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咳嗽,很多時候醫生會開些小兒止咳甘草片、小兒清熱止咳口服液之類的止咳藥。但很多家長不知道,這些兒童止咳藥裡含有興奮劑,會引起藥物依賴。近日,兒童醫院兒科就接診了一名此類患兒。這例感冒患兒每日服用複方甘草片3次,每次2片,連服3周,發現時已成癮。
家住歷城區的鄭女士說,女兒小楚(化名)上個月底感冒後,咳得特別厲害。她聽同事說,中藥止咳片效果很好,她就自己到藥店買了小兒複方甘草片。按照說明書,止咳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一周後孩子咳嗽減輕了,卻睡不好覺了。
鄭女士說,晚上都到11點了,孩子一點兒睡意也沒有,躺在床上嘴裡發出各種聲音,手腳還在被窩裡踢打。寶寶折騰完了,又哇哇地哭,哭累了才沉沉地睡去。
起初,鄭女士覺得寶寶只是不愛睡覺的調皮鬼。慢慢地,她才發現寶寶的確是「興奮過頭」了,一高興就抓人。
鄭女士說,一次女兒在和小朋友玩的時候,突然在小朋友臉上抓了一把,小朋友哭了,她卻在那裡大笑。
她曾懷疑是止咳藥的問題,中間停了兩天藥。但停藥後,寶寶又劇烈咳起來,只好繼續吃藥。
上周四中午,鄭女士邀了一個要好的朋友帶著孩子去家裡吃飯。午飯後,小楚照例吃了止咳藥,不久又開始又蹦又跳。她看到小朋友摔躺在沙發上,就大笑著過去抓人。「孩子都是生氣才打人,可她一興奮就抓人讓我費解。」於是,鄭女士帶寶寶來看病。
經過會診確認,孩子是亂吃止咳藥吃出了問題。醫生迅速對她進行了洗胃、補液和催醒等處理,症狀得以緩解。
山東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主任孔慶衍說,止咳藥給兒童帶來的副作用很大:山東去年有將近300名兒童因服用止咳和感冒藥,被送入醫院急救。
揭秘
小兒止咳藥含可待因、罌粟殼
孩子感冒咳嗽,怎麼辦?絕大多數父母的第一反應是:吃止咳藥。
但醫學界專家認為,止咳藥對6歲以下的兒童療效甚微,隱患卻很大,像上文的小楚一樣服用後容易成癮。濟南呼吸研究所主任王盧山說:「小兒止咳藥成癮症是一種新型的疾病,如果要我來形容這種病,可以說它正像瘟疫一樣在傳播。」這類成癮問題源自歐美國家,我國香港在上世紀90年代初也一度盛行,如今蔓延到了內地。
今年3月,濟南一些醫院在泉城廣場舉辦了咳嗽病義診活動。王盧山當時與醫生交流時了解到,兒科、神經科門診常接診到一些專門來看止咳成癮的患兒。「一些醫生或是父母在給孩子治療咳嗽時,不問青紅皂白就把止咳片給孩子吃,這是相當錯誤的。」
在臨床醫學上,止咳藥在正常劑量下一般不會成癮,也並非軟性毒品,但若長期大量連續濫用,則易於成癮。
王盧山說,如果開出目前國內被濫用的止咳藥名單,會是長長的一串:小兒清熱止咳丸、小兒清熱止咳口服液、小兒清肺化痰咀嚼片、小兒驚安丸、小兒解熱丸等。他曾收治的一名患兒,每天吃10片藥劑方能解癮。
上癮的原因,主要是這類藥含有可待因或罌粟殼成分,能引起中樞神經興奮。強力枇杷露、複方甘草片等中藥也存在致癮問題。這些含有罌粟殼提取物的中成藥,極易被忽視,一旦上癮,危害性卻並不「遜色」。小孩長期服用就會有依賴性,即使不咳嗽,也會將止咳片當成零食來吃。可待因對*的消化、神經系統都有很大的副作用,還會引起小孩便秘。
影響
亂吃止咳藥孩子反應變遲鈍
其實,早在去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發文規定,含麻黃鹼、可待因止咳藥限量銷售。要求市民在藥店購買這類藥物,一次不得超過5個最小包裝。但家長濫用藥物的行為有增無減。「這些藥物隨時隨地都能夠購買到,助長了濫用行為。」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場處孫處長說,「我曾扮成家長,去過10個藥店,每次都買六七包止咳藥。讓我吃驚的是,沒有一個營業員告訴我詳細信息,包括怎麼用和副作用等。」
生產廠家的宣傳也起了誤導作用。所有關於止咳藥的廣告中,都在強調使用的快速有效,但對於服用次數和時間、超量服用可能導致的副作用,大部分藥品在外包裝及說明書上都沒提醒。
孔慶衍說,孩子止咳成癮的症狀有:食慾下降;變得消瘦或突然變胖;自卑、反應遲鈍;情緒波動或脾氣變得非常暴躁,性格突然變得孤僻等。2至3歲最危險,所有兒童患者中,這個年齡段佔了一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