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的另一個都城,關於開封的更多歷史文化

2020-12-18 百家號

多人應該都對包拯的開封府很熟悉吧,當然除了逛開封府對於更多吃貨來講開封小吃也是很美味的,可是對於開封大家除了小吃和開封府還有多少了解呢?被譽為「中國美食之城」的開封也是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城,素有八朝古都之稱,但是,關於開封具體是七朝還是八朝古都還是很有爭議的。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入開封,了解更多開封的悠久歷史文化。

首先我們要先來看看哪些朝代建都於此,大家常說的有魏國、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金這七朝古都。當然還有一個朝代,遼朝也在開封建都,因此說開封是八朝古都而不是七朝古都。當然了對於這些說法也都是考古學家根據史書記載,以及對當地考察發現總結的結論,當然還有很多不同的聲音說是十一朝,當然目前為止中國的幾大古都對於建都多少個朝代都還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今天我們就且先理解開封是八朝古都,至於有可能建都的其他朝代我們可以靜待考古學家的考察發掘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其實這裡還有一個朝代也曾在開封建過都城,這個朝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世系明確的王朝-夏王朝,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夏王朝時期的都城應該是在洛陽的,但是在2013年的古都學會認定,夏王朝的第七位夏王杼曾將都城建於老邱(今開封),歷時200餘年,開封的歷史文化也因此提前了千餘年。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6座城」這樣一句話。據說因為開封的地理位置曾多次發生黃河水患,也因此將從戰國時期至清代兩千多年間的6座古城深埋於地面之下,這不僅是中國發展史上絕無僅有的城市,當然也因此對考古學家發掘開封的歷史文化帶來了很大難度,這應該也是很多大家對於很多朝代是否建都開封有爭議的原因之一吧。

據了解夏王朝遺址便是因為考古工作者發現在開封東北方向的「國度裡」村莊比周圍地勢都高,而又因「國度裡」的地名好像是夏王朝時期建都老丘而流傳至今的。大概是因為這些原因吧,考古工作者曾在此地向下挖掘10多米後發現了夏商時期的陶片,但因為地底泥沙太多給考古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但是最終還是在不遠處的杞縣遺址發掘中發現了大量夏王朝時期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因為這些文物考古專家劉春迎曾在《考古開封》中提到過。根據以上內容便可說明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世系明確的王朝-夏王朝不僅在洛陽建都,也還曾在開封建過都城。

今天關於開封的歷史文化起源就說到這裡了,關於更多開封歷史文化請關注小編其他作品了解。

相關焦點

  • 後崗二期文化與早期夏文化探索
    我們都知道夏王朝建立於公元前21世紀,也就是公元前2100—前2000年之間,這樣看來,新砦期文化肯定不是最早的夏文化,它距夏王朝的建立最少還有130餘年的時間。那麼,新砦期文化從何而來,它是怎麼形成的,就成為探討早期夏文化的關鍵。
  • 「八荒爭湊,萬國鹹通」:北宋時期的都城開封,到底有多繁華?
    雖然在政治上相對比較羸弱,但是在經濟和文化方面卻堪稱翹首。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基礎之上,北宋的都城東京開封府,曾一躍為當時世界範圍內的第一大城市。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文化生活,開封不僅毫無壓力地碾壓其他朝代的都城,而且單從城市規模以及人口數量上來講,能夠與東京開封府相抗衡的都城也少之又少。雖然唐朝都城長安就已經達到了空前繁榮的地步,但是東京開封府卻要更勝一籌。
  • 夏王朝難覓蹤跡?終於發現記載夏文化歷史的絕世文獻!
    (作者:趙輝)華夏民族是以華夏文化共同認同形成的族群,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主體族群。夏王朝是華夏民族與文化的原始來源,夏王朝時期誕生的夏文化是華夏文化的主根主脈。要破解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來源,首先要探明夏王朝產生的歷史地理位置,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多方面、多學科的深入研究,才能在根本上解決中華文明起源的一系列根本問題,包括考古學方面的研究。
  • 河南「開掛了」,這個鎮曾是夏王朝都城,如今發展成「香餑餑」鎮
    河南省位於黃河中下遊地區,是中原地區的重要省份之一,同時也是歷史悠久的省份,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國內遺蹟文化相當豐富。 今天河南依然是國內重要的勞動力大省,是國內勞動力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河南經濟發展看鄭州,但在鄭州託管的縣級市,下屬真的有一個「開放」的城市。
  •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根文化」
    廟底溝文化(即廟底溝類型)孕育出河南龍山文化,繼之又在廟底溝文化、河南龍山文化基礎上產生了夏文化及中國古代歷史文獻記載的第一個王朝——夏。  半個多世紀以來,在河洛地區考古發現的王城崗城址、新砦城址、二里頭遺址、鄭州商城遺址、偃師商城遺址被學術界認為是夏商王朝的都城遺址。
  • 文化自信!新版歷史書首次正面陳述夏代歷史,詳細介紹都城遺址
    90年代中國搞了個「夏商周斷代工程」,一直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夏有王朝的文明史,因此夏的斷代就成了空中樓閣。老版歷史書對考古內容一筆帶過新版歷史教科書首次正面陳述夏王朝相關的考古內容,並直接點名洛陽二里頭遺址就是夏王朝的都城遺址。
  • 中國歷代王朝都城今何在?
    一個王朝建立後,國號和都城是首要的問題,通常,都城的選取一要處於繁華富庶之地,二要風水好,三就是看統治者的個人情感和喜好了,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王朝和割據政權差不多上百個,歷代王朝的都城是什麼?現今又是什麼地方呢?
  • 堯舜禹,夏商周的都城現在哪裡?
    舜的都城有兩種不同觀點:一是認為舜都在蒲坂,唐代李泰《括地誌*蒲州*河東縣》:河東縣南二裡故蒲坂城,舜所都也。還有一種認為舜的都城有潘城,就是河北涿鹿。《水經濟》「漯水經潘縣故城,或雲舜所都也。」關於蒲坂也有不同認識,有的認為是平陽,有的認為是永濟。
  • 王朝的一生——華夏第一朝:夏王朝的470年歷史
    隨後的30多年裡,夏王朝在啟的治理下開始蓬勃發展。 然而,在啟執政晚期,夏王朝的政局開始動蕩,他的第五個兒子武觀甚至一度叛亂。公元前1979年,啟病逝,隨即他的五個兒子開始了為期一年的王位爭奪戰(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同室操戈),長子太康(姒太康)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繼承王位。
  • 一個字中隱藏的王朝都城歷史
    安陽殷墟就是記載商王朝商王盤庚遷殷至商王紂亡國這段273年歷史的見證。2006年安陽殷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7年,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接下來的問題是,商代早期有沒有甲骨文?如果有,商代早期甲骨文對商代早期歷史研究會起到什麼樣的推動作用。
  • 河南「開掛」小鎮,曾是夏王朝都城,如今「敢為天下先」
    河南位於黃河的中下遊區域,是中原地區的重要省份之一,同時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省份,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境內的遺址文化相當豐富。今天,河南還是國內重要的勞動力大省,是國內勞動力輸出最多的省份之一。河南經濟發展看鄭州,而鄭州代管的縣級市,下屬還真就有一個「開掛」小鎮。
  • 遊客必去的十二個歷代王朝的都城,你去過幾個?
    很多遊客喜歡去一些娛樂城市遊玩,但是也有很多遊客喜歡去一些歷史城市遊玩。比如,中國有十二個城市是歷代王朝的都城,你去過幾個?遊客必去的十二個歷代王朝的都城其實很多朝代剛開始的都城並不在洛陽,是後來遷到了此處。所以遊客來洛陽遊玩,一定要去這些歷史景點看下,了解下中國的歷史,做一個稍微懂點歷史的遊客。
  • 中國早期都城的設都制度
    早期都城的一都制一都制是指國家僅設置一座都城。分析中國早期國家的設都制度可以發現,龍山時代主要推行一都制,夏商時代部分階段延續這種都制。在陶寺文化、良渚文化、石峁文化、石家河文化等龍山時代邦國之文化分布區內,均不見與陶寺、良渚、石峁、石家河等遺址規模、規格相匹敵的大型都邑類遺址,反映出這些邦國可能僅設置唯一的都邑。夏王朝的某些時段也應施行一都制。
  • 外國人質疑中國歷史,夏朝真實存在嗎,為何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隨著近代對歷史文明認定標準的變化,夏朝作為中華文明第一個世襲王朝的存在,受到了空前的質疑,中華文明史也因為夏朝都城尋找的未果,目前只能確認為3600年,中華文明史被無奈地縮短了近500年歷史。關於疑古思潮的不妥之處,正如李學勤先生所言:疑古思潮對於古史,對於古代文化,在某些方面否定過度了,以致造成了古代歷史文化的空白。對中國學界「夏文化」概念的剖析包括夏鼐先生在內的眾多學者對「夏文化」的定義,都有從考古學局限性的角度反思的必要。
  • 夏究竟是部族邦國,還是早期王朝?
    不過經過他們兩千多年來不斷在各種著述中追憶三代的輝煌盛世之後,人們對夏商周時期的歷史真相的認知卻越來越模糊了,現存的各種史料中也因為摻雜了太多後世的見解而變得不那麼可靠。商朝的情況因為有了甲骨文的出土,學者們總算有了真正一手的可靠資料;西周時期的確切歷史則有很多青銅器銘文可供研究佐證,唯獨傳說中的夏,卻一直沒能發現任何確切可信的當時文字記錄。因為夏無法從文字史料上確證,人們只能更多地去關注與傳說中的夏時代接近的各種考古遺址,希望從這些遺蹟中找到各種與夏代歷史相關聯的蛛絲馬跡。
  • 河南二里頭遺址發現60周年,原來夏王朝真實存在
    已故考古學家徐旭生(1888-1976年)於1959年率工作團隊,運用《左傳》、《漢書.地理志》等文獻,以及與禹、鯀相關歷史材料為依據,前往河南、山西一帶尋找夏文化的遺蹟,終於在偃師市翟鎮鎮二里頭村發現遺址,而這也是中國首次明確以夏文化為目標的田野考古。
  • 中國古代都城概述(多圖)
    古代稱首都為都城、國都、京、京城、京師、京都等,是一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所在地。它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在多數情況下又是這個國家的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 除了北京之外,我們還有四個著名的城市也是古都,西安、南京、洛陽和開封,這就是中國的五大古都,如果再加上杭州和安陽,則稱為中國的七大古都。
  • 高考熱點專題二|都城變遷史
    【知識梳理】一、中國歷史上主要王朝的都城變遷王朝都城都城所在的區域和城市夏朝陽城河南登封商朝亳-殷河南鄭州-河南安陽西周國都城址向經濟文化發展更有前途的東部轉移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公元10-13世紀間,國都處於一種游離狀態。先後建都的城市有北宋的東京(開封)、南宋的臨安(杭州)、揚州、建康(南京);西夏的興慶府(銀川);遼的中京大定府(內蒙寧城縣大名城)、上京臨潢府(內蒙巴林左旗南)、東京遼陽府(今遼陽)、西京大同府(今大同)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等和金中都(今北京)。
  • 夏商周非天下王朝 統治限於文化領域
    [摘要]《從城市國家到中華》體現著一種新的視角即「文化地域」。平勢說傳統觀念認為夏商周三代曾經都是統治天下的王朝不符合事實,是後世的虛構。夏商周三代王朝統治的疆土只能算是一個文化地域而已。,但是這些文化地域擁有怎樣的歷史特性,還沒有多少人注意到。
  • 高考專題複習| 中國古代的都城變遷史
    一、中國歷史上主要王朝的都城變遷 二、古代中國的都城遷移過程 古代都城一般都設在經濟發達、交通方便的地區,以便取得所需要的糧食和物資。