教養的,並且他們會對孩子抱有明確的期望,採用這類教育方法的孩子更加傾向於自律並且會獨立思考。而這種教育方式也是公認對孩子最有益的一種。

這類父母會為孩子提出一些規則,但有別於上述的紀律式育兒方式,父母會給孩子解釋規則背後的原因,他們會與孩子進行頻繁的交流並會找到孩子理解的地方,進行溝通。

這類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和目標很高,但他們會給孩子陳述清楚道理,讓孩子對自己的目標有所投入。

顯然,我們對於美國的教育方式很難理解,或者說我們根本不能借鑑,這和生活方式和文化都是有必然聯繫的。

不是說國外的教育方式就一定正確或者錯誤,他們會用他們所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我們會用我們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這其中並沒有哪種教育方式更好,哪種不好的區別,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真實的美國家庭如何教育子女?這四種美式教育了解下!
    如今,許多年輕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小心翼翼,他們常常會結合各類育兒專家給出的建議,來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孩子會有其不一樣的性格和特點,但有許多方面都是共通的。那麼,你想知道真實的美國家庭都是怎樣教育自己孩子的嗎?
  • 美式影子教育:一段筆談
    影子教育這一概念起初是在非美國語境下被提出和討論的,而此文首先把這一概念引入了美國的教育分層研究。傳統上,美國的教育系統相對而言不被認為是應試教育體系,但近幾十年來,美國高考(SAT和ACT)在美國高校錄取中佔據的位置越來越重要(Alon, 2009)。在這一背景下,標準化考試,以及備考應試的影子教育,成為了美國社會學界不能不關注的議題。
  • 了解美國的教育理念,從體驗美國小學教育開始
    你想像中的美國小學生的生活是如何的?不拘泥於課本,沒有鋪天蓋地的作業、需要死記硬背的課文和公式,課堂氣氛輕鬆歡樂,每天有大量時間快樂玩耍?沒錯,然而還不全對。美國的小學強調「快樂教育」,但課堂的自由不等於散漫,孩子們會有明確的課堂任務,老師歡迎他們對任何事情提出質疑和自己的想法,只要其是有理有據的;課外的「玩耍」也不是純粹的娛樂,這是對課堂知識的實踐和拓展,孩子們在玩樂的過程中能夠培養興趣和發展技能。除了美國教育,還想360°感受美式生活嗎?
  • 中式教育和美式教育差別到底在什麼地方?
    隨著教育國際化浪潮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著這樣的困惑:在中式教育和美式教育之間應該選擇哪一種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更適應未來?美式教育注重培養孩子交往和實踐能力,注重孩子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同時也注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發展,以及對知識的靈活應用。美國的學生是多看、多問、多想、多幹,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能力、創造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
  • 周杰倫崇尚美式教育 子女讀臺灣貴族幼兒園年學費140萬
    臺灣樂壇天王周杰倫及昆凌於2015年結婚,婚後誕下一子一女,身價高達50億臺幣(逾13億港元)的他懂得享受生活,以名車出入、住豪宅,而對於子女的教育亦嚴選貴族學校,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據悉周杰倫打算讓5歲女兒小周周 Hathaway及兒子Romeo入讀臺北美式貴族幼兒園,學校每年學費約70萬臺幣(約16.5萬人民幣)。綜合臺灣媒體報導,周杰倫與昆凌為安排子女們的教育,查詢多間國際學校,最終選擇一間位於臺北林口區、以精英教育為主的國際貴族學校,讓孩子儘早接受國際學校教育。
  • 我去美國七天發現,美式教育中最有價值部分,我們幾乎無法複製
    這次加州行,除了安排學生入住美國當地住家之外,我自己也住進了當地的一家美國人,跟一對退休的夫妻成為了好朋友。回想曾經在美國的15年,我往返於自己家和學校宿舍之間,這次何不嘗試美國家庭生活?我期待新挑戰,也期待新收穫,頓時勾起自己很多年前在日本京都留學時候住家生活的酸甜回憶。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 美國家庭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獨立?
    有一次到美國西部的鳳凰城旅遊,接待我的是當地的一個朋友。朋友問:「高娓娓,這幾天你是如何安排的?」,我說沒所謂,哪裡好玩就去哪裡。朋友就說:星期六單位同事舉行兒子的8歲生日Party,你那天不要有其他安排。我說也好,正好我也沒參加過美國小孩子的聚會。
  • 美式教育最有價值部分,我們幾乎無法複製
    這次加州行,除了安排學生入住美國當地住家之外,我自己也住進了當地的一家美國人,跟一對退休的夫妻成為了好朋友。回想曾經在美國的15年,我往返於自己家和學校宿舍之間,這次何不嘗試美國家庭生活?我期待新挑戰,也期待新收穫,頓時勾起自己很多年前在日本京都留學時候住家生活的酸甜回憶。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 「美式教育最有價值部分,我們幾乎無法複製」
    這次加州行,除了安排學生入住美國當地住家之外,我自己也住進了當地的一家美國人,跟一對退休的夫妻成為了好朋友。回想曾經在美國的15年,我往返於自己家和學校宿舍之間,這次何不嘗試美國家庭生活?我期待新挑戰,也期待新收穫,頓時勾起自己很多年前在日本京都留學時候住家生活的酸甜回憶。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 子女教育與繼續教育支出或可抵稅,教育行業將迎來哪些變化?
    對於家長和教育公司們來說,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等專項附加具體將適用哪種支出,具體如何進行扣除必將是關注的重點。儘管政策細則尚未公布,我們或許可以根據國際上正在實施的案例來進行分析。芥末堆了解到,美國教育稅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教育費用稅前扣除,即有關教育支出可以免徵個人所得稅;二、教育退稅,即當家庭發生教育支出時,可以按一定額度退還已交的個人所得稅;三、教育儲蓄帳戶,家庭可以設立教育專戶,儘管專戶資金並不能免稅,專款用於教育支出,但專戶投資收益免徵所得稅。其中,前兩類是美國主要的教育稅收優惠政策。
  • 全面分析美國子女教育基金狀況
    如何甜蜜又不造成負擔,就是要做好理財規劃。 二、美國教育金規劃 導讀:教育費用對於大多數的美國家庭和海外赴美留學的家庭都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何規劃孩子的教育金也是這些家庭非常關心的問題
  • 美國中學教育體系詳解
    下面美國Hopewell國際中學會結合家長們的想法,介紹一下選擇在美國讀中學需要了解的那些最基本的事兒。美國的教育體系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有這麼多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到美國去接受教育?今天我們就了解一下美國的教育體系,比較一下中美教育體系的差異。美國的教育體系簡單分為公立、私立兩類,公立約佔85%左右,私立約佔15%左右。
  • 應試教育靠努力,素質教育看家庭,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孰優孰劣?
    2014年8月,前耶魯大學教授威廉·德雷謝維奇的《優秀的綿羊:失當的美國精英教育以及如何擁有富有意義的人生》一書出版在美國引起熱議,一年後,這種思想再度引起中國熱議。然而,近些年,有人認為中國正採取初步步驟向美式的教育模式轉變,而美國似乎也有些朝著中國的方向發展。當下的教育模式,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不完美。
  • 忙著送孩子出國留學前,你弄清楚英式教育和美式教育的區別了嗎?
    確實,現在不少人把捨不得花在自己身上的錢,全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尤其對於孩子的教育經費更是毫不吝嗇,這反映出中國家庭對子女教育的執念,都希望通過各項課外輔導、特長培訓培養孩子,
  • 中國應該警惕:不要落入美式素質教育的陷阱!看著美,實反智!
    中國的教育是應試教育,這也是被很多人所詬病的一種教育方式,有很多公知推崇美式素質教育,認為那樣的教育方式才是先進的,才是人性化的,才是符合兒童教育規律的。但具體什麼才是美式素質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先進在哪兒?到底適不適合中國的國情,他們就沒有說了,慨文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美式素質教育到底怎麼樣。
  • 隔代教育的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的四種類型  眼下所批判的隔代教育,出現在中國特定的社會背景下:一是大批老年人退休回家,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另一方面,計劃生育使得城市家庭普遍進入獨生子女時代。  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極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根本上說,對隔代教育出現批判的聲音,是由於當下人們對子女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高很多。
  • 被美國人羨慕的中式教育!美式,中式教育到底哪個好?
    這件事情讓她十分震驚,甚至顛覆了她對「美式教育」的認知,承認「中式教育」在某些方面十分有效。但這在外網論壇上卻引起激烈的討論,有一個聲音這麼說:「這完全是愚蠢的!如果我的孩子對雞蛋過敏怎麼辦?如果你讓他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我一定會讓你生不如死!」
  • 個人所得稅如何扣除子女教育支出
    不過,個稅修正案說明全文並沒有對「子女教育支出」做詳細說明,由於「子女教育支出」涉及子女教育的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教育支出的內容和範圍、子女概念的界定尤其是子女數量的規定等內容,因此,需要對「子女教育支出」進行量化,否則作為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子女教育支出」將難以操作。
  • 美國人教育子女的十項基本法則
    教育好孩子是每一位家長必須面臨的課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學習一下美國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破碎家庭、長期分離的家庭更讓孩子缺少歸屬感。如果家庭變化不可避免,家長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來安慰疏導孩子,而不可採取疏於管教或溺愛或過分嚴厲等極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遷怒於子女。  二、希望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家長們都是對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遠用正面鼓勵的話語讓孩子們看到希望,認為自己確實有希望呢?
  • 嫁給美國人之後才知道,中國父母太累了,美式教育的確很驚人
    此前一則消息在網絡上引起熱議,一位嫁到美國的中國女性說,嫁給美國人之後她才知道,中國父母有多累,美式教育有多麼驚人。 因痛恨應試教育,所以,很多中國人都很羨慕美國教育以及美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