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後杼發明戰甲,夏朝的武力值達到頂峰

2020-12-20 夢回古今

夏杼,少康之子,其母為有虞氏首領的次女二姚。曾協助父親少康攻滅寒氏勢力,中興夏朝。少康執政的中晚期,他一直是父親的得力助手,不僅多次領兵出徵,掃平外寇,還積極協助父親治理國家,處理政務,令父親十分滿意。夏朝在夏杼時期武力值進入鼎盛,媲美大禹。初期的都城是原,後來遷都老丘。

戈邑是寒國的第二大諸候國,少康命杼率主力軍攻打,國君是寒浞的次子寒戲。寒戲勇猛善戰威震中原,面對強敵季杼又沒有畏懼,他使用驕兵之計,先派老弱之兵與敵交戰,使寒戲誤以為夏朝沒有強兵而產生輕敵思想,盲目率兵追殺,結果闖進了姒季杼精心設置的伏擊圈,寒戲及其所率領的數百名將士全部被殺。然後又與女將軍女艾聯手攻破寒澆的封國,寒澆被殺。三年後,攻打寒浞的老巢斟尋,已80歲的寒浞無力反抗被殺,夏朝得以復國。少康決定建立新都城陽夏,廢除舊都城安邑,命夏杼主持陽夏的築建事物,陽夏建成後,少康又派夏杼鎮守寒浞的老巢斟尋,維持此地安全秩序。

杼登位後,寒浞的舊部乘夏王朝新王即位根基未穩,在斟尋發動叛亂,他們散布流言說夏后氏無道,旋即攻佔了舊都斟尋,擁立寒浞的孫子寒椒為寒王。杼親率軍隊討伐圍攻斟尋的寒軍,在夏軍的攻勢下,城內一部分叛軍發生動搖,內部分裂。一些人為了保住性命,從監牢裡放出關押夏朝派駐斟尋的大臣,打開城門放夏軍入城。夏軍攻入斟尋,將寒椒等首腦盡皆殺死,餘者捆鎖收監。杼命將那些反叛的寒族頑固派老弱者處死,壯年男女套上鎖鏈為奴,反戈一擊者有功,準其遷居寒國故地,延續寒氏香火。

杼在位期間,決定完成其父少康的遺願,他發明用獸皮製做甲,兵士穿上後,能遮擋敵人的石刀、石箭的砍、射,有了戰甲之後,士兵戰鬥力大增,夏朝便積極對外擴張,他同東夷族各部落繼續爭鬥,一直攻到東海邊,進一步擴大了夏朝的疆域,最後降服了東夷族。東方的夷人不得不前往夏都老丘朝拜並接受夏王的人事任命,夏君夷民,夏與夷融合成為一家,夏朝也成為一個廣域的大一統王朝,夏朝國勢也進入鼎盛期,他被夏朝人看成是能夠繼承大禹事業的一位名王。夏朝在少康進入了中興時代,而在杼統治時期則達到了鼎盛

相關焦點

  • 夏朝的滅亡誰該負主要責任,是孔甲還是夏桀
    廑繼位後,把都城從帝丘(今河南濮陽)遷往西河(今安陽湯陰縣東十五公裡的"夏都西河遺址")。廑在位期間,夏朝還處於繁盛時期,王室與昆吾氏家族也保持了良好的君臣關係。廑在執政第八年病逝,立遺詔傳位於堂兄孔甲。2.孔甲繼位後,國家出現旱情,於是孔甲舉行儀式向天求雨。
  • 夏朝歷史進程
    夏朝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家天下」的開始,夏朝共14代,17位王,存在約471年(前2070-前1600),被商朝所滅。夏朝實際是三個朝代,前夏,窮朝和後夏。在這四百多年中,中原的經濟,文化,法律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2000多年後的中國文化第一個全盛時期打下了基礎。原始公社制度下,禪讓制實行。
  • 商湯如何覆滅夏桀,終帶領軍隊於鳴條之戰大敗夏朝
    鳴條之戰發生在夏朝末年的時候,是商湯所帶領的商部落對於夏朝的最後一戰。公元前1600年,商湯率領所有的士兵與夏朝的軍隊在鳴條進行了最後的一場決戰,這場戰爭也成為了夏王朝滅亡的關鍵戰役,直接導致了商王朝的覆滅,商湯也建立了中國第二個奴隸王朝商朝。
  • 商湯或許並未滅夏?考古挖出夏朝遺蹟,卻發現一特大硬傷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從夏王朝開始的,夏朝共傳十四代,延續約471年。夏王朝的建立,從禹開始。目前,我國關於夏王朝的文字記載有一部分是源於西周時期,也是商周鼎革完成之初,司馬遷曾經在《史記》中完整的記載了關於夏朝的歷史,不管是西周記時期的記錄,還是《史記》中的記載,我們不能迴避的是它們中間跨越了近500多年的歷史,間隔了整個商朝。
  • 《夏朝》——商湯滅夏
    商部落是黃河下遊的一個小部落,在夏朝建立時就已經歸順,成了夏朝的一個屬國,商部落由於佔據有利的土地,其畜牧業發展極為迅速,到了商湯時期,商部落畜牧業、農業等都有了極大發展,經濟也逐步超過了夏朝。由於自己實力的不斷強盛,又因夏朝君王殘暴的統治,最終他站在了對立面,與夏朝抗衡,甚至產生了代夏自立的念頭。
  • 當我國第一個朝代夏朝滅亡後,夏人都流落何方?
    受到人民擁戴的大禹登上了權力的頂峰,在大禹即將退位之時。他本想傳位給益,只可惜在益服完對大禹的三年喪禮之後,啟繼承了益的位置。啟和益在不斷的爭奪之後,最終啟站在了權力的頂峰,這也標誌著中國古代的禪讓制被世襲制所取代,從那以後,中國幾千年的社會都按照著家天下的模式來傳承。
  • 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一共十七位帝王。距今已有4000多年
    第三位:姒太康姒太康(前2070-前1974)是姒啟的長子,姒啟病死後繼位,為夏朝的第三任君王。太康即位後生活非常腐敗,只顧飲酒遊獵,不理朝事,最後在外出打獵時,被大將后羿奪取了政權。公元前1974年,姒太康病死,葬於陽夏(河南省太康縣西)。
  • 王朝的一生——華夏第一朝:夏王朝的470年歷史
    太康即位後喜好遊獵而不理朝政,由於一次外出遊獵幾個月沒有回都城,被有窮氏的后羿乘虛佔領國都,成為夏王朝實際上的統治者(太康失國)。掌權的后羿把太康流放道戈地,八年後太康去世,后羿立太康的四弟仲康為夏後(夏朝君主在位時的稱號);仲康當了7年傀儡後去世,后羿又立仲康的兒子相為夏後;相即位僅一年,就被后羿流放,夏王朝的歷史也就從這裡中斷。
  • 一篇文章瞭然,400多年夏朝,從此不再陌生
    從后羿奪太康王位,到寒浞滅后羿,真是上演了一出螳螂撲蟬,黃雀在後。少康中興太康至死都在異地流亡,祖宗的江山被他失了大半。太康死後弟弟仲康即位,仲康死後,他的兒子相逃亡到了帝丘,去投奔夏朝同姓後裔。相被追殺時,他的妻子已經有孕並逃回到了母族生下了兒子少康。少康出生後,不斷被寒浞的兒子追殺,後來又去投奔族人有虞氏。
  • 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 夏朝的建立
    夏朝,是禹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約為公元前2050年—前1600年)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時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繼承制。夏朝共13代,16王。
  • 古埃及史及華夏上古史的教科書和工具書——《鷹蛇之夏·發現夏朝》讀後感
    上面是第18王朝阿蒙霍特普(Amenhotep)二世夏王「芒」的雕像,1479BC,藏於都靈埃及博物館,一百多年後,周朝在1353BC-1336BC孔甲亂夏即埃赫那頓(Akhenaten)推行一神教時出走,要知道我們祖先周朝人樣子
  • 關於夏朝的歷史,你有什麼好奇的事情呢?
    槐在位期間,先後徵服了居住於泗水、淮水之間的九夷部族,即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 夷等部落,進一步擴大了夏朝的勢力。同時夏朝的社會經濟都有所發展。因此可以說,夏朝最輝煌的時代是在帝槐時代來臨的。槐樹之花的黃色象徵夏王室,槐樹之花開花時節在夏天,因此槐樹之花就是夏朝之花。帝槐又名帝芬,這也是指花朵芬芳的意思。
  • 夏朝的歷史和考古困境
    夏朝有無爭論的正反兩方都不應該為此承擔責任。絕大多數人(包括不久前的我)都把夏的問題和百年前商的問題簡單地等同起來了。在甲骨文尚未被學術界發現之前,國際上也曾經懷疑過商朝的存在。結果我們發現了甲骨文,發現了殷墟,商朝的存在就成了無人可以懷疑的事實。夏朝的證明應該也是這樣:發現文物發現城市遺址破譯文字證實並完善古籍的記載。夏朝的證實過程難道會與此有什麼不同嗎?
  • 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李伯謙:夏朝是真實存在的,但研究...
    為什麼要成立夏文化研究中心?  據李伯謙介紹,自疑古思潮產生後,不僅夏代被稱為傳說時代,就連商代也難於倖免,若非甲骨文的出土證明了商代的存在,時至今日商代也會被認為是傳說時代。然而從1959年中國考古學界開始尋找夏王朝都城開始,一直到如今的夏商周斷代工程,通過大量的遺址和遺物,已經得出了「夏朝是真實存在的」這個結論,儘管這些材料是研究夏朝歷史真實材料,但是還不夠。
  • 夏朝發生過那些歷史重大事件,來看一下小編整理的
    大家好,小傑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夏朝的歷史大事件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王朝。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並最終將部落聯盟首領之位禪讓於他,是夏王朝的開端。
  • 夏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時代,始於夏禹,終於桀,共17帝!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時代。始於夏禹,終於桀,共17帝。夏時,開始出現私有制,氏族社會的禪讓制度走到了盡頭,被世襲製取代。社會由原始社會進化到奴隸制社會。 夏朝姒姓,在夏啟即位後,在鈞臺大宴各地首領,以期對他的地位予以確認。
  • 大禹治水後的故事-啟家天下
    從而禹的威望達到了頂峰。禹在塗山大會諸侯,參加的人都要表示謙恭臣服的姿態,遲到者會認為是不敬被殺。禹死後,他的兒子結束了禪讓制,憑藉家族勢力,取得了最高權力,並且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夏。從此開啟了世襲制。夏朝建立後,啟終日沉湎在聲色犬馬中,無心政務,田獵無度。諸部落對啟大失所望,這個時候有扈氏趁機舉兵反叛,雖然最後有扈氏失敗了,但是極大地削弱了夏朝的實力。
  • 夏朝的存在是個謎,考古至今,夏王朝為何難覓蹤跡?
    不過,在山西南部、河南一帶還有大量的炎黃族部落,夏啟開國後隸屬於夏,即周朝興起後所稱的諸夏。商為東夷的一支,滅夏後成為天下共主,但諸夏依然在,而與大禹共同開拓淮河流域的周人則遷移到陝西埋頭發展,最終滅商。周滅商後,實行大封建,以周宗室、功臣以及諸夏為骨幹,同化原東夷各部落,到春秋時才基本形成了華夏族,炎黃族最終徵服了東夷族。
  • 夏朝的存在該如何去證明?學者:在夏代卜骨上發現了「夏」字
    兩周時期可以釋讀為「夏」字的有如下字形:秦公簋上的「夏」字,秦公簋於民國初年出土於甘肅天水,春秋時期遺物。這一時期的「夏」字的主要特徵是:能很清晰地辨認出一個人的形體,頭上長發高束,手微託,下身微屈,有足。
  • 夏啟成為天子後,建立夏朝,從部落發展到國家
    夏啟成為天子後,建立夏朝,從部落發展到國家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夏朝是怎麼從部落發展到國家。大禹成為天子後,將世界分為九州:山西河北平原和冀州,黃河至冀水之間的兗州,山東半島的青州,淮河平原的徐州,長江下遊的揚州,長江中遊的荊州,關中龍溪第一帶的雍州。南臨秦嶺、四川盆地為梁州,中原為豫州。這些州的名字後來變成了各州主要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些至今仍是一些省份的縮略語。在大禹時代,中原人民可以通過釀酒來保存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