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23日,山西省教育規劃課題「基於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讀寫實踐研究」課題組在太原育英中學召開了課題展示研討與學術交流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主要有山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領導和專家、高校專家教授、基地校負責人、中學一線教師以及課題組成員。《學習報》相關部門負責人也列席了會議。太原師範學院的十幾位研究生也到會觀摩學習。
育英中學副校長邊保軍出席了開幕式,並在會上致歡迎詞。他首先代表育英中學的全體師生向各位遠道而來的領導、專家和各位參會的老師們表示了最誠摯的歡迎。然後他從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的意義出發,指出教師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共同探討教學方式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影響。他認為,課題研究工作不能搞單兵作戰,只有在思維與思維的碰撞、經驗與經驗的交流中才能放大研究的效應,而此次課題研討會正是給大家提供了這樣一個碰撞與交流的平臺。他為各位專家和老師遠道而來表示感謝,並預祝大會取得成功!
山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高中中心主任、正高級教師、太原師範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肖增英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辭。肖主任從課題的三個關鍵詞入手,結合時代背景解讀了我們這個課題研究在當今時代的重大意義,鼓勵課題組老師要緊緊抓住「核心素養」「讀寫」「實踐」幾個關鍵詞,注意發揚團隊精神,同時發揮每一位個體的研究特色。他還特別強調:讀和寫要融合,同時也要和別的學科相融合,這是時代大趨勢。團隊是總體,每個成員是部分,部分加起來應該要大於總體。這是團隊的力量,也是每個個體的特色所在。要理順各方面的關係,爭取在課題結束後拿出成熟的產品,真正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會議邀請專家,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師範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南京市第十七中學校長袁愛國出席了開幕式。
會議邀請專家,山西省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山西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太原師範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省實驗中學副校長樊玉仙出席了開幕式。
太原師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碩士點負責人、研究生導師,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生導師,「基於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讀寫實踐研究」課題組副組長喬桂英出席了開幕式。
山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高中語文教研員,文學碩士,中學高級教師,太原師範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基於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讀寫實踐研究」課題組組長程淑貞主持了這次會議。
5月22日上午,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袁愛國校長首先作了一堂示範課《一滴水經過麗江》(統編教材八年級下第五單元),然後作了學術報告《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閱讀教學策略》。袁老師的示範課如行雲流水,自然而靈動,不斷啟發、引導學生由淺入深,走向深度學習。他在報告中結合自己的實踐課例,為大家闡述了基於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語文教師應如何放開視野,指導學生掌握語文閱讀策略和學習方法。他告訴大家,只有在趣味和深度上下功夫,走向高階閱讀,才能將學生引入「詩與思」的境界語文,也才能落實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袁愛國老師深厚的語文底蘊和對語文教育的敏銳思考,以及他豐富的教育教學成果,深深折服了參會的老師們。
5月22日下午,三個子課題研究組的代表匯報了這一階段的課題研究成果。成果匯報分為兩部分,一是體現課題研究成果的課堂教學,二是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匯報。山西省實驗中學教師郭瓊、陽泉市第十一中學教師程潤霞、太原市育英中學教師樊茹分別上了《壺口瀑布》《課本素材的運用要與新時代同行》《〈六國論〉思辨性閱讀——思維中的多元與權衡》的觀摩展示課。三節課分別從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展示了課題研究的階段成果,教學設計各有特色,可圈可點,課堂上學生表現活躍,教學效果顯著。觀摩課結束後,三個子課題團隊代表圍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對其研究進展情況、研究思路以及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匯報。他們的匯報,既是各自課題研究的階段成果,也為總課題研究提供了寶貴的過程性資料。
太原師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喬桂英教授對這三個學校的觀摩課及匯報進行了點評。喬桂英老師高度評價了三節觀摩課所取得的成績,同時從課題研究的角度,也指出了三個子課題各自的不足。她指出:山西省實驗中學「促進學生語文深度學習的閱讀實踐研究」的課題,對關鍵詞和核心概念的把握較為準確,展示課中對核心素養中語言和審美兩方面的落實也足夠到位,從獨特性切入深度學習也具有創新性,但是研究內容尚不明確,仍需找到突破口。陽泉十一中的課題是「旨在落實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課本中文本素材在作文中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紮實,課題研究者態度認真,但研究問題還不夠明確,課題研究與語文核心素養的聯繫不夠緊密,建議他們將課題與核心素養聯繫起來,提升課題研究的層次,同時注意將問題聚焦到一個具體的內容上,提出規律性的策略,使研究更具推廣價值。育英中學的「思辨性閱讀的方法和策略研究」課題,內容明確具體,理論指導性較強,但指向可以更加具體,可以聚焦到「議論性文本」上,並且完善課題中的「多元權衡策略」,抓住「多元」二字,形成多個成熟的課例。喬教授的評點為課題組今後的研究提供了專業引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5月23日上午,山西省實驗中學副校長、正高級教師、山西大學和太原師範學院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樊玉仙為會議作了公開課《注重創新,學習寫得新穎》,並作了學術報告《寫作無處不在》。在公開課上,樊老師立足於教材的寫作專題章節,補充了豐富的寫作材料,引導學生如何判斷材料含義,怎樣思考才能有獨特新穎的立意。她特別強調,追求立意新穎一定要立足於材料本身提供的內容,不要隨便添加補充,主觀代入。在報告中,她結合自己的寫作實踐課例,為我們講述了基於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寫作課究竟應該怎樣上,寫作教學怎樣才能有所創新。她分別從教材、課堂教學、社會生活、班級管理等不同方面,敘述了如何讓學生學習寫得有新意,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寫作實踐能力。
山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高中語文教研員、課題負責人程淑貞為會議作了總結報告。她首先總結了這次會議進行的情況,點評了每一個會議單元內容的成就。然後她立足於時代背景,從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出發,提出了課題研究要共同遵循的幾點:
①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要注意改變目前語文學習與真實的語言實踐相脫節的現狀,要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
②要重視學生對學習策略的把握。要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領會,把握學習策略,而不是灌輸具體內容。
③要重視學習評價,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進階研究。沒有評價的學習是虛假的學習。我們的課題研究成果,憑什麼判定是有效的?怎麼斷定學生的能力提高了?通過哪些指標確定我們的教學策略改進是有效的?這就要求我們進行相應的學生語文能力的進階研究。通過平時的學生交流研討成果以及測試表現來提供數據支撐。
最後,作為課題負責人,程淑貞老師布置了下一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任務:
1.將這次會議的內容和精神進一步內化,確立努力的方向。
2.作觀摩課的學校和老師,要將這次觀摩課的教學設計改進完善過程真實地記錄下來,在5月底前提交課題組。
3.注意做好檔案留存,為將來結題保存好過程性資料。
4.準備寫作教研論文,每個子課題組至少提交1篇。暑假期間完成。
5.每個子課題組提交1篇階段總結報告,在6月底前提交課題組。
6.注意學生成果的收集整理,包括課堂上學生的交流作品、寫作感受、測試成績、競賽獲獎作文等。
這次會議五節公開課借用了太原市育英中學和山西省實驗中學初中部的學生。兩所學校的學生在公開課上的突出表現也為參加會議的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會議在5月23日上午11點30分結束,獲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