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爬滿青苔的鐵軌,背著沉甸甸的理想和希冀,19級的新同學們開始了機會與挑戰並存的大學四年。9月15號晚7:30,於中秋假期的收尾之夜,利茲學院大一年級學習經驗分享會暨Peer Tutorial新生特別場在X4352教室正式拉開序幕。
本場Peer Tutorial(朋輩研討課)由交大慄子新媒體中心承辦,旨在幫助同學們適應大學學習、合理規劃生涯、樹立遠大理想。7位學長學姐,從不同的角度講述著同一個話題——大學可以怎樣度過。全體新生以及部分高年級的同學參加了本次朋輩研討課;同學們對本次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容量為300人的教室座無虛席。
交大慄子學習黑科技部部長梁明皓同學主持了本次分享會,並致開場辭。他首先歡迎各位同學參加本次Peer Tutorial,並介紹了朋輩研討課的運行方式。他表示,新的學年,Peer Tutorial會繼續陪伴利茲學子學習成長,同學們可以聽眾或者演講者的身份積極參與。他鼓勵19級的新同學積極報名朋輩講師計劃,分享學術知識、實用技能、個人經歷。
Peer Tutorial開始啦!18級Best Student Overall張涵容同學首先登場,帶來題為《如何自學》的分享。
他首先向大家解釋「為什麼要自學」:以利茲學院一門3學分的課程為例,它一般包含30小時的課堂講授、課後答疑,以及70小時的課後自主學習,因此自主學習是課程的重要一環。其次,自主學習具有長遠的意義,通過自學,我們可以接觸到更加深入、有趣、完整、及時的知識。「諸君既研究高深學問,自與中學不同,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己潛修」;已經進入大學的慄子們,你們做好接受嶄新的學習方式的準備了嗎?
如何自學?張涵容同學介紹了自學的三種方法並推薦了相關資源:參加通識講座、結合參考書學習慕課、在競賽中實戰。對於自制力強的同學,他建議可以直接閱讀教材,並結合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Coursera、Bilibili加深理解,不懂的地方利用答疑時間向老師請教。此外,教務網上可以找到各類專業講座和課程的安排,交大慄子也會持續為同學們開設技能分享方面的Peer Tutorial講座。特別地,他還鼓勵同學們多接觸科創競賽,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最後,針對「自學什麼」,張涵容同學分享了自己大一學年的「課外自學歷程」,聽眾們認真地記下了詳細的筆記。他還叮囑,理論學習離不開動手實踐,數學要配合做題來加深印象,編程要上機練習。如果同學們可以結伴學習,互相監督和討論,一定會效率更高。
隨後,17級Best Student in EE、SCI二區一作在投的陳韜同學進行《本科生如何上手科研》的分享。他首先介紹了自己豐富的科研經歷、什麼是真正的科研,破除了大家對科研的神秘感。
「基礎堅,事功崇」,陳韜同學向新生強調了大一學年基礎課程的重要性:英語基礎、數學基礎、編程基礎,對後期的學術寫作、論文閱讀和數據分析會有巨大的幫助。他建議希望了解科研的同學儘早制定規劃,可以在積累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後,主動尋求老師的指導。他特別提到,自己的第一段科研經歷來源於和自己的Personal Tutor的聊天,建議同學們利用好利茲學院的特有的個人導師制度,多向老師請教問題。
最後,陳韜同學向同學們介紹了西南交通大學為本科生提供的科研機會:個人導師、實驗室、課程設計(IDP)、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畢業設計等,並結合自身曲折的經歷,鼓勵同學們「客觀看待科研中的困難和失敗,冷靜分析,屢敗屢戰」。豐富的資源,加上謙遜求實、不怕困難、主動投入的精神品質,慄子們一定能學有所獲!
接下來,18級Best Student in Physics, 周彧凝同學帶來了《大一學年理科課程學習指導》的分享。分享正式開始前,他毫無保留地展示了自評為「不大理想」的高考理科成績,以此說明:大學是新的起點,付出足夠多的時間和努力,定可以戰勝曾經的不足。
周彧凝同學首先向大一新生講解了數學物理的重要性:除了佔有50%的總成績權重外,理科基礎課還是工程師的立身之本、是專業課的堅實基礎。之後,他分享了一些個人的學習方法:針對數學科目,他認為最好的「教科書」就是老師的「板書」;針對全英文的理科試卷,關鍵在於注意知識體系的轉換,熟練使用英語術語表達理科概念;考試的能力側重仍然是解題的熟練程度和技巧的掌握,可以通過持續的刻意練習達成。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投入足夠的時間,一定會有滿意的結果。
生活不只有學習,還有詩和遠方。16級計算機專業的吳彬青同學接著帶來了獨具一格的分享——《頑主》,介紹如何在大學四年中吃好、喝好、玩好、學好。
吳學姐結合自己在交大的求學歲月,傾情分享了自己收藏的小吃店、奶茶店、小餐館。她極力推薦南門外的夜市一條街,還提到自己在爬峨眉山時因沒有手機信號,只能「信用支付」,吃到了「最有滋味的蛋炒飯」的趣事。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她列出了成都市內好玩的博物館、步行街,知名的美食街、蒼蠅館子以及四川省內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蹟。各位慄子,找到周末出遊的旅行地點了嗎?
在吳彬青看來,以上選項早已玩夠。現在,她想體驗世界上最頂級的玩——追尋真理、追尋心靈的充實。她通過參加競賽和科研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並從中看到了那個真實的自己。她感嘆利茲大學的校訓"And knowledge will be increased"蘊含深意——那些有意義的、熱血的、美好的知識是要主動去尋求的,而不是被動接受的;如果不主動求知,那自己不過是空增年歲,悲哀至極。19級的慄子們,不如和小吳一起,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快樂地做下去吧!
片刻休息後,18級Best Student in English程宇輝同學、IET全球英語演講競賽西南交通大學賽區總冠軍姜永哲同學共同帶來了《工程英語課程學習的樂趣》。
程宇輝同學向新生們簡要介紹了大一英語的學習框架,並結合近期專業課內容,闡明了大一的學術英語訓練對專業論文閱讀的幫助作用。
姜永哲同學則以"To be the god of Presentation"為主題,針對如何提高公眾演講能力進行了細緻的講解,並提供了許多乾貨。姜永哲同學還回答了新生們提出的問題,並邀請同學們參加自己主講的下一場的Peer Tutorial,主題為出國留學申請規劃。
最後,交大慄子學科部前任部長,來自17級的秦梓鑫同學以《和你一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的分享結尾。他首先總結了前面六位同學的分享內容,說明利茲學院的同學們有很多共同記憶:努力自學、讀英語文獻、面對150人演講、在全家二樓通宵學習、在實驗室深夜科研、期末考試前的短途旅行、假期打工實習訪學、迷茫無助思考人生、找到興趣堅定信念勇往直前,這些美好的經歷,在今後的大學四年中同學們將親自去感受和體會。
其次,他結合個人經歷,提出了幾條小建議:注重寢室禮儀,看視頻時一定要戴上耳機,尊重室友的作息習慣,最好保持規律的作息;珍惜和親人相處的時間,多和父母坦誠溝通,常回家看看;遇到困難時向你的父母、你的輔導員、學長學姐、個人導師、同學好友積極求助,他們永遠是你最結實的後盾。
「找到那個最美的自己,傾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堅定地、快樂地走下去」,伴隨著現場雷鳴般的掌聲,本次Peer Tutorial落下帷幕。不過,19級同學們的大學生活才剛剛開始。該如何度過寶貴的人生四年呢?相信每一位慄子心中都有了初步的想法,讓我們一起努力,向未來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