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老師平等交流 研討課清華新生對院士說不

2020-12-12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老師,我不同意您的觀點。」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2003級本科生趙茁站了起來。他口中的老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錢易。

  在這門名為「環境與發展」的課上,院士與「菜鳥」在「先發展後治理」還是「經濟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上產生不同意見。環境研究正是錢易院士的專長。

  去年以來,越來越多清華大學的小「菜鳥」開始敢對自己仰慕的大師們說「不」了。這種變化起源於2003年秋季新設立的一門被稱之為「新生研討課」的課程。

  所謂新生研討課,是由清華大學知名教授專門為大一新生開設的小班專題討論課。學生們以小組方式與開課教授就某一專題共同開展研究,在教授指導下開展小組討論,進行口頭辯論和寫作訓練。在國外,新生研討課有多年歷史,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學已有20多年開設此類課程的經驗。

  從去年秋季開始的一個學年裡,清華共開設70門研討課,課程內容幾乎涉及清華所有的院系。所有的課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教授任教,院士和長江特聘學者也在教學行列之中。

  在2003級清華3000多名本科新生中,2700多名同學提出申請。由於人數限定在每個班15人左右,只有1000名同學能夠如願。

  清華大學教務處處長胡和平教授解釋學校的初衷:縮短教授與新生的距離,啟發新生從入學伊始就體驗研究型學習方法和氛圍,推動以傳統的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向以探索和研究為基礎的研究型教學模式轉變。

  李衍達院士則以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他在上大二的時候參加過一次科技活動。當時討論的熱點是「電磁場出現和物質消滅了」。幾位同學與老師一起,在看書、查資料之後進行激烈的討論。正是這次討論決定了他日後的研究方向。

  幾年前印度一所大學教授帶領兩名本科生發明一種新算法,在國際上引起很大轟動。這件事情深深觸動了孫家廣院士,他思索了很長時間:清華擁有如此優秀的本科生,為什麼沒有做到?

  楊振寧先生說過,中國的教育是填鴨式的,一定要把這個框框打破,才能把我們的創新人才培養出來。要做到這點,首先要把學生從被動聽課中解放出來。

  新生研討課與一般課程不同:它沒有固定教材,開課專題可以涉及任何學科領域,由教師依據新生特點自行確定,學校鼓勵交叉科學選題。全校學生不分專業,原則上可以根據自身愛好與興趣自由選擇一門專業課。學生們沒有考試的壓力,最後由任課老師自行選擇考察的方式,可以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對選課學生作出「優秀、通過、不通過」的考核評價。「這門課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體驗興趣所致的快樂學習。」一位老師這樣總結。「酒神的歡愉-體驗快樂英語的寫作」、「我們身邊的高壓電」……這些課程名字聽起來就很有誘惑力。內容也很「另類」。以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院士為例,他開設的課程叫做「走進量子世界」。上課的15名學生來自12個院系。講課內容看似與量子不著邊際:嶗山道士穿牆的咒語是真的嗎?1995年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穿越長城是怎麼回事?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會是怎麼回事?

  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們更像是一個旁觀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在錢易院士的一次課上,同學們討論非常激烈。錢易院士剛開口說話,就被一位同學打斷,「老師,你違反規則了。」「新生研討課是由老師與學生共同來研討,因此老師是課堂上的『主持』者,而不是講授者。」錢易院士說。

  衛鵬選擇了李衍達院士的「後基因組信息學」。學會與別人「吵架」,是衛鵬和許多同學在新生研討課中的一大收穫。老師在下面坐著,在臺上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同學。每次學生做完報告,都有許多問題與同學討論。而不少同學更是對已有結論提出質疑。「這門課有時完全是一場辯論會,同學們分成兩方唇槍舌劍,有時打下課鈴了,兩個同學還不依不饒地爭論。」衛鵬說。

  在孫家廣院士的課上,經常是幾節課連下來同學們還在討論,直到吃飯時間勸他們,他們才肯走。「在爭論之中,兩個人的思想會碰撞出火花,這些東西常常會給人靈感,這就是發現新東西的必要條件。」衛鵬這樣總結。

  這種變化讓老師們看到希望。孫家廣院士說:「中國的學生特別缺乏創新精神,哪怕是課堂上舉手提問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都不能做。這就特別需要像新生研討課這樣一個環節營造一種氛圍:讓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哪怕是錯誤的見解。」在他看來,清華的課堂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要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為目標,而不應以學生記住多少知識為目的。

  據介紹,清華大學正在考慮,是否在專業課程中開設一些這樣的研討課。

  一名同學說:「學生和老師平等交流,這是真正的大學的感覺。」 (編輯:林湄)

相關焦點

  • 清華開辦新生研討課
    ……隨著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畫面,顧秉林院士與15名大一新生一同探討量子物理世界,為這些神奇的故事和現象尋找科學的答案和解釋。  這是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院士主持的新生研討課《走進量子世界》的一個場景。前不久,清華大學全面推出了一種新的課型———新生研討課。
  • 浙大新生研討課深受學生歡迎
    在剩下的課時裡,老師是主導,主體卻是學生,每位同學都可通過「上課」的形式向班上其他同學展示自己的觀察與思考。這種新型的授課形式受到了浙大新生們的歡迎,記者在浙大選課中心了解到,今年冬學期即將開設的新生研討課部分課程的選課人數達一百餘人,選課人數最多的課程達到了312人。        新生研討課是由知名教授專門為全校大一新生開設的小班專題討論課程。
  • 渝水六小開展語數英學科研討課交流活動
    中國江西網/新餘頭條客戶端訊  為了加速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發展,加強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學習借鑑成功的教學經驗和長處,增強教學研討交流的學習意識,近日,渝水六小開展了語數英研討課交流活動。  此次活動分科進行,數學研討課是胡小芳老師執教的《小數除法整理與複習》。
  • 清華大學全面推出新生研討課 推進研究型教學
    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畫面面前,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與15名大一新生一同探究量子物理世界的奧秘,為這些神奇的現象尋找科學的解答——這就是由顧秉林院士主持的清華大學新生研討課《走進量子世界》上的一個場景。在選課人數上,每門新生研討課原則上不超過15人。新生研討課鼓勵教授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除了教授與學生之間交流、小組討論、口頭及寫作訓練方式之外,開課教授還可安排實驗、參觀、調查、實踐等教學活動。同時,新生研討課不進行期末考試,教授可以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對選課學生以書面形式作出「優秀、通過、不通過」的考核評價。而開課教授上課期間每周則必須保證與學生見面的時間,指導學生開展研究。
  • 碧湧鎮小學2020年閱讀夢飛翔繪本課+閱讀課 研討交流活動
    2020年12月15日,碧湧鎮小學為推動閱讀教學、打造書香校園,吸納教學經驗,交流教學體會,在多媒體室與閱覽室展開了閱讀·夢飛翔的繪本課和閱讀課研討交流活動。首先上課的楊雨老師,在課堂中楊雨老師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 靖遠縣第五中學舉行英語教學研討交流活動
    天津市第十一中學章楠老師,靖遠縣初中英語學科基地組長張紅老師,大蘆中學李生琴老師,靖遠五中領導班子及全體英語教師參加了本次研討交流活動。研討活動分四大板塊:第一,外教與學生面對面,第二,外教給學生上聽說示範課;第三,觀摩聽評課;第四,專題報告。
  • 捆綁交流促發展 教學研討有成效
    2016年4月7日上午,燈草溝中學和東白楊溝小學開展了送課教學研討活動。課後,聽課老師、授課教師及所有教職工開展了教學研討活動,探討「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大家各抒己見、紛紛發言。授課教師交流了自己的教學反思,聽課教師進行了評課、研討。
  • 濟南歷城二職專一老師執教專業理論課探究化研討課
    齊魯網教育頻道5月20日訊 5月17日下午,歷城二職專崔寶喜老師在弘文樓213教室上了一堂專業理論課"探究化"研討課,全體任課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 清華新生忙著學騎自行車!網友:終於有一項技能比清華學生更牛
    清華新生忙著學騎自行車!近日,清華大學新生陸續報到,有學生在校園裡學騎自行車。據附近自行車行老闆稱,每到新學期開學季能賣出一千五六百輛車。還有新生因學騎自行車摔倒受傷不能報到,新生群內貼心出現了騎車防摔指南。原來新生都在買自行車,那些不會騎的都在忙著學呢!
  • 體育課老師戴帽子,學生沒戴,是否不公平?如何理解師生平等?
    01 「師生平等」是指人格上的平等,並不是要求所做的事情和行為都一樣「師生平等」是指老師和學生要互相尊重,彼此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老師不能以高高在上姿態教育學生。反之,老師為學生傳道授業,為學生的成長服務,學生也不能認為自己就比老師高一等。
  • 白城市洮北區鐵路第二小學開展學科教材解讀集中研討交流活動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想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必須深入解讀教材,了解和把握教材的結構和特點,充分利用好教材。為促進我校教師深入研讀教材,用好、用活教材,將新理念、新方法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提升執教新教材的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素養的提升,2020年9月8日上午,洮北區鐵路第二小學舉行了「深入解讀好教材 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各學科集中研討交流活動。
  • 紮實開展聽說讀寫,提升英語學科素養 ——記朱自清中學戴凌婧老師的一節研討課
    12月22日下午,朱自清中學英語組開展了「深度教學」研討,戴凌婧老師開設了一節公開課《8A Unit 8 Welcome to the unit》,為研討提供了一節生動的課例。戴老師這節課,圍繞「了解不同的自然災害;掌握自然災害和事故的不同之處;能夠用英語描述一場自然災害及其影響」的教學目標,積極訓練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 劉集實驗小學:蘭靖老師研討課《爬山虎的腳》
    為了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本著「研讀新教材,培育新教師,強化師資隊伍,提升教學質量」的宗旨,銅山區教師發展中心教學研訓處於2020年9月中旬舉行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研討活動。  本次銅山區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活動於9月16日在新區實小藝術廳舉行,參與人員是2017—2019年入編的小學語文教師。
  • 把脈英語「金課」,研討單元教學
    夏讀書,日正長,宜研討,促提升。7月7日上午,寮步香市中學教育集團英語備課組齊聚香市中學探討英語單元複習課策略,香市中學英語科組長吳潔瀅老師,香市中學和華衍學校英語備課組七、八年級老師參與本次交流活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同課異構展風採 校際交流促發展
    為提高我區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推進校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在崆峒區教育局教科所的統籌安排下,我校與平涼三中、花所中學、大寨中學於11月23日開展了城鄉結對幫扶共同研討為主題的」同課異構」活動。在本次活動中共有語文、數學、英語、化學、生物和地理六門學科的十二名本校、外校老師參與其中,向鐵中的學生們展現了精彩紛呈的課堂。
  • 姚嵐 | 網課平臺倉促上線,貧困學生「失聯」……法國網課暴露教育不平等現實
    受疫情影響,法國3月16日起全國停課,學生開啟網課時間。當時,法國國民教育部長布朗凱表示,停課期間必須保證「教學不間斷」,目標是不讓任何一位學生在特殊時期掉隊。然而,回顧這兩個多月的網課時間,法國主流媒體的觀點基本一致:疫情席捲法國期間,在線教學不僅硬體設施問題頻發,教育不平等的現象也愈加明顯。▲5月18日,在法國波爾多,學校工作人員對進入校園的學生進行登記。
  • 芒市民族小學2020年秋季學期數學課改研討課活動
    11月20日,芒市民族小學開展了數學課改研討課活動。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蔡欣參與此次聽評課活動。本節課,劉老師創設了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繫緊密的情景,將學生帶入生活情景之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交流,從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在課堂中劉老師還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情景中,思考解決問題應選擇的估算方法,使學生能主動探究,真切體驗。
  • 聯合名校共研討 深度交流促成長
    教師教書育人的前提就是要建立教學共長,和諧良好的師生關係,同時要學會把握學科知識的重點以及難點,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把課堂交給學生,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授課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育理念轉變。數學組的三位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三節隨堂課:王麗老師的《反比例函數圖像與性質》,肖元華老師的《反比例函數交點與面積》,範偉老師的《視圖》。
  • 200多名語文教師於相聚雲端 聚焦統編教材 開展交流研討
    (全媒體教育記者 張穎 通訊員 董莉)為準確把握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編寫理念與意圖,選擇適宜教學策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5月15日,黃石市200多名語文教師於相聚雲端,參加「激發閱讀興趣,指導閱讀方法——統編教材 『快樂讀書吧』教學策略研討活動」,快樂分享交流。
  • 《基於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讀寫實踐研究》課題研討交流會議紀要
    2019年5月22日—23日,山西省教育規劃課題「基於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讀寫實踐研究」課題組在太原育英中學召開了課題展示研討與學術交流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主要有山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領導和專家、高校專家教授、基地校負責人、中學一線教師以及課題組成員。《學習報》相關部門負責人也列席了會議。太原師範學院的十幾位研究生也到會觀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