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一生——華夏第一朝:夏王朝的470年歷史

2020-12-20 騰訊網

誕生

公元前2070年左右,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誕生了,它的建立者是大禹(姒(sì)文命),作為當時德高望重的治水英雄,禹曾用十三年的時間治理好天下的水患,隨後又接受舜的禪讓,成為了天下共主(部落聯盟的首領)。

之所以所夏朝是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建立的,是因為年代太過久遠,暫時沒有找到明確的時間記載。只知道大禹是在舜去世三年之後才建立了夏朝(大禹建夏,在此之前禹當了20年的部落聯盟首領)。

大禹像

一度中斷,幾近夭折

禹建立夏朝後,當了十年的君主,最後於東巡期間死在了會稽。禹的兒子啟(姒啟)繼承王位,經過與益(禹禪讓的對象)和有扈氏的戰爭消除了國內的反對勢力,使王位得到鞏固(啟家天下)。隨後的30多年裡,夏王朝在啟的治理下開始蓬勃發展。

然而,在啟執政晚期,夏王朝的政局開始動蕩,他的第五個兒子武觀甚至一度叛亂。公元前1979年,啟病逝,隨即他的五個兒子開始了為期一年的王位爭奪戰(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同室操戈),長子太康(姒太康)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繼承王位。

太康即位後喜好遊獵而不理朝政,由於一次外出遊獵幾個月沒有回都城,被有窮氏的后羿乘虛佔領國都,成為夏王朝實際上的統治者(太康失國)。掌權的后羿把太康流放道戈地,八年後太康去世,后羿立太康的四弟仲康為夏後(夏朝君主在位時的稱號);仲康當了7年傀儡後去世,后羿又立仲康的兒子相為夏後;相即位僅一年,就被后羿流放,夏王朝的歷史也就從這裡中斷。

之後的40年間,「夏」王朝相繼由篡位的后羿和寒浞執政,相也被寒浞殺掉,要不是相還有一個遺腹子,夏朝的歷史可能到這就結束了。

從復國到鼎盛

公元前1871年,相的遺腹子少康(時年40歲)取得了夏朝的王位,在此之前他與忠於夏朝的部族聯手擊敗了寒浞,夏朝才得以復國(少康復國)。少康在位21年間,夏王朝政治清明,開始出現興盛的局面(少康中興)。

少康去世後,曾經在復國之戰中立下大功的兒子杼(在位17年)繼位,杼發動了一系列討伐東夷的戰爭並都取得了勝利,擴大了夏朝的疆域,夏朝由此進入鼎盛時期。此後的槐(在位44年)、芒(在位18年)、洩(在位25年)幾位君主都有一定作為,夏王朝持續強盛,東夷部落也基本和夏融為一體。

到公元1756年,不降繼任後開始對西方的九苑部落用兵並取得勝利,夏朝的版圖在他統治的59年間達到最大。

從衰落到滅亡

不降在位59年後,將王位傳給了他的弟弟扃( jiōng),扃(在位18年)和繼任者廑(在位8年)都是守城之君。

公元前1682年,夏後廑去世,不降的兒子孔甲(在位9年)即位,由於孔甲篤信鬼神且殘暴荒淫,使方國離心、夏王朝開始出現內亂,夏王朝在他的治理下開始衰落(孔甲亂政)。

孔甲之後的皋(在位11年)沒什麼作為,再之後的發(在位7年)雖然施仁政、提拔人才,一度使夏王朝出現復興的氣象,但最終桀(52年)即位後把夏王朝帶入遼墳墓(暴桀亡夏)。

相關焦點

  • 夏王朝難覓蹤跡?終於發現記載夏文化歷史的絕世文獻!
    (作者:趙輝)華夏民族是以華夏文化共同認同形成的族群,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主體族群。夏王朝是華夏民族與文化的原始來源,夏王朝時期誕生的夏文化是華夏文化的主根主脈。要破解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來源,首先要探明夏王朝產生的歷史地理位置,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多方面、多學科的深入研究,才能在根本上解決中華文明起源的一系列根本問題,包括考古學方面的研究。
  • 二里頭夏都遺址,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堪稱「華夏第一都」
    二里頭夏都遺址,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堪稱"華夏第一都"在我國的朝代歌裡面有一句"夏商與西周",而這三個朝代也是我國有部落形式走向國家形式的重要時期,其中的夏朝更是如此,但是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我們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
  • 終於探明夏禹治水之地、夏王朝誕生之地、華夏文化產生之地
    (作者:趙輝)探尋華夏文化的起源之地,追尋華夏民族的龍興之地,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夢想。千百年來,為了破解這一歷史文化之謎,歷代先賢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豐碩成果,總結出夏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徵,成為我們華夏民族的共識,為我們後人破解夏王朝以及創造的夏文化鋪平了道路,為我們找尋中華民族之源指明了方向。《春秋左傳正義》疏曰:「夏,大也。
  • 十大考古新發現,夏代安徽三官廟遺址會是夏王朝最終歸宿地嗎?
    (作者:趙輝)在夏文化研究走入困境的情況下,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終於問世。其中的安徽三官廟遺址最終入選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為立足于田野考古遺址為主要依據的夏文化研究打開了新的窗口,吹響了解開夏王朝神秘面紗的號角。
  • 你所了解的夏王朝?「家」天下的開端——夏
    在魯迅先生誇讚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夏本紀》中曾記載「大禹治水」的事情,可謂是婦孺皆知,「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為治水有功,接受禪讓成為君主,由此,我們開啟了歷史新篇章——夏。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前後共傳承14代,延續470多年,被商朝所滅,我們身為引以自豪的中國人,常以「華夏子孫」自居,這也是所謂的由來。根據史書所記載,由於大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
  • 夏朝的存在是個謎,考古至今,夏王朝為何難覓蹤跡?
    大禹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奉命徵伐南方的三苗族,其發展的根據地在淮河流域就很自然了。不過,在山西南部、河南一帶還有大量的炎黃族部落,夏啟開國後隸屬於夏,即周朝興起後所稱的諸夏。商為東夷的一支,滅夏後成為天下共主,但諸夏依然在,而與大禹共同開拓淮河流域的周人則遷移到陝西埋頭發展,最終滅商。
  • 夏王朝的另一個都城,關於開封的更多歷史文化
    被譽為「中國美食之城」的開封也是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城,素有八朝古都之稱,但是,關於開封具體是七朝還是八朝古都還是很有爭議的。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入開封,了解更多開封的悠久歷史文化。首先我們要先來看看哪些朝代建都於此,大家常說的有魏國、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金這七朝古都。當然還有一個朝代,遼朝也在開封建都,因此說開封是八朝古都而不是七朝古都。
  • 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兩處新考古遺址為何邁不進夏王朝的門檻?
    夏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是中華文化的根脈,夏文化不只是物質文化,還有大量的非物質文化;在夏王朝存在於哪裡都沒有確定的情況下,把二里頭文化和河南龍山文化作為主要夏文化研究對象,更是一種盲人摸象的思維。徐旭生約略地統計一下:在先秦書中關於夏代並包含有地名的史料大約有 80條左右……僅只不到 30條關於夏后氏都邑的記載……在研究這些名稱的基礎上,他們認為有兩個區域應該特別注意:第一是河南中部的洛陽平原及其附近,尤其是潁水谷的上遊登封、禹縣地帶;第二是山西西南部汾水下遊(大約自霍山以南)一帶。」(張光直)。
  • 奴隸社會的開始-夏王朝
    根據史書記載,禹本來傳位於益,但益卻讓位給禹的兒子啟,這段歷史被看作是中國歷史上「家天下」的開始;夏氏族原姓姒,但從啟開始改用國名「夏」為姓。同時啟不再使用伯這個稱號而改用後,即「夏後啟」夏啟死後,其子太康繼承後位。太康只顧遊玩,不理政事,在位期間,夏部族權威削弱,東夷有窮氏部落趁機西進。東夷族有位善射的首領羿(即后羿),羿奪得權位後並沒有稱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立為王。
  • 夏究竟是部族邦國,還是早期王朝?
    所謂「三代之治」是後世儒家學者對夏商周三個華夏早期王朝施政措施的讚頌,他們認為三代的開國之君都具備聖賢資質,其制度創建也接近完美,是當世君主學習的典範,堪稱華夏古典文明的黃金時代。儒者們對三代的推崇自然是為了夾帶自己的私貨,大多是為了借古諷今或是要想託古改制。
  • 家天下,中國第一個王朝的建立的歷史背景,夏朝建立的前後
    導語:說起夏王朝人們似乎熟悉又陌生,那是一個傳說與史實相互交織的朝代,除了大禹治水的故事,還能被人所津津樂道,這個王朝的其他歷史似乎都隨著那遙遠的年代隨風而去。但翻檢古書我們總會不經意間看到太康失國、少康復國等一個個歷史典故,他們究竟講述了怎樣的故事,那些到底是神話傳說還是歷史真相,讓人感到費解又沮喪。然而,這畢竟是我們華夏民族文明的第一個王朝,它的存在本身就說明起碼這個王朝不全是建立在子虛烏有的神話傳說之上的。
  • 為什麼說熟知的「夏」王朝卻被稱為傳說中的王朝?不存在嗎?
    夏朝約在公元前2070年,由啟在父親的基業上建立而成,由於是子承父業所以夏朝也被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王朝,而之前都是採用禪讓制,誰有能力誰來當,跟我們現在職場中的職位劃分一樣能者居之。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採用了這一制度,一直延續了4000多年,知道1912年2月12日,宣統皇帝被下詔退位,王位世襲制就到此結束了,可以見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是有多麼悠久的歷史了。
  • 世界十大最長壽的帝國王朝,排第一的有待考證
    在人類幾千年的封建時期,王朝帝國不斷的更替,有的帝國比較暴虐,存在幾十年就滅亡的,有的則比較偉大,存在幾百甚至上千年。而世界上存在時間最長的10大國家是那些?中國3大王朝上榜,第一卻是韓國,存在3300年!第十,夏王朝,存在471年。
  • 歷史上的夏王朝:一起來讀《夏小正》
    流傳後世的《夏小正》(資料圖片) 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其興衰與洛陽息息相關。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 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約公元前21世紀,禹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這表明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通過推舉選出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   2、約公元前16世紀,湯滅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時盤庚遷都至殷並使統治穩定下來。
  • 夏商周非天下王朝 統治限於文化領域
    平勢說傳統觀念認為夏商周三代曾經都是統治天下的王朝不符合事實,是後世的虛構。夏商周三代王朝統治的疆土只能算是一個文化地域而已。經歷了幻影般的夏王朝、商王朝和周王朝,戰國時代的領土國家都是在新石器時代以來的文化地域母體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般認為幻影般的夏王朝及商王朝、周王朝是「天下」的王朝。這個「天下」是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多個文化地域的集合體。然而實際上,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統治的疆土基本上也只能算是一個文化地域而已。
  •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傳說中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被稱之為「夏」?
    當時他們居住在山西南部,到河南的中北部,正是從這一片區域開始,華夏的概念誕生,直到今天,華夏大地也是我們這個國家的另一個美麗稱謂,然而支持並讚揚禪讓制的儒家學者,對這種世襲制自然是要猛烈抨擊的,其中的主要觀點就在於,啟的做法把過去的天下為公的「公天下」,轉變成了天下為私的家天下。
  • 歷史冷知識丨夏王朝,它還被后羿統治過?
    而「啟」稱呼就是「夏後啟」,所以每一任夏王都可以在名字前冠上「夏後」二字。3、「后羿」曾經統治過夏王朝后羿真實是東夷部落一位善於射箭的首領,後來帶領民眾遷徙到夏王朝的範圍內,與當地的夏人通婚,形成了有窮氏部落。
  • 中國歷史上「華夏」裡的夏是指夏朝,那「華」指的是什麼意思呢?
    作為中國人,我們都稱自己為華夏後裔和炎黃子孫。炎黃子孫很好理解,因為中國人都認為炎帝和黃帝是中華的兩位始祖。雖然他們兩人最後成為敵對的部落,但在黃帝打敗炎帝之後,兩個部落又漸漸的融合在了一起。同時,我們中國人還自稱為華夏。在華夏裡面,夏字的意思就很好理解。
  • 我們常自稱是華夏子孫,夏朝在歷史真的存在嗎,那華是指華朝嗎?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經歷了很多朝代,因為身為華夏子孫的我們擁有了如此光輝的歷史,所以我們才驕傲。對於華夏子孫的華夏二字,在歷史上曾經有個夏朝,夏是指夏朝,而華又是指什麼呢?是華朝嗎?而歷史上真的有這個「華」的朝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